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年级物理第五章课后题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 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则关于这四种方法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1 cmB .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90 cmC .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0.86 cmD .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2.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 .卷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挂钟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 、12.35cm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5.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图像可知 s /mt /min 30060090012001500s/m604020/sA.物体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C.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D.物体在0-6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7.仔细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9.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五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1.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
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cm ),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A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B .乒乓球的直径C .课桌的高度D .粉笔的长度2.以下不属于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是()A .课前复习回顾新课学习需要的知识,尝试学习新课,进行勾划和记录B .课前做好身体、心理、物质准备,课堂专心倾听、主动合作、大胆展示C .及时练习并知道结果,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改正错题并分析原因D .课后立即完成作业,不能完成的等待第二天课堂上老师评讲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电阻12R 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2U U 、,通过12R R 、的电流分别为12I I 、,电流表示数为I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德国有位物理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概括为公式:I=UR,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________的单位。
( D)A.力B.电流C.压强D.电阻2.如图是四位同学设计的用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C)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
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向b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和变大B.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变大C.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D.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是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灯泡的电阻不变,阻值为7.2 ΩB.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加得越来越快C.小灯泡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有关,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D.小灯泡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有关,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5.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甲、乙两灯均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一只电表示数增大,另一只电表示数减小到几乎为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A.甲灯短路B.乙灯短路C.甲灯开路D.乙灯开路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2的阻值为15 Ω。
当开关S1、S2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B.S1、S2闭合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5 AC.S1、S2闭合时,电流表A1测量的是R1的电流D.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A2示数为0.5 A7.标有“2 V0.5 A”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 Ω 1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A ) A.0.25~0.5 A1~2 V B.0.25~0.6 A1~2 VC.0.3~0.5 A1~1.5 V D.0.25~0.5 A 1.5~2 V第7题图第8题图8.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学习之友》九年级(下)参考答案同步练习第二十章电和磁一、磁现象磁场1.磁性磁极2.指南针(司南)南北3. C4. A5. A6. C7. D8.B9. 从地磁北极出来回到地磁南极地磁场沈括10.左“N”右“S”左右都是“N”11. (1)钢、铁等一类物质是磁场不能穿透的(或钢、铁等一类物质能屏蔽磁场)(2)钢、铁等一类物质。
二、电生磁1. C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或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3.条形 N S 电流4. C5. B6. A 理由:用细棉线悬吊被磁化的缝衣针相当于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所以把缝衣针放到导线周围,若发现偏转则说明导线中有电流。
7. N 负N8.电源左“+”右“—”9. 电源上“+”下“—”10.(1)小磁针静止时N极(或S极)的指向;(2)条形磁体;(3)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三、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C2. B3. C4. C5. D6.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控制;磁极可以控制电铃、空气开关、电磁继电器7. 弹簧磁性 C8. 吸引弹簧弹性势动9. 水位没有达到金属块A时,控制电路不工作,继电器线圈没有电流通过;此时继电器工作电路的上面两个触点接触,工作电路中绿灯与电源构成回路,绿灯亮;当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继电器线圈有电流通过,电磁铁吸引衔铁,使工作电路的下面两个触点接触,红灯与电源构成回路,红灯亮。
10.(1)增加大(2)甲线圈匝数越多(3)S(4)大头针被磁化,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四、电动机1.电能机械能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B3.A4. C5. D6.向右向右磁场通电导体电流磁场7. 10A 1.1KWh (或3.96×106J)8.(1)持续的转动换向器(2)将电源正负极调换改变电流方向;将磁铁翻过来对调磁极改变磁场方向(3)略五、磁生电1. 磁场切割磁感线运动2.机械电发电机3.交流 504. C5. A6. D7.B8. C 理由:闭合电路中,导体棒ab水平向左运动时,切割了磁感线,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9. 电振动振动电流10.电磁感应切割交流11.(1)水平左右快速移动;(2)水平左右快速移动磁铁;(3)换强磁铁(或绕制线圈);快速移动导体(或磁铁)(4)电源12. ①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②导体运动的方向③ 2、6(或3、7)④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第二十章电和磁单元测试1. C2. A3. C4. D5. B6.A7. A8. B9. D 10. D11. B 理由:如图电路中,滑片向右滑动,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会增强,能吸引更多的大头针。
1节分子热运动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湖南怀化中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运动B.粉笔在黑板上一划就留下了字迹,这是扩散的结果C.物体难以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D.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引力也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6.(·江苏南京中考)“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nm。
7.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
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被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物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答案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选C2.答案D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4.答案为:(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2)示数;停留;上表面(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5.答案: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从0℃~100℃,体温计是35℃~42℃(2)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1℃,体温计是0.1℃(3)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无缩口(4)实验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5)实验用温度计使用前不用甩,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解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细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5章物体的运动强化测试1.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高山C.飞机D.白云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B.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C.物体运动的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6.20cm、6.21cm、6.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6.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C. 6.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 6.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5.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 s/t,可知()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2cm/sB.1.2m/sC.12cm/sD.12m1s7.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8.下列估测数据与实际不吻合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一支钢笔的长度为10dmC.一位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家里标有220V,10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约为0.45A 9. 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上升的电梯C. 商场内的收银员D. 货架上的商品10.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可以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B.乙C.树D.路面11.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12.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13.(1)5.4km/h= ________ m/s(2)0.6min= ________s14.如图甲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而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15.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第三节 密度课题后解答
1.一个澡盆大致是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1.2m 、0.5m 、0.3m,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解: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1.2m ×0.5m ×0.3m=0.18m 3
根据公式ρ=m/v 变型可得
澡盆最多能装的水的质量为:m=ρv =1×103kg/m 3×0.18m 3=180kg
答:这个澡盆最多可以装180kg 水.
2.一个容积为2.5L 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千克?用它装汽油呢?(1L=1dm 3) 解:2.5L=2.5×10-3m 3,ρ水=1×103kg/m 3
根据密度公式ρ=m/v 可得:
瓶内装水的质量 m 1=ρ水V=1×103kg/m 3×2.5×10-3m 3=2.5kg
瓶内装油的质量 m 2=ρ油V=0.71×103kg/m 3×2.5×10-3m 3=1.775kg
答:最多可以装2.5kg 的水,最多可以装1.775kg 的汽油.
3.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用天平和尺能不能求出它的厚度?如果能,说出你的办法. 答:(1)用天平测出铝箔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长方形铝箔的两个边长a 和b
(3)铝箔厚度的表达式: ab
m h ρ= 4. 1cm 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解:根据ρ=m/v 可得:
1cm 3冰的质量为 m=ρV=0.9g/cm 3×1cm 3=0.9g
因为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也为0.9g
所以,水的体积 V=ρm =3/19.0cm
g g =0.9cm 3 答:水的质量为0.9g,体积为0.9cm 3
5.一个瓶子能盛1kg 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质量的食用植物油?
解:当瓶子装满水时,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所以根据ρ=m/v 可得
1kg 水的体积为: v=11
ρm =33/1011m
kg kg ⨯=10-3m 3 当装满油时所盛的油最多,此时油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所以
装油的质量 kg m m kg v m 9.010/109.0333322=⨯⨯==-ρ
答:最多可以装0.9kg 的食用植物油.
6.建筑工地需用沙石400m 3,可用载重4t 的卡车运送,需运多少车?
解:根据公式ρ=m/v 可得
沙石的质量为 m=ρv=1×103kg/m 3×400m 3=4×105kg=400t
所以需要的车数 n=m/m 1=400t/4t=100车
答:需要运100车
7.建成后的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3.93×1011m 3,则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多少吨? 解:根据公式ρ=m/v 可得
水的质量为 m=ρv=1×103kg/m 3×3.93×1011m 3=3.93×1014kg=3.93×1011t
答: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3.93×1011吨.
8.体积为40cm 3的铁球,质量为158g,则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把空心部分注满水,则铁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解:方法一:根据公式ρ=m/v 可得:
铁球的密度 33
/95.340158cm g cm g v m ===ρ 铁的密度为7.9g/cm 3,因为此铁球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所以它是空心的.
方法二:根据公式ρ=m/v 可得:
158g 铁的体积为: 33120/9.7158cm cm
g g m
V ===ρ 因为铁球的体积大于158g 铁的体积,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根据ρ=m/v 可得:
40cm 3铁的质量为 g cm cm g v m 31640/9.7331=⨯==ρ
因为此铁球的质量小于40cm 3铁的质量,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158g 铁的体积为 33120/9.7158cm cm
g g m
V ===ρ 所以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 2=V-V 1=40cm 3-20cm 3=20cm 3
(3)注入水的质量m 1=ρ水V=1g/cm 3×20cm 3=20g
注满水后铁球的总质量 m 2=m +m 1=158g +20g=178g
答:略
9.体积为30cm 3的空心铜球质量是89g,将它的中空部分注满某种液态物质后称量,总质量为361g,问:注入的是什么液态物质?
解:根据ρ=m/v 可得
铜球中铜的体积 33
1
110/9.889cm cm g g m v ===铜ρ 注入液体的质量 g g g m m m 2728936112=-=-=
空心部分的体积 33312201030v v v cm cm cm =-=-=
注入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
所以注入液体的密度 333322/106.13/6.1320272m kg cm g cm
g v m ⨯====ρ 查密度表可知,此液态物质是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