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你们知道吗,这个提纲可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必须掌握的宝贝哦!它就像是我们的“武林秘籍”,能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让他们茁壮成长。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说说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你们知道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吗?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需求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规律,设计出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
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是伯纳黛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我们要根据这个理论来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活动。
而伯纳黛则认为,儿童的社会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我们要关注孩子在这方面的成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我们来说说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实践技巧。
这里有很多实用的小技巧,比如:1. 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2. 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教孩子学习新知识;3.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4. 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这些技巧可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法宝”哦!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
这里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1.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让他们学会独立;2. 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3. 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去探索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我们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要善于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好啦,今天的复习提纲就到这里啦!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整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表达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表达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梳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与教育相关的两个重要学科。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而教育心理学则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教育中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进行梳理。
一、教育学的复习重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划分-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基本划分与发展历程2.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主要教育学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3. 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关系与特点- 教育目标的分类与内容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5. 学校教育与教育管理- 学校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法6.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2. 学习者的发展与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智力与认知发展- 学习过程的认知、情感与意义3. 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的分类与来源- 学习动力的培养与调控策略4. 教学与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环境的组织与管理5.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学习者的心理问题与挫折感应对- 心理健康的培养与维护6. 教育辅导与心理咨询- 教育辅导的目标与方法-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与应用1.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共同研究领域-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互促进关系2.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利用教育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难题总结:本文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进行了梳理。
教育学的复习重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划分、理论体系、教育目标与任务、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学校教育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培根的认知发展理论等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阿道导的个体成长理论等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三、学习与记忆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学习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3.记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4.记忆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学习材料特征等四、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定义和功能2.情绪的分类和特点:基本情绪、复杂情绪等3.情绪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4.动机的定义和功能5.动机的分类和特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6.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五、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原则4.教学策略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六、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需求1.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3.特殊教育需求的定义和特点4.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七、评价与测量1.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观察法、测试法等3.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测量的可靠性和效度八、学校和课堂管理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学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3.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4.课堂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九、家庭和学校合作1.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义和目的2.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3.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挑战和困难以上是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重点标注,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李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具有作用。
4.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机能、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意识构造)。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8.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还有杜威等。
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9.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特点:否认意识、反对内省。
1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
12.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
13.认知心理学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马斯洛和罗2杰斯,强调以人为本。
1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16.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理学B-各章节复习提纲教育⼼理学B类,考试提纲&课后练习题完全解答第⼀章,绪论⼀.单选题1.教育⼼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过程中学⽣⼼理,影响学习的因素,师⽣互动2.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学科3.教育⼼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唯物主义的思想,与四⼤原则)⼆.多选题1.教育⼼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理学理论,学习的理论,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的⼼理过程2.教育⼼理学的意义:完善⼼理学科,对教育实践有重要意义1)提⾼教与学的效率,2)更新教育观念,有助于⾃我提⾼3.教育⼼理学研究要遵循的⼏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结合实践原则,教育性原则4.教育⼼理学的主要研究⽅法:观察,实验法,调查法,教育总结法。
5.教育⼼理观察研究要注意的问题⾸先,要有明确⽬标和周全计划。
第⼆,记录要详尽。
第三,要多次观察防⽌偶然因素的影响。
7.运⽤问卷法研究要注意的问题注意(1)问卷表达清晰、准确、简洁。
问卷编制合理(2)问卷具有信度与效度(3)注意防⽌社会期许。
8.教育⼼理学的发展历程三.简答题教育⼼理实验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结果科学,便于找因果关系局限:变量不好控制第⼆章教育与⼼理发展⼀、单选题1、遗传决定的创始⼈是A、霍尔B、⾼尔顿C、洛克D、格塞尔2、格赛尔提出⼼理发展的A⽩板说B成熟论C复演说D交互决定论3、⽪亚杰的理论核⼼是A最近发展区B⽣活教育论C复演论D发⽣认识论4、提出⼼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理学家是()A⽪亚杰 B桑代克 C埃⾥克森 D维果茨基5、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A.⽪亚杰B.桑代克C.埃⾥克森D.维果茨基⼆、多选题1.⽪亚杰认为⼼理发展涉及的⼏个极其重要概念分别是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E原型三、填空题1、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四,概念解释题1.⼼理发展:⼴义:狭义:2.最近发展区:3.发⽣认知论: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中,个体不断的构建⼼理结构,从⽽在⼼理发展上产⽣质变和量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与教育心理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一)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的本质与过程(三)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四)影响学习的因素(五)课堂教学与管理心理三、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了解)(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了解)1.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意义2.教育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意义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掌握,如桑代克)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了解)。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了解)(三)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成熟与完善(掌握)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掌握,如廖世承)(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了解)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掌握)(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描述研究(了解)(二)相关研究(了解)(三)因果研究(了解)(四)教育行动研究(了解)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什么是个体发展(掌握)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了解)四、理解心理发展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了解)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掌握,如同化)二、认知发展阶段(掌握)三、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了解)四、新皮亚杰主义的研究(了解)第三节艾尔金德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艾尔金德的青春期社会认知发展观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掌握,如最近发展区)第三章人格、品德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掌握)二、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发展(掌握,如同一性)三、社会性发展(了解)四、问题行为(了解)第二节品德的发展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了解)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三、吉利根的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掌握)第四章学生的多样性与教育第一节智力与创造力差异一、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一)智力的含义(了解)(二)智力理论(掌握,如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三)智力的测量(掌握,如“比奈一西蒙量表”、推孟)二、智力差异与教育(一)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了解)2、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掌握)(1)同质分组(2)留级和跳级(3)开设特长班和课外兴趣班(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了解)三、创造力及其培养(了解)(一)创造力的含义(了解)(二)创造力的测量(了解)(三)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掌握)(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了解)第二节学习风格差异一、学习风格(一)学习风格的含义(了解)(二)学习风格的要素二、认知风格(掌握)(一)认知风格的含义(二)认知风格的类型三、学习风格与教育(了解)(一)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二)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三)两种教学指导模式: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掌握,如学习是人与动物存在本质差异)从学习的内容上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从学习的性质上看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三、学习的分类(掌握,如加涅的分类,我国学者的分类)四、学习理论概述(了解)第二节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了解)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了解)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了解)第三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一、经典实验(了解)二、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了解)三、学习律(掌握)第四节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一、经典实验(了解)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了解)三、强化原理(了解)四、应用行为分析(了解)五、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第五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了解)(一)学习的实质(了解)(二)观察学习的过程(掌握)二、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交互作用观(了解)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了解)四、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了解)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掌握,如苛勒)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了解)第二节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掌握,如发现学习,学习的本质)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了解)三、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价(了解)第三节奥苏贝尔的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解)二、认知同化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掌握,如先行组织者)三、对奥苏贝尔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的评价(了解)第四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掌握,如信息的三级加工)二、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了解)三、学习的条件(了解)四、加涅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五、对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评价(了解)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形成的背景(了解)二、建构主义的不同取向(了解)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掌握,知识的形成)四、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与教师观(理解,应用)五、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教学模式(了解)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掌握)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了解)三、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师观(掌握)四、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了解)五、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了解)第八章知识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什么是知识(了解)二、知识的分类(掌握,如安德森、波兰尼)三、知识的表征(了解)四、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了解)第二节概念、原理和问题解决的学习一、概念的学习(了解)(一)概念的含义(了解)(二)概念的结构(了解)(三)概念的分类(了解)(四)概念的获得(了解)二、原理的学习(了解)三、问题解决的学习(掌握,如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个体的知识经验与知识结构(2)反应定势与功能固着(3)元认知过程第三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了解)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了解)第四节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概述(了解)(一)学习策略的特点(了解)(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三)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了解)二、认知策略(了解)三、元认知策略(掌握)四、资源管理策略(了解)五、学习策略的教学(了解)第九章技能学习第一节技能概述一、技能的含义(了解)二、技能的特点(了解)三、技能的类型(掌握,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特点)四、技能的作用(了解)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动作技能的类型(了解)二、动作技能的构成(了解)三、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了解)四、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了解)五、动作技能的学习(了解)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学习一、心智技能的形成(了解)二、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了解)三、心智技能的培养(了解)第十章社会规范学习第一节社会规范学习概述一、社会规范(了解)二、社会规范的功能(掌握)三、社会规范的一般学习过程(了解)第二节品德学习一、道德与品德(一)道德及其特点(了解)(二)品德及其特点(了解)(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掌握)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三、品德形成的实质和过程(了解)四、品德形成与培养(了解)第三节学生不良行为及其矫正一、学生不良行为及其表现(掌握)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了解)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了解)第十一章学习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掌握)二、学习迁移的类型(了解)(一)正迁移和负迁移(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三)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四)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五)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六)近迁移和远迂移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一、形式训练说(了解)二、相同要素说(了解)三、概括化理论(了解)四、关系转换说(了解)五、学习定势说(了解)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当代理论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图式理论) (了解)二、产生式迁移理论(了解)三、迁移的元认知理论(了解)第四节为迁移而教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了解)二、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了解)第十二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动机(了解)(二)什么是学习动机(掌握)二、学习动机的作用(了解)三、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掌握)(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了解)第二节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一、行为主义取向的动机理论(了解)二、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掌握,如包括哪些内容)(一)期望一价值理论(二)成就动机理论(掌握,如阿特金斯)(三)成就归因理论(掌握,如维纳的归因理论)(四)自我效能理论(掌握,如自我效能建立的基础)(五)自我价值理论三、人本主义取向的动机理论(了解)四、社会文化取向的动机理论(了解)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一、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理解)(一)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二)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三)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四)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五)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六)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理解)(一)表达明确的期望(二)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三)合理运用外部奖励(四)有效地运用表扬第十三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及其分类(掌握,如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二、教学目标的陈述(了解)第二节教学方法设计一、传统教学方法(了解)二、现代教学方法(掌握,包括哪些具体方法)第三节教学评价设计一、教学评价概述(掌握,教学评价的类型)二、量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了解)三、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了解)第十四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什么是课堂管理(掌握)二、课堂管理的理念(了解)三、课堂管理的功能(了解)四、课堂管理的目标(了解)五、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了解)第二节课堂环境管理一、什么是课堂环境(了解)二、课堂环境管理对学生发展与成长的意义(了解)三、课堂物质环境的管理(了解)四、课堂心理环境的管理(了解)第三节课堂行为管理一、什么是课堂行为管理(了解)二、课堂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三、课堂常规行为管理(了解)四、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掌握,问题行为的含义)第十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什么是健康(了解)(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健康观二、什么是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了解)(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一、学校心理咨询(了解)(一)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二)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三)学生心理困扰的内在机制(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常用技术(掌握,咨访关系的助长技术)二、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了解)第三节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一、学习问题(了解)二、交往问题(了解)三、挫折适应问题(了解)四、意志问题(了解)五、情绪问题(了解)六、不良个性问题(了解)。
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1. 教育心理学定义(本书) P10
2. 教育心理学学科特点 (三点+小结) P11
3. 自变量 P19
4. 因变量 P21
5. 判断教育心理学有效性的方法 (五点)P29
6.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四点) P37-39
7. 心理发展 P41
8. 潜能发展观 (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P53
9. 主动发展观 (四点) P54-57
10. 学习的定义(狭义) P59
11. 桑代克联结说 (观点+实验+评价) P60
12. 托尔曼认知论 (同上) P64-65
13. 人本主义学习观 (代表人物+总观点) P66-68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分观点) P68-71
15.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16. 内驱力——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17. 诱因——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
18. 动机与学习水平的关系 (两点) P83
19. 成就动机理论 P89-91
20. 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观点) P91-92
21.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 P95-97
22.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前四点+后三点)P97-102 /P105-109
23.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定义 P113
24.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种类 (三类) P116
25. 下位学习 P121
26. 上位学习 P122
27. 并列结合学习——新旧知识处于同一层次时产生的联合意义
学习
28.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9. 概括化迁移理论 (人物+实验+观点) P137-138
30. 认知结构理论 (人物+观点) P138
31. 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 (五点) P140-142
32.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六点) P147
33. 加里培林关于智慧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观点+五阶段+评价) P153-155
34. 智慧技能的培养(五点) P161-164
35. 促进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五点) P169-172
36.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熟练操作(其主要特征)P175-176
37. 动作技能的培养 (三点) P179-180
38. 问题解决的特征 (三点) P185
39.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关系(相互区别联系制约) P185-186
40. 算法式策略(定义+特点) P191
41. 启发式策略 (定义+分类)P191-194
42. 问题解决的心理步骤 (七步) P195-196
43. 认知结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三点) P203
44. 创造力 P214
45. 创造过程(四个阶段)P216-217
46. 创造个性的培养(三点) P242-243
47. 学习策略(本书) P248
48. 元认知知识 P250
49. 元认知体验 P251
50. 元认知监控(定义+四方面) P251
51. 麦基其的学习策略分配(图8-1) P252
52. 复述策略 P256
53. 精加工策略 P256
54. 组织策略 P259
55. 元认知监控策略P268-270
56. 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加强学习策略教学应注意的三点)
P279-281
57. 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容结构(三点) P401-402
58. 教学效能感 P412-413
59. 教师的职业角色 (四大点) P415-418
60. 教学监控能力 P419-420
61. 与教学行为有关的教育能力(五点) P422-424
62. 教育机智 (定义+注意的五点) P424
63. 建立与维护良好威信的策略 (六点) P429-431
64. 新手教师的特点(三点) P433
65. 引发职业倦怠的因素(教师职业、工作环境、人格因素) P436
66.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 (三点) P438-441
67. 微型教学(微格)P443
68. 个体心理差异——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别。(个别
~)
69. 一般认知能力与学习成绩的相关 P490
70. 认知风格 (定义+分类) P494
71. 焦虑 P498
72. 优等生、后进生学习差异的认知因素分析 P503-506
(从知识水平、学习策略、思维策略三方面来谈)
73. 后进生的教育措施 (五点) P511-514
74.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七点) P5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