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7.72 KB
- 文档页数:6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具有重要地理特征的地区之一。
它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并横跨西藏、青海和四川等省份。
拥有广袤宽阔的地理区域,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普遍在4,000米以上,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由于其高度,该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原上存在大量的山脉、高原湖泊、冰川以及大面积的草原等地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之一。
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等层层叠嶂的山脉交错分布,给高原带来了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些山脉还形成了高原内外的界限,阻隔了来自大陆的湿润气流。
同时,这些山脉还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源,为高原上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高原湖泊也是青藏高原的独特地理特征之一。
其中,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等是最著名的湖泊。
这些湖泊位于高原最低洼的地方,是雪山融水和降水的主要蓄水源,为高原上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
冰川是青藏高原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分布广泛,包括冰川和冰帽。
冰川在气候变暖的同时也在融化,对高原上的水资源产生着重要影响。
冰川融水的变化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也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二、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高海拔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气候调节区之一。
首先,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贫肤富氧,称为"高原大气"。
这种特殊的大气组成为高原提供了较稳定的气候条件。
高原上的冷空气密度大、压强高,对于大气的环流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因此,青藏高原是全球气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器。
其次,青藏高原通过地表特征以及冰川的存在,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
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
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公里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且具有复杂地形的巨大台地,其主体呈椭圆形。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青藏高原又高又胖。
气流经过时方向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空气爬过相当困难,要想绕过也很费事。
第二,青藏高原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与平原大不相同。
它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是独一无二的。
青藏高原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加热大气,只有几次冷却大气。
第三,青藏高原上面并不平坦,常见高山耸立,沟壑密布。
这些复杂的小地形会产生一些小范围的环流圈,这些环流圈不仅影响当地的气候,还对大范围的气流形成干扰。
中国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热力条件将影响季风强度和西太平洋热力条件,是造成中国旱涝灾害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洋、大陆、冰雪、高原等等,都来影响我们的气候,都来干涉我们的长期天气过程,把个好端端的长期天气过程弄成一个大花脸。
这个大花脸就像猴子一样,几年一大变,一年几小变,旱涝频繁发生。
除了太阳辐射的外部来源外,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形成一个系统,称为气候系统。
如果你加上岩石圈,它就是一个地球系统。
正是地球系统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长期的天气变化,导致各地干旱、洪水、寒冷和温暖。
生物圈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青山绿水和茫茫戈壁,气候显然有天壤之别。
人也是生物,也可以归入生物圈。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加剧,科学家已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分离出来,称为人类圈。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界正常的水分循环被严重干扰,旱涝灾害加剧,就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一个例子。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已引起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可能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的升高就是它造成的,这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又一个例子。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作用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高原。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的特点,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降水分布、温度调节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降水分布上。
青藏高原在亚洲大陆的西南部,是亚洲季风区的关键地域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强大的抬升作用,使空气形成垂直上升运动,降低了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形成了明显的降水带。
高原上隆起的山脉也进一步加强了降水量的分布。
例如,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亚洲最大的降水集中区之一。
青藏高原上的南岭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屏障作用,使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只能经过高原南岭的缺口进入内陆,导致了降水的集中。
这种集中的降水使得高原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可能,对亚洲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还体现在温度调节方面。
由于高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弱,因而天气寒冷,不同季节的气温差异较大。
同时,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的特点,给亚洲其他地区带来温度调节的作用。
在冬季,高原上形成的冷空气团通过周围山脉的屏障效应,使得北方地区受到影响较小,减缓了北方地区的气温下降速度。
而在夏季,高原上较低的温度使得周边地区受到高温的影响减小,起到了遮阳的作用。
这种温度调节使得高原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宜人,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调节还涉及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变化,然而青藏高原上的寒冷气候却相对稳定。
高原冰川的融化速度相对较慢,使得青藏高原成为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区之一。
这一稳定的气候有助于保持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同时,青藏高原上丰富的草地和湿地也对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调节碳循环和湿度等参数,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最大的高原,对亚洲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一、对气温的影响1.机械阻挡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
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表6?10中A、C、E三站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其冬季各月平均气温皆分别比同纬度、同高度的B、D、F三站为高,其中尤以C、D两站的差异最大。
这是由于D站沅陵正位于高原以东的平原上,寒潮畅通无阻,而C站德里又位于高原以南的正中地位,屏障效应十分显著的缘故。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
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
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
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一、引言青藏高原是中国境内的一片广阔高原,是我国大陆地形的西北边缘,同时也是全球第三极。
青藏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多样,其变化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1、气温变化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气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0.3-0.4℃/10a。
在高海拔地区,气温的升高更加明显。
气温的变化不仅会影响青藏高原区域的气候和水资源分配,还可能会对青藏高原的冻土覆盖和永久冰雪覆盖等自然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2、降水变化青藏高原的降水呈现出较大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呈现出了一定的增加趋势。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降水量明显下降。
近10年来,降水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
同时,青藏高原的降雪量也呈现出了减少的趋势。
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对青藏高原上的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3、植被变化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多样,从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和草原到寒漠和高山草甸,均有分布。
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青藏高原某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呈现了下降趋势。
同时,某些地区的荒漠化和土壤侵蚀现象也日益严重。
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并对当地的畜牧业和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三、影响及对策1、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可能对青藏高原的冰雪和冻土覆盖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同时,气候变暖也可能导致青藏高原海拔植被的移动和变化,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青藏高原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护青藏高原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降水减少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降水减少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广阔的面积和宏伟的地理地貌。
它不仅是地理学家心中的宝贵研究对象,也对中国的天气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并探讨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板块西南部,包括中国的青海、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北部等地,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
这片高原海拔较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4.43米。
高原上覆盖着大片的冰川、草原和沙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地处于亚洲大陆的脊背上,北侧与亚洲大陆的中部相连,南侧是喜马拉雅山脉。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青藏高原成为气候系统之间的重要过渡区域,各种气候要素都在这里交汇和变化。
二、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与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地势复杂,大气环流在这里经历了多次运动和变化,形成了特有的动力作用。
1. 热力作用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热源,周边地区的空气经受高原的加热,形成热力冲击。
白天,高原的地表温度较高,会产生暖气流上升,引发地面低压。
这种低压将周边地区的空气吸引过来,形成盆地和山谷的地方性气流。
2. 山地-低地风系统青藏高原作为亚洲大陆内陆的高原,其特殊地理地貌也决定了山地-低地风系统在此形成。
冬季和夏季,高原与低地之间会形成强烈的温度对比,而温度梯度则是强风形成的关键。
从而形成青藏高原之上的湍流对流,携带大量水汽和能量,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3. 强大的地形抬升和风力青藏高原地势陡峭,沟壑纵横,拥有丰富的地形起伏。
这种地形特征有助于气流随地势线上升,形成垂直环流,增加降水的可能性。
同时,高原地区风速较大,在于地形因素有关,地形的起伏使得地表气流有明显的倾斜,产生较大的风力。
青藏高原的强风还可以输送水汽和能量,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三、青藏高原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对中国的天气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亚洲气候模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作为全球屋脊,其环境变化对亚洲气候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水文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其对亚洲气候模式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亚洲中部,邻近喜马拉雅山脉。
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这里气候的变化对于整个亚洲地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造成了温度的逆温层形成。
逆温层指的是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
青藏高原的地形起伏不平,导致山地区的温度上升迅速而大片高原地带则相对较冷,青藏高原上空的逆温层垂直分布对于亚洲地区的天气系统形成和降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的水文循环也对亚洲气候模式产生了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
这些河流的源头湖泊和冰川融水润养了整个亚洲的水资源,维持了亚洲地区的农业和人民的生计。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速度加快,湖泊水位下降,这对于亚洲气候模式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冰川的退缩导致水资源减少,影响了亚洲的灌溉系统和不同地区的季风季节,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湖泊水位下降则导致水汽释放减少,影响了云量和降水分布,进而对区域气候模式产生重大的改变。
此外,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也对亚洲气候模式产生了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高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生态平衡。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了大量物种的迁移和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变化进而影响了亚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对气候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植被覆盖率,进而加剧了地表温度上升的速度。
另一方面,物种的迁移和灭绝也影响了食物链的平衡,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大了地区的气候灾害发生频率。
总的来说,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亚洲气候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形特征造成的逆温层和水文循环的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物种的迁移灭绝,都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气候格局。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屏障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热力作用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具有极高的海拔高度和广阔的面积。
由于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因此青藏高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热源。
在夏季,青藏高原表面的温度较高,加热了周围的空气,使得高原上空的空气产生上升运动。
这种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在高空凝结成云,进而形成降水。
因此,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对于我国夏季风的产生和降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原的存在使得大气的流动受到阻碍,产生绕流现象。
在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使得冷空气在高原东侧堆积,形成高压区。
而高原南侧则成为低压区,促使了冬季风的产生。
夏季时,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使得高原上空产生低压区,吸引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我国,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因此,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于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三、屏障作用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西风的阻挡。
西风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季时西风带南移,夏季时北移。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西风带在南北方向上产生了分支,形成了南北两支西风。
南支西风绕过青藏高原南侧向东流动,北支西风则在高原北侧向东流动。
这种分支现象使得西风带的能量在高原南北两侧重新分配,对于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此外,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还表现在对冷空气南下的阻挡上。
冬季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到高原的阻挡,使得冷空气在高原东侧堆积,形成高压区。
这种现象对于我国冬季风的产生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四、气候效应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对我国季风气候的产生和演变产生影响,还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干旱效应: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西风带产生了分支现象,南北两支西风在高原南北两侧向东流动。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这片高原对亚洲的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源之一。
高原上的众多冰川和雪峰融化后形成了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
这些河流源源不断地向周围输送着水分,维持着亚洲地区的水资源平衡。
特别是在干旱的北方地区,这些河流的水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青藏高原的水文系统对亚洲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分配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还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对亚洲的气候产生影响。
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大气稳定。
这导致高原上的气压明显低于周围地区,形成了“青藏高原低压”这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
这个低压系统对于亚洲的季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季风是亚洲地区较为典型的气候现象,早晚季风之间的转换主要就是由于青藏高原低压的存在与否所引起的。
青藏高原低压的形成与运动会改变季风风向和强度,进而对亚洲各地的降雨和温度产生影响。
尤其是印度次大陆,它几乎完全依赖季风带来的降雨以保证农业生产。
因此,青藏高原对亚洲的季风气候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此外,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也影响着亚洲的气候。
高原上分布着广阔的草甸和荒漠地区。
这些植被类型会影响地表的热量分布和蒸发量,进而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高原上的草甸地区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得该地区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而荒漠地区则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地表的热量损失较快,导致该地区温度较低,湿度也较低。
这种地表热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大气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着亚洲地区的气候。
最后,青藏高原还对亚洲的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高原上的山脉和高山雪峰能够阻挡湿空气的进入,形成雨影效应。
这种效应使得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呈现出干旱的气候特征,而东部和北部地区则相对湿润。
这种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对亚洲的水资源分配和农业产出都有着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
其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对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形使其成为冷气团的主要滞留区之一。
冷空气在高原上升后,经过自然冷却,形成稳定的高空冷气团。
这些冷空气经常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周边地区的气温下降。
尤其在冬季,青藏高原释放出大量的冷空气,导致周边地区的气温骤降,极端寒冷的天气现象频繁出现。
其次,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给周边地区的降水带来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地势复杂,存在着巨大的地形差异。
当湿空气流经高原时,会受到高原地形的阻挡和地形抬升的影响,引起大量的强降水。
这种强降水现象极易引发降水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和雷电等极端天气,给周边地区带来灾害性的降水事件。
此外,青藏高原的大尺度环流系统对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也有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在东北夏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上升的暖气团和下降的冷气团形成了一种热力系统,在推动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引导作用。
青藏高原的热力系统调控了季风的生命力,通过改变季风的强度和路径,影响着周边地区的降水分布和气温变化。
此外,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冰雪资源也有巨大影响。
高原地区冰川和高山积雪的融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为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资源。
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冰川和积雪退缩,进一步加剧了周边地区的干旱问题。
干旱地区的天气极端性增加,干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性的地理和气候要素,对周边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高海拔地貌、地形特征、大尺度环流系统以及冰雪资源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
研究和了解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对于预警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合理利用高原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综上所述,青藏高原在气候和天气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
∙|
∙浏览:71
∙|
∙更新:2014-01-15 11:27
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
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输送热量,以12月、1
月份为最大。
形成中层冷高压,冷空气下沉,加强了东亚冬季风。
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西部。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向四周大气输送热量,以6月、7月份为最大。
形成地面热低压,空气上升,高空形成暖高压,即青藏高压,加强了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夏季暖区范围广。
总之,其热力作用加强了东亚的季风环流。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1)机械阻挡作用:
阻碍寒流-冬季从西伯利亚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格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从东部平原南下,导致我国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青藏高原南部的印度半岛低。
阻挡暖湿气流北上-夏半年,青藏高原对南来的暖湿气流北上,有一定阻挡作用。
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
(2)使西风气流产生分支绕流
冬半年西风气流发生分支、绕流、汇合,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式。
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槽,促使副热带锋区的活动。
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区由于在背风部位,风速小,出现“死水区”,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的第三大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形态,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天气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以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1. 气候屏障作用青藏高原从南向北延伸,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北进入中国内陆。
这种气候屏障的存在使青藏高原成为中国气候分区的重要界线。
如南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就是在青藏高原的影响下形成的。
2. 雨山效应青藏高原在夏季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
当暖湿气流从印度洋吹来时,在高原的南侧山脉上升,形成了垂直上升气流,携带水汽经过冷却凝结成云和降水,为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补给了水源。
3. 高原低压带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耸,在夏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原低气压系统。
这个低压带对于周围大气的运动起到了引导作用,使得东南风在高原东南部转向、形成雨季,而挟带着的西南气流则会在高原的西北部下沉,形成干旱的地区。
二、青藏高原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1. 降水分布青藏高原在全年的降水分布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冬季,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形成一个强大的高压系统,阻挡了西北的干冷风流,使得青藏高原及其东北部有较丰富的降水。
而夏季,由于高原的升腾运动和雨山效应的作用,使得高原的南侧山脉和东南部有较多的降水,形成雨季。
2. 温度分布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中国的气温分布不均匀。
高原上空常年存在一个低气压系统,使得高原东南部和南部具有较高的温度。
而高原的西北部由于受到西北干冷风流的影响,温度较低。
此外,青藏高原的加热还会对青藏高原周边的大气压力系统产生影响,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温度分布。
3. 风向和风速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风向和风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中国大气的水平运动会受到阻碍,造成了气流垂直上升和下沉的变化。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 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公里)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而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背,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
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
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
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
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