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海省门源县青稞品质育种现状与方向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
门源县草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措施_革业与畜牧2007年第10期总第143期论坛门源县草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措施王有良(青海省门源县草原站,青海门源8103OO)摘要:从草地资源的特点,利用与生产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对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草地自然资源,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词:门源县;草地;利用与生产现状;措施和对策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7.030l"~37.2928",东经100.5528"~102.4126"之间,东临甘肃省,南接本省大通县,互助县,西与祁连县,海晏县毗邻.全县土地总面积6.902×105hmz,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人口15.2万人.湟水一级支流大通河由西向东南贯穿其间,大体可分为3个地理区域,即西部丘陵高原,主要为牧业区,包括皇城,苏吉滩2个牧业乡;中部门源盆地,地形开阔平坦,是主要农业区,包括青石嘴,北山,浩门,西滩,泉口,东川,麻莲,阴田等8个以农为主的乡镇(其中包含西河坝,尕牧农脑,克图脑,甘沟,却藏,巴哈,麻当,寺尔沟等8个农区牧业社);东部大通河峡谷,地势陡峭,主要为林区,兼营小块农业和畜牧业,包括仙米,珠固2个半农半牧乡.气候属冷凉,湿润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年降水量350~6OOl'nin.海拔高度2388~5254.5m之间,雨热同季,土壤类型较多,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草地土,灰褐土,黑钙土和栗钙土.土壤土体较厚,一般达60~100em,土壤质地多为壤质,砂质较少,土壤容重适中,土壤疏松,结构较好,适宜牧草生长.因此,以地势,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农,林,牧交错,半农半牧的生收稿日期:2006—11-27产格局.天然草地面积45.77×104hmz(不包括门源种马场和浩门农场),占土地总面积的71.26%;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8.88×104hmz,占草地总面积的85.50%.草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l5.5倍,是森林面积的3.6倍.草地主要分布在皇城,苏吉,珠固,仙米,东川I,泉口,北山等地.就各经济区域而言,牧业,半牧业乡的草地占71%,农业乡占29%.多年来,门源县积极推行"立草为业"的基本方针,草地的建设,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以此为依托发展的草地畜牧业已成为门源经济的支柱产业.1草地的特点及利用现状1.1草地特点1.1.1草地资源类型和牧草种类比较丰富:门源县草地划分为8大类,常见的植物有64科,202属,479 种.通过牧草采食率,适口性调查和营养分析,在这479种植物中,优等牧草100种,占植物总数的20.88%;良等牧草50种,占总数的l0.44%;低等牧草为60种,占总数的12.53%;劣等牧草218种,占总数的45.51%;不可食及有毒有害牧草51种,占总数的10.65%.在各类草地中,优良牧草植物种类虽不多,但它们是组成草地种群的主要优势种和伴生种,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菊科,豆科.1.1.2四季牧场齐全:由于门源县地处祁连山东段,境内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和热量分布的地区性,决定了草地在放牧利用上的季节性.适于不同季节利用,各责任编辑王华柱沦坛CAOYEYUXUMU2007年第10期总第143期革业与.牧_ 具特色的季节牧场组成了一个轮换放牧的利用体系,即不同季节均有适宜的放牧草地.门源县牧场利用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四季三处放牧利用:如皇城,苏吉,仙米,珠固等地主要分为冬春牧场,夏牧场和秋牧场三种利用形式.四季二处放牧利用:农业区和部分牧业区的草地实行冬春和夏秋二种利用形式.还有实行夏牧场和春秋牧场的利用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在冬春进行舍饲的农区.1.2利用现状门源县牧区冬春草地全部承包到户,部分夏秋草地也已承包.冬春草地承包到户面积1.025X10shm,占冬春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84%;夏秋草地承包到户面积5.58X104hmz,占夏秋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6.1%.草地使用权的固定到户,从根本上调动了牧户使用草地,爱惜草地,建设草地的积极性.截止2006年底,门源县累计建成围栏草地1.57Xloshmz;累计完成鼠害防治6.577X10hm;累计灭虫6.67X104hm;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0.8X104hm,一年生人工草地0.95X104hmz,建设饮水管道38条,138km;建设永久性暖棚8318幢,面积6.132X10smz.牧区基本实现了围栏,种草,畜棚,定居点的"四配套",部分地区已达到了"七配套".各类基础设施形成了良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体系和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极大地推动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确保了门源县畜牧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门源县现存栏牲畜56.19万头(只, 匹),生产各类肉品7111t,牛奶9959t,羊毛946t,各类皮张l6万张,畜牧业总产值达12768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9.77%.2草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1草地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门源县皇城,苏吉滩2个牧业乡和仙米,珠固2个半农半牧乡以及西河坝,尕牧农脑,克图脑,甘沟,却藏,巴哈,麻当,寺尔沟等8个农区牧业社的冬春草地已全部承包到户,其中皇城,苏吉滩2乡的夏秋草地也已承包.承包草地面积1.583X10hm,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0.72%.但是,北山,西滩,东川I,麻莲,阴田等农区草地都未进行合理的承包,未承包草地面积2.305Xloshmz,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59.28%,还在吃草地"大锅饭",抢牧,乱牧,滥牧,重牧现象十分严重,只有利用再利用,而无人建设和保护,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植被覆盖度年年递减,生产力急剧下降.2.2超载过牧门源县最突出的问题是冬春草地超载过牧,超载过牧是导致草地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门源县颇具规模的草地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草地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各地牲畜仍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特别是农区草地的超载现象最为严重,畜草矛盾仍十分尖锐.据2006年草地生态监测结果表明,全县共超载牲畜l2.9l万个羊单位,平均每公顷草地超载0.3个羊单位.2.3季节不平衡门源的气候特是冬长夏短.因此,牧草供应和放牧利用时间的长短不平衡状况极为明显.首先表现在季节草地面积与季节利用时间分配E的不平衡.门源县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888Xloshm,其中可利用冬春草地面积1.75Xloshm,可利用夏秋草地面积2.138Xloshm,冬春,夏秋面积之比为1:l2;在放牧时间上,冬春草地放牧时间为240d,夏秋草地放牧时间为120d,冬春,夏秋放牧时间之比为2:1;从面积和时间比例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季节不平衡性.其次,不同季节牧草产量差异十分明显.据2006年在门源县皇城东滩进行的定位测定显示,山地草甸类草地,5月20日测定平均每公顷产1420.27kg鲜草,8月20日测定为11585.79kg鲜草,后者为前者的8.2倍.金露梅灌丛草地,5月20日测定平均每公顷产4962.5鲜草,8月20日测定为l98l5.4kg鲜草,后者为前者的4倍.以上数据表明,天然草地产草量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牧草枯黄,双子叶植物枯萎凋落,再加上牲畜践踏,大风吹刮,牲畜可食部分所剩甚少.再次,牧草营养成分亦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据报道,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6月份为16%,12月份降到10%,到第二年4月仅为5%.由于营养缺乏.牲畜营养不良,特别是春季,牲畜食不裹腹,体重急剧下降,部分牲畜则因春乏而死亡.2.4草地退化较严重由于超载过牧,干旱缺水,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致使草地退化.全县退化草地面积约为2.313X10hm,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9.49%,其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为5.28X104hmz,占退化草地面积的22.83%;中度退化草地面积为9.76X104hm,占退化草地面积的42.20%;轻度退化草地面积为8.09X104hm,占退化草地面积的34.98%.草地退化使得毒杂草丛生,鼠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产生危害,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据2006年调查,门源县高原鼢鼠分布面积3.03X105hm,高原鼠兔分布面责任编辑壬华柱论坛业与畜牧20o7年第10期总第143期CAOYEYUXUMU 积8X104hm,毛虫分布面积1.67X]04hm,黄花棘豆分布面积3568X105hm,狼毒分布面积1.177Xl0hm.鼠害,毒杂草的繁衍进一步加速了草地退化的进程.3建议采取的措施门源县要实现永续利用有限的草地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内涵挖潜和外延开发相结合,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3.1完善草地承包责任制,加强依法治草实践证明,通过贯彻((草原,法))和草原长期有偿承包分户使用制,使草地真正达到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从而普遍提高生产力水平.建议今后10年内使农区草地合理承包,使目前未承包而利用过度的2.305X105hmz草地植被得以恢复,以每公顷增产225kg计,可增产鲜草51862.5t,可解决3.55X104个羊单位的饲草.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和执法单位应加大依法治草的力度,积极贯彻执行《草原,加快建立和健全草地流转机制,应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时,准确,果断地查处违法破坏草地资源和畜牧业生产设施案件,使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3.2实施以草定畜工程,有效控制载畜量应根据草地生产力的大小,确定放牧牲畜数量.针对门源县目前已超载的现实,加大出栏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做到以夏秋饲草决定总量,以冬春草地决定存栏,实现以草定畜,适草适畜,增草增畜,草畜同步发展.对超载部分,要依法实行减畜增草,严禁超载过牧.同时,要在门源县冬春草地基本实现围栏化,夏秋草地开始实行围栏的前提下,推行草地的划区轮牧制,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现有草地资源.3.3加大草地保护力度,综合治理退化草地草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集体,个人全方位的投入和运转,在依法治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保护,做到有建设,有保护,有利用,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近年来,门源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草地建设项目,草地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草地建设与保护投资逐年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草地退化演替势头得到遏制,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因此,今后应积极申报项目,认真实施项目,以项目促发展,通过围栏封育,灭鼠治虫,松土,施肥,补播,灌溉,生态治理等措施,使门源县的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大幅度提高草地的生产力.3.4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基地,实行舍饲,半舍饲喂养近年来,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和提倡圈窝种草,门源县的饲草料种植和多年生人工草地面积逐年扩大,饲草料生产量也不断增加.2006年全县饲草料种植面积达0.95X]04hmz,饲草料生产量达到2.574Xl0st.今后,应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更进一步扩大饲草料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饲草的种植和生产,对部分牲畜进行舍饲,半舍饲喂养.另外,门源县有耕地2.96X]04hmz,每年可产农作物秸秆3.7X104t,糠麸,饼粕1.5X104t.因此可通过秸秆氨化,微贮和菜籽饼脱毒等技术手段处理,提高秸秆,糠麸,饼粕的利用效率,带动农区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接纳部分牧区的牲畜,开展异地育肥,做到农牧结合,农牧两利.这样,既可以大大减轻天然草地的压力,又可以促进畜牧业生产的更大发展.3.5发挥夏秋草地的优势,推行季节畜牧业门源县夏秋草地资源丰富,可利用面积较大,利用时间短,而冬春草地面积小,利用期长达240d,冬春缺草是这里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充分扬夏秋草地之长,避冷季草地之短,是畜牧业生产取得丰收的主要措施.一方面适当延长夏秋草地放牧利用时间,通过夏季多养畜,增加牲畜头数,采取经济有效的放牧措施,抓好牲畜夏秋膘,入冬以前,短期育肥后出栏.同时,当年羔羊秋后屠宰出栏,发展羔羊经济,加快牲畜周转,减轻草地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改季利用,把水,热条件稍好的夏秋草地改为冬春利用,缓解草地不平衡的矛盾.参考文献[1]李成忠.青海草地建设成就与发展对策[J]_草业科学,1998, (4):1—2.[2]杨春森.化隆县草地生产特点及利用[J].青海草业,2003,(3):37.[3]李毓堂.草业——富国强民的新兴产业[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4]胡自治.我国高寒地区草业的发展策略[J].青海草业,1998, (2):1-4.[5]马久,张怀宁,等.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草地资源特征[J].青海草业,2002,(1):25—30.[6]穆合塔尔,阿衣丁,古丽扎尔.新疆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00,(1):79—82.[7]李成忠.青海省兴海县草地资源与畜牧业产业化途径[J]_草业科学,1999,(1):70-71.[8]马青山.河南县草地资源与保护L『l青海草业,2000,(4):35-36. 贝任编辑王柱。
2018 年第 4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57科研◎农业科学门源县青稞田杂草发生特点分析和防治措施乔秀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喷薄发展的今天,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和状态良好,这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现状有很大帮助。
但深入到农村地区,对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确定依旧存在农作物生产不佳的现状,这不仅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还阻碍了农业发展步伐。
以青海门源县青稞生产来说,因为青稞田内生长各种杂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稞生长,相应的青稞产量不高,那么当地经济收入难以提高。
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提高青稞生产水平,应当加强对青稞田内杂草的防治,以便青稞生产过程中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最终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因门源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当地农户只能以青稞为主要粮食作物,并且每年青稞产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
1 门源县青稞田杂草的分析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其地形复杂,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为-5摄氏度,年降水量在518毫米,这使得当地仅适合中职青稞和小油菜。
而相对来说,青稞是门源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在各个区域内。
但从近些年门源县青稞田生产实际情况,发现青稞收成不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
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主要是遭受杂草的侵害,也就是由于青稞田内生长了大量的杂草,其吸收了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进而抑制了青稞的生长,最终导致青稞产量不佳。
所以当地政府应当正确认识到杂草对青稞生长的危害,加强对杂草的防治和处理,从而保证青稞能够良好的生长,为改善当地经济创造条件。
2 门源县青稞田杂草发生特点的分析青稞是青海门源县主要种植物,其能否良好的生长对当地经济有较大影响。
而深入分析门源县青稞田种植和生产实际情况,发现不同种类的杂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水分和养分,进而抑制了青稞的生长,相应的当地经济效益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农业科学 2019.04青稞种子繁育存在的问题及良种繁育技术何江涛(甘肃省卓尼县种子管理站,甘肃 卓尼 747600)摘 要:目前青稞种子繁育存在繁育体系不健全、繁育手段单一的问题。
针对青稞种子繁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青稞良种繁育技术的应用对策,并总结出应用青稞良种繁育技术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青稞;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中图分类号:S512.3 文献标识码:AProblems Existing in Seed Breeding of Highland Barley and its Improved Seed BreedingTechniquesHE Jiang-tao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reeding system of highland barley seeds was not perfect, and the breeding means were singl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ed breeding of highland barle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ine seed breeding technology of highland barley, and sumed up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ne seed breeding technology of highland barley.Keywords: Highland barley; Cultivar maintenance; Technology extension青稞种子繁育的难度较高,容易受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隐患。
青海省青稞产业化开发优势与发展对策作者:许砚慧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10期摘要青稞是藏区的主导优势作物和藏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青稞产业是藏区农牧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该研究介绍了青稞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在营养、生产、市场及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青稞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青稞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强化青稞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等3个方面提出了青稞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青稞;产业化开发;优势;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0-299-02AbstractHighland barley is an important and typical crop in the Tibetan areas,also is the main food of Tibetan farmers and herdsmen.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is the leading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Tibetan areas.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ialization was introduced,as well as its advantages in nutrient,production,market an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Major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ialization were analyzed.Suggestions for highland barley industrial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crea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improving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of highland barley,and strengthening the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varieties for processing.Key wordsHighland barley;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青稞属禾本科,大麦属,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内外颖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属大麦变种,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对裸大麦的称呼。
“中国最长节日—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暨观鱼放生节”盛况。
2015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投资1.1亿元,疏浚环湖主要入湖产卵河流,建设过鱼通道7座、湟鱼家园2座,扩建和新建人工增殖实验站各1座,新建循环水苗种培育车间1.1万m2,环湖各河道产卵群体全面获得人工辅助,形成环湖在保护青海湖渔业生态、恢复裸鲤资源方面多种措施并举的新局面。
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吴昆仑姚晓华迟德钊姚有华党斌张志斌任又成谢德庆(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西宁810016)摘要:针对青稞产业已进入粮饲兼用和加工增值两个新发展阶段的现状,选育成功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和昆仑15号,其中昆仑14号是青海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青稞品种,首次提出以“促蘖增穗”为核心的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模式,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已在青海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首次研究构建了青稞加工适宜性评价体系,研发青稞加工产品7个,建成全国最大的青稞原料生产基地,第一次完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青稞基地认证;同时成立了青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青稞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的第一次联合与协作。
关键词:青稞;粮草双高;促蘖增穗;加工适应性评价;食品加工1项目背景青稞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四元”作物。
青稞是藏区的主粮作物,也是藏区传统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同时青稞秸秆还是高原家畜的优质饲料,而且由于青稞中所含的营养健康元素使其成为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营养健康作物。
据行业部门统计,2016年青藏高原青稞播种面积620万亩左右,占藏区耕地面积近1/3,占藏区粮食播种面积的65%左右;2016年青海省青稞播种面积110万亩,10年间翻了近两番。
青稞产业向用途多元化方面发展。
在进一步提高青稞产量、巩固青稞作为藏区主粮地位的基础上,青稞产业的发展呈现两个新方向:一是在提高青稞籽粒产量的基础上,同步提高秸秆产量,实现粮草双高,实现以农促牧;二是大力发展青稞加工,促进青稞附加值的提高,带动整个青稞产业的发展。
青稞品种昆仑14号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马生兰(青海省门源县种子经营管理站,810300)摘要:昆仑14号是2013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青稞新品种,2013-2015年昆仑14号青稞品种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表现高产、多抗,适宜于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通过3年示范种植,摸索总结出适合本品种的最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昆仑14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昆仑1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青稞育种岗位科学家科研团队针对不同青稞生态区对不同青稞品种的需求,以白91-97-3为母本、昆仑12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南繁加代、多生态区鉴定等技术手段培育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具有高抗倒伏、高产、高赖氨酸含量等诸多优点,2013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青审麦2013003。
该品种针对青海省高寒区青稞品种抗倒伏性差的问题,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使品种的抗倒伏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1 高海拔地区种植表现1.1 产量突出 在2011-2012年参加青海省青稞区域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量348.49kg,比柴青1号(CK1)平均增产8.47%,比北青6号(CK2)平均增产54.12%;在2012-2013年青海省青稞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21.94kg,比柴青1号(CK1)平均增产11.89%,比北青6号(CK2)平均增产34.24%。
2014年门源县北山乡招福土地联营专业合作社引进并集中连片种植33.3hm2,每667m2平均产量312kg,最高产量362kg,较当地主栽品种北青6号增产32.9%。
2015年在门源县10个农业乡镇18个村全面引进种植200hm2,有脑山地,浅山地,海拔高度2388 2950m不等。
除7月份遭受雹灾的8个点外,其余10个点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北青6号增产28.7%。
泉口镇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53.3hm2昆仑14号高产示范田,据实地测产,每667m2穗数为24.3万穗,穗粒数40.3粒,千粒重43.3g,产量达到356.9kg,还出现了405kg超高产田块,创下本县高寒区青稞产量新纪录。
论西藏青稞种子良种繁育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对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来讲,青稞的种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推动西藏地区青稞产量的稳步提升,则必须首先加强对青稞种植的品质保障和提升,优良的青稞种子的培养和繁育是有效推动青稞种植高产高质的重要基础。
但是,就目前我国西藏地区青稞良种繁育技术的整体应用和发展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包括种子的品种混杂不清、种子的DNA结构发生变化、自然及人工因素的干扰等诸多层面的问题及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则需要进行针对性措施及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为西藏地区的青稞种植提供科学的指导。
基于此,本文则主要针对和围绕西藏青稞种子良种繁育技术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西藏青稞种子良种繁育技术问题及对策引言:青稞在我国偏远的西藏地区是极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西藏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着重要的影响,青稞的种植与栽培在我国西藏地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迁,青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我国西藏地区的农耕文化代表并被赋予了全新的民族文化价值。
青稞作为西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着极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但是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西藏地区的青稞种植和培养质量水平却始终难以有效提升。
为了能够实现对青稞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首先则需要基于源头和本质性问题对青稞种子进行良种繁育,保障青稞的颗粒饱满和产量增收。
种子是农作物种植的起点,要是实现农作物种植的优化,则必须从种子的优良繁育研究工作开始。
在青稞种子的良种繁育研究工作开展中,需要对良种繁育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明确落实,对种子繁育发展中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推动种子的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进步。
一、青稞良种繁育的原则在对青稞种子进行繁育培养的阶段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种子样本并对其发芽率、种子品质等进行实验数据的测定对比,并进行小面积的试验田种植观察和管理。
Z a i p e i j i s h u青稞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类似于小麦,主要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区,是当地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特别是肥沃、透性好的优质土壤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要确保青稞的亩产量以及种植效益成为研究者的重点问题。
通过从播种、施肥、田间病虫害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使青稞种植真正获得高产,解决当地农户的后顾之忧。
一、青稞的种植现状我国主要青稞种植地一般分布在西部地区,如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等地,由于地势条件相对恶劣,种植环境难以保障,因此大多数种植地都比较分散,因此便产生了青稞培育区域。
青稞种植基地的年平均温度一般在0~11.5℃,种植区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500~4800米。
该地的日照条件相对充足,降水多集中于春秋两季,约为300~1000mm。
青稞是高寒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当地的青稞年产量不断增长,但也只能满足粮食自给,无法满足社会对青稞的需求。
青稞不仅可以用于粮食,还能制作青稞酒、麦芽糖、青稞面等,作为加工原料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青稞的种植能够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发展青稞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可以发现,青稞在现代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此,要重视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促进规模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二、青稞高产栽培模式1、选种选育良种是确保高产目标的根本措施。
由于当地很多农户的文化程度不够,受传统风俗的影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当地政府要加大对良种的繁育和推广。
积极与种子加工企业、优良品种研究机构展开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将政府职能下放,调动当地企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基层的知识和技术宣传。
经过品种试验,筛选符合当地种植环境的优势品种,如昆仑10号、青稞13号等。
这些优势品种具有抗倒伏性、生物周期短、平均穗粒数多、单株粒重、产量高等特点。
选种后,为了防治常见的黑穗病,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拌种处理,如使用浓度为40%的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高原青稞育种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路作者:虎泽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26期虎泽民青稞作为高原地区主要的种植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青稞的需求量大幅增多,抓好青稞育种工作,实现增产增收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就高原青稞育种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加以探讨。
青稞育种是助力青稞产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立足于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适时挑选最适宜的青稞品种,形成兼具体系性和针对性的种植模式,方能最大化强化青稞的产量和品质。
一、高原青稞育种的现状分析近几年,在万千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高原青稞育种工作斩获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绩,培育出多个营养价值高、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好的青稞品系,例如“昆仑”系列、“藏青”系列、“康青”系列等等。
这些优良品种不但同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也同农业生产实际相贴合,在实际种植中发挥其特有的品种优势,大大提高了青稞产量,为当地农牧民带来更高的种植收益。
然而,现阶段的高原青稞育种工作仍旧显露出诸多不足,有待继续改进和优化,例如就育种手段而言,受科研环境、经费投资、人才储备等条件的影响,当下主要还是沿袭以往的杂交转育、综合性状等方式来选育。
对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先进育种手段的应用很是有限,在这种状况下,要想实现育种材料上的突破性创新很不容易,自然也很难选育出产量高、性状好、品质优的品种。
即便接替品种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以通过品种审定并付诸应用,选育进程却很是拖延,同时还容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大大降低了育种的有效性。
再如为顺应绿色粮食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高原青稞育种在追求高产高效的同时还要注意凸显地域特色,纵观当下推广的各类青稞品种,育种方面的缺陷时有显现,诸如不少品种本身不够抗旱、抗寒,一旦气候异常,很难保证最终产量。
另外,在当前高原地区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的大环境下,青稞品种本身的性状优势也未能得以充分凸显,因此,在将青稞发展为区域特色产品方面还有不小的困难。
二、高原青稞育种的发展思路1、致力于全新品种的积极培育高原青稞育种工作要以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重要方向,基于青稞作物为核心,将强化品种优势、优化青稞品类、扩大产量收益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培育出更多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2016年第7期(
下半月)
农民致富之友NongMinZhiFuZhiYou
论青海省门源县青稞品质育种现状与方向
雷有群
(青海省门源县种子经营管理站,青海门源810399)
[摘要]青稞(裸大麦)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寒冷地区,
具有极强抗干旱和抗严寒特性。青稞作为青海省农
民的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青海省农民对于青稞产量有了更高要求。青稞产量的提高主要从青稞育种和栽
培技术入手。本文旨在研究当前青海省门源县青稞品质育种现状及育种方向。
[关键词]青稞品质育种现状方向
[中图分类号]S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7-0036-01
青海高原海拔4200米左右,青稞由于其极强的抗旱、
抗寒
特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在正常种植的农作物,青稞作为青海省的
主要农作物之一主要用于加工生产青稞酒、
醋等酿造物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了产品一体化,青海农牧民由于青稞口感较差,很少食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现青稞中含有丰富的茁-葡聚糖,茁-葡聚糖主要用于营养保健,这一发现推动了青稞的迅速发展,青稞的品质育种和研究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1国内外青稞品质育种研究现状青稞的种植历史较短,但是国内外的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却取得了骄人傲绩。我国大麦在运用于啤酒酿造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大麦品质育种过程中的遗传特性修改,运用于工业化生产。前苏联将青稞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培育出敖萨德84,敖萨德84育种成功,大大提高了青稞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育种学家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培育出了高赖氨酸含量的饲养用途的大麦品种,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的发展,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青稞作为可再生能源可用于乙醇的生产过程,由于其独特的经济价值,不断受到国内外农业学家的青睐。2青海省门源县青稞品质育种现状门源县是青海省藏区青稞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10-15万亩,亩产量可达400斤,在青海省的青稞种植中水平较高,青稞种植非常受当地人民的青睐,人民重视青稞的种植,积极支持新品种的推广和运用。门源县青稞的种植经历了四个阶段,先后推广了门农一号、北青一号、北青二号、北青六号、北青八号等新品种。1949-1957年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推广门源小亮兰,白浪散等优良早熟品种。门源小亮兰品种生长周期为116天左右,亩产保持在200斤,在门源县川、脑地区种植相对广泛。白浪散同样具有早熟特性,相对于门源小亮兰生长周期长20天左右,亩产高达260斤,由于地势环境的差异,白浪散在我县浅、脑地区种植较多。1957-1980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以推广门农一号为主,门农一号相对于传统的门源小亮兰、白浪散等青稞品种具有高产、抗旱、抗寒特性强的特点,生长周期130天,产量可达500斤每亩,最高亩产可达600斤,适宜于我县气候较暖、地势相对肥沃的东部地区种植。1980-1994为青稞种植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新品种较多,主要是北青一号、北青二号、北青三号等新品种。北青一号是早春种植的早熟品种,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亩产400-600斤,最高可达800斤。北青二号属于中早熟品种,生长周期130天,一般亩产500斤,土地肥沃地区亩产可高达900斤,因此北青二号在我县的明堡地区得到广大农牧民的青睐。北青三号在北青二号的基础上增强了抗旱、抗寒特性,适宜海拔2000-3000米地区的农牧民种植,在浅山和脑山地区种植较多。1995-2016为第四阶段,主要推广北青八号、北青六号等新品种。北青六号是春季种植的品种,生长周期大约130天左右,亩产500斤,最高可达600斤。北青八号青稞品种,生长周期150
天,亩产相对北青六号较高,一般可达600斤,地势肥沃种植区
可高达700斤。
3青稞品质育种研究方向
目前门源县青稞种植面积高达10-15万亩,种植地区气候
寒冷,年产量可达青海省总青稞产量的50%以上。青稞现在主要
是工业用途和食品营养保健。青稞中高含量茁-葡聚糖的具有降
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食用含青稞类食品可以降低冠心病的
发病率
[2]
。青稞实用价值的发现推动了青稞种植业的发展和满足
人民生活保健的需求。现在我县的可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市场青
稞品种多而杂,严重影响青稞的产量和工业酿造产品的质量,
如
今青稞运用于饲料生产过程中只考虑牛羊猪等牲口的消化指
标,在饲料影响动物营养和吸收方面研究有所欠缺,
所有这些都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稞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
。进行优良青稞
品种的选育,以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农牧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
实
现我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下针对青稞不同用途对于青稞
的品质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
我县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我县的青稞品质育种研究方向从以下
几个品种入手。
3.1含量丰富的茁-葡聚糖食用营养保健品种的选育,
含
这一类新型品种的选育需要较高的要求,要在保证高产优质的
情况下,具有丰富茁-葡聚糖,这一新型品种的培育有利于带动
当地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地区优势种植。
3.2动物饲料用途的高蛋白、高赖氨酸,低茁-葡聚糖青稞
品种的培育。
3.3工业酿造用途的蛋白质含量适宜,低茁-葡聚糖的青
稞品种的培育。
3.4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食用和工业用途
的淀粉类青稞品种的选育。
4结束语
青稞的工业价值、食品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不断发现,
增加了
我县农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食物提出了营养价值搞得需要,
这就在
一定程度上为青稞作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门源县的青稞
育种工作要针对不同的用途进行品种选育工作,以实现经济效
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三才.我国青稞的质量与品质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4(07):31-31.
[2]强小林,墩柱次仁,张文会,谭海运,申瑞玲.青稞茁-葡聚糖胜利功效、
提取技术及新产品研发[J].西藏科技,2010(02):120-122.
[3]曹文,叶晓汀,谢静,
史定国,张智超.大麦营养品质及加工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2016(02):329-330.
科研◎农业科学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