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在视频通信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SIP协议主要消息协议名称:SIP协议主要消息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的主要消息类型及其相关内容。
SIP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广泛应用于IP电话、视频会议、实时消息传递等通信领域。
二、协议概述SIP协议主要由请求-应答模型组成,请求消息由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相应的应答消息。
以下是SIP协议中的主要消息类型:1. INVITEINVITE消息用于建立会话,发起方向接收方发起通话请求。
该消息包含了会话的相关信息,如发起方地址、接收方地址、媒体类型等。
2. ACKACK消息用于确认接收INVITE消息,并建立双向通信。
接收方在接收到INVITE消息后,返回ACK消息给发起方,表示接收到请求并准备好建立通话。
3. BYEBYE消息用于终止会话。
任何一方都可以发送BYE消息,表示希望结束当前会话。
接收方收到BYE消息后,可以发送200 OK应答消息,也可以选择不应答。
4. CANCELCANCEL消息用于取消之前发送的INVITE请求。
当发起方发送INVITE请求后,如果发现不再需要建立会话,可以发送CANCEL消息取消之前的请求。
5. OPTIONSOPTIONS消息用于查询服务器的能力。
发起方可以发送OPTIONS消息给服务器,询问服务器支持的功能、媒体类型等信息。
6. REGISTERREGISTER消息用于注册用户位置信息。
当用户登录到SIP服务器时,会发送REGISTER消息,将自己的位置信息注册到服务器上。
7. INFOINFO消息用于传递媒体相关的信息。
例如,当用户在通话过程中需要传输DTMF(双音多频)信号时,可以使用INFO消息传递相关信息。
8. UPDATEUPDATE消息用于修改会话参数。
当会话已经建立后,发起方可以发送UPDATE消息,修改会话的相关参数,如媒体类型、编码方式等。
sip协议详解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它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用于通过IP网络传输语音、视频和其他媒体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SIP协议的原理和功能。
SIP协议是基于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开放标准,最初于1996年发布。
它使用文本格式的消息进行通信,并且支持即时通信、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等不同类型的会话。
SIP协议的核心功能是会话控制,包括发起会话、管理会话持续时间和终止会话等。
在SIP协议中,会话由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创建和维护。
参与者可以是用户终端、服务器或中间设备。
参与者之间通过SIP消息进行交互,这些消息包括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
请求消息用于发起会话、修改会话或终止会话,而响应消息用于确认和处理请求。
SIP协议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来标识参与者和资源。
每个SIP参与者都有一个唯一的SIP地址,类似于电子邮件地址。
SIP协议还定义了一些特定的头部字段,用于传输会话相关的信息,如源地址、目标地址、会话类型和编解码方式等。
SIP协议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代理(Proxy)。
代理是SIP消息的中转站,用于帮助发起者和接收者建立会话。
代理可以是用户终端、专用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
SIP协议还定义了一些代理之间的交互方式,以支持会话跨越多个网络和域。
除了会话控制,SIP协议还提供了其他功能,如呼叫转发、媒体协商和用户定位等。
呼叫转发允许SIP参与者将会话转发到其他地址,以实现呼叫转移或会话迁移。
媒体协商用于确定会话使用的编解码方式和传输方式,以确保参与者之间的媒体数据兼容。
用户定位用于根据用户的身份和位置确定参与者的联系方式。
SIP协议与其他相关协议一起组成了通信系统的基础架构。
例如,SIP可以与SIP注册协议(SIP Register)一起使用,该协议用于将SIP参与者注册到服务器,并提供通信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
它可以用于语音、视频、实时游戏和即时通信等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协议。
SIP协议的基本原理如下:
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协议,使用类似于HTTP的请求-响应机制来建立和管理会话。
SIP消息通常使用UDP或TCP协议传输,也可以使用TLS协议进行安全传输。
SIP协议使用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来标识和寻址参与会话的各个元素,如用户、终端设备、服务器等。
URI类似于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但它不仅可以用于标识网络资源,还可以用于标识会话参与者。
SIP协议使用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来描述会话的参数和特性,如媒体类型、编解码器、传输协议等。
SDP通常包含在SIP消息的负载中。
SIP协议定义了多个消息类型,如INVITE、ACK、BYE、CANCEL等,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会话。
SIP消息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路由和转发,也可以通过DNS(Domain Name System)进行寻址和发现。
SIP协议支持会话控制、媒体协商、安全认证、故障恢复等功能。
它还可以与其他协议(如RTP、RTCP、STUN、TURN、ICE等)配合使用,以实现完整的多媒体通信方案。
综上所述,SIP协议是一种灵活、可扩展、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会话控制协议,它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基础。
sip 原理
SIP(会话初始协议)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语音、视
频和消息传输会话的网络协议。
它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基于请求-响应模型,并且支持实时通信。
SIP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位:SIP使用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来标识和定位通信终端,类似于网页上的URL。
通过URI,SIP能够将通
信请求路由到正确的终端。
2. 请求-响应通信:SIP终端通过发送SIP请求向远程终端发起通信。
SIP请求包含了所需的信息,如请求类型(INVITE、REGISTER等)、目标URI、通信参数等。
远程终端接收请求后,根据请求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发送对应的响应。
3. 会话协商:SIP请求和响应可用于协商和修改通信会话的参数。
例如,SIP可以用于协商媒体编解码器、传输协议、视频
分辨率等。
这允许通信终端在通话过程中进行参数的动态调整。
4. 会话维护:一旦SIP会话建立,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媒体传输实时的音频、视频和消息。
SIP协议本身并不传输媒体数据,
但它可以协商会话参与者之间的媒体传输路径,并在需要时修改。
5. 会话结束:SIP也支持会话的终止。
终端可以发送BYE请
求来结束会话,对方终端接收后发送200 OK响应进行确认。
当接收到BYE请求时,两个终端将关闭媒体传输通道,并终止会话。
需要注意的是,SIP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协议,它可以与其他协议(如SDP、RTP等)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全面的通信功能。
通过SIP,用户可以进行实时的语音、视频通话,以及实时的消息传输。
sip pem参数摘要:1.SIP 协议简介2.PEM 参数的含义与作用3.SIP 与PEM 参数的关系4.常见PEM 参数及其应用示例5.总结正文:1.SIP 协议简介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实时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它主要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实时会话,如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等。
SIP 协议在互联网电话、视频会议和即时消息等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PEM 参数的含义与作用PEM(Privacy Enhanced Mail,隐私增强邮件)是一种加密邮件的传输方式。
在SIP 协议中,PEM 参数用于对会话进行加密和认证,以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PEM 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密算法: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如AES、DES 等。
- 认证算法:用于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验证,如MD5、SHA-1 等。
- 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由通信双方共享。
3.SIP 与PEM 参数的关系SIP 协议与PEM 参数密切相关。
在SIP 协议中,PEM 参数被用于对会话进行加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通过使用PEM 参数,可以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4.常见PEM 参数及其应用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EM 参数及其应用示例:- 示例1:使用AES 加密算法和SHA-1 认证算法在会话初始化请求(INVITE)中,发送方需要携带PEM 参数,如:```crypto=aes256-sha1```在会话初始化响应(200 OK)中,接收方需要返回相应的PEM 参数,如:```crypto=aes256-sha1```- 示例2:使用DES 加密算法和MD5 认证算法在会话初始化请求(INVITE)中,发送方需要携带PEM 参数,如:```crypto=des32-md5```在会话初始化响应(200 OK)中,接收方需要返回相应的PEM 参数,如:```crypto=des32-md5```5.总结SIP 协议与PEM 参数密切相关,它们共同保证了实时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sip信令流程SIP信令流程。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会话的信令协议,被广泛应用于VoIP、视频通话、即时消息等通信领域。
在SIP协议中,信令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用户之间的通信能否正常建立和维护。
下面将介绍SIP信令流程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内容。
1. SIP信令流程概述。
SIP信令流程包括会话初始化、会话协商、媒体协商和会话终止等几个重要阶段。
在会话初始化阶段,通信双方通过SIP消息进行会话请求和响应,包括INVITE、100 Trying、180 Ringing等消息。
在会话协商阶段,通信双方协商会话参数,包括媒体类型、编解码方式等,通过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进行交换。
在媒体协商阶段,通信双方协商媒体传输方式,包括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端口号、传输协议等。
最后,在会话终止阶段,通信双方通过BYE、200 OK等消息结束会话。
2. SIP信令流程详解。
在SIP信令流程中,通信双方通过SIP消息进行会话的建立和维护。
首先,主叫方向代理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请求建立会话。
代理服务器根据被叫方的地址信息,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被叫方。
被叫方接收到INVITE消息后,可以选择接受、拒绝或者重定向会话。
如果被叫方选择接受会话,将发送200 OK消息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将200 OK消息转发给主叫方。
此时,会话建立成功,通信双方可以进行媒体数据的传输。
在会话过程中,通信双方可以通过UPDATE消息进行会话参数的更新,比如媒体类型、编解码方式等。
如果通信双方需要添加新的媒体流,可以通过INVITE消息进行媒体协商。
当会话结束时,通信双方可以通过BYE消息进行会话的终止。
接收到BYE消息后,对方会发送200 OK消息进行确认,然后会话正式结束。
SIP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安全协议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在现代通信网络中,安全性一直是互联网通信的重要问题。
SIP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是确保会话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保护通信的安全性。
一、SIP安全协议的基础SIP协议作为一种应用层协议,为用户提供了建立、修改和终止会话的能力。
然而,由于信令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可能容易被攻击者窃取或篡改,因此需要通过安全协议来保护通信的安全性。
二、SIP安全协议的机密性保护为了确保通信内容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获取,SIP安全协议采用了加密机制。
加密是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对信令消息和媒体数据进行处理,使得只有拥有相应密钥的合法用户能够解密并获取通信内容。
同时,安全协议还采用了身份验证机制,确保通信的双方都是合法的用户。
三、SIP安全协议的完整性保护为了防止通信内容在传输过程中遭到篡改,SIP安全协议使用了完整性保护机制。
这一机制通过在信令消息和媒体数据中增加数字签名或消息认证码等校验信息,来确保接收到的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如果接收到的消息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校验信息的验证将失败,从而可以判断出信息的篡改。
四、SIP安全协议的可用性保护为了防止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DoS),SIP安全协议采用了可用性保护机制。
这一机制包括对信令消息和媒体数据进行流量控制、认证和授权等措施,以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避免被恶意攻击者占用资源或破坏通信的可用性。
五、SIP安全协议的传输安全保护SIP安全协议在信令消息和媒体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使用了传输层安全协议(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来提供保护。
TLS协议通过使用加密算法、数字证书和密钥协商等技术手段,保证信令消息和媒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它可以防止中间人攻击、窃听和篡改等安全威胁。
六、SIP安全协议的实现方式SIP安全协议的实现方式包括SIP加密和SIP防火墙。
电话视频通信协议简介电话视频通信协议,简称电话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电话和视频通信的协议。
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手机进行语音通信,或者通过视频通信设备进行音视频通话。
电话视频通信协议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远程通信方式。
协议架构电话视频通信协议的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件:信令协议信令协议是电话视频通信协议中用于控制通信的重要部分。
它定义了通信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结束过程中所需要的信令消息的格式和规则。
常见的信令协议包括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H.323等。
媒体协议媒体协议负责音视频数据的传输,通过媒体协议,用户可以在通信的双方之间传输语音和视频数据。
常见的媒体协议包括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和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传输协议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信令和媒体数据。
通常使用的传输协议有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提供可靠的连接,适合于信令传输,而UDP提供无连接的传输,适用于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
编解码标准编解码标准定义了音视频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方式,以及数据传输中的压缩和解压缩算法。
常见的音频编解码标准有PCM(Pulse Code Modulation)、AMR(Adaptive Multi-Rate)和AAC(Advanced Audio Coding),视频编解码标准有H.264和VP9等。
通信流程电话视频通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建立会话通信的发起方通过信令协议向接收方发送会话建立请求。
接收方收到请求后,进行响应,并通过信令协议建立会话。
传输媒体数据一旦会话建立成功,通信双方可以通过媒体协议传输音视频数据。
音频数据通过编解码标准进行压缩和解压缩,视频数据也经过相应的编解码处理。
国标sip的register国标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实时会话,如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和即时消息。
SIP的register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用于用户设备向SIP服务器注册自己的信息,以便能够进行通信。
当用户设备需要注册到SIP服务器时,它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register请求。
这个请求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和服务器地址等。
服务器收到这个请求后,会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注册成功后,服务器会返回一个register 响应,告知用户设备注册成功。
通过register功能,用户设备可以告知服务器自己的可用状态和位置信息。
例如,当用户设备从一个网络切换到另一个网络时,它可以发送一个register请求,更新自己的位置信息。
这样,其他用户设备就可以通过服务器找到目标用户设备,并与之建立通信。
SIP的register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它为用户设备提供了灵活、可靠的注册机制,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无论是移动通信还是固定通信,都离不开register功能的支持。
然而,尽管SIP的register功能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当用户设备在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注册时,可能会遇到注册失败的情况。
此外,由于SIP的register功能需要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因此在网络延迟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通信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IP协议还提供了一些改进措施。
例如,引入了SIP over WebSocket技术,可以通过WebSocket协议进行SIP通信,提高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SIP的冗余注册功能,将注册信息同时发送到多个服务器,提高注册的成功率。
国标SIP的register功能在实时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个功能,用户设备能够灵活地注册到SIP服务器,并更新自己的位置信息。
1.sip协议及其发展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al)称为会话发起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 ering task force)组织于1999年提出的一个在基于ip网络中,特别是在internet这样一种结构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实时通讯应用的一种信令协议。
而所谓的会话(session),就是指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基于sip协议的应用中,每一个会话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数据,可以是普通的文本数据,也可以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音频、视频数据,还可以是诸如游戏等应用的数据,应用具有巨大的灵活性。
作为一个ietf提出的标准,sip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他各种广泛存在的interne t协议,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和这些协议一样,s ip也采用的基于文本的编码方式,这也是sip协议同视频通讯领域其他现有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
sip协议的提出和发展,是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发展的,到目前为止它走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 1996年首先出现了sip的概念,这时sip的主要应用是针对internet上的各种文本应用,如电子邮件、文字聊天等。
● 1999年3月,itef的多方多媒体会晤控制(mmusic)工作组提出了rfc2543建议,供各厂商和机构讨论。
● 1999年9月,sip工作组从mmusic中分离并独立出来,成立了sip工作组,并与2 000年7月发表了sip的草案。
● 2002年6月,itef的sip工作组又发表了rfc3261建议,以取代rfc2543。
由于网络环境以及相关多媒体技术的不足,在sip协议首次提出的时候,仅仅针对各种文本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和ietf中ip电话工作组(iptel)、ip网中电话选路(trip)工作组等兄弟工作组配合工作,在sip协议中大大加强了对多媒体通讯的支持。
由于internet的飞速发展,在最近的两年时间内, sip已经开始被itu-t sg16、etsi t ipon(欧洲标准化组织),imte等各种标准化组织所接受,并在这些组织中成立了与sip相关的工作组。
SIP在视频通信中的应用
作者:支金龙 文章来源:《通信世界》 点击数:838 更新时间:2005-9-28
一、视频技术的发展
1989年ITU-T制订的H.320标准是视频会议的早期建议之一,主要是针对窄带ISDN
网上传送活动图像、语音、应用数据等信息形式的多媒体数据提出的。 窄带ISDN是一种
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采用E1专线方式或ISDN2B+D的接入方式接入视频终端,使用公用
交换电话网络传输视频数据,具有一定传输速率和时延稳定、时延小、误码率低的特点,视
频会议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通信带宽通常为384~2048kbit/s,通常使用384kbit/s带宽就
可组成具有较好质量的视频会议组。H.320系统的缺点是带宽利用率较低,开放性很差,各
厂商的系统互通困难。
随着IP网络的迅速发展,1996年ITU-T制定了H.323基于分组交换网的多媒体会议系
统标准。H.323会议系统由网守(GK)、H.323终端、网关(GW)、多点控制单元MCU等
实体组成。H.323系统在开放式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上进行视频通信、多媒体监控、多媒体
呼叫中心、数据会议等业务。H.323协议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协议互通性高等特点。目前国
内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先后开通面向公众运营的视讯会议业
务都是基于H.323协议框架的。
现在,视频通信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视频会议,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使用视频通信业务,
腾讯的QQ、微软的MSN等网络聊天工具都支持视频通信功能。H.323协议的网络适应性
不是很好,比如H.323系统不能支持防火墙穿透、不能支持NAT(网络地址转换)。同时,
H.323协议还存在着本身过于复杂,生成业务困难。因此,新的协议和方案将会补充到现有
框架中,其中SIP协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SIP实现视频通信
1.SIP实现点对点视频通信
SIP通过向被叫终端发送请求表明意图,被叫终端根据请求进行操作,产生相应的响应
表明请求的处理结果。在会话建立时候,SIP为了保证呼叫的正确建立,SIP采用三次握手
机制(INVITE/200/ACK)来完成。SIP终端通过REGISTER请求向注册服务器进行注册,
在管理域中登记自身的地址信息,以便服务器进行状态管理、呼叫路由等。通过BYE和
CANCEL请求终止SIP建立的会话。
如前所述,SIP不是完整的通信系统,SIP本身并不提供任何服务,SIP只提供消息机
制实现不同的呼叫机制。用户代理(UA)可通过在消息中携带消息体完成某些多媒体呼叫。
SIP在实现视频通信时,需要使用SDP描述此次会话使用的媒体集合。SIP采用SDP基本
的offer/answer模型完成终端多媒体能力的协商。在offer中终端将自身的视频通信能力、视
频传输机制、语音通信能力,语音传输机制发送给被叫终端,被叫终端根据自身的视音频通
信能力,从offer中选取视音频能力,在answer中放入选取的视音频能力和自身的视音频传
输机制来响应offer完成能力协商。
主被叫双方建立通话连接,主被叫分别建立媒体流传输通道,采用RTP传输实时视音
频数据,采用RTCP提供QoS反馈。主被叫分别为视频媒体流和语音媒体流建立RTP/RTCP
通道,在RTP上分别传输视频流和音频流。当媒体流到达终端时需要解决音唇同步问题,
应该采取RTP包中的时戳实现音唇同步,而且需要采用音频流RTP包中的时戳作为基准,
因为语音包间隔短,大约20ms一个语音数据包,而视频数据包大约30~40ms一个。
2.SIP实现视频会议
众所周知,SIP的会议控制功能不强。SIP系统完成视频会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在SIP系统中增加多点控制单元;第二,借助H.323系统的多点控制单元(MCU)。
在第一种方式中,到达会议召开时间,多点控制单元分别通过INVITE请求邀请与会者
参加会议,在INVITE请求中SDP需要描述此次会议的属性,例如会议ID等信息。多点控
制单元将媒体流定位到媒体处理器完成视频的分屏,与音频流的混合,分别发送给各个SIP
终端。如果是SIP终端临时召开会议,那么SIP终端应该具有多点控制功能,邀请与会者,
使用媒体处理器进行音频流的混合。
在第二种方式中,需要借助H.323系统的MCU进行视频会议。H.323系统具有完善的
会议发起和会议控制机制,这种方式将会议的控制交给MCU进行。在这种方式中需要在
SIP系统和H.323系统之间引入IWF设备。IWF可实现不同网络、不同协议实体的互通,
具有SIP和H.323协议转换、路由解析、终端能力协商、媒体通道打开与关闭、维护呼叫状
态机,并可发起呼叫和当作被叫。在SIP侧,IWF就相当于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完成SIP
消息的转接、转发功能,将SIP请求传送到目的地。在H.323侧,IWF相当于网关(GW),
将SIP实体的请求转换为H.323终端请求,屏蔽两个系统的协议之间的差别。会议由H.323
系统中的MCU发起,IWF将H.323协议消息转换为SIP消息,完成SIP终端用户参加会议。
第二种方式同时完成了SIP系统和H.323系统的互通,但是对于SIP终端的会议控制,
例如摄像头的调节、SIP终端作为会议主席等功能,在现有的SIP和扩展中定义的消息还无
法完成。
3.SIP实现视频通信的安全
在开放的网络中传输呼叫信令和媒体流,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呼叫控制过
程中,保证SIP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欺骗、恶意攻击是电信运营中必须要面对
的问题。SIP采用消息头域为视频通信系统提供SIP安全机制,保证呼叫的正确建立。SIP
可以采用HTTP摘要认证方式来验证SIP终端的有效性。分两个阶段验证终端的有效性,注
册阶段和呼叫阶段,在呼叫阶段可以根据业务不同对终端采取不同的认证方式。HTTP摘要
认证方式采用challenge/response机制。SIP消息在WWW-Authenticate头域中携带challenge,
在Authorization头域中携带response。
4.服务质量保证
SIP本身不提供服务质量保证,视频通信的服务质量主要通过分组网络提供的服务。在MCU
之间采用MPLSVPN承载方案保证视频质量。在SIP终端的接入层采用基于IP地址设置IP
优先级、源/目的MAC地址区分业务、设置VLAN和优先级等方式保证视频服务质量。
三、SIP的优势
1.与现有的Internet应用紧密结合
SIP标准与WWW相似,利用Internet结构,通过智能SIP终端提供业务,包括Web以
及Email业务,而点击拨号(ClicktoDial)和点击传真(Clickto Fax)等协议都是基于SIP
的,SIP可利用URI来动态组网。
2.良好的扩展性
SIP采用和HTTP相类似的方法和头域组成SIP消息,SIP消息采用UTF-8消息集合进
行明文编码;对头域的结构没有限制;对头域出现在消息中的顺序没有限制;SIP本身不提
供业务,而是提供使用SIP消息提供会话建立的机制;SIP消息可以携带任何格式的消息体。
这些SIP特性使SIP具有非常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通过定义新的方法和消息头域丰富SIP自
身的呼叫控制,可以通过携带不同的消息体完成不同的数据业务。
3.端到端的通信
SIP是实现端到端业务的协议,主要的业务实现是在用户代理实体中。SIP的Proxy等
服务器完成消息的转发,消息的路由功能,并不对业务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了对核
心网络服务器的压力,在同样情况下,可大幅提高系统对呼叫的处理能力。在SIP系统中增
加业务,只需要终端增加业务处理,不需要在Proxy上实现,促进了智能终端的发展,同时
降低了网络更新频率,符合Internet的发展趋势。
4.实现容易
SIP信息是基于文本的,UTF-8消息集合进行明文编码,实现起来简单,开发容易。
四、结束语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视频通信的大众化以及SIP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SIP将逐
渐成为视频通信领域的主流信令控制协议之一。SIP终端业务计费、SIP视频应用和现有视
频会议系统的融合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作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邓建伟 支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