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章节题库-创造与交流)【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903.51 KB
- 文档页数:35
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及报录比参考书:1.《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三册中至少一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3.《中国文化读本》,叶朗、朱良志,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翻译硕士MTI常考词汇》,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报录比:1:3笔译66人。
①复试:英语口试;听力能力测试。
②同等学力加试英语写作和英汉互译。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上海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难度偏低,百科侧重中国历史,文学以及西方文学知识等,大家可以根据育明教育课程学习。
问题解答:阅读时是否要运用翻译思维?【育明夏教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还听到其他一些声音,比如“英文写作时是否需要应用翻译思维”,推而广之,不少同学在是凡有英语的地方都会自动启动“翻译模式”。
宋人评价柳永的词时说:凡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放到我们这里就变成了“凡有英文处,皆可做翻译”,这话放在翻译工作者面前是对的,但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就会有问题——你看懂了文章,可你的阅读题为什么总是错呢?在阅读第二语言,特别是与母语差别较大的第二语言时启动以母语为参照的“翻译思维”,在语言学习中比较普遍。
如英语母语人士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从英语角度出发理解汉语;少数民族语为母语的人士在学习英语时,也会不自觉地用母语翻译、思维第二语言。
但这种“翻译思维”有两个弊端:一是在得出语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语言结构,特别对于英语这样“结构优先”“语法优先”的语言更是如此;二是因为忽略了结构,在逻辑判断、语义分析等方面就要吃力不少,如果阅读理解中还考察了这方面,错误就非常明显了。
有“翻译思维”本身不是错,但如何逐渐克服这种思维,特别是降低因这种不良思维模式引发的“副作用”就尤为重要。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精解教辅”,对真题的解析非常细致,阅读理解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做了注解,还配上了全文翻译。
《中国文化读本》介绍
《中国文化读本》是2010年3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朗、朱良志。
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中国文化读本》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读者面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
《中国文化读本》是由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主,力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希望读者能够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汉语水平。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模拟试题(二)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现在发现的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______。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______。
3.宋代司马光编写的《______》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4.《亨利四世》《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和《雅典的泰门》的作者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______。
5.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人们发明了最早的指南工具,名字叫______。
6.汉代天文学家______制作了著名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7.敦煌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是“______”。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曲名称是《______》。
9.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
10.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
11.《岳阳楼记》中“光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是“______”。
12.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说《______》。
13.南宋的朱熹是______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4.唐代陆羽在《______》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记述了茶树的栽培。
15.梅兰芳、张君秋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都饰演京剧人物中的______角。
16.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7.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______》反映了汴京两岸的繁华景象。
18.______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
19.泰国的首都是______。
20.京剧的表现手段可以概括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其中“打”是指______。
21.______是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隋炀帝时期。
22.“关贸总协定(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从1995年开始被______替代,其英文简称WTO。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古诗《将进酒》中的名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
黄广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命题教师:叶谈济审题教师:黄建国庞芳(满分:120分时长:12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溃.退/反馈.绯.红/受益匪.浅B.翘.首/连翘.晦.暗/诲.人不倦C.镌.刻/隽.永隐瞒./步履蹒.跚D.悄.然/悄悄..记载./三年五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喧嚣长途拔涉雕镂络绎不绝B.琐屑坦荡如砥颓唐自出心栽C.燥热振聋发聩惶恐巧妙绝伦D.诘责和颜悦色狼籍连绵不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阳光体育"实施以来,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C.很多作家认为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没有意义。
D.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频频出现,对这一现象,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游戏平台要采用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的真实信息。
B.2022年3月13日,随着奥运火炬的熄灭,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画上完满得到句号。
C.广东省加大岭南古籍的整理、搜集和研究力度,对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有重要意义D.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受到追捧的原因,是因为它萌萌的外表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5.语文活动课上,广州市黄广教育集团的学子进行了有关“饮食文化”的探究性学习。
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8分)叹早茶,这一词是广东的特有名词。
所谓“早茶”并非一般的喝茶,在广东,叹早茶不仅限于喝茶,而是有着各种点心美食的,往往一个早茶的时间就是好几个小时,亲戚朋友们两个人不会嫌少,一群人不会嫌多,天南地北,你我相聚,传播着新闻趣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
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ou)邑人,今曲阜。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2.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
3.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4.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
5.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
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
6.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7.孔子追求天人合一。
老子1.《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汉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
以他为基础,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
2.《老子》在15世纪左右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
3.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
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5.无为而无不为不争的哲学回到“婴儿”的状态周易1.《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狭义的只指《易经》,广义的还包括《易传》。
2 《周易》的基础容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据传先后有三位圣人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
伏羲是这部作品的奠基人。
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化之神。
后来周朝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
到春秋时期孔子手里,《周易》又有了新发展。
一般认为,《周易》主要的思想史传自孔子,孔子将其真正的理论化。
3.《周易》的核心容是八卦。
4.《周易》成书后,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5.《周易》的基础是阴阳。
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坤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周易》讲变的道理,易是变化的意思。
7.八卦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
子兵法1.记载武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6000字。
2021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7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2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 题。
(13 分)①宋代大画家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中国园林的基本思想。
江南园林多是小园,为了小中见大,“望”就特别重要。
就是要使游览者可以望出园去,从小空间望到大空间,望到一个新境界,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
②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轩盈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物,为什么柱子这么高?为什么窗户这么大?就是为了“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也就是使游览者把外界无限时间、空间的景色都“收”“纳”过来。
③窗子起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园林常常把窗子设计成扇形,称为“便面”。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面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开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这就是清代李渔说的“尺幅窗,无心画”。
造园家称窗户为“漏窗”,就是不同景区的景色相互漏出,整个园林景色就流动了起来。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④江南园林常常在窗外布置一根石笋、几根竹子。
《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范文《中国文化读本》是2010年3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朗、朱良志。
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范文一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想阐述得目的是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作者通过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今天,给读者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看到、知道自己兜里揣着什么值钱的东西。
自从近代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一切都被打趴下了,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学习西方的各式各样上面,所谓“睁眼看世界”,并习惯上了西方的方方面面,忽略了自我认识,以及让西方知道我们有什么。
这本书就是一样一本条理非常清晰,脉络通畅,将我们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讲述我们自己成功的发展经验,告诉全球人民一个真实的中国。
其实,我想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自己,不要蔑视自己的文化,只有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才是别人主要投入怀抱的关键所在,别人才会投以羡慕的目光。
只有文化自信了,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让每一位中华儿女爱我中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才能不断地增强。
可以说,这本书是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礼物!《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范文二《中国文化读本》主要讲了中国一些值得我们铭记与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本书中,我犹如走进了历史,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而有血肉的人物,让我第一次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去感受历史,令我心潮澎湃。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句话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深深地激励了清华学子,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刚健宽厚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精髓,不仅仅是清华大学多年来奉行的校训,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标杆和风向标。
《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导语:读了《中国文化读本》这一时候,各位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文化读本》,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由北京大学叶朗和朱良志教学撰写的这部《中国文化读本》,是值北京奥运会举行之际,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和表示状态的一本书,更是我们自身懂得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道路。
该书读后让人线人一新。
也就是说,它既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到,由于其阐释的就是缭绕在我们工作生活四周的中国文化;它又为我们供给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阅中国传统文化,读后不禁让人生出本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此谨严周密,如斯唯美精巧,与我们古代的工作生涯关联又如此亲密的感叹。
能够说,通过这本书,咱们可以窥视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力及我们自身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情、生活立场、审美情趣。
一、该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概括为中国人的智慧与信奉该书注释在篇章构造上分而不散,将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与自成体制的着重点相结合,重要包含“智慧与信奉”、“发明与交换”、“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等章节,文字清楚晓畅,艰深易懂,并配有多少百幅优美的彩色插图。
“智慧与信仰”作为开篇,是全书的思想奠基,具体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这一章分七节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为主线,融合贯通老子做作无为的道教、《孙子兵法》的智慧谋略、禅宗的妙悟学说为一体的文化实体。
其后几个章节分辨从不同的角度将中国的汉字、四大发现、中医、外交、建造、文学、艺术、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均从其精神内涵动身,逐一做出详细阐释和解读。
如果说开篇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后几章则是中国文化的形体,是中国文化的详细表现形态。
该书的作者以为,“只有有深度的认识能力照亮中国文化的原来面孔”。
比如在先容天坛进程中,无论其修建作风仍是功效作用,均蕴含着中国哲学家、思想家将天看作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的源泉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崇拜和敬畏的观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
第3章艺术与美感一、填空题1.司马迁《史记》从________开始记史。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黄帝时代【解析】《史记》共130篇,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且《史记》采用的是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2.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___。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答案】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3.司马光的《________》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资治通鉴【解析】编年体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4.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皇览》【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
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丕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已失传,现只有辑本。
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
5.《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________朝。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清【解析】清代的大类书称为《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6.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___部。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集【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分“经、史、子、集”四部。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
育明考研——天津理工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1:41-《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三册中至少一册)非常经典,练基本功非它莫属。
2-《高级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汉译英的经典之作,体裁实用,读来作者亲授一般3-《翻译硕士常考词汇精编》育明教育内部资料绝大部分翻译的词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实用。
试题中出现比较生僻的单词的话,读了这本词汇书基本你就认识了4-《中国文化读本》叶朗朱良志翻译的体裁有时候和中国文化有关,作为译者应该了解中国文化;书本身也很好,图文并茂5-《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笔译20人,口译25人。
笔译复试科目:英汉互译(笔译)、面试。
口译复试科目:英汉交替传译、面试。
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光明日报出版社考试时间及科目:第1天:上午下午第2天:上午下午1、思想政治理论2、翻译硕士英语3、英语翻译基础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00分100分150分150分目前,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公布翻译硕士的考研参考书,所以同学们复习起来找不到一个目标和方向,育明考研教育通过研究历年真题、翻译硕士考试大纲以及近百所院校参考书为同学们推荐了一些基本的参考书目,可以作为一个基础复习的参考!一些院校针对性的复习内容会在后面给同学们解答。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李国正2012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应用文写作》夏晓鸣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级英语》(修订本)第1、2册,张汉熙199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翻译硕士词汇精编》李国正2014年当当网,亚马逊有售《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解析》李国正2014年当当网,亚马逊有售《英语翻译基础真题解析》李国正2014年当当网,亚马逊有售《翻译硕士英语真题解析》李国正2014年当当网,亚马逊有售独家出版教材------真正针对考试的参考书育明教育考研教研室经过8年的努力,汇编了一大批图书,并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团结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当当网、亚马逊、淘宝网同步发售。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模拟试题(一)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
这些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者就是意大利人______。
2.隋唐以后,许多僧人赴印度求法,如妇孺皆知的_______和义净等,是唐代僧人西行求法的代表。
3.腊八节是受______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4.仰韶文化又称_______。
5._______婚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固定的“一夫一妻制”。
6.战国时期的齐、楚、韩、魏、赵、燕、秦七国被称作_______。
7.在中国封建社会,姓氏不但标志一个人的血统,还标志一个人的_______。
8._______常与瑟台称,在八音系统中属于“丝”,在中国音乐史上至为重要,被视为音乐艺术的代表。
9.我国桥梁最多的城市是浙江省的_______。
10.东汉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__。
11.宋代著名的两大类书,一是《______》,二是《册府元龟》。
12._______的实施,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13.“经学”是从研究_______开始的,一直发展到“十三经”。
14.唐代诗人李白狂放不羁,藐视权贵,作诗天马行空,飘逸不群,被誉为______。
15.中国的______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6.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______、欧阳询、赵孟頫。
17.“祠庙”大多属于传统礼法建设,其设计饱含文化意蕴,符合传统的_______。
18.全部的“二十四节气”记载最早出现在《_______》。
19._______犹如一条巨龙盘旋起伏于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被列为世界古代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
20.姓氏是标志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_______的符号。
21.______和舜是中国远古时代两位著名的贤君,古典诗词中多有歌颂。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国文化读本》含答案(2021春·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重中,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光荣使命。
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挑战非常巨大。
一方面,英、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碳中和,我们的减排压力更大,任务也更为艰巨。
另一方面,不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低碳发展转型还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比较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煤炭消费占比仍超过50%,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因此,要完成这场世纪大考,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锐意创新。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要想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中有所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告别跟随式创新,充分树立科技自信,勇于开疆拓土,力争在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需要材料、能源和工艺等方面的更新迭代,也需要在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挖潜提效。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摒弃论文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把自己的攻关课题与实际的减排难题有效对接,拿出用得上、靠得住、既经济又见效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的贡献。
(节选自2021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25.下列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
《中国文化导论》章节测试题与答案1.1随堂测试1.【单选题】视频中概括出中华民族有(B)大美德。
A、五B、十C、六2.【单选题】“正”体现在品格上是(A)。
A、正直B、正确C、刚正3.【单选题】中华文化认为(A)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A、礼B、仁C、智2.1随堂测试1.【单选题】(A)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
A、天人合一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2.【单选题】(B)把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到儒学中。
A、孔子B、董仲舒C、老子3.【单选题】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们不能违背(A)。
A、自然B、真理C、规律2.2随堂测试1.【单选题】(B)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A、个人主义B、人本主义C、集体主义2.【单选题】南朝的(B)写了《神灭论》。
A、范仲淹B、范缜C、董仲舒3.【单选题】人本主义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B)精神。
A、人本B、人文C、奉献2.3随堂测试1.【单选题】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重(A)与统一。
A、和谐B、实践C、发展2.【单选题】(A)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A、孟子B、孔子3.【单选题】秦汉之后,(B)思想正好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A、天人合一B、贵和尚中2.4随堂测试1.【单选题】刚健,其实就是()的意思。
AA、刚毅B、健壮C、刚强2.【单选题】有为在()心中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AA、老子B、孔子3.【单选题】从战国到清代,()关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可以说深入人心。
BA、《论语》B、《易传》C、《孙子兵法》2.5随堂测试1.【单选题】文化基本精神有巨大的()统摄性。
BA、行动B、思想C、精神2.【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尊重人的价值个尊严。
AA、以人为本B、刚健有力3.【单选题】当出现内乱时,()能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本团结起来。
AA、中华民族B、中国人民C、中华文化2.6随堂测试1.【单选题】()的完善,是儒家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第2章创造与交流
一、填空题
1.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___创造了汉字。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2.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___和楷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
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
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3.___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据说足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___等首先发现的。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5.中国古代研究汉语经典语言的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称为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小学
【解析】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称为小学。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6.日语的表音符号平假名是根据中国汉字的________演化而来的。
(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草书
【解析】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
平假名是从中国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
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7.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是指连接竹简用的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牛皮绳
【解析】在甲骨文里,“册”的象形字,就是把许多竹片连接起来。
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
用牛皮绳连接的就称为“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周礼》
【解析】“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书中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
9.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六书
【解析】东汉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学术上称为“六书”。
10.汉字结构体现了________精神和人体本位精神。
(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写实主义
【解析】汉字结构体现的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是写实性的,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会意字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②人体本位精神;
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11.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12.北魏贾思勰所著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齐民要术
【解析】北魏时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3.最早详细记述珠算的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数术记遗
【解析】“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
书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该书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
14.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厦门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0年研)
(2)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________。
(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黄帝内经
【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全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联合创作。
《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15.自汉代,我国著名医书有《________》《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伤寒杂病论
【解析】张仲景(约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南阳人,因当时伤寒流行,死亡者很多,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即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16.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________。
(中山大学2011、2010年研)
【答案】切
【解析】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八纲”。
“四诊”即“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17.在中医看来,在人体这个错综复杂的生命网络中,有直行和横行的部分就是________,它们上下左右贯通起来就是人的生命体的隐藏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案】经脉
【解析】经脉是中医所指的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
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18.《________》是被称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千金方
【解析】唐代名医孙思邈耗毕生的精力从事治疗和著述,他先后编成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载方6000余条,涉及中医百科,被称为中医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19.《梦溪笔谈》记录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指南针
【解析】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原理主要是将钢针磁化。
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描述了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
20.通过________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
(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阿拉伯
【解析】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从而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造纸术是在公元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人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
火药是在13世纪左右,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后来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
指南针在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