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2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观察刘东育;赵洪伟;佘安俊【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变化等改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2【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无创正压通气【作者】刘东育;赵洪伟;佘安俊【作者单位】贵州 563003 贵州航天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 563003 贵州航天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 563003 贵州航天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预后差、起病急、病死率高以及病情凶险等特点,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急性肺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
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女30例,男41例,年龄27~69岁,平均(44.9±7.4)岁,其中10例为高脂血症,2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50例为胆源性,6例为暴饮暴食,3例无明显诱因。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常规方法给予对症治疗,即对胰液分泌进行抑制,纠正酸碱、电解质以及水平衡紊乱,给予氧气支持。
同时,再给予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经右桡动脉插管,对血气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出现急性肺损伤后,运用BIPAPVison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通气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帮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抬高床头,30°~45°,连接呼吸机和面罩后,运用尼龙四头带进行密封,并戴在患者的口鼻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1年1月-2010年12月救治的124例ALI 病例资料。
以时间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006年1月后收治患者(治疗组)采用了NPPV治疗。
结果:治疗组NPPV治疗2、72 h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比较氧合指数明显增加(P<0.05),并保持较高水平,治疗组在患者滞留ICU时间、元刨通气率及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NPPV治疗明显降低了ALI患者有创通气率,减少了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死亡率。
标签:无创正压通气;急性肺损伤;效果急性肺损伤(ALl)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肺部疾病,它是全身系统炎症的肺部表现。
重度ALl则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ILDS),往往由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失控,诱发或加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故应早期控制ALl。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5年后采取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方法治疗ALI,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ICU共收治ALl患者124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
原发病分别有多发伤、严重感染、中毒、大手术、休克等,剔除ALI 发病时已有肺外脏器功能衰竭病例。
以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为对照组(A组,64例)和治疗组(B组,6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设备美国Puritan-Bennett 7200型、840型呼吸机(GE公司);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力新公司);METPM-9000多参数监护仪(迈瑞公司);随弃式硅胶面膜充气鼻面罩。
重症急性胰腺炎(完整版)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危险且复杂的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逐年增加,尤其是饮酒量和高脂饮食的增加。
SAP发病快、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也是我国外科临床工作的难点和实验研究的热点。
SAP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SAP常常并发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仍然很高。
虽然SAP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近年来文献报道SAP的死亡率仍达10%~30%。
因此,对于SAP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重视。
SAP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检查。
然而,如何及早地识别重型胰腺炎,至今仍缺乏较敏感的指标。
大多情况下SAP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判断指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临床判断标准包括Ranson评分、Imrie评分和APACHE 评分系统。
其中Ranson评分是比较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其评分在3分以上时即为SAP,同时发现Ranson评分与病死率有明显关系。
Imrie评分是在Ranson评分基础上作的改良,3项或以上为重症。
APACHE评分系统较为全面,既不受入院后时间的限制,又可反复评估病情严重度,起到了动态观察、监测疾病过程的目的。
CT扫描及增强CT也是SAP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胰腺周围的病变情况,如坏死、液体积聚等。
总之,对于SAP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饮酒量和高脂饮食的摄入,预防胰腺疾病的发生。
由于CT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能够反复、动态地观察,因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Perez等人对1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和CT表现进行了研究,根据胰腺大小、轮廓、密度以及周围异常情况将CT变化分为6个级别:A级为正常;B级为局限或弥漫的胰腺增大,包括轮廓不规则、非出血性腺体增强和腺体内少量液体积聚;C级为内在胰腺异常现象模糊及发现炎性改变的条纹样密度;D级为单个胰外液体积聚;E级为两个或更多的胰外液体积聚;F级为胰腺及其邻近部位气体积聚或胰外液体大量累及腹膜后间隙。
无创正压通气原理
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呼吸疗法,通过给予持续、轻度正压的气流,以
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和呼吸困难患者的肺通气。
其原理如下:
1. 患者在正常呼吸时,吸气时肺部扩张,气压增大,空气进入肺部。
但当病情需要时,呼吸肌肉力量可能不足以使肺部完全张开,此时无
创呼吸机的作用就得以体现,它可以帮助张开肺部,使空气顺利进入,改善缺氧症状。
2. 给予正压通气可以减少吸气肌肉的用力,从而降低心脏和呼吸肌肉
的负担,有利于恢复疲劳的肌肉。
3. 持续正压通气可以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肺泡腔气量,减少肺
泡腔容积,防止肺泡早期塌陷,改善肺顺应性。
请注意,无创正压通气通常是一种紧急治疗措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创正压通气是通过面罩、鼻罩、口罩等方式,将气体送入患者的呼吸道以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
它是一种有效并安全的呼吸支持方法,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在急性心力衰竭、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诊病情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优点1. 无创性:与传统的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相比,无创正压通气不需要插管,降低了插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2. 唤醒患者:由于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方式不需要与患者割断自主呼吸,因此患者可以自由呼吸,有意识,可以对治疗过程进行感知和配合,提高了患者的主动性,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3. 高效: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体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重症监护室入住率,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适应症1. 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是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
无创正压通气压力水平比较低,性质柔和,具有快速通气解除肺水肿的优点。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患者易产生呼吸道痉挛和黏液增加,气体交换障碍,无创正压通气可重新打开肺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
3. 社区获得性肺炎:轻度或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提供足够的氧气,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氧合功能。
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4. 中枢性呼吸衰竭:可通过无创正压通气以低水平引导进行有效的通气支持,以增加患者的通气和改善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注意事项1. 对于患者的严重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并不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微创性气管插管等机械通气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 应对患者心理反应,引导和协助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时呼吸协调及皮肤接触,关键是与患者保持充分的沟通,提高患者合作者态度,增加治疗效果。
无创通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刘甜袁燚叶丽妮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且肺损伤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和无创正压通气组(NIPPV组)30例;NI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
结果治疗2h后,NIPPV组的血气、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OI、SaO2明显占优(P<0.01),NIPPV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
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症状,治疗过程中相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增加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无创通气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病情发展迅猛,早期常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胰外器官损害以肺部尤为突出 [1]。
近年来,发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可以迅速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纠正缺氧,减少MODS的发生率[2.3]。
自2006年起,我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OI<300mmHg)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LI患者58例,男性21例,女性37例,年龄12-73岁(平均43.7岁)。
所有患者意识状态正常(GCS评分15分),均有气促,发绀,两肺大量湿啰音;胸片出现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不清,大片致密影,严重者出现“白肺”,21例OI<20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