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0.06 KB
- 文档页数: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02•【字号】豫政〔2019〕25号•【施行日期】2019.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2019〕2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9年12月2日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为推动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弥补高端创新资源供给不足,制定以下扶持政策。
一、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
支持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研发平台、大型企业及其研究机构等在豫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对我省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明显、具有稳定的高水平研发队伍、创业孵化成效突出的新型研发机构,省市联动给予重点支持。
经遴选被省政府认定为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的,省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
对综合性、高水平、支撑和引领作用突出的新型研发机构,经省政府同意可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政府)二、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项目(专项、基金)承担、奖励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保障、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投融资等方面可享受国有科研机构同等待遇。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7.19•【字号】教办科技〔2024〕231号•【施行日期】2024.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教办科技〔2024〕231号各高等学校:根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教科技〔2020〕203号)精神,为做好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条件和领域1.申请的创新团队须符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团队成员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对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2.申请的团队带头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申请的团队带头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含)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4.现任校级领导干部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承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专项未结项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建设期内的团队骨干成员(团队成员排名前5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和研究骨干申报。
5.申请团队原则上应是学校校级创新团队且学校能够支持建设经费,并注重与团队所在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相结合。
6. 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校企研发中心建设,本计划优先支持依托校企研发中心建设的科研团队。
7.按照如下10个领域归口申报:数理、化学化工、农业生物、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
重点支持围绕我省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
附件1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考核验收名单— 1 —附件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考核验收名单— 2 —附件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总结报告(资助期限:年月至年月)计划编号:团队带头人:所属领域:通讯地址:所在学校:编写日期:河南省教育厅制二〇一八年— 3 —编写说明一、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二、总结简表必须逐项认真填写,没有的填“无”。
三、填报的各项工作成绩或数据,必须是在本计划资助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四、“专业技术职务”指受聘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五、代表性论著需附复印件一份,不超过10篇、部。
六、各种项目、成果、奖励和申请、授权专利等,均需附相关立项证明或证书复印件。
七、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 4 —一、总结简表— 5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研发内容、技术路线、项目执行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培养团队和人才情况(入选省部级团队计划、已获— 6 —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情况)等。
三、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说明团队合作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以及科学意义,取得成果、获得奖励情况,国内外评价、主要学术刊物收录和引用的情况,技术成果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情况。
四、经费决算和经费使用情况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建议六、所在高等学校审查意见对创新团队在资助期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评价。
七、相关附件材料(1)最具创新性的论文论著复印件;(2)论文、专著被评价材料的复印件;(3)专利授权证书或专利受理证书的复印件;(4)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项证明的复印件;(5)科研或学术性奖励证书的复印件;(6)其他。
— 7 —附件4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经费决算表团队编号:团队带头人:单位:万元(公章)(公章)(公章)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附件5— 8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总结报告(资助期限:年月至年月)计划编号:姓名:所属领域:所在学校:通讯地址:编写日期:河南省教育厅制— 9 —二〇一八年编写说明一、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附件1“创新型科技团队”认定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创新型科技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和加强创新团队的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教育厅、科协《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的宗旨是:以我省优势产业、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为基础,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支持培育一批“道德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的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资源的当量凝聚。
第三条创新团队的工作目标和范围:重点支持、吸引以院士为主体的杰出人才参与我省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实现到2010年形成由院士、领军人才带领的100个左右的创新型科技团队。
支持、培养在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类研究的创新团队。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四条创新团队的学科方向必须是省确定的重要创新方向,是我省优先发展的领域、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是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重点、难点问题;团队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优势地位,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五条创新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所在单位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能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一般以国家或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
第六条创新团队必须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省重大科技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并具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人员组成第七条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原则上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符合“中原学者”或“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申请者的条件。
第八条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应由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组成,且不少于5人,其他人员按需组合,总体规模不少于10人(全职全时人员)。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
(基础研究类)
— 1 —
说明:“知识贡献”中论文分区采用论文收录年度中科院JCR期刊分区标准,并在附件中提供具有资质文献检索机构出具的检索报告,如出现大类和小类所在分区不一致的,以小类所在分区为认定分区。
— 2 —
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自评标准(应用研究类)
团队带头人:依托单位:所属领域:
— 3 —
— 4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
(软科学类)
— 5 —
系统中增加了“团队成员排名系数”,具体数值为:团队成员排名系数:带头人1.0、成员第一0.9、成员第二0.8、成员第三0.7、成员第四 0.6、成员第五 0.5、成员第六 0.4、成员第七 0.3、成员第八 0.2、成员第九 0.1。
成员第九及以后团队成员排名系数均为0.1。
— 6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书向您表达我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申请意愿。
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和科研经历。
本人姓名为某某,性别男,出生于1985年,籍贯河南,毕业于某某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
自2010年起,在某某大学某某学院担任讲师,从事物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高校数量众多,科技创新潜力巨大。
因此,我希望能借此机会,加入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为我省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一、科研方向和成果1.研究方向: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特别是在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2.科研成果:自工作以来,我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5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项目2项。
二、申请计划的目标和计划1.目标:加入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提升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省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计划:(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
我将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专家交流心得,学习先进科研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将积极招募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为我省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人才支持。
(3)加大科研投入,争取更多项目。
我将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科研经费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4)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我将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个人优势和承诺1.优势:本人具备扎实的科研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豫政办〔2022〕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13•【字号】•【施行日期】2022.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豫政办〔2022〕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13日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有关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统筹科技资源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按照“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统筹整合、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注重绩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1.支持省实验室建设。
对省级层面布局的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省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开办费和建设期研发经费支持;对各地政府主导创建的省实验室,根据各地政府投入情况给予一定研发补助。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2.支持创建(重组入列)国家级创新平台。
对新创建(重组入列)的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并根据其研发投入、实施一流项目等情况统筹给予1000万元持续支持。
将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企业研发费用补助最高限额由30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3.支持改造提升现有省级创新平台。
建立稳定支持机制,对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建设的省级研发平台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分别给予每年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的稳定支持。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4.支持凝练一流课题。
附件1“创新型科技团队”认定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创新型科技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和加强创新团队的管理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教育厅、科协《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的宗旨是:以我省优势产业、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为基础,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支持培育一批“道德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的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资源的当量凝聚。
第三条创新团队的工作目标和范围:重点支持、吸引以院士为主体的杰出人才参与我省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实现到2010年形成由院士、领军人才带领的100个左右的创新型科技团队。
支持、培养在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类研究的创新团队。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四条创新团队的学科方向必须是省确定的重要创新方向,是我省优先发展的领域、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是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重点、难点问题;团队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优势地位,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五条创新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所在单位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能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一般以国家或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
第六条创新团队必须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省重大科技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并具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人员组成第七条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原则上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符合“中原学者”或“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申请者的条件。
第八条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应由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组成,且不少于5人,其他人员按需组合,总体规模不少于10人(全职全时人员)。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重大创新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4.11.07•【字号】豫科项〔2024〕45号•【施行日期】2024.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重大创新项目的通知豫科项〔2024〕45号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科技、财政管理部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县(市)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省级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将2025年度河南省重大创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一)项目应严格按照省重大创新项目指南发布的专项进行申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河南转型发展需要,聚焦产业发展和服务民生公益,不在指南范围内的项目不予受理。
(二)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4年11月1日后出生),两院院士不受年龄限制,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等重大创新项目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已承担省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且截止到2024年10月31日逾期未结项的,不得申报。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注册时间为2023年10月31日前,建有省级(含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为指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2.05•【字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为指引(试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现将《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为指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2024年2月5日附件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为指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作风学风建设,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办〔2019〕13号)等文件,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以下简称“高层次创新人才”)包括在我省工作的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领军人才、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省杰青、省优青,以及同等层次的其他科技创新人才。
第三条广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第四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筑牢河南科技界共同思想基础。
争作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中勇挑重任、贡献担当,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210523161430PAGE / *****S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附件2021 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序号编号学校带头人研究方向资助期限资助金额IRT_16R01 北京大学姜保国创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尚春航空航天先进传感技术2021-2021 年300 万2IRT_16R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飞行器抗干扰控制理论与应用2021-2021 年300 万3IRT_16R04 北京交通大学赵耀数字媒体信息处理2021-2021 年300 万4IRT_16R05 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钙钛矿材料的负热膨胀性、铁电性及其性能调控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0 北京理工大学王美玲6 高动态指导与控制2021-2021 年300 万6 南京理工大学付梦印IRT_16R0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祝连庆光电信息与仪器2021-2021 年300 万7IRT_16R08 大连理工大学段春迎仿生识别与荧光传感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09 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新兴电子商务的信息与物流治理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110 第三军医大学祝之明代谢性血管病发病机制及其干预靶点的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111 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利草地动、植物协同适应进化及生产、生态功效2021-2021 年300 万112 IRT_16R1 东华大学孙以泽高端纺织装备技术与系统2021-2021 年300 万2IRT_16R113 东华大学朱美芳有机/ 无机杂化功能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其纤维成型2021-2021 年300 万3IRT_16R114 复旦大学邵志敏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4IRT_16R115 广西师范大学陈振锋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结构改造与功能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116 广州大学周展泛函微分方程及其相关问题2021-2021 年300 万6IRT_16R117 哈尔滨工程大学时胜国水下结构振动噪声测试与源识别2021-2021 年300 万7IRT_16R118 哈尔滨医科大学金焰实体肿瘤双微体基因组与遗传资源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119 海南师范大学陈光英海南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220 河海大学戴会超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群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221 河南科技大学魏世忠先进耐磨材料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222 河南理工大学魏建平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难防控2021-2021 年300 万2IRT_16R223 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21-2021 年300 万3IRT_16R224 黑龙江大学井立强能量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2021-2021 年300 万425 IRT_16R2 华东师范大学张俊良有机合成化学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226 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绿色有机合成与催化2021-2021 年300 万6IRT_16R2 面向先进装备的高速高精密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27 华南理工大学苏春翌2021-2021 年300 万7 研究IRT_16R228 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229 华中科技大学王红卫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优化与决策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330 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环境与心肺健康损害的分子流行病学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331 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作物-环境互作机理及其调控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332 吉林大学李子义转基因克隆动物2021-2021 年300 万2IRT_16R333 吉林师范大学李海波新型低维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2021-2021 年300 万3IRT_16R334 江南大学陈卫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利用2021-2021 年300 万4IRT_16R335 兰州大学薛德胜多场控制的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336 兰州交通大学武高原交通工程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6IRT_16R337 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新策略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738 IRT_16R3 南京大学蒋锡群高分子功能构造与结构调控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339 南京大学张辰宇生物医药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440 南开大学史林启功能高分子材料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441 内蒙古大学郭晓川资源型产业与资源腹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442 内蒙古科技大学李梅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2021-2021 年300 万2IRT_16R443 山东大学刘建亚数论2021-2021 年300 万3IRT_16R444 山东大学张承慧复杂工业系统能量优化与先进控制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445 山东科技大学曾庆良煤矿复杂条件开采成套装备要害技术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4 分子与纳米探针的设计、组装几相关应用的探索性46 山东师范大学李平2021-2021 年300 万6 研究IRT_16R447 上海交通大学季向东暗物质和暗能量前沿问题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7IRT_16R448 上海交通大学张大兵植物发育及其与环境互作分子机制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449 上海师范大学万颖环境功能材料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550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中医“肾主骨”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51 IRT_16R5 首都师范大学关鸿亮城市地面沉降监控技术与演化机理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552 四川大学龚启勇影像医学临床转化应用要害技术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553 四川大学张旭动态系统的分析与控制2021-2021 年300 万3IRT_16R554 天津中医药大学毛静远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4IRT_16R555 同济大学孙立军大城市交通治理理论及系统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556 温州医科大学陈浩眼视光基础和诊疗器件要害技术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6IRT_16R557 西安交通大学吕毅医工结合腹部外科若干要害技术创新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7IRT_16R558 西安交通大学苏光辉核能科学与工程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559 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飞行器结构/材料冲击动力学行为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660 西北工业大学苑伟政航空航天微纳器件与系统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661 西北师范大学卢小泉区域环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662 西藏大学钟扬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2021-2021 年300 万2IRT_16R663 新疆大学王维庆风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及并网技术2021-2021 年300 万364 IRT_16R6 新疆医科大学温浩棘球绦虫致病机制与综合防治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4IRT_16R665 长沙理工大学蔡春声桥梁工程安全控制与耐久性评估理论及其应用2021-2021 年300 万5IRT_16R666 浙江大学喻景权园艺作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2021-2021 年300 万6IRT_16R6 郑州大学赵军67 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2021-2021 年300 万7 河南工程学院高丹盈IRT_16R668 中国矿业大学朱真才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2021-2021 年300 万8IRT_16R66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姚军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2021-2021 年300 万9IRT_16R770 中国医科大学尚红艾滋病致病机制及治疗研究2021-2021 年300 万IRT_16R771 重庆大学谢更新先进制造、空间环境、信息、材料2021-2021 年300 万1IRT_16R772 重庆邮电大学郑建宏移动信息终端与测试技术2021-2021 年300 万2。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教科技〔2013〕42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加快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进一步加大“人才强校”工程建设力度,共同实施“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计划”)。
为规范和加强计划的管理工作,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国家及我省有关科技和人才管理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创新团队计划旨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进而推动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创新团队是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能够围绕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需要,进行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第四条创新团队建设遵循“整合资源,支持重点,突出特色,动态发展”的原则,依靠项目研究为载体,主要目标任务是培育和产生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鼓励大胆探索,倡导学术争鸣,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合作、交流、竞争,营造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五条创新团队计划评审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家评审,择优支持。
第六条成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科技处,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相关人员组成。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2.12.27•【字号】•【施行日期】2012.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省辖市、有关县(市)财政局、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为规范我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我省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省财政厅、科技厅制定了《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2年12月27日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我省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经费”)是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列入省科技计划的各类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省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的对象是河南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单位。
第四条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
科技项目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避免分散使用。
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以及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我省优势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
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优化财政科技项目经费投入结构。
加强不同类别科技项目经费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明确定位,避免重复交叉。
按照项目重要性、研发目标任务以及项目承担单位性质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验收考核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10.15•【字号】教科技〔2015〕904号•【施行日期】2015.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验收考核结果的通知教科技〔2015〕904号各高等学校:根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精神,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验收工作的通知》(教办科技〔2015〕151号)要求,我们对2012年度批准的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进行了验收考核。
经过团队和个人自我总结、承担单位推荐、集中汇报、专家评审、省教育厅审核,21个团队和32名人才如期完成了计划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其中7个科技创新团队和10名创新人才绩效考核为“优秀”,验收考核结果详见附件。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贯彻“人才强省”战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举措,为持续支持表现优异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切实扩大两项计划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经研究决定,对考核为“优秀”的创新团队给予15万元奖补经费,对考核为“优秀”的创新人才给予8万元奖补经费。
希望考核“优秀”的团队和个人进一步凝练方向,优化队伍,聚焦需求,强化研发,切实增强团队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暂缓通过”和“申请延期”的团队和个人,要严格对照目标计划,尽快完成科研任务,按期(一年内)申请验收考核;“取消称号”的计划承担单位,暂停其教育厅人才计划项目申报资格一年。
各承担单位要认真按照计划实施办法要求,加强在研计划执行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团队创新研发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5.22•【字号】教办高〔2024〕158号•【施行日期】2024.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的通知教办高〔2024〕158号各本科高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河南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根据《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我省2024年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立项及结题验收工作通知如下。
一、立项要求(一)重点支持项目。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引导大学生围绕基础学科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实践,设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以下简称重点支持项目)。
重点支持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
研究团队要有效利用高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所拥有的一流学科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颠覆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二)项目申报。
请各高校根据《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按照重点支持项目、创新训练重点项目、创新训练一般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进行申报。
重点支持项目、创新训练重点项目和创业类项目择优遴选推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