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 格式:ppt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9
《使至塞上》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去慰问将士。
这里的“单车”,表明出行的随从不多,突出了行程的孤寂。
“属国”是指诗人作为使者经过的那些附属国。
“居延”是一个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诗人身负使命,路途遥远,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两句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
“征蓬”是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游子。
诗人觉得自己就像那随风飘飞的蓬草,离开了中原,远赴塞外。
而“归雁”则是春天北归的大雁,它们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中。
诗人看到归雁,心中不免涌起思乡之情,同时也感慨自己的漂泊无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千古名句,描绘了边疆大漠的壮丽景色。
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腾而起,给人一种静谧而又荒凉的感觉。
“孤烟直”,凸显了大漠的空旷和寂静。
而“长河落日圆”,则描绘了黄河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一轮红日缓缓西沉,画面雄浑壮美。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阔,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感慨。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在萧关遇到了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
这里的“候骑”传达出了前线战事的紧张和诗人对都护的关切。
而“燕然”这个地名,在古代常常与战争、军功联系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边塞画卷。
从诗歌的意境来看,“单车欲问边”的孤独与“征蓬出汉塞”的飘零相互映衬,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远离家乡的路上的寂寞和无奈。
古诗使至塞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前言】《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导语】边塞诗⼜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发展的黄⾦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百⾸,⽽《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学的宝贵财富,⽽且极具历史意义。
下⾯是为⼤家带来的边塞诗:王维《使⾄塞上》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使⾄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些属国。
⼆指官名,秦汉时有⼀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带。
此句⼀般注本均⾔王维路过居延。
然⽽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需经过居延。
因⽽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解:⼀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聚,虽风吹之不散”。
⼆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直上”。
据后⼈有到⽢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与征战的诗篇,全文意境苍茫,气魄雄浑,以雄浑奔放的艺术风格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这首诗通过对塞上风光和征战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边塞英雄主义精神。
诗中,王之涣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地展示了塞上与中原的繁华与边塞的荒凉,从而凸显出诗人的情感倾向。
如诗中“胡骑凭陵杂风雨,胡人敢犯费刀枪”一句,通过对比胡人骑马、刀枪和中原的繁华,表现出诗人对边塞战士的崇敬之情。
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万余围”一句,则通过对边塞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与牺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壮与对边塞战士的同情。
诗中还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使得诗中的自然景观与历史见证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诗句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如“萧关逢送燕脂泪,征人空向壁看时”一句,通过对萧关、燕脂泪等物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边塞征战的感慨。
而“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则通过对元旦、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从艺术手法上看,《使至塞上》整首诗在叙事、抒情、写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诗中既有着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对战争与英雄主义的礼赞,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思考。
作为一首千年之前的古诗,其艺术价值至今仍得到广泛的认可。
在今天,我们不仅能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英雄主义精神,更能从诗中领悟到诗人对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的赞美,以及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感悟。
精心整理原文: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原文翻译: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正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一天际的大雁,遨游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穷的荒漠,挺秀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
夕阳火红的凄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抵达萧关,恰逢侦探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比较翻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正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一天际的大雁,遨游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只见──灿黄无穷的荒漠,挺秀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
夕阳火红的凄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抵达萧关,恰逢侦探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2024年语文《使至塞上》教案(通用6篇)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
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
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读一读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2、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品一品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使至塞上》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人王维轻车简从,要去边疆慰问将士。
“单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轻车简从;“欲问边”,点明了此行的目的是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
“属国”,这里指诗人自己,他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边塞。
“过居延”,经过居延这个地方。
这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悠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离开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天空。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在这里诗人自喻,说自己像蓬草一样漂泊不定。
“归雁”,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又传达出他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和激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千古名句,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腾而起;滔滔流淌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大漠”,展现出边塞的辽阔;“孤烟直”,“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则表现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河”,指黄河;“落日圆”,形象地描绘出落日的雄浑、壮观。
这两句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把边塞的壮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神奇。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骑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虽然历经艰辛,但仍关心战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边疆战事的紧张。
整首诗描绘了出使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慰问之情,又流露出他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和抑郁。
诗中的景色描写雄浑壮阔,意境深远,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魅力。
“单车欲问边”,诗人独自一人,乘着一辆车,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边疆的路途。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词释义】使:奉命出使。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
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居延:地名,唐代称居延海。
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胡天:胡人的领空。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像一只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地区。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二云塞外多旋风。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古诗今译】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五、六两句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狼烟)在升腾,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使至塞上》全诗一、原文《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衍生注释这首诗里有几个词咱们得聊聊,要不读起来跟念经似的。
“单车”啊,可不是invariably 说的自行车,这儿是指作者一个人骑马,孤零零地去边疆。
“属国”呢,是古代的那个官职名,别误会成现在附属国的意思。
“征蓬”说的是飘飞的蓬草,“归雁”就是回家的大雁,诗人都拿来比自己,说自己像蓬草、大雁一样漂泊在外。
“孤烟”指的是烽火台上的狼烟,在广袤的大漠上显得特别直。
“萧关”和“燕然”则都是边塞的地名,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
三、赏析这首诗真的是自带BGM,一读就让人眼前浮现那种大漠风光,苍茫辽阔啊,寂寥又壮丽。
诗人骑着马独自去边疆,那种孤独感扑面而来。
然后诗里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直是瓶盖打开汽水的感觉,一下子让人清爽到心底,宁静又绝美。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唐朝的著名诗人,多才多艺,音乐、画画、写诗都拿手,简直是十项全能冠军。
他的诗写得又清新又自然,有时候温柔如春风,有时候壮丽如山川,读他的诗,就像是在和心理医生聊天,治疗心灵创伤。
五、运用片段1、“哎,你知道吗,我现在就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啊,一个人打拼,说走就走,人生好景不长,咱也得学学古人,找找那种为了生活不得不流浪的感觉。
”2、“这车玻璃外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啊,你开车出来旅游也这样觉得吧?”3、“年轻的小张啊,你可别觉得我这老头啰嗦,你可以有这冲劲儿去探险,但也得记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无论你走多远,还是要记得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