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8级电子专业

王浠哲0802214080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交往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

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他认为,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就是一种教育,人类教育中,人不过是承袭动物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善和发展。他还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于一种自然自发的本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动物的教育可以有力地促进潜伏在动物身上的某些本能得到发挥,但不传授新的生活,这种教育可以使动物身上的本能容易发挥作用,但不形成新功能。动物的生息繁殖依靠的正是每个动物自身生而有之的本能。既然动物的本性已满足它的群居生活和独自生活的一切需要,因此,动物的教育在动物的本性中不会增加任何基本特性。

相反,在人的身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其复杂程度已经使之无法体现在人的生理组织之中,也无法以人的禀性的形式具体化。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于是就不能借助遗传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进行这种传递的正是教育。

相反,在人的身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其复杂程度已经使之无法体现在人的生理组织之中,也无法以人的禀性的形式具体化。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种种能力,于是就不能借助遗传由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进行这种传递的正是教育。(三)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学者观点〕

“劳动起源论”以恩格斯所讲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为基础,其论证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当人类祖先已进化到了相当的水平,即当自然界给了人类祖先发展为人的可能性时,当这些活动促使人类祖先的大脑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由于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必须进行交流而产生语言,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产生意识时,正是在上述辩证发展的过程中且在这个时候,人类已创造了人类经验(劳动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并由于社会生存和延续的需要必须把这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于是教育就产生了。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人类经验的传递活动。当然,这时的教育乃是最原始的教育。

(四)交往起源论

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显然与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相关,但不是生产劳动本身,而是人类非物质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交往活动的一方转化为教育者,另一方则转化为受教育者。当这种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固定的教学关系时,教育活动就深化而生了。

二、不同形态教育的起源

(一)家庭教育的起源

摩尔指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因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

恩格斯按照摩尔根的意见,把人类家庭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

1.血缘家庭——家庭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同辈份男女互为夫妻,没有亲限制;

它仅仅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2.普那路耶家庭

“普那路耶”在夏威夷语中即亲密伙伴之意,这是群婚制的高级形式。如果说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关系,那么,第二个进步就在于姊妹兄弟也排除了这种关系。

3.对偶家庭

它是从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家庭形式。这种家庭形式的特点是: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他对于这个女子来说,也是她的许多丈夫中的一个主夫。4.一夫一妻制家庭

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它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其明显的目的就是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而确定出生自一定的父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但一夫一妻制仅是对普通大众而言,在私有制社会,对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享有特殊权利的人来说,从来都有例外,而且由于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二)学校教育的起源

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飞跃。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萌芽,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则是在奴隶制社会才出现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

1.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

学校教育产生的根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据史料记载,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曾出现过一种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青年之家”是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儿童都在里面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机构。

1.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

学校教育产生的根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据史料记载,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曾出现过一种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青年之家”是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儿童都在里面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机构。

2.学校教育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到奴隶社会,这是以使用青铜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的时代,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及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出现了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产生了官吏、僧侣、学者和艺术家,出现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出现了文字和文学艺术、科学的萌芽,有了较丰富的教学内容,有了摆脱生产劳动到学校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有了读、写、算的教学、音乐教学、体操教学和通过学习文史和经典传授统治术的教学,于是古代学校就出现了。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以生产力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

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同时,除了原始社会的教育之外,还可以把作为独立社会过程的学校教育分为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突出的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性质,即教育的生产性。

(二)以生产关系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

可把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五种教育。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突出的是生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教育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则主要表现为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