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单缝衍射
- 格式:ppt
- 大小:939.50 KB
- 文档页数:21
单缝衍射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研究单缝衍射现象,并了解单缝衍射的特性和衍射方程。
实验原理单缝衍射是指光线通过一个缝隙时发生的衍射现象。
当光波通过一个缝隙时,会发生弯曲扩散,形成一系列衍射波。
这些波会相互干涉并产生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案。
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缝隙上的每一点可以看作是一个波源,发出的波沿各个方向传播。
当光线经过缝隙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组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实验装置和步骤装置- 单缝衍射装置:包括一个狭缝、光源和屏幕。
- 透镜:用于调整光的直径和聚焦。
实验步骤1. 将单缝衍射装置放置在光源前方的适当位置,保证光源能够通过狭缝,并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2. 调整透镜的位置,使得光线通过单缝后能够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衍射图案。
3. 使用尺子测量光源、单缝和屏幕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数据处理和分析1.测量和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测量并记录了光源、单缝和屏幕的位置,数据如下表所示:光源位置(cm)单缝位置(cm)屏幕位置(cm):-: :-: :-:80 100 1502.衍射角和衍射级数的计算根据衍射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衍射角和衍射级数。
根据下式计算衍射角:\[\sin(\theta) = \frac{m \cdot \lambda}{a}\]其中,\(\theta\)为衍射角,\(m\)为衍射级数,\(\lambda\)为入射光的波长,\(a\)为缝隙的宽度。
代入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衍射角为:\[\sin(\theta) = \frac{1 \times 600 \times 10^{-9}}{0.001} \approx 0.6\]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单缝衍射的衍射角和衍射级数。
衍射角的大小和衍射级数决定了衍射图案的形状和清晰程度。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在屏幕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我们成功地调节了光线的直径和聚焦,使得衍射条纹更加清晰可见。
Y» = asin&ua— = 0.2 x 10~3 f ? X |-------- =10"6 m=l 000nm=2/i0.4即"2x2牛吟因此,一、选择题1.在单缝衍射实验小,缝宽d = 0.2mm,透镜焦距/=0.4m,入射光波长/l = 500nm,则在距离中央亮纹中心位置2mm处是亮纹还是暗纹?从这个位置看上去可以把波阵面分为儿个半波带?[ ](A)亮纹,3个半波带;(B)亮纹,4个半波带;(C)暗纹,3个半波带;(D)暗纹,4个半波带。
答案:D解:沿衍射方向&,最人光程羌为根据单缝衍射亮、暗纹条件,可判断出该处是暗纹,从该方向上可分为4个半波带。
2.波长为632.8nm的单色光通过一狭缝发生衍射。
已知缝宽为1.2mm,缝与观察屏Z间的距离为D =2.3mo则屏上两侧的两个第8级极小之间的距离/匕为[ ](A) 1.70cm;(B) 1.94cm;(C) 2.18cm;(D) 0.97cm。
答案:B解:第k级暗纹条件为asin^ = Uo据题意有j 2注:总::Ax = 2D tan 0 « 2£>sin 0 = 2D —a代入数据得A c oa 8x632.8x10—9 2Ax = 2x2.3x --------------- -—— =1.94x10 m=1.94cm1.2x10』3.波长为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常数为2.5xl()-3mm的光栅上,光栅的刻痕与缝宽相等,则光谱上呈现的全部级数为[ ](A) 0、±1、±2、±3、±4;(B) 0、±1、±3:(C) ±1、±3;(D) 0、±2、±4o答案:B解:光栅公式dsing",最高级次为k祁=色=2.5"():“ (取整数)。
单缝衍射原理单缝衍射是指当光线通过一个非常窄的缝隙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光线会在缝隙后方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一现象被称为单缝衍射,它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证据之一。
单缝衍射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当光线通过一个非常窄的缝隙时,光波会发生弯曲和散射,从而形成一系列交替的明暗条纹。
这些条纹的分布规律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从而揭示了光波的波动性质。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装置来观察单缝衍射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光源,可以是一束激光或者一束单色光。
然后,我们在光源前方设置一个非常窄的缝隙,通常可以使用一块细密的金属板来制作。
当光线通过缝隙后,我们在缝隙后方的屏幕上就可以观察到明暗条纹的形成。
这些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可以通过衍射公式来描述。
衍射公式可以表达出明暗条纹的位置和间距与缝隙宽度、波长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衍射公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单缝衍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单缝衍射的观察不仅可以验证光的波动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光的波长和频率等特性。
通过对明暗条纹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光的波长和频率的信息,这对于光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光学领域,单缝衍射原理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声学领域,当声波通过一个非常窄的缝隙时,也会产生类似的衍射现象。
这些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波动现象的共性规律,推动了波动理论的发展。
总之,单缝衍射原理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证据之一,它揭示了光波在通过非常窄的缝隙时所产生的特殊现象。
通过对单缝衍射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质,推动光学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波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习题七一、选择题1.在单缝衍射实验中,缝宽a = 0.2mm,透镜焦距f = 0.4m,入射光波长= 500nm,则在距离中央亮纹中心位置2mm处是亮纹还是暗纹?从这个位置看上去可以把波阵面分为几个半波带? [ ](A)亮纹,3个半波带;(B)亮纹,4个半波带;(C)暗纹,3个半波带;(D)暗纹,4个半波带。
答案:D解:沿衍射方向,最大光程差为,即。
因此,根据单缝衍射亮、暗纹条件,可判断出该处是暗纹,从该方向上可分为4个半波带。
2.波长为632.8nm的单色光通过一狭缝发生衍射。
已知缝宽为1.2mm,缝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为D =2.3m。
则屏上两侧的两个第8级极小之间的距离为 [ ](A)1.70cm;(B)1.94cm;(C)2.18cm;(D)0.97cm。
答案:B解:第 k级暗纹条件为。
据题意有代入数据得3.波长为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常数为2.5×10-3mm的光栅上,光栅的刻痕与缝宽相等,则光谱上呈现的全部级数为 [ ](A)0、±1、±2、±3、±4;(B)0、±1、±3;(C)±1、±3;(D)0、±2、±4。
答案:B解:光栅公式,最高级次为(取整数)。
又由题意知缺级条件,所以呈现的全部光谱级数为0、±1、±3(第2级缺,第4级接近90o衍射角,不能观看)。
4.用白光(波长范围:400nm-760nm)垂直照射光栅常数为2.4×10-4cm的光栅,则第一级光谱的张角为 [ ](A)9.5;(B)18.3;(C)8.8;(D)13.9。
答案:C解:光栅方程。
第一级光谱张角:5.欲使波长为(设为已知)的X射线被晶体衍射,则该晶体的晶面间距最小应为 [ ]。
(A)/4;(B)2;(C);(D)/2。
答案:D解:由布拉格公式,得由此可见,当时,。
单缝衍射原理
单缝衍射原理是描述光线通过一个极窄的缝隙时,会产生衍射现象的物理原理。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光线从一束平行光束射向一个非常细小的缝隙。
当光线通过缝隙时,会发生衍射,即光线会从缝隙两侧扩散出去,并形成一系列干涉条纹。
单缝衍射的现象可以通过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来解释。
根据这
个原理,每个波前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看作是新的次波源,并向各个方向辐射出新的波。
当光通过一个缝隙时,每个缝隙上的点都会发射波,这些波会在远处相遇并干涉,形成干涉图案。
由于光波是波动性质,单缝衍射的干涉图案在屏幕上呈现出一系列亮暗相间、平行排列的条纹,称为衍射条纹。
这些条纹的亮暗程度与波的干涉有关,干涉的结果取决于波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位差。
根据单缝衍射的原理,缝宽越窄,条纹间距越大,干涉效果越明显;反之,缝宽越宽,条纹间距越小,干涉效果越不明显。
同时,光的波长也会影响干涉效果,波长越小,条纹间距越大,干涉效果越明显。
单缝衍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光学仪器中常用于测量光源的波长、研究光的干涉现象等。
通过研究单缝衍射原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波动性质,进一步拓展光学学科的研究领域。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理解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2. 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 应用单缝衍射的规律计算单缝宽度。
4. 探讨光的波动性。
二、实验原理光的衍射是指光波遇到障碍物或孔径时,波前发生弯曲并传播到几何阴影区的现象。
当障碍物或孔径的尺寸与光波的波长相当或更小时,衍射现象尤为明显。
单缝衍射是光的衍射现象之一,当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时,光波会在狭缝后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衍射条纹。
衍射条纹的位置和间距与狭缝宽度、光波长以及狭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有关。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可以表示为:\[ I = I_0 \left( \frac{\sin^2(\theta)}{\theta^2} \right) \]其中,\( I \) 为衍射条纹的光强,\( I_0 \) 为中央亮条纹的光强,\( \theta \) 为衍射角度。
三、实验仪器1. He-Ne激光器:提供单色光源。
2. 单缝狭缝:提供衍射狭缝。
3. 光具座:固定实验装置。
4. 白屏:观察衍射条纹。
5. 刻度尺:测量衍射条纹间距。
6. 计算器:计算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He-Ne激光器、单缝狭缝、光具座和白屏依次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各部分稳固。
2. 调整激光器,使激光束垂直照射到单缝狭缝上。
3. 观察并记录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和间距。
4. 调整单缝狭缝的宽度,观察并记录不同宽度下的衍射条纹。
5. 测量不同衍射条纹的间距,并计算相对光强。
6. 利用公式 \( I = I_0 \left( \frac{\sin^2(\theta)}{\theta^2} \right) \) 计算单缝宽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实验中观察到,当激光束通过单缝狭缝时,在白屏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即衍射条纹。
其中,中央亮条纹最为明亮,两侧的暗条纹逐渐变暗。
2. 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通过测量不同衍射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出相对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