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接入认证技术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09.28 KB
- 文档页数:1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e 综述- 2007-10-29 15:35:04 来源: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柯贤文张艳摘要:介绍了实现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关键技术、IEEE 802.16e移动无线宽带接入标准及其物理层与MAC 层技术,并与IEEE 802.20移动无线宽带接入标准进行了简单比较。
关键词:移动无线宽带接入媒质接入控制层物理层1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1.1 什么是宽带无线接入宽带无线接入是一种能够在无线空间环境中提供高速连接的技术,它使得用户终端通过无线的方式以与有线接入技术相近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接入核心网络。
宽带无线接入是由基站和多用户终端组成的一种点到多点的通信网络,基站与各用户终端之间并不需要物理连线,而是通过户外天线与各用户终端进行高速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现在发展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的用户终端构成小规模的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多跳路由特性的Ad Hoc 网络,因此,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Internet接入、信息家电联网、移动办公、军事、救灾、空间探险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1.2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根据ITU-R 的M.1034-1 建议,无线接入可以分为:静止、步行、典型车速和高速车速四类,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就是能够为在典型车速和高速车速状态下提供无线宽带接入的系统,即上述分类中的后两类的系统。
与此相反,固定和游牧无线接入要求用户终端使用的时候保持静止,也称为便携性系统。
除了移动性分类的区别,移动无线和固定无线还有其他很多的区别,例如,使用的载波、技术支持、频谱分配、数据传输速率、应用业务、用户服务类别和设备等。
移动无线应用的典型频谱是为移动性分配的3.5GHz 以下专用许可频段,而固定无线系统典型应用的是非许可频段或分配给固定无线服务的许可频段。
1.3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的关键技术空中接口部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主要有多天线、分集和波束成形技术、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抵消技术、自适应调制等;在高频传输的可靠性方面主要有纠错编码(Turbo 编码或LDPC 编码等)、自适应编码、重传机制;在非对称的多址接入和双工方面,由于其存在非对称性问题,可以考虑的双工方式主要有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两种模式;业务量和QoS 的MAC 层设计方面主要有业务量设计与QoS 保障的结合。
基于HFC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使用宽带进行上网,而宽带用户的接入认证系统则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目前,大部分宽带接入认证系统基于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而在新一代数字通信标准中,HFC(Hybrid Fiber-Coaxial)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接入技术之一。
因此,本文将研究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
二、研究内容:1.调研目前基于PPP协议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分析HFC技术在宽带接入中的优势和应用现状。
3.设计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包括认证服务和用户接入设备。
4.实现系统的原型,并进行测试和性能优化。
5.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本文将会对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深入研究,为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参考。
同时,本文也将为提高宽带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PPP协议和HFC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
2.系统设计法: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包括认证服务和用户接入设备的设计和实现。
3.实验验证法:对系统的实现和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并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
五、预期结果:本文将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宽带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
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宽带接入认证系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宽带网络是指广域网(WAN),一般是指广域网(通常称为Internet),通过宽带技术来支持这种高速网络连接。
目前市面上的宽带技术有以下8种:1.有线数字电视(Digital TV):以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为基础的宽带接入技术,可在家中实现全高清数字电视收看,同时也具备宽带接入功能,可支持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应用服务,是一种对多媒体应用有较好的支持的宽带接入技术。
2.ADSL:即模拟数字用户环路,以太网协议的宽带接入技术,可以可靠的实现宽带网络的链接。
是最常用的宽带接入方式,因为技术成熟,可满足一般的宽带接入用户要求,最高速到上百兆的,是最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3.VDSL:指双绞线同极性电缆,即一种有线传输技术,比ADSL要高出数倍,最高支持25Mb/s下载,适合宽带网络接入用户快速下载视频等内容。
4.FTTH:即光纤到户,基于光纤宽带技术,可以实现以太网协议的高速宽带网络接入,最高支持1Gb/s的速度。
5.HFC:即同轴电缆宽带网络,主要利用同轴电缆来传输数据和多媒体,可以满足家庭用户的多媒体应用服务和宽带网络的高速接入。
6.Wi-Fi:一种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在家庭用户实施过程中,利用无线接入器,布置到指定的区域,实现客户的宽带接入服务。
7.无线广域网:是基于CDMA技术来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客户只需要安装CDMA技术的无线接入装置,即可实现宽带接入服务,适合拥有一定信号覆盖范围的客户使用。
8.3G/4G: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来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具有宽带的覆盖范围广、距离远的优势,是移动网络技术中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技术。
以上就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因宽带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今后会有更多种新技术投入市场,以满足用户需要。
PPPOE和WEB+DHCP两种宽带认证方式的比较
由于宽带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存在着本质区别,所以产生了多种用户的认证方式。
而在各宽带运营商中,主要采用PPPOE和WEB+DHCP两种用户认证方式。
但是这两种方式也存在较大不同的特点,以下将这两种认证方式的特点做个归类,从多个角度对这两种认证方式进行比较,希望能给运营商在建设宽带网络时,决定采用何种认证计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结:PPPOE和WEB+DHCP两种认证方式各有优缺点,基于PPPOE的认证方式,可管理性强,计费准确,代价就是PPP本身限制了网络环境以及组播业务的开展。
而Web方式的认证,对网络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在整个网络的用户可管理性、异常情况下计费准确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根据以上多个角度的对比,运营上课根据自身的业务运营特点,采用相应的认证方式。
(认证计费信息可参考/)。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宽带网络接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稳定的网络接入服务。
下面将对目前常见的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进行详细解析。
1.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
它利用电话线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有两个主要特点:非对称性和模拟/数字混合信号传输。
非对称性指的是ADSL提供的上行和下行速度不同,一般下行速度比上行速度快。
这是因为ADSL主要用来接收互联网上的数据,而上行速度较慢。
ADSL通过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进行分割,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2. 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是高速版的DSL技术,它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但比ADSL提供更快的速度。
VDSL 具有高传输带宽,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接入技术,适用于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如音频和视频。
VDSL与光纤网络相比,虽然速度较慢,但成本更低,适合家庭用户或小型企业使用。
3. 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一种高速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利用光纤传输数据,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的优点。
光纤接入可以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适用于大型企业和高带宽需求用户。
光纤接入可以分为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和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宇)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家庭和大楼等集体用户。
4.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是一种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
电缆调制解调器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提供高速的上行和下行带宽,并且不受电话线路长度限制。
电缆调制解调器适用于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接入。
5.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通过无线信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
EPON 宽带技术方案分析一、 EPON 技术1、 EPON 发展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接入部分(最后 1 km)存在严重的带宽“瓶颈”。
接入部分两边目前都已跨入吉比特级以上的速率,如用户端广泛使用的PC 其内部传送速率已达到千兆比特速率;而作为接入部分的另一头,城域网或骨干网的每波长速率也已达到2.5~10 Gbps ,它们都比接入部分高出至少3个数量级。
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行,突破接入网瓶颈变得越来越迫切,只有突破接入部分的带宽“瓶颈”,才能使整个网络有效发挥宽带的作用,真正推动各种业务的发展,给运营商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技术上讲有三种方式突破接入网瓶颈,一是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二是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光纤到户(FTTH);三是高速无线接入。
光纤接入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网络(AON ,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是一种纯介质网络,由于消除了局端与用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它能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可节省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
PON 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
目前基于PON 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 、GPON 、EPON/GEPON 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基于基于以太网过出;2003年初通过制定,预计2004.6发布ATMITU/FSAN 联盟EFM 工作组改名APON 二层采用的是ATM 封装和传送技术,因此存在带宽不足、技术复杂、价格高、承载IP 业务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为更好适应IP 业务,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EFMA )在2001年初提出了在二层用以太网取代ATM的EPON技术,IEEE 802.3ah工作小组对其进行了标准化,EPON可以支持1.25Gbps 对称速率,随着光器件的进一步成熟,将来速率还能升级到10Gbps。
校园网接入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摘要】介绍了PPPoE、Web/Portal及802.1x三种常用认证方式的原理,根据校园网的特点,从校园网认证需求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三种认证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对认证系统在校园网的实际部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PPPoE;Web/Portal;802.1x;校园网1.引言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校园网作为高校校园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的重要功能。
如何有效的管理好校园网,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作用,一直是长久以来所讨论的热点。
从技术角度上讲,实现对校园网的有效管理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认证方式。
本文讨论了PPPoE、Web/Portal及802.1三种认证方式各自的原理及特点,给出了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选择认证方式的一般性建议。
2.以太网接入认证方式介绍一般来说,局域网中的客户端不需要认证,只要配置合适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等网络信息就可以接入。
当局域网作为校园网时,为了对上网用户进行计费,对网络安全进行管控,对网络流量进行调配,客户端在接入时必须要通过认证。
常见的以太网接入认证方式有PPPoE,Web/Portal及802.1x。
2.1 PPPoE认证方式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是一种独立的拨号技术。
它通过以太网承载PPP协议,实现在共享介质的网络中提供逻辑的点到点的连接。
通过PPPoE协议,ISP可以在以太网上实现PPP协议的主要功能,实现对用户认证计费、带宽控制等管理手段。
应用于大型局域网的PPPoE认证系统由客户端和宽带接入服务器(BAS)两个实体组成。
其工作流程分为发现和会话两个阶段。
在发现阶段客户端以广播方式寻找网内的所有BAS设备,获得其以太网MAC地址。
确定需要连接的主机及PPP会话标识号码。
在会话阶段,客户端根据和BAS在发现阶段确定的连接参数进行PPP会话,所有的数据都要经确定的逻辑链路进行传输,由BAS设备进行PPPoE封装及解封。
高校无线网络接入认证解决方案一、校园网络接入的需求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负荷性:一般的校园,都有上千甚至上万的用户,在一开始建设宽带时,用户数量较少,对负荷要求不高,但随着业务的开展,用户不断的接入网络,当用户数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数量时,对网络接入的设备就会有较高的性能要求。
2.高稳定性:由于是给学生和老师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网络内的用户存在各种不同时间上网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不能经常中断,由此对网络接入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3.高安全性:校园内的用户,其电脑和网络都是由用户个人自行管理,而不是像网吧一样有网管统一管理,因此内网的攻击,病毒,用户互访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要做好校园的宽带网络,对这些安全问题,也需要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4.高性价比:校园网络不仅具有公益性,也还需要赢利,因此选用较高性价比的设备。
5.可管理、易操作:由于用户的独立性,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来对用户进行计费管理,并且要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这样整个校园网络的管理,才会井然有序。
6.易于升级维护:随着网络的复杂化,对网络设备及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构建网络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易维护的特性。
星锋航综合全国数百家大型项目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对国内教育网络运营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可管理、可运营、可增值”的校园PPPOE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推出了专门针对校园宽带接入认证计费的XFH-GF系列认证计费系统,可以极大的简化校园网络的工作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具体的解决方案与功能特色如下:二、设计原则星锋航基于多年的产品运营经验及对无线网络运营需求的深刻理解,针对XX大学无线接入认证需求结合现有产品推出“XX大学校园无线网络接入认证解决方案”,从打造可管理、可运营的无线网络角度出发,致力于为客户建设一个高效可靠、运营成本低的商用无线网络,使无线网络部署轻松、可靠、高效。
根据用户需求及用户网络特点,该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高可靠性,无线网络运行的稳定可靠是接入认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适合7×24不间断运行;2.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在保证满足无线接入认证的同时,又要体现出接入认证系统的先进性,充分考虑到系统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能够方便的对功能进行扩展;3.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网络及设备可以平滑地扩容和升级,并在扩容和升级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更换调整;4.可管理性,对网络状况实行集中监测、分析,具有对接入用户、设备、网络、流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的功能。
802.1x认证技术介绍目录1.背景 (1)2.IEEE 802.1x协议技术分析 (1)2.1802.1x认证特点 (2)2.2802.1x应用环境 (2)2.2.1交换式以太网络环境 (2)2.2.2共享式网络环境 (2)2.3802.1x认证的安全性分析 (3)2.4802.1x认证的优势 (4)3.802.1x在电信级IP宽带网络中的应用建议 (4)3.1以WLAN为应用突破口 (4)3.2认证边缘化、分布化 (4)3.3用户管理集中化 (5)3.4多业务接入,兼顾网络技术特点 (5)3.5逐步取代PPPoE (5)4.结论 (5)1. 背景以太网的高性价比和媒体的特性使其逐渐成为家庭、企业局域网、电信级城域网的主导接入技术,而且随着10 Gbit/s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以太网技术在广域网范围内也将获得一席之地,电信运营商和宽带接入提供商开始提供基于以太或纯以太的接入业务。
对于以太网络中多数业务来说,运营商无法从物理上完全控制客户端设备或者媒介。
运营商要实现对宽带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就必须从逻辑上对用户或者用户设备进行控制。
该控制过程主要通过对用户和用户设备的认证和授权来实施。
一般来说,需要进行认证和授权的业务种类包括:(1)提供给多用户系统的以太城域网业务。
这些业务包括典型的TLS业务、L2或者L3的VPN业务。
在该业务组网环境中,客户前端交换机由同一建筑物内的多个用户共享。
(2)在以IEEE 802.11a和IEEE 802.1b提供无线以太接入的热点地区(如机场、商场、学校和餐厅等),需要基于每个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进行接入认证.以防止非授权用户接入。
(3)基于ATM RFC 1483的DSL业务和IP以太接入网。
(4)基于EFM(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IEEE 802.3ah)EPON接入和EoVDSL等业务。
(5)基于以太的cahle的共享RF信道接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