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录片的选题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纪录片的选题

讲到纪录片的选题,就会碰到两个概念,题材和素材。根据《辞海》的解释,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出来的,而从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而题材则是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体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加工而成的。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选题的重要性,使得题材的确定显得尤为突出。纪录片题材的获取渠道有很多种,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因素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获取题材的渠道

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

中国很多的电视台都实行栏目组制,节目的创作都由栏目组里的多个编导合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和内容的纪录片制作指标,甚至会指定一些选题。很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纪录片,就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委托制作的,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大京九》等。集体创作的好处显而易见,团队的精神和灵感的集中能更好的发挥创作者的思维优势和工作效率,集体智慧的结晶还可以保障影片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不至于因为某个编导的疏漏而忽略和放弃更能体现创作者意图和观念的环节或细节。比如纪录片《中国母亲》系列,《中国家庭》系列,就是来自不同电视台的创作人员。

2.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

媒体是纪录片选题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虽然原创作品更能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才华和精神境界。在实际制作中,很多电视纪录片就是把那些已经在其他媒介上报道过的题材,重新制作包装,以新的视角,新的拍摄方法和传播手段进行创作。《生活空间》有一期表现一个贫穷地区几个农民坚持四年办文学社的纪录片《金钟》,就是从广播和报纸中得来的线索。

.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纪录片《人生唱晚》的摄影师在拍摄主人公周克尧指导学生唱歌的情景时,拍摄的初衷是想把这个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想通过这件事来表现周克尧为了给妻子治病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突然发现周克尧的妻子坐在一旁静静地聆听,那种专注的神态和投入的表情非常生动,于是摄影师马上选择了拍摄妻子倾听唱歌的情景。这个临场的拍摄对象的突然转换,就成功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烘托了影片营造的亲情感人氛围。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纪录片的创作是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外化,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的主观介入就在所难免。创作者在选题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环节:

.主体的思想深度和对客体把握的程度。

尽管艺术的创作是高度自由的个人行为,艺术家心灵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一是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技巧仿佛融入了创作者的血液,在创作者自然而然地流露,绝少人为编造的痕迹;二是超然的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使他们能够超越

功利的限制,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社会。但是创作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镜头挖掘社会的美好,揭露社会的黑暗,他们有责任提高观众的审美层次和欣赏趣味。

.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

纪录片的传播媒介是各个电视台的节目播出,网络的动态播放等媒体,所以编导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力和认知力,要尽量回避或避免不能满足观众审美需要和欣赏需求的创作。日常生活虽然平淡无奇,很少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也很少充满戏剧性的遭遇和变化,但是这些却是观众喜欢看到的。正是这些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的纪录片,能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和情感激荡。虽然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甚至只是一种生命过程,但是这些都是观众的观赏期待。

(二)客观因素

.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

面对相同的题材,每个纪录片创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拍摄方式,在任何一部纪录片里,决定最终作品成败或者审美价值高低的到底是审美呢?我们认为是题材本身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创作者是否挖掘出题材深层次的价值,是否恰当地表达出题材的意义。这就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纪录片的创作者必须明确,真实的反映生活并不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纪录片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镜头中的客观影像,表达创作者对生活中具有主题相关意义的人物,事件等的价值判断,并依次实现与观众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因此我们在强调纪录片记录风格避免描绘现实的主观形式的同时,也要遵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般原则。

3.被拍摄对象的镜头可操作性。

就像拍摄电影需要考虑场景,光线,环境音等客观因素一样,纪录片的拍摄也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地点以及拍摄方法。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不必太多考虑故事发生地场地,纪录片的创作者却不同,他必须时刻留意到情节,人物与场景的关系。如果情节的安排遭到了被拍摄对象的拒绝,或者现场的状况不允许镜头的拍摄,那么就要采取另外的方式表达相同的主题。作为一般纪录片的创作者,我们就需要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对于拍摄的制约和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拍摄出最能体现镜头魅力的影像。

三.纪录片选题的误区

纪录片选题的领域相当宽泛,自然,社会,人文,历史,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纪录片的选题,但是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很多创作者犯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从编导角度看,纪录片在选择题材时常见的问题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主题先行

我们在纪录片选题的来源环节曾经讲到,上级布置的任务是现行阶段我们国内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上级布置的任务就不可能按照编导的个人偏好来选题。歌颂我们社会生活中优越和美好的部分,是这些布置下来的任务想表达的主要意愿,因此很多时候,这样的纪录片创作就会犯主题先行的错误。

另一个表现就是功利心太强的主题先行。就是指有些创作者看到某个比赛中某些题材看到了评委的青睐和认同,于是不考虑观众的需要,也不考虑自身的实力,结果一些作品因为缺乏艺术深度和审美内涵而受到了观众的唾骂和评论界的否定。

.一窝蜂的跟风现象。

就像流行时尚一样,一些成功的选题很容易引来许多盲目的模仿者,这些跟风拍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