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试卷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14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 ] a、径流 b、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2. 流域的总蒸发包括[ ]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陆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散发d、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散发3.洪水预报的预见期是[ ]a、洪峰出现的时间b、洪水从开始到终止的时间c、从发布预报时刻到预报洪水要素出现时刻所隔的时间d、从收到报汛站资料开始到预报洪水要素出现时刻所隔的时间4.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5.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 [ ]a. 水位站、雨量站b. 基本站、雨量站c. 基本站、专用站d. 水位站、流量站6、在同一气候区,河流从上游向下游,其洪峰流量的C V 值一般是[ ]。
a.下上V V C C >b.下上V V C C <c.下上V V C C =d.下上V V C C ≤ 7、入库洪水过程线较坝址洪水过程线[ ]。
a.峰值相同、同时出现b.峰值变小、提前出现c.峰值变大、提前出现d.峰值变小、推后出现8、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a.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b.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c. 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d. 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9、对设计流域自然地理、水利化措施历年变化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是[ ]。
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d、检查系列的长短10、纳希瞬时单位线方程中包括两个参数,它们是[ ]。
a、 m1和nb、m2和nc、 n和Kd、 m2和K二、是非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打“T T”,错误)的打“F F”)1、 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C是衡量系列相对离散程度的一个参数 。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一)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循环和___小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大循环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小循环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_ ,内因是_常态下水的三态转换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降水_,_蒸发____,___径流___,__下渗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水文循环 。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进入水量-流出水量= 蓄水量的变化 。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 河源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河口 五段。 12.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流域_____________。 1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闭合____流域 ;否则,称 非闭合 流域。 15.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河流长度____________。 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0_______。 28.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算术平均法___________, __泰森多边形_______法_______, _等雨量线法________________。 30.流域总蒸发包括__水面蒸发____________ ,___土壤___________ 和_________植物蒸散发________。 33.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____土壤_____蒸发和_植物_________蒸散发。 34.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___田间持水量_____________。 35.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___下降____变化,称为__________下渗能力__曲线。 36.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吸湿水________、__薄膜水_____、__毛管水____和_重力水_______等类型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植物截留___ _,___填洼_______, ___补充土壤缺水量________, _______蒸发___。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产流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________、 __壤中流____________ 和 ______地下径流_______。 42.某一时段的径流深与其形成的降雨之比值称为____径流系数__________。 43.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____流量__________。 44.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流量系数_。 45. 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洪峰流量模数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b]。 a、径流 b、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3.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 [A ]。 a、再生性 b、非再生性 c、随机性 d、地区性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5.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 D]。 a、0.25 b、2.5 c、2.5% d、2.5‰ 6.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D]。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 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8. 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9. 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c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0.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c]。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12. 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b]。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34.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c]。 a、58.0mm b、66.0mm c、62.0mm d、54.0mm 35. 流域的总蒸发包括[ ]。 a、 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 b、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 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 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 38.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 39.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毛管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 40.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41.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cf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降雨历时 d、土壤特性 42. 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 a、降雨强度 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损期的下渗率 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d、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 44. 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45. 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46. 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 ]。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 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 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 47. 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48. 不同径流成份的汇流,其主要区别发生在[ ]。 a、河网汇流过程中 b、坡面漫流过程中 c、坡地汇流过程中 d、河槽集流过程中 49. 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 50. 产生壤中流(表层流)的条件是通气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并且它上面土层的下渗率与该层的相比,要[ ]。 a、前者较大 b、二者相等 c、前者较小 d、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51.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 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 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 52.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 53. 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54. 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 55. 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 a、0.55 b、0.45 c、0.65 d、0.68 56. 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2),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408.5mm 57. 已知某流域,一次历时3小时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入渗能力4.0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壤中流(表层流)净雨为[ ]。 a、2.0mm b、6.0mm c、4.5mm d、7.5mm 58. 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 a、150m3/s b、15 m3/s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一、概念题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2、径流系数:3、洪峰流量模数:4、露点:5、流域面积:6、对流雨:7、河网密度8、连序系列9、水文测站10、水循环11、重现期12、设计洪水13、流量历时曲线14、推移质输沙率15、单位水样含沙量16、多年平均输沙量二、填空题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6.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7.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等。
8.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9. 对流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12.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描述河川径流变化特性时可用______变化和______变化来描述。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含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致。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流域汇流经历坡面、河槽汇流两个阶段,两者汇流速度不同,但可采取流域平均汇流速度计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产流历时tc 内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与稳渗率fc 相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所谓“长包短”是指短时段洪量包含在长时段洪量内,在用典型洪水进行同频率放大计算时,采用的是“长包短”的方式逐段控制放大。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入库洪水无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方法推求。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天然河道中的洪水受到水生植物和结冰影响时,水位流量关系点据的分布,总的趋势是偏在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左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若单位线的时段缩短为瞬时,则单位线即为瞬时单位线。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施工改造后的河道流量演算中的马斯京根参数 x 值与河道天然情况相同,不必以实测资料分析得到。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一个地区天气的好坏与这里的天气系统情况有密切关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综合瞬时单位线(或称瞬时综合单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平均的瞬时单位线。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 0.2h、0.6h、0.8h(h 为水深)处的流速。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根据单位线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净雨强度对其形状的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称为概率论。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纳希瞬时单位线 u(0,t)的参数n 减小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填空题4.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循环和___小_____循环。
5.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大循环_。
6.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小循环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_,内因是_常态下水的三态转换__。
8.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降水_,_蒸发____,___径流___,__下渗__。
9.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
10.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进入水量-流出水量=蓄水量的变化。
11.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12.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流域_____________。
13.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闭合____流域;否则,称非闭合流域。
15.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河流长度____________。
18.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0_______。
28.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算术平均法___________, __泰森多边形_______法_______, _等雨量线法________________。
30.流域总蒸发包括__水面蒸发____________ ,___土壤___________和_________植物蒸散发________。
33.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____土壤_____蒸发和_植物_________蒸散发。
34.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___田间持水量_____________。
35.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___下降____变化,称为__________下渗能力__曲线。
36.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吸湿水________、__薄膜水_____、__毛管水____和_重力水_______等类型38.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植物截留___ _,___填洼_______, ___补充土壤缺水量________, _______蒸发___。
工程水文学练习题和答案(珍藏版)一、选择题1. 工程水文学研究的对象是()A. 河流B. 湖泊C. 水文循环D. 水资源答案:C2.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A. 降水B. 蒸发C. 地形D. 水库答案:D3. 在工程水文学中,下列哪个参数表示河流的径流模数?()A. 流量B. 径流量C. 河川径流模数D. 河川径流系数答案:C4. 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推求设计洪水?()A. 概率论法B. 水文统计法C. 水文比拟法D. 水文模型法答案:B二、填空题1. 水文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过程。
答案:蒸发、降水、径流、入渗2. 工程水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水文要素、水文规律、水文预报、水文设计3. 河川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河流某一断面的________与该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的________之比。
答案:流量、平均值4. 水文统计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推求设计洪水。
答案:频率分布、统计参数三、判断题1. 水文循环是地球表面水分循环的一个过程。
()答案:正确2.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仅与降水有关。
()答案:错误3. 河川径流模数越大,表示河流的径流量越大。
()答案:正确4. 水文比拟法适用于推求设计洪水。
()答案:错误四、计算题1. 已知某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600mm,蒸发量为400mm,流域面积为100km²,求该流域的河川径流模数。
答案:河川径流模数 = (600 - 400)/ 100 = 2m³/s2. 某河流的年最大流量系列为:100,150,200,250,300,350,400 m³/s,试用皮尔逊Ⅲ型分布计算设计洪水。
答案:根据皮尔逊Ⅲ型分布计算,设计洪水为:Qp = 350 m³/s五、简答题1. 简述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篇工程水文学试题库与答案第一章绪论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与: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与作用,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基本研究方法。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描述。
4.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二个方面:和。
5.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和。
6.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和。
(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 ]。
a.完全是偶然性的b.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4.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5.长江三峡工程位于[ ]。
a.XXXX的三斗坪b.XXXX的茅坪c. XXXX的南津关d.XX市的XX6. 长江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分别为[ ]。
a.185.0m、180.0mb.180.4m、175.0mc.175.0m、180.0md.155.0m、145.0m7. 长江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 [ ]s/m3。
工程水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工程水文学主要研究的是:A.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B.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C. 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文特性和工程措施D.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答案:C2.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流域特性的主要因素?A. 地形B. 土壤C. 植被D. 气候答案:D3. 下列哪个单位不是流域面积的单位?A. 平方公里B. 平方米C. 平方英里D. 立方米答案:D4. 河流流域的形状系数是指:A. 流域面积与流域周长的比值B. 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C. 流域长度与流域宽度的比值D. 流域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答案:A5. 下列哪个方法不是计算河流流域平均坡度的方法?A. 斜率法B. 面积比法C. 等高线法D. 水平距离法答案:D6. 河流的水文特性主要包括:A. 水位、流量、流速、水温B. 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C. 水位、流量、流速、水温、含沙量D. 水位、流量、流速、水温、降雨量答案:C7. 下列哪个不是洪水频率计算的方法?A. 皮尔逊III型曲线法B. 频率分布法C. 概率分布法D. 等级频率法答案:D8. 水库设计洪水计算中,下列哪个参数不是设计洪水标准?A. 洪水重现期B. 洪水频率C. 洪水总量D. 洪峰流量答案:C9. 下列哪个不是暴雨洪水的计算方法?A. 非线性单位线法B. 线性单位线法C. 雨量-流量关系法D. 水量平衡法答案:D10. 在工程水文学中,下列哪个不是径流调节的方法?A. 水库调节B. 河道整治C. 河流梯级开发D. 水资源合理分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流域是指地表水集中汇流到一个出口的整个区域,其形状系数一般小于______。
答案:12. 河流流域平均坡度的计算方法有斜率法、面积比法和______。
答案:等高线法3. 洪水频率计算中,皮尔逊III型曲线法是一种______分布曲线。
答案:概率4. 水库设计洪水计算中,设计洪水标准包括洪水重现期、洪水频率和______。
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免费)第一篇工程水文学试题库第一章为绪论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
本章的练习主要涉及: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功能、水文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
一、概念题(一)填空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科学。
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平均多年年降水量和平均多年年径流量描述。
4.根据工程水文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中的作用,工程水文的内容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
5.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
6.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
a.完全是偶然性的b.完全是必然性的c.完全是随机性的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c]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3.水文预报是预测[b]中水文变量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4.水资源是一种[b]。
a、取之不尽的资源B.可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5.长江三峡工程位于[a]。
a、湖北宜昌三都坪B.湖北宜昌茅坪C.湖北宜昌南京关D.重庆万县6.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为[B]。
a、 185.0m、180.0mb。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A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空2分) 1.降水量较大的地区为 (1) 。 (1)湿润带 (2)半湿润带 (3)半干旱带 (4)干旱带 2.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空气温度 (3) 相应的露点温度。 (1)大于 (2)小于 (3)大于 (4)可能大于或小于 3.已知闭合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500mm,多年平均降雨深1000mm,则△S的多年平均值为 (3) mm。 (1)-500 (2)500 (3)0 (4)1500 4.其它条件相同时,流域包气带处于 (3) 状态时,下渗速度最大。 (1)土壤持水量(2)毛管断裂含水量(3)凋萎含水量 5.水位是 (2) 。 (1)水尺的读数(2)水面的高程(3)断面水深(4)水尺的读数+水深 6.在湿润地区,一次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 (4) 地下径流。 (1)小于 (2)等于 (3)大于(4)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7.一个流域,填湖造田后,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1) 。 (1)增加 (2)不变 (3)减小 (4)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8.土壤含水量与 (4) 成正比。 (1)流域蓄水容量 (2)土壤持水量 (3)流域蒸散发量(4)流域前期降雨量 9.对于满足蓄满产流模式的流域,理论上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中必然包含 (1) 。 (1)地下径流(2)壤中流 (3)地表径流 10.蓄满产流地区的一次降雨的产流量与该次降雨的 (1) 有关。 (1)总量 (2)强度 (3)历时 11.蓄满产流地区的流域产流时,并不能说明 (1) 。 (1)全流域蓄满 (2)部分流域面积蓄满 (3)产生地下径流 12.Pe~Pa~R关系线中Pa =Wm时的线 (2) 呈45o直线。 (1)上端 (2)全线 (3)下端 13.P(X>50) (1) P(X>100)。 (1)≥ (2)= (3)≤ 14.已知P(X>x1)=0.5,P(X≤x2)=0.6,则x1 (3) x2。 (1)> (2)= (3)< 15.产流阶段相对于汇流阶段 (3) 。 (1)出现早得多 (2)出现晚得多 (3)几乎同时发生
16.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 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 (1) 。 (1)一致性 (2)代表性 (3)可靠性 17.在蓄满产流地区,当次雨量相同时,雨前土壤含水量愈大则产流量 (2) 。
(1)愈小 (2)愈大 (3)可能大也可能小 18.一次降雨的净雨历时 (3) 降雨历时。 (1)≥ (2)= (3)≤ 19.年雨量的保证率P(X>x)=0.95,则其重现期为 (3) 年 。 (1)5 (2)10 (3)20 (4)100 20.如果流量频率分布曲线的均值和Cs不变,增大Cv值,则百年一遇流量设计值 (2) 。 (1)减小 (2)增大 (3)不变 (4)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二、是非题(√表示是,×表示非,每空1分) 1.流域土壤含水量日消退系数(折减系数)与流域蒸散发能力成反比。() 2. Pe~Pa~R关系线的总体精度高于Pe+Pa~R关系线的精度。()
3.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蒸发量() 4.引起大范围、长历时洪涝灾害的降雨类型一般为对流雨。()
5.对于指定天然山区流域,单位线的峰高与单位时段的长短成反比。() 6.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具有自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 7.稳定入渗率的大小与土壤含水量有关。() 8.五十年一遇暴雨表示在今后每五十年必然发生一次超其值的暴雨。() 9.增加水文样本容量,频率分布曲线的Cv和Cs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10.推求设计洪水的“同频率”法能保持放大后的洪水典型形状不发生变化。() 三、计算题(每题10分) 1.某流域面积4800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多年平均流量102m3/s.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多年平均蒸发量E;(2)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 ;(3)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 2. 已知某流域地表径流单位线和一次地表净雨和如下表所列,推求该次地表净雨所形成的流域出口地表径流过程(m3/s),并分析相应的流域面积(km2)。
3.已知某小流域有关参数: F=100km2;L=15km;J=0.001;n=0.75;X24,p=200.0mm;μ=2mm/h;m=0.8,且tc>τ。采用推理方法推求设计洪峰流
量Qmp。 三、问答题(每题10分) 1.写出计算流域平均雨量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2.试述由充分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流量过程线的步骤。 答案及评分: 一 1 3 3 3 2 4 1 4 1 1 1 2 1 3 3 1 2 3 3 2 二 √√××√ ×××√× 三 1 (1)E =1200-102×365×86.4/4800=1200-670.4=529.7(mm) (4分) (2)M =102/4800×1000 = 21.2(L/s/km2) (3分) (3)α=670.4/1200 = 0.56 (3分) 2 t (h) hs (mm) q (m3/s) Q’20mm (m3/s) Q’40mm (m3/s) Qt
(m3/s)
6 0 0 0 8 8 16 0 16 10 58 116 32 148 12 36 72 232 304 14 22 44 144 188
20 40 16 15 30 88 118 18 7 14 60 74 20 3 6 28 34 0 12 12 0 0 (2分) (2分) (3分) F = 3.6×149/10 = 53.64km2 (3分)
3
Sp=90.4mm (3分)
(2分) (2分) 试算得:Qmp=328m3/s (3分) 1 (1)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均匀、地形起伏不大的流域。(3分) (2)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地形起伏不大的流域,允许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均匀。 (3分) (3)等雨深线图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较密的流域,允许流域内地形起伏。(4分) 2(1)设计暴雨计算(3分) 暴雨资料的收集、审查、推求面平均雨量、统计选样 雨量频率计算 注意对暴雨特大值处理,推求时段设计雨量, 加入安全修正值,进行合理性检验 (2)设计暴雨过程拟定(2分) 典型暴雨的选择 缩放典型暴雨得设计暴雨过程 (3)推求设计净雨并划分地表地下径流(3分) 拟定流域产流方案和分析稳定入渗率 利用产流方案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根据稳定入渗率划分地表和地下径流 (4)推求设计流量过程线(2分) 拟定汇流方案 利用汇流方案推求设计流量过程线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题2分) 1、如果平原地区的雨量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采用 (2) 计算面平均雨量比较合适。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等雨深线图法 2、河道的糙率增大则河道过水能力 (2) ;河道的比降增大则河道的过水能力 。 (1)增大; (2)减小;( 3)不变 3、霍顿下渗公式中的参数f0,fc,K与 (3) 有关。 (1)降雨强度; (2)土壤含水量; (3)土壤性质 4、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流域最大蓄水能力10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2) mm。 (1)550;(2)650;(3)750 5、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 (1) 退水速度最快。 (1)地表径流;(2)表层流;(3)地下径流 6、流域内修建大型水库后,通常情况下多年平均径流深 (2) 。 (1)增加; (2)减少; (3)不变 7、设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4;P(B)=0.05,则P(AB)= (2) ;P(A+B)= (4) 。 (1)0.2; (2)0.02;(3)0.45; (4)0.43; 8、某堤防设计标准P=0.05。今后十年内发生河道水位超过堤顶高程的概率 (3) 。 (1)0.0510 ;(2)1 - 0.0510 (3)1-( 1-0.05 )10 9、已知均值E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p= (1) mm。 (1)360.0; (2)260.0;(3)260.5 10、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 (1) 。 (1)一致性; (2)代表性; (3)可靠性 11、如果设计枯水流量为2.5 m3/s,则供水保证率为 (1) 。 (1)P( Q>2.5 m3/s ); (2)1-P( Q>2.5 m3/s );(3)1 / P( Q>2.5 m3/s ) 12、在一般情况下,月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精度 (3) 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1)高于; (2)等于; (3)低于 1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假定设计暴雨的频率 (3) 设计洪水的频率。 (1)大于; (2)小于; (3)等于 14、已知某流域按三小时时段的一次净雨过程为11.5,3.0,25.0,13.5,4.5(mm),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30.0mm,则分析出该次雨洪事件的稳定入渗率fc= (2) mm/h。 (1)2.0 ; (2)2.5 ; (3)6.0 15、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流时线方法推求出的流域流量过程线洪峰 (1)实测洪峰。 (1)大于; (2)小于; (3)基本等于 16、加入历史洪水资料后,流量频率分布曲线的Cv和Cs值 (3) 。 (1)增大; (2)减小; (3)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17、在选择典型洪水时,经常选择洪峰偏后的洪水过程线,主要是考虑 (1) 。 (1)工程的安全;(2)接近设计条件;(3)过程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