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传统岭南园林精品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6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梁园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种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传统园林,体现了因地域风俗习惯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园艺术。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
“该地区属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受热带海洋气流影响大。
炎热多雨,湿度大,年降水量1500mm以上。
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1】岭南炎热多风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其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温婉,北方园林的壮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这就是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
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就是远离是非纷争的一个好去处。
一些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厌倦了俗世里的追名逐利,厌倦了宦海沉浮的文人们。
纷纷辞官归隐,在岭南这个地方一心一意的经营着自己的世外桃花源。
岭南炎热的季节,比任何地方都要让人难以忍受,即使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依然愿意扎根岭南,接受骄阳的炙烤与蛮烟瘴雨的洗礼,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生于斯长于斯。
岭南园林的主人们,个个饱读诗书。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为人处世中庸,内敛,和谐,不张扬。
“很多岭南园林的建筑,被命名为草堂。
这当然是一种谦逊说法。
所谓草堂,还是青砖灰瓦,素净非常。
如清晖园的碧溪草堂,梁园的群星草堂,可园的草草草堂等。
”【3】园主们造园的目的更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自己愉快的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
在汉代,岭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民间的私家园林。
清初,岭南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也开始繁荣。
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到了台湾,福建等地。
在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盛,岭南地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草配置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2】其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是粤中四大名园,他们都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图1);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其中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因其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尔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岭南园林建筑及理水手法摘要: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
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眼,结合分析岭南庭园造园,园林建筑及其理水手法,浅析岭南庭园的艺术成就,总结了岭南庭园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园林岭南园林建筑理水庭园岭南古属南粤,由于远离中原,历史上曾被认为是不毛之地,但自隋唐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经济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岭南逐渐成为一种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多元综合文化。
由于气候湿热并且有悠久的造园传统和乡土文化气息,所孕育出来的岭南园林成为中国园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1.历史的追溯:对于岭南园林的记载,比较有据可循的是在南汉时期,但是历史的记录显示出它并没有像我国的中原和江南那样表现出其造园发展的连贯性,而是突出表现某几个阶段。
岭南传统园林发展主要为南越王朝,南汉王朝,明清时期及近代园林造园四个历史阶段。
南越王朝时期:就广州市的秦汉考古在1995-1997年间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宫苑实例。
现发掘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里,筑有石砌大型仰斗状水池,石渠,平桥与水景,砖石走道等。
这段时期南越国园林受中原文化影响很大,在山上筑高台,广州的越王台便是筑在越秀山之上,讲究的是“依山就势”。
因此该时期的园林造园特点就是,利用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通过大自然的有力因素来把握总体趋势,同时,庭院内部空间布置精细周密,施工精致;在宫苑中喜用规整的水渠,池石,几何图案的处理,这种整体取向自然,局部取向人工的特点和造园手法,此后一直影响着岭南园林的发展。
南汉王朝时期:古代广州历史上有“三朝十帝”南汉为其中的一朝。
在《南汉春秋》中有记载“凿山城以通舟楫,开兰湖,辟药洲”,此处的药洲,指的便是南汉宫城禁苑中著名的南宫仙湖药洲。
仙湖为人工所造,周围五百余丈,湖中布局洲渚水石,栽植红药;洲渚间有太湖奇石九峰,比拟天上的星宿。
此时的南汉园林深受道教影响。
此外广州城西的荔枝湾也是这个时期的大作,当时被称为“荔枝洲”。
是由南汉刘王兴建的。
岭南古典园林营造艺术特色赏析--以余荫山房为例谢坚【摘要】There is a far ̄reaching 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Lingnan culture to the styles of Lingnan garden and their expression forms. In this paper, features of Lingnan garden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re analyzed. Taking the garden of Yu Yin Shan Fa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readers on how to better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classical Lingnan garden.%岭南文化的特征对岭南园林的风格及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余荫山房实例导读,从多方面对岭南园林的文化特色进行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明确岭南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当代环境艺术的参考借鉴价值,是美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岭南园林;余荫山房;营造艺术;特色分析【作者】谢坚【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68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岭南园林以广东园林为中心,辐射广西、海南、闽南及港澳地区。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域文化影响,使得岭南园林自成一派,开创了南北风格与中西文化相糅合、艺术与实用相兼顾、园林与建筑相融合的先河,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一起构成了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
岭南园林造园手法解析摘要: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进行考察,并对其中特殊节点做了重点研究。
主要探讨了其中玲珑小榭一景的造景手法,包括其宏观的构图布局、与周围景物关系、自身借景考虑等。
最后,根据其造园手法在岭南精神上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余荫山房;岭南园林;八角亭;玲珑小榭;岭南精神1概述1.1余荫山房区位余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当时的南村是广州大镇,水上交通便利,向北可以通往广州城,向南可以出海。
但是余荫山房本身处于闹市之外,在环境幽美的城郊地区,可以说是市井之外的一片净土。
进可入广州市区,退可至幽静城郊,是理想的闲居之所。
1.2建造背景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大成的事情,最具系统性的造园理论著作——园冶即是出于明代。
而清代,私家园林更是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在南方,由于与西方的频繁交流,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岭南风格。
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造的,而余荫山房正是现存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
当时中国文人中普遍存在着“入世”与“出世”的思想。
“ 入世” 时,士人们辅佐帝王治理天下,无暇过细地筹建私家园林。
“ 出世” 时,士人们则独善其身、淡泊明志,追求自然生活。
所以,自然山水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由精神最好的寄托。
受此影响,文人们在离开官场后往往醉心于自己的私家园林建设。
在自家宅屋后营造出风格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的城市山林来。
而余荫山房正是建于清同治六年,原园主人邬彬在同治六年乡试中举,故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的土地赏给邬彬建园[1]。
邬彬自朝中引退后便在依照自己早有的意愿在这块地上修建了自己的山水庭园,为了纪念先祖的福荫也祈望子孙后代能永泽先祖的福荫故将其名为“余荫”。
称“山房”而不称“园”则体现了主人朴素谦逊的态度。
1.3相关历史人物园主人邬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县试第一,年方十九岁。
咸丰四年(1854年)踏入仕途,任内阁中书,七品官衔,随后因纳粟获奖叙刑部浙江司员外郎,从五品官衔,签分刑部主事。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首先,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岭南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水网发达,气候湿润多雨。
岭南园林在风景选择和规划上,依托自然山水,山涧、溪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与园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岭南园林以山水为主题,借助地势起伏、水流曲折、草木葱茏等自然元素,构建起山水园林的壮美景观。
其次,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与建筑的协调。
岭南园林采用了传统园林的布局和建筑手法,如亭、塔、池、桥等,使园林与建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建筑物的形式多样,有仿古建筑如古亭、古楼等,也有各色各样的小品建筑如假山、花台等。
这些建筑物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园林画卷。
此外,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的植物景观。
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岭南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杜鹃花、荷花、莲花、梅花等,它们与山水景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此外,岭南园林还注重栽培一些南方特有的植物,如榆叶梅、银杏等,丰富了园林的植被景观。
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是挖山造水。
岭南地区山多水多,岭南园林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将山体进行切割、开凿,挖出水潭、池塘等水体,增加了园林的水景元素。
其次是借助地势塑造景观。
岭南地区地形复杂,山脉起伏,岭南园林充分利用地势,通过高低错落的步行道和观景台,使游客在园林中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色。
此外,岭南园林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建筑工艺,如假山、石块铺路等,赋予园林以独特的风貌。
总之,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独具特色,突出了自然山水、建筑和植被景观的协调与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和植被的有机结合,岭南园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传统文化。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的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对自然、对人文的独特理解和塑造上,为岭南地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李宝章(奥雅设计集团, 广东 深圳 518000)LI Bao-zhang(L&A Design Group ,Shenzhen 518000,China)摘要:中国园林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相比中国的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其“疏朗通透,兼蓄秀茂”的特色独树一帜。
而作为地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园林在世俗务实、以人为本,以及包容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无疑是做得最好的。
这也让岭南园林在探索现代地域景观的道路上远远领先于其他的传统园林。
奥雅中信红树湾住宅区的景观设计是奥雅公司探索“现代岭南”景观的一个成功案例,它不仅传承了岭南园林的自然之美和传统意境,还在现代功能上进行了创新,让人们找回高密度公寓居住区中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放松的户外环境里享受邻里般的社区生活。
关键词:岭南园林,传承,创新,地域性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6-0020-04收稿日期:2012-06-20修回日期:2012-10-18Abstract: Chinese garden varied regionally. Compared to China's northern garden, jiangnan Garden, landscape of the Lingnan garden is uniqu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Transparent, Diverse, and natur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the Lingnan garden is leading other Chinese gardens in the aspect of landscape features of “practical, human-oriented, inclusive, diverse , and innovative”, as well as the courage to explore the modern landscape of regional gardens. CITIC Mangrove Bay residential landscape is a successful attempt of L & A to explore the modern Lingnan Garden landscape. It not only inherit he natural beauty and the traditional mood of the Lingnan garden, it’s also innovative in terms of garden’s function by enabling people living in high-density apartment to retrieve the contac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enjoy the neighborhood and community life in a relaxed outdoor environment.Key words: Lingnan Garden, Inherit, Innovate, Regionall传统岭南园林特色概述与“现代岭南园林”的探索性实践Traditional Lingnan Garden'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temporary Practice岭南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接受西方先进科学与人文思想的时间最长而且与当代世界进步文化的主流融合得最好。
古韵清幽,寻觅岭南园林的绰约风雅岭南园林布局紧凑,实用功能较为突出,园林内的植物多高大而茂密,诠释着闽粤一带特有的风情。
而粤海之地,颇接西洋风气,岭南园林里可见的西式石栏杆,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与雕花玻璃灯,又为她铸上一层欧式风情,显得丰富而多姿。
名列粤中四大名园之中的广州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堪称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其景生动,其蕴丰富,是岭南文化的玫丽篇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独特审美享受。
路书DAY1悄然世外余荫山房如果你想窥探岭南园林的精妙之处,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位于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
建成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余荫山房,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园。
这座方圆不过三百步的私家园林,却充分融入北方园林之大气,江南园林之秀美,西方园林之严谨,尽显岭南园林的独特韵味。
它以“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创作手法,将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和山水绿植尽纳于弹丸之地,包罗万象又幽深广阔。
这种用小空间布局大园林的风范令人耳目一新,虽为人工,但宛若天成。
诚如点题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描写得那样,入得园内,便见古木挺秀,绿影婆娑,令人遐思无穷。
这一名联为名士陈允恭所撰,将“余荫”二字嵌入其中,对仗工整,文意深远。
“弓”即是箭,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一百步的距离,意指园林面积小,只三百步的距离。
“红雨”是指落花,深柳堂前有一株百年炮仗花,据说由邬彬亲手所植,花开时节,枣红的花瓣散落在池塘上,好像一片红雨,蔚为壮观;“绿云”则形容园内果树浓荫蔽日,宛如绿云遮盖,清幽雅静。
园中有一泓池水,池中莲叶田田,荷香四溢,碧波之上横卧一座廊桥,名为“浣红跨绿”桥。
廊桥无疑是园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据传该廊桥是参考“海山仙馆”的“柳波桥”而建,被誉为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
它造型小巧玲珑,却把桥,廊,亭,栏巧妙地组合,浑然一体,十分精致。
廊桥前后各有五级石阶,桥下为一石拱券,桥上歇山顶式桥亭。
岭南园林的特点?和江南园林、北京皇家园林各有什么特点?从余荫山房、可园谈岭南园林特点?(先说造园,然后归纳特点。
江南园林——扬州个园造园特点、手法?;先介绍自身特点推到江南园林特点。
)1、岭南园林的选址。
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而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意趣。
苏州园林的选址原则是:辟园于小巷深处,园林混杂于民居中间,也就是在闹市中求僻静去处,通过艺术构思和人工手段去营造出一片城市山林之境。
而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降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
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
保留至今的粤中四大名园,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2、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比较大.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旺旺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阴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3、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作成"天台花园"的现象,这样做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可美化园林环境.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自然通风,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其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装饰,如栏杆、柱式、套式玻璃等细部;甚至整座的西洋古典建筑配以传统的叠山理水,别有风趣.4、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繁密的适应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激发,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有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叠山而成的石景又可以分为"壁型"和"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而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岭南园林赏析心得
艺术课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岭南园林,进行了一次赏美景之旅,进一步了解了岭南园林的主要建筑和景物,欣赏岭南园林的美,感悟天地和的魅力,加深对广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们在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中认识岭南、领略岭南文化。
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品味着岭南风情,使我们在与家乡零距离的接触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岭南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萌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潮汕、东莞、番禺、广州等地,以宅园为主。
终年常绿,又多河川,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风光特点,造园条件十分优越。
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结合,其布局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绕以楼阁,高树深池,阴翳生凉。
花木种植颇广,它们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得园林色彩浓丽,绚烂精巧。
传统的园林和古建筑慢慢作为旅游和文化欣赏之用,其岭南风格也逐渐融入了现代设计当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古典园林体系。
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既吸取了江南园林之“秀”,也有北方园林风格,近代又受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建筑高而宽敞、结构简洁、轻盈秀雅、室内造景、内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征。
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
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
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繁多。
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
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
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最早的岭南园林可上溯到南汉时的“仙湖”,它的一组水石景“药洲”尚保留至今。
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旺,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
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它们都完整保存下来,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
余荫山房余荫山房精巧别致。
二门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是点题之作。
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
它的某些园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
主要厅堂的露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如百兽图、百子图、百鸟朝凤等题材多样。
总的看来,建筑体量稍嫌庞大。
它的建筑极其精美。
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
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
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
在沿海一带也常见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
小型叠石和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
少数水池的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一、概述概述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场所,及供人们休憨与活动的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小品等。
园林建筑包括阁楼、亭廊橱材、寺塔庙观、轩厅斋坊等。
我国园林建筑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其他地方园林口北方园林一般规模宏大,气势夺人,建筑富丽堂皇。
江南园林占地较小,明媚秀丽,朴素淡雅。
岭南园林地处热带,更加注重庭院的通风、采光,建筑一般具有较高而宽敞的特点。
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
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
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碧江金楼、宝墨园、顺德和园、粤晖园等。
园林文化在中国园林里,岭南园林一直自成一体。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顺德清晖园,广东最美的古典园林岭南四大园林系列——顺德清晖园清代岭南四大园林,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无疑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但这四大名园之中,园区面积最大、看点最多、布局最巧妙、园林最精美的当属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顺德区的中心位置,始建于1800年,故址是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清晖园既吸取了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因地制宜,清幽自然、秀丽典雅,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作。
清晖园处处皆景,可取景可拍照的地方实在太多,细细游玩园林,需要大半天时间,清晖园门票15元,价格不高,但已是广东四大名园中门票最贵的了,个人觉得清晖园的最大看点在于套色玻璃、形态各异的园林门窗和精致美丽的亭台楼阁。
最爱清晖园的各色精美门窗,窗外另有美景,门内别有洞天。
清晖园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绿树成荫,古树众多,树龄百年以上的银杏、水松、龙眼、玉堂春、紫藤、沙柳等,清晖园也给顺德区中心留下了一小块宝贵的绿色财富。
进入大门,首先见到的是清晖园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不规则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显示了工匠高超的拼接工艺,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
旁边的启明居门前有邓小平铜像,1984年1月25日,邓小平在考察完珠海前往广州的途中,到顺德清晖园作了一次短暂的视察,在欣赏完清晖园美丽风景后,在此听取了当时顺德县委的汇报。
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派别之一,而清晖园则是岭南园林的精品,浓缩山水、移步换景,清晖园灵巧而精致。
门即是一景,又是从一处景点通往下一处景点的通道,可谓匠心独具,清晖园没有相同的门,扇扇门都精彩。
门上都有对联,既是装饰,也表达出园主人的品位。
除了门,当然还有窗,清晖园的窗更多的作用不是采光,而是装饰,窗外都有风景。
欣赏清晖园,园内的套色玻璃门窗是千万不可错过的内容,这是清晖园最大的特色,最美丽的景致。
附录一、传统岭南园林精品赏析
(1)清晖园(顺德)
基本概况:
顺德清晖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清晖路23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重修时将清晖园、楚芗园、大广园及龙家住宅一并收入园中。
但其中岭南园林的精华,仍属原清晖园旧址。
清晖园旧址从整体布局上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水庭;中部则由小姐楼、惜阴书屋、花纳亭、真砚斋等建筑围合而成的平庭;东北部由归寄庐、笔生花馆、小蓬瀛等组成私密性较强的宅院空间。
岭南园林特色:
1.园林布局前疏后密,有利于夏季主导风掠过水面后引入居室,以利降温。
2.全园建筑多以廊道相通,适应岭南多雨气候,建筑风格朴实、轻盈,建筑空间通透,体量较小,喜欢运用木雕、砖雕、陶塑、灰塑等装饰工艺。
3.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中西合璧,如八角金鱼池配假山小品、曲尺线型的园路配传统的地面铺装、罗马拱门配岭南灰塑勾勒的花鸟、山水国画等。
4.园内植物配置丰富,大量运用果树和香花植物,花卉果木逾百种。
(2)可园(东莞)
基本概况:
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32号,占地2204平方米,全园按照功能和景观划分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入口,包括入口门厅、六角半月亭和“草草草堂”、“葡萄林堂”两座接待来客的厅堂;第二部分由可轩、邀山阁、双清室等建筑构成,为园主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第三部分是沿可湖布置的建筑群,汇集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和吟诗等功能,包括可堂、雏月池馆船厅、观鱼簃、钓鱼台等。
岭南园林特色:
1.可园的最大特征是布局周密,设计精巧,把厅堂、住宅、书斋、庭院、花圃等场地艺术性地揉合在一起,形成“连房广厦”的内庭园林空间,并善于利用借景、俯瞰和模糊边界等造景手法增加园区景致。
2.园内建筑东部、南部低,北部、西部高,有利于引导夏季清凉的主导风入园,并且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3.园内使用的长条形花基高及人腰,利用花基立面遮挡日晒,增加阴影区,建筑外墙下部墙体、廊柱柱身、花径等多处使用蓄热系数较小的红砂岩,能够有效的防暑降温。
4.可园的植物配置充分利用了岭南的植物资源,充分发挥植物色、香、姿及传统文化寓意,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庭园主景,体现岭南地域文化内涵。
(3)余荫山房(番禺)
基本概况: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南村,占地1590平方米。
全园以南北向的“浣红跨绿”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景区,池水穿过拱形桥洞东西连贯。
西部结石为池,建筑以池北“深柳堂”为主,池南“临池别馆”与之呼应。
东部池水八角环流,池心建“玲珑水榭”,以曲廊跨池连接“听雨轩”,并点缀“孔雀亭”、“来熏亭”等建筑小品。
岭南园林特色:
1.庭院布局的突出特征是轴线明显,利用几何形进行空间组织与分割,以水景布局全园,以平静的池水突出庭园的幽静。
利用岭南常见的廊桥小品作为分界,既是分界线,又起到渗透的作用,使东西两区既独立又联系。
2.装饰上,余荫山房运用艳丽的泥塑,色彩喜用红、黄、绿三色搭配,与岭南青砖墙的基调形成对比。
3.园内植物高树浓荫,尽显“余荫”意境,运用岭南果木创造“红雨”、“绿云”的园林意境,利用香花植物增添园林情趣,并赋予美好寓意。
(4)梁园(佛山)
基本概况:
梁园位于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是清代中晚期佛山梁氏私家园林的总称。
全园主要由“无怠懈斋”、“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庐”等景点组成。
园林建筑组群布局精妙,不拘一格,宅第、祠堂、园林浑然一体。
岭南园林特色:
1.梁园的突出特色为利用不同建筑组群形成大小不一的庭园,如石庭、山庭、水庭、水石庭等,配以奇峰异石的设置与组合,营造出动静结合、疏密有度的园林景观空间。
2.群星草堂庭内奇石形状万千,其中“苏武牧羊”、“雄狮昂首”、“如意吉祥”为岭南石景精品。
3.园内植物配置突出果木和香花植物,品种丰富,但单个品种的数量不多,品种选择上注重植物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荷等象征品性高洁的植物,植物树形选择以古、奇、雅为佳,充分发挥植物的色、香、姿的特点,创造富有岭南特色的庭园空间。
(5)立园(开平)
基本概况:
开平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1014平方米,整体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
整个园林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并将中西元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岭南园林特色:
1.园林的规划布局采用了西方中轴对称的几何形平面构图,建筑造型中西结合,别墅多用罗马柱式配中国传统屋顶。
2.园林小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既有传统桥亭,亦有穹顶造型的园亭。
3.园内植物配置独具匠心,遍栽各种名花异草、药用植物、果木等,配以名家书法楹联和大量富于浪漫色彩的灰塑、壁画,使立园增添了文化内涵及园林情趣。
(6)小画舫斋(广州)
基本概况:
小画舫斋位于广州市荔湾湖畔龙津路逢源大街21号,园内主体建筑船厅傍水而建,其平面形状类似画舫,故得名“小画舫斋”。
园林建筑布局主要分为三部分:南面为南门厅与宅居;西北涌边处是船厅,园林中间是祖堂,两者间有建筑相连;东北为北门厅与后楼。
岭南园林特色:
1.全园采用“连房广厦”的布局,四周布置有精致幽雅的楼房和回廊,中间为庭园,建筑有客厅、船厅、书厅、祖堂等,是西关著名的园林之一。
2.全园以敞厅、通廊、天窗、楼井加强采光和通风,室内多用通透格扇、屏封、门罩等方式装饰,利于形成穿堂风以适应湿热气候。
3.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主,配以果木及香花植物,夏季清风徐来,觉花香扑鼻,顿消炎暑。
(7)西塘(汕头)
基本概况:
西塘位于汕头市澄海樟林镇塘西乡,是集住宅、书斋、园林三者一体的庭园。
全园占地一亩略余,园内亭榭楼阁、假山水池、客厅书房、园林花草一应俱全,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限景观。
全园空间划分为四个部分:入口门厅小院、前部宅居院落、中部庭园和后部书斋。
园内运用大型的叠石假山、曲折自然的水池和偏于一侧的扁亭,形成主要景观。
山顶耸立重檐小亭和小塔,山上山下崎岖小径和洞内石梯相连,假山石景与水池紧密相依,曲池上铺有平板石桥将两岸连接,园内栽植树木翠竹,园林景观丰富多彩。
庭园空间虽小,但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整个宅园恬静清幽,乌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岭南园林特色:
1.庭园最大特点是结合地形,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最多的观赏景观。
2.造园手法上,采用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的方式,漫步其中,园内空间由小转大,由封闭转向开敞,景色逐渐精彩,由较为单一的景观转向层次丰富的景观。
(8)西园(潮阳)
基本概况:
西园位于广东潮阳棉城镇西环路东侧,是一座宅第庭园。
园区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
西园在造园艺技方面,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形式模仿借鉴,同时运用近代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新。
全园可分为三部分:北侧为二层宅居,平面基本是潮汕民居的五间加边房式,建筑立面吸取了西方的手法,采用四条多立克叠柱装饰;中部为开阔的水庭(现池已填平),水亭西侧为全园入口,采用潮汕传统三间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门房造型则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南部书斋庭园为全园的精华,布置在南端三角地段,称之为“房山山房”,由书斋、客厅、休闲房舍,以及假山、水池所组成。
岭南园林特色:
1.庭园假山依壁垒
叠,用形状各异的石块砌
成,长约20米,高近10
米,其体量可谓岭南私园
叠石之最。
假山内部通透
空灵、错综迷离,倒影在
池涧水面,形成海岛景
致。
2.园内建筑立面和
建筑细部受西洋建筑影
响较大,但平面布局、空
间布局则延续了传统模
式,全园把中西建筑文化
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
的造园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