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64.13 KB
- 文档页数:2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大豆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嫩叶和茎。
防治方法:(1)选择耐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不留下病源。
(4)采用化学防治,如苯酚醚、拜防龙、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等。
疫霉病主要影响大豆的根部和种子,特别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更易滋生。
防治方法:(2)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控制栽种密度,保持良好的气流和通风。
3. 根结线虫病防治根结线虫是嫩茎和根部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它会破坏大豆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凋萎。
防治方法:(1)在育苗前使用磷酸二氢钾浸泡种子,可减轻根结线虫的损害。
(2)及时消毒种子床和土壤,减少虫卵和线虫的数量。
(3)使用甲基磺菌灵等化学防治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线虫。
(1)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田间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选择抗蚜虫的品种进行种植,如黑大豆、天义20、北大豆1号等。
(3)使用磷酸二氢钾、氮磷钾、硫酸亚铁、红磷钾等浸泡种子,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
(4)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敌百虫等。
2. 豆蝽防治(2)使用黄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虫害。
(3)筑龙船、捕虫棚等物理防治措施。
总之,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种植户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管理和农药使用,以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种植的常见虫害防治方法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
这些虫害不仅会导致大豆产量的下降,还会对作物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虫害防治措施是确保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一、病害的预防在大豆种植前,应进行病虫害调查,掌握病虫害种类、分布和发生规律。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健康的种子,并对种子进行病害消毒,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另外,选用耐病品种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同时,合理轮作和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大豆抗病能力。
二、虫害的防治常见的大豆虫害主要包括蚜虫、豆蛾、斜纹夜蛾等。
1. 蚜虫的防治蚜虫是大豆上的常见害虫,它们以大豆叶片为食,会导致植株叶片变黄、萎蔫等症状。
为了防治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天蚁、瓢虫等,以减少蚜虫数量。
(2)物理防治:利用风扇或喷水等方式,将蚜虫吹走或冲走。
(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杀灭蚜虫。
2. 豆蛾的防治豆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以大豆叶片为食,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为了防治豆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引入该区域的天敌,如杂草属埋葬蜂、寄生蜂等来控制豆蛾的数量。
(2)机械防治:使用杀虫灯、诱虫灯等设备,吸引和捕杀豆蛾。
(3)化学防治:合理选择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豆蛾的数量。
3. 斜纹夜蛾的防治斜纹夜蛾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常在幼苗期对大豆进行破坏。
为了防治斜纹夜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斜纹夜蛾的天敌,如蝙蝠、鸟类等。
在大豆田边种植一些花草植物,吸引鸟类来捕食斜纹夜蛾。
(2)化学防治:使用适当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以减少斜纹夜蛾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虫害时应合理运用综合防治措施,避免依赖单一方法。
此外,喷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保护自身安全和环境卫生。
总结起来,大豆种植的常见虫害包括蚜虫、豆蛾、斜纹夜蛾等,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
大豆主要病虫害(一)引言概述: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分为五个主要的方面进行阐述,包括种子传播的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常见的虫害。
通过了解这些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他们的大豆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
正文:一、种子传播的病害1. 种子腐烂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会导致大豆种子腐烂和发芽率下降。
防治方法包括种子处理、合理灌溉及排水等。
2. 种子分枝菌病:由分枝菌感染引起,会导致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受限。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种植和适时施用合适的农药。
3. 种子黑穗病:由黑穗霉菌引起,会导致大豆种子上产生黑色霉斑,降低种子质量和萌发率。
防治方法包括种子处理和定期田间管理。
二、真菌性病害1. 大豆霉病:由褐斑霉菌引起,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适当的田间管理、定期喷洒农药。
2. 大豆根腐病:由根腐霉菌引起,会导致大豆根系腐烂和缩短,影响植株的吸收与传导功能。
防治方法包括适时施用有效的杀菌剂和改善土壤通气性。
3. 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会导致大豆叶片和茎部出现灰白色粉状病斑,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防治方法包括适宜间作和苗床管理。
三、细菌性病害1. 大豆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会导致大豆茎干和叶片出现圆形或卵形溃烂病斑。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灌溉管理和雨后田间排水。
2. 大豆叶斑病:由叶斑杆菌引起,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包括适宜密植、合理施肥和及时灌溉。
3. 大豆细菌性枯萎病:由枯萎杆菌引起,会导致大豆植株枯萎、死亡,并使茎干表面出现棕色坏疽。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无病种子、合理灌溉和定期病害调查。
四、病毒性病害1. 大豆花叶病毒病:由豆花叶病毒引起,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黄斑、畸形和停滞生长。
防治方法包括适时控制病媒虫害和采用抗病品种。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然而,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干扰和侵袭,给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科学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主要病害大豆枯萎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发病初期,大豆叶片呈现黄化、枯萎、干枯等病状,继而根部愈合,轮成条带状,植株逐渐变细,最终死亡。
常见处理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优选病害抗性品种,尽可能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浓度,适时轮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等。
大豆炭疽病:是大豆的另一种常见病害,病原菌为炭疽菌,其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褐色疱疹,病害严重时,植株会变得很矮、叶子变黄,因干旱、高温易受发病。
常见处理方法:及时采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疏开树冠,增加通风量、适当减少深翻等。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上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是霜霉菌。
发病期多在大豆幼苗期或花期,病原菌侵入叶子和茎部表皮细胞,在暴雨、高湿环境下则疯狂生长,造成大豆叶片灰褐色斑点,严重时干枯。
通常采取病前清理垃圾,加强病害防范等方式来进行治理。
大豆蚜虫:是会危及大豆生长的虫害之一。
大豆蚜群集在叶子下表面,以口器吸吮大豆叶片的汁液为生,严重时会使大豆植株生长不良、变黄、变弱,甚至枯死。
常见处理方式:及时喷雾生物农药,增加有益昆虫数量,进行匀齐施肥等措施。
大豆切叶甲:主要以大豆为食,以幼叶为主要食源,进入幼叶后,通过吸食叶片中的营养物质,使幼叶、嫩芽变形、变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处理方式:及时使用化学药剂,和集中放松在大豆生长期处理,及时清除草丛等。
大豆螟:是大豆上普遍的昆虫,以大豆叶为食,同时也会危害大豆的嫩枝和荚。
病害初期的防治,可以采用放置黄色诱捕板、适时割除病株、清理病害低具体方法或码头措施等。
三、总结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病虫害。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大豆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豆生长,提高产量,我们需要了解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病害1. 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病叶显示出黄化焦枯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磷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间茬,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2. 大豆疫霉病大豆疫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湿热的环境中。
可通过播种前处理种子、合理密植、保持通风、及时疏菌等方式进行防治。
3. 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是一种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合理的密植和距离栽培、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4. 大豆软腐病大豆软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导致大豆根颈处软腐。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无菌土壤、合理施肥、保持通风等。
二、大豆主要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的常见害虫,会导致大豆叶片弯曲,并分泌蜜露,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防治大豆蚜虫主要方法包括喷洒农药、利用天敌控制蚜虫数量、合理施肥等。
2. 大豆螟大豆螟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期为害,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果实。
防治大豆螟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间断播种、灭蛹、喷洒杀虫剂等。
3. 大豆甲大豆甲是大豆的常见害虫,会造成大豆幼苗被啃食,导致生长不良。
防治大豆甲的方法包括喷洒农药、采用甲虫专用的诱虫剂等。
三、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用,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 选择抗病品种大豆的品种繁多,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合理轮作和间茬合理的轮作和间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大豆苗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黑鳃绒金龟甲。
近年来。
由于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不重视等原因,大豆根腐病又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黑鳃绒金龟甲也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为害大豆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
1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大豆发生根腐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病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减少,根和茎均变细,结荚数和百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目前,大豆根腐病的症状主要有三种(1)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且表面生有白色霉层。
(2)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并畸形。
最后枯死腐烂。
(3)幼苗根腐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浸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
大豆根腐病由镰刀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几种真菌侵染所致,以土壤带菌为主,也能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一般能在土壤中生存2-3年。
第二年春季播种后大豆种子开始萌发时,土壤中越冬的病菌也开始萌动并进行初次侵染引起发病。
早播种发病重,适时晚播发病轻。
大豆播种越早,因土壤温度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缓慢,生长势衰弱,病菌侵入机会较多。
春季雨量大,土壤有积水的地块发病重;播种晚土壤温度高,种子生长势强、发芽快、抗病力强,所以发病率低。
在保证墒情的情况下。
适当的浅播可以促使苗壮。
减轻根腐病发生。
病菌在土壤中生存,受茬口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很大。
重茬、迎茬比轮作发病重,通气好、不粘重的土壤根腐病轻。
低洼地、白浆土地块发病重,沙壤土病轻,粘质草甸土病重,砂质草甸土发病轻。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根腐病轻,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根腐病重。
防治技术要点是(1)轮作因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带菌。
与玉米、麻类作物轮作能有效的预防大豆根腐病。
(2)及时耕翻,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
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调整播期和播深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要避免早播,在保墒情的前提下,播深尽可能不超过5厘米。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豆原产于我国,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现在国内各地均有栽培。
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是制作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的上好原料。
生产中,危害大豆生长的病害较多,无论发生哪种病害,不仅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更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危害大豆的病虫害有菌核病、立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灰斑病、霜霉病、花叶病等,本文主要介绍菌核病、立枯病、褐斑病、根腐病。
一、主要病害1、菌核病。
菌核病是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属真菌性病害,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尤以花期受害为重,导致苗枯、叶腐、茎腐、荚腐。
(1)发病条件。
大豆菌核病在雨水多、连阴连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品种抗性差,连茬连作,养分不足、植株长势弱,植株间距过密,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倒伏植株多等情况下发病率高。
七月下旬是菌核病的高发期,扬花期长的品种更易发病。
(2)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在茎秆上出现褐色小斑点。
发展后,斑点逐渐扩大为病斑。
后期病斑上生出白色棉絮状及白色颗粒,病逐渐变为黑色颗粒。
严重时病株枯死,枯死的植株呈白色。
2、立枯病立枯病也称为死棵、猝倒、黑根病,是危害大豆苗期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后一般可造成5%~10%的死株率,严重的地块死株率可达30%以上,高发年份甚至会造成全田死光,导致绝产绝收。
(1)发病条件。
大豆立枯病多发生在品种不良,种子保存不当、霉变,连茬连作,土壤带菌率高,土壤肥力较差,植株长势弱,有机肥未充分腐熟腐透,地下害虫多等多种条件。
(2)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幼苗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生出稍凹陷的红褐色病斑。
发展后,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后期溃疡部位的菌丝由无色变成褐色。
严重发病的病苗,植株矮小弱化,发育迟缓。
3、褐斑病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是生产中常见高发的一种病害,大豆产地均有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大豆病虫害防治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大豆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病毒病等。
霜霉病是大豆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黄斑,并逐渐扩大变褐,叶片枯萎。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大豆的种子和幼苗上,病斑呈黑色,呈珠状排列。
立枯病是大豆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其症状包括叶片脱水、萎缩、枯黄,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上,病斑呈黄白色,边缘发黑。
病毒病主要表现为叶片畸形、变色,最终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对于大豆的病害防治,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种子处理是预防病害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使用稀释后的供水,将种子浸泡1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晾干。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
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大豆苗期,可以使用农用杀虫剂喷洒,防治叶蚜、红蜘蛛等害虫。
在大豆抽蔓期,可以使用农用杀菌剂喷洒,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
合理的土壤管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还可以采用适量的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酸碱度,从而减少病菌的滋生。
定期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观察病害症状、摇动植株观察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果发现病害超过一定面积或病斑超过一定数量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大豆病虫害防治是保护大豆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大豆的健康生长和丰产。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品来源,也是优质的饲料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受损。
因此,预防和治理大豆病虫害是保障大豆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问题1.茎腐病茎腐病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茎腐病的病发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严重,主要侵犯大豆的茎部。
病害初期,大豆茎部会出现油污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油污斑点会扩大,茎部逐渐腐烂。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大豆茎腐病的发生,可以在种植之前进行土壤消毒,选择抗病种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2.蚜虫危害蚜虫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在大豆的叶片和茎部上吸食汁液,造成大豆萎蔫、变黄、叶片卷曲等症状。
防治措施:在防治蚜虫危害方面,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天敌、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等措施。
而化学防治方法则需要适当使用农药,选择适宜药剂和剂量。
3.叶霉病叶霉病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扩散并呈现出棕色,还会出现灰白色的霉层。
叶霉病会直接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叶霉病的发生,需注意大豆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叶面积水等过多的水分。
同时,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达到防治的效果。
4.大豆干腐病大豆干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表现为大豆的干枯,通常会出现于成熟期或收获期后的大豆。
干腐病病原菌很难消灭,因此病情一旦发现就会对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很大损失。
防治措施:为减少大豆干腐病的危害,应从苗期、花期、结荚期等不同时期对大豆进行预防工作。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松土、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化肥管理等。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1.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大豆的自身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和用药1、豆天蛾:一般幼虫为害,啃食叶片和豆株,影响产量。
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喷雾处理。
2、造桥虫:幼虫会危害豆叶,造成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等药剂,喷洒即可。
3、象鼻虫:啃咬植物茎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均匀喷洒。
一、豆天蛾1、豆天蛾虫又叫豆虫,幼虫会危害大豆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
症状轻时会把叶片吃成网孔状,严重时会将豆株吃成光杆,导致植株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2、可在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压机,每亩用药液50公斤,喷雾即可。
二、造桥虫1、造桥虫种类较多,其中以银纹夜蛾为主。
造桥虫的幼虫会危害豆叶,啃食嫩尖、花器和幼荚,严重时会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2、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40公斤喷雾。
三、象鼻虫1、象鼻虫会咬食植株茎叶,影响植株的生长。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四、食心虫1、食心虫的幼虫会蛀食豆荚,幼虫会从豆荚合缝处蛀入,把豆粒咬成沟道、残破状。
2、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35-45毫升。
也可以使用敌杀死乳油,有效成分0.5-1克,兑水40公斤后,均匀喷雾即可。
五、蚜虫1、蚜虫在大豆苗期便会开始为害,它们会啃食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嫩茎、嫩荚,能够传播病毒,造成叶片卷缩,生长减缓,结荚数减少。
苗期虫害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株死亡。
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六、根腐病1、镰孢菌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幼苗期,成株一般能够抵抗该病。
发病时,病根及茎基部会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轻微的凹陷。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大豆受到的病虫害影响也很大。
以下将介绍大
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 灰斑病:是大豆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最容易感染的时间为生育期和成
熟期。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灰霉素、红霉素、卡斯滕霉素等药物,也可以喷洒15%的
氧化亚铜赤霉素或甲基硫代硫酸钠等药物。
2. 豆锈病:是大豆生长期间的另一个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在花期和结荚期出现。
治疗时可以使用药剂喷洒,例如50%的百菌清、 5%的多菌灵等药剂。
3. 疫苗病:是由疫苗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导致大豆荚变薄、畸形、变色,也
会使种子生长缓慢。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选用疫苗病抗性地种子,同时进行田间防治,喷洒
药剂等。
4. 豆苗萎蔫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一种叶部和根系受损的病害。
用好泥炭土、草木灰和蔗糖来培土种子块,喷洒50%的五氮唑或霜霉灵。
二、虫害
1. 豆潜蛾: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造成的危害也很严重。
捕获到有害昆
虫后,可以先利用化学方法喷洒药物,如超排蜜等。
另外,使用绿色防虫原则也是非常重
要的,可以使用鱼糜、竹炭等天然产品进行防治。
2. 豆叶野螟: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和发育期出现,在高温、干燥季节中危害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冬凌天、路南优、毛篇子等提取物进行防治,也可以选择使用如百乐、乐泰等化学药物进行预防。
3. 豆荚象:在大豆的成熟期容易出现,大豆荚受到破坏后,国内人们一般使用百虫
露等药物喷洒,防止后期成熟的大豆受到影响。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同时也是一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物。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病害的症状为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病斑,病斑上面有细菌丝,严重的还会引起花、荚的脱落。
防治方法为:选择良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秸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在防治中,还可以使用生物安全制剂和外源激素等化学控制手段。
2.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花、叶和荚上。
病害的症状为花被覆盖或沾满了白色绒质的菌丝,叶片上也会形成小黑斑,叶子形态也会发生畸形,荚子会产生空壳。
防治方法为:8月中旬前定植,每666.7㎡喷洒烟硫蒸剂,进行轮作和间作,并使用菌根菌剂。
3.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芽叶、幼苗及茎上发生。
炭疽病的症状为在受感染的植物器官上出现黑褐色,坚硬,且中央部分凹陷的病斑,防治方法包括灭菌消毒,间作和清除病株及植物下部的杂草,重要的是要防止滞水。
二、虫害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新叶和花。
病害的症状是在叶表面形成许多小的黄点和病斑,而且这些病斑会逐渐扩大,造成大豆的生长不可能。
防治方法为:避免大量用化学农药,防止火害,增加光照和通风率,合理化施肥。
大豆螟虫是大豆的一个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的叶子和荚上发生。
其症状为在荚内和叶子上形成小的褐色斑点,蚕儿还会在荚内啃烂大豆的种皮。
防治方法包括机械和田间农药防治、选择抗虫优质品种、增强田间生态环境、适当改变大豆的种植方式等。
大豆蝗虫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害虫,破坏范围十分广泛。
其危害大豆的程度主要因为其数量和对大豆的食欲之间的关系。
其症状为在大豆上形成裂痕并导致叶子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增加大豆的营养含量、加强大豆的生态环境、控制螺旋管虫的损害和适当暴露到阳光下等。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4.024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是国内大豆主产区之一。
在大豆种植中,病虫草害是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种植户的高度关注,要求种植户在本地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防治工作,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几率和经济损失,如此方可确保实现大豆稳产目标,进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一、大豆种植中病害防治技术1、大豆根腐病防治(1)危害特点根腐病主要对大豆植株主根造成危害,病根部位出现呈褐色或黑褐色的小斑点,扩展至大斑点,造成主根腐烂、溃疡,侧根和须根脱落。
在根部发生病害后,阻碍植株茎叶养分输送,导致植株矮化,叶片黄化,甚至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出现结荚减少、豆粒弱小情况,降低大豆产量。
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中,因根腐病具有土传性,所以连作大豆会极易发生根腐病。
尤其对于低洼潮湿的地块能够加速病害传播,使此地块会成为根腐病发病较重的区域。
(2)防治技术①在大豆种植中采用轮作方式,尽量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晚播大豆,控制播种深度。
②施足基肥和种肥,促进根系快速发育。
在田间管理中,及时排出雨后积水,降低田内湿度,减小根腐病发生可能性。
及时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侧根发育,提高植株根部抗性。
③种子处理阶段用福美双、多菌灵或咯菌腈拌种,如用2.5%适乐时150mL+20%阿普隆10mL拌100kg 种子,可有效预防根腐病发生。
④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农抗120水剂300倍液喷施防治,或者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1)危害特点此病害在大豆苗期和成株期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主要对植株根部造成危害。
当大豆苗发生胞囊线虫病时,叶片逐渐枯黄,茎部颜色黄化,受根部组织破坏的影响导致茎干生长受阻,造成幼苗死亡率较高。
在大豆成株期发生胞囊线虫病后,病株生长高度明显矮于健康植株,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用药防治,则会导致植株枯死。
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下面将介绍几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大豆生长期湿度高、气温低的环境下发生。
病症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黄点,逐渐扩大并呈现灰色霉斑,严重时叶片枯萎掉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避免在湿度高的环境下种植,及时清除病变叶片,定期喷施防霉剂。
2. 大豆纹枯病:大豆纹枯病是由鞭毛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大豆的根系和茎部。
病症表现为根部出现糖化、炭化和变黄等症状,叶片也会出现黄化和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合理施肥,避免土壤湿度过高,栽培前进行病毒杂交。
3.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出现在大豆的生长期间。
蚜虫寄生在大豆的茎叶上,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导致植物发育不良、叶片卷曲、黄化甚至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引进天敌如瓢虫等天敌,适时喷洒有选择性的杀虫剂。
4. 大豆菜蛾:大豆菜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在大豆的生长期间危害植株。
菜蛾幼虫以叶片为食,导致植株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包括早期发现害虫侵入的迹象,进行清理和喷洒杀虫剂。
5. 大豆疫霉病:大豆疫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多发生在大豆的花期和结荚期。
病症表现为苗期叶片发黄,幼苗易倒伏,花朵和荚果也会受到侵害并腐烂。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适时喷洒杀菌剂。
对于大豆的病虫害问题,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种植者可以通过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引进天敌和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等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以确保大豆的正常生长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