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 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命的西施,可怜的东施

——《莫扎特传》观后感一百六十分钟的电影看完了,回荡在脑海里的除了莫扎特天籁般的音乐,还有他神经质的怪笑。

《莫扎特传》同时描绘了莫扎特和萨列里,按照剧情,他们一个可比红颜薄命的西施,一个可比沐猴而冠的东施。

先谈莫扎特,他的天才是家喻户晓的,他的勤奋是有口皆碑的,但笔者着重挖掘的是他的失败之处。

一.不谙世事

当然,我并不是希望莫扎特能像萨列里那样诡计多端,与人勾心斗角。事实上,正是他那纯洁的像孩子一样的心灵,使他的音乐永远带着超脱尘俗的欢乐,也使他的人格像他的音乐一样纯净而富有魅力。听着他的音乐,让人感觉“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出自海子的诗)

影片有这样一段:莫扎特在受到教皇羞辱后走出房间,门口不知情的人们为刚才的音乐奉上热烈的掌声,莫扎特立刻跑回去打开教皇房间的大门,故意背对教皇向人们恭敬地行礼,让人们以为他刚受褒奖,那副踌躇满志的姿态估计能气得教皇心脏病发作。

莫扎特实在纯洁,表里如一的纯洁,他那恣肆的笑声像一个个清脆的巴掌扇在封建卫道士们的脸上。无奈后者掌握着权利,回击得心狠手辣。

另外,莫扎特对人缺少戒心,他那些珍贵的原创乐谱,居然让女

仆可以轻易窃走;他还缺少财商,夜以继日的创作,满堂喝彩的演出,竟然换不来维持生计的银两,叫人扼腕。

文艺领域许多建树高的大师,都有着单纯的内心,比如诗人海子,比如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但是成人世界是无情的。海子终究无法和残忍的世界共处,自杀了;而孩子气的达利要不是有一个精明的女朋友协助,能过上好日子么?

比起达利,莫扎特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的老婆同样是个不谙世事的人。影片中康斯汀为了祈求萨列里为莫扎特谋一份职位,居然那么草率地答应了萨列里的非分要求。她背叛了莫扎特,但这又恰恰是因为她深爱着莫扎特,想为莫扎特排忧解难。她没看出萨列里对莫扎特的嫉恨,更没明白萨列里根本无意相助。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康斯汀不善料理家务,爱睡懒觉,也难怪莫扎特的父亲会和她翻脸。二.不够自爱

影片里有一段,莫扎特在创作《安魂曲》和《唐乔望尼》高度紧张的阶段,有一天夜里趁康斯汀深睡,遛出去跟狐朋狗友彻夜狂欢,并且喝得酩酊大醉。虽说莫扎特当时生活压力巨大需要缓释,但这种方式显然太伤身。如果亲爱的莫菲能保证睡眠,按时吃饭,控制饮酒,怎么会英年早逝呢?

三.定居维也纳

虽然维也纳享有音乐天堂的美誉,但是“天堂”和地域往往只有一墙之隔。莫扎特选择维也纳的初衷是离开那个傲慢刻板的教皇,寻找自由的生活。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

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

影片中萨列里亲口告诉莫扎特,维也纳人并不是都懂音乐,其实在维也纳真正懂莫扎特的恰恰是萨列里。至于那个看起来热爱艺术的皇帝,连一首简单的迎宾曲都弹不顺,他对莫扎特歌剧的评论“多了几个音符”更是荒唐,可见他只是附庸风雅,绝不是真懂音乐。那些王公贵族,更是践踏音乐的愚蠢草包。这样的维也纳,真的是莫扎特天堂吗?

早年,莫扎特和父亲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J.S.b巴赫、G.B.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1777年后,他又随母亲巡游演出,得以接触著名的曼海姆乐派。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定居维也纳以后,一方面,维也纳单纯的市民生活限制了他素材的拓展,狭小的生活圈子也使得他的音乐风格难以再扩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塘里的蛟龙如何畅游?另一方面,以萨列里为首的维也纳王公贵族的排挤使莫扎特穷困潦倒。有人认为生活上的磨难使莫扎特的思想更加成熟,作品更加深刻,但为那些磨难付出幸福甚至生命,值得吗?

有道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莫扎特继续游历四方,遇上一个鉴赏能力不像维也纳皇帝那么可悲的君主,他的地位会在萨列里之下吗?以他的盖世才华,得到的将不仅是堆积如山财富和成群结队的粉丝,还会有高山流水的知音和逍遥自在的生活。

下面看看可怜的萨列里。

先给他平反一下。历史上东施也是美女,只不过比西施差一点。而历史上的萨列里也是个正人君子,可惜《莫扎特传》出在萨列里死后,所以他也不能告作者侵犯名誉权了。萨列里也有不少动听的作品,并和莫扎特共事过,还教出了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这样的高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大家。

影片里的萨列里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热爱音乐,懂得欣赏。

在影片的开头,萨列里向牧师演奏完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后,以无比崇敬的表情和语调,仰望天空说:那是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按照剧情,萨列里虽然谋害了莫扎特,但却是莫扎特最忠实的听众。他为了一睹莫扎特的真容不远千里赶到萨德堡;他从来不错过莫扎特的任何一场演出,即使同样的演出他已经听过无数次;他第一次看到莫扎特的手稿时竟然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萨列里作曲时那么虔诚地望着耶稣像,祈祷上帝赋予他灵感。在萨列里要求莫扎特的妻子康斯汀晚上来“付出代价”的那个下午,他一直在自己的乐房潜心作曲,并且苦苦祈祷康斯汀不要来。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萨列里最希望的是自己能写出精彩的作品,成为一个

名副其实、心安理得的宫廷乐长,不必害怕莫扎特的才华掩盖住自己。另一方面萨列里本质上还算是个正直的人,他不想伤害无辜的人。

再比如《费加罗的婚礼》,维也纳皇帝在观看的时候打了一次哈欠,因此该剧只能上演九次。莫扎特感到不可理喻,只有萨列里告诉了他实情:庸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看戏超过一个小时,而这部作品长达四个小时。当莫扎特推心置腹地问萨列里的评价,萨列里坦诚地感叹“完美无瑕”。

嫉妒是人类最恶心的缺点,本片里的萨列里把这一缺点演绎的淋漓尽致,妒火中烧的萨列里最终下定决心杀掉莫扎特,而且手法神不知鬼不觉。他是用莫扎特杀死了莫扎特。父亲去世以后的莫扎特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人认为《安魂曲》的创作进一步摧垮了莫扎特的精神,使他产生将死的幻觉。萨列里略施小计榨干了莫扎特的精力,一手摧毁了这个旷世天才。

但是萨列里在莫扎特死后没有丝毫的快感,相反他充满了恐惧、惋惜,或许也有点后悔,以至于他的后半生一直沉浸在悔恨里,最后不堪重负选择自杀。

萨列里的遗憾是:既生瑜何生亮。萨列里是小鸡肚肠的,所以无论莫扎特活着还是死了,只要莫扎特的作品流传着,萨列里就忍无可忍。

设想一下:萨列里如果不是宫廷乐长,而是个无名小卒,纵然他无比热爱音乐,他也绝对只会追捧莫扎特,而不会加害这个大师。但萨列里所处的是贵族阶层,莫扎特所处的是市民阶层,草根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