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细胞信号传导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
p216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与遗传毒物作用机制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以调节它们的发育和组合,控制它们的生长和增殖,协调它们的代谢和功能。
细胞接受细胞内外的生理性和非生理性信号而产生应答和反应,以调节它们的行为和命运。
近年来,有关细胞间的通讯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有长足发展,已知细胞信号转导紊乱和障碍是许多病理状态和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细胞信号转导也是许多遗传毒物作用的切入部位。
自遗传毒物接触细胞开始,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即被卷入。
紫外线可诱发细胞表面受体的聚簇和内吞,激活SRC和应激信号通路。
我们的实验室也证明,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胍可诱发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细胞表面受体的聚簇和内吞,激活细胞应激信号通路和cAMP一蛋白激酶A一转录因子CREB通路。
虽然这些改变在遗传毒物引起的细胞突变形成的作用目前还不能作出结论,但无疑是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大部分遗传毒物在体内都需经代谢活化,而这些有关的药物代谢酶的表达受外来化合物的影响。
目前所知,与之有关信号通路与核受体如多环芳烃受体(AhR)和某些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有关;经典的认识认为,遗传毒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对细胞DNA的攻击而最终诱发细胞突变。
不仅现已知晓DNA损伤本身就是激活有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而且也知晓突变并不是全部起源于直接的DNA损伤。
体细胞超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就是通过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构成的受体而驱动基因突变的一个最明确的例子。
即使在DNA受攻击过的细胞(在细菌也如此)中,突变还可发生在未直接受攻击的碱基部位,即非定标性突变(non—targeted mutation)。
已经证明,它的发生依赖于由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基因表达改变;遗传毒物引发的基因突变构成它的致癌活性的基础,细胞的恶性转化是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一、填空题1.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类。
2.受体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一是____,二是____。
3.列举细胞内的第二信使____、____、____和____。
4.一般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____,将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____。
5.介导跨膜信号转导的细胞表面受体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3类。
6.由G-蛋白耦联型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____和____。
7.磷脂酰肌醇信使系统,由分解PIP2产生的两个第二信使是____和____。
8.cAMP信号通路的效应酶是____,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效应酶是____。
9.与酶连接的催化性受体至少包括5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
10.Ras蛋自在RTKs介导的信号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____活性,当结合____时为活化状态,当结合____时为失活状态。
GAP增强Ras的____。
11.细胞通讯的方式有:————、————、————。
12.细胞表面受体的三大家族:————、————、————。
13.酶联受体包括————、————、————、————、————。
14.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在体内能转化为————引起血管————。
15.确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通常存在于、————,若为含有不稳定氨基酸的蛋白,则该蛋白通过————降解。
16.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跨膜信号转导是通过————方式实现的。
17.细胞信号分子根据其溶解性通常可分为————和————两类。
18.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下游信号传递分子是___。
19.酶连受体都是___次跨膜结构的。
20.只有一个单体分子起作用的是___。
21.细胞间的识别依赖于___。
22.微丝踏车运动发生在正端的聚合速率___负端的解聚速率。
23.受体的跨膜区通常是___结构。
24.酶偶连受体的下游一般是————、————。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1、主动运输2、被动运输3、细胞通讯4、简单扩散5、协助扩散(促进扩散)6、协同运输7、分子开关8、胞吞作用9、胞吐作用10、吞噬作用11、胞饮作用12、信号分子13、信号通路14、受体15、第一信使16、第二信使17、G—蛋白偶联受体18、双信使系统二、填空题1、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将胞吞作用分为的胞吞作用和的胞吞作用。
2、细胞的化学信号可分为、、、等四类。
3、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即、和。
4、细胞之间以三种方式进行通讯,细胞间,通过与质膜的影响其他细胞;细胞间形成连接,通过交换使细胞质相互沟通;细胞通过分泌进行相互通讯,是细胞间通讯的途径。
5、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协同与协同。
6、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和。
7、Ca2+泵主要存在于膜和膜上,其功能是将Ca2+输出或泵入中储存起来,维持内低浓度的Ca2+。
8、小分子物质通过、、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而大分子物质则通过或作用进入细胞内。
9、H+泵存在于细菌、真菌、细胞的细胞膜、及上,将H+泵出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周转环境和细胞器呈性。
10、IP3信号的终止是通过形成IP2,或被形成IP4。
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成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循环;二是被水解成单脂酰甘油。
11、在磷酰③脂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质膜上的磷脂酶C,使质膜上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
12、酶偶联受体通常是指与酶连接的细胞表面受体又称,目前已知的这类受体都是跨膜蛋白,当胞外配体与受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
至少包括五类即:、、、和。
13、门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有高度的不是连续开放而是开放,门的开关在于孔道蛋白的变化,根据控制门开关的影响因子的不同,可进一步区分为门通道、门通道、门通道。
学号:姓名:
第八章细胞信号传导
(课前五分钟火力侦查)
一、填空题(1分/空,共20分)
1.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效应酶是 AC ,通过催化ATP生成cAMP 激活PKA ,使下游的靶蛋白磷酸化;磷脂酰肌醇双信使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效应酶是 PLC ,通过催化磷脂酰肌醇生成IP3 和DAG 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活IP3/Ca2+ 和DAG/PKC 两条途径。
2.NO(一氧化氮)的生成需要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
NO生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通过
活化鸟苷酸环化酶酶来发挥作用。
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是舒张。
3.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 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和酶联受体。
其中 G蛋白耦联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酶联受体却是单次跨膜蛋白。
配体(如EGF)与受体酪氨酸激酶(RPTK)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导致受体二聚化和自磷酸化,激活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
信号蛋白识别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结构域是 SH2 。
4.粗面型ER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的糖基化修饰,主要是在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发生在ER腔
面,其方式包括:N- 连接的糖基化,它将寡糖基转移至天冬酰胺上,和O-连接的糖基
化,它将寡糖基转移至丝氨酸或苏氨酸上。
二、选择题(2分/小题,共20分)
1.一个PKA分子可以同时与(D )个cAMP分子结合。
A.1
B.2
C.3
D.4
2、PKC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C)。
A. 磷脂和C a2+
B. IP3和C a2+
C. DG和C a2+
D. DG和磷脂
3、鸟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的作用是(D )。
A. 抑制R as
B. 激活R as
C. 抑制G蛋白
D. 激活G蛋白
4、由细胞外信号转换成细胞内信使,从而使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通过下列哪种机制完成的?(A )
A.信号转导
B.cAMP
C.第二信使
D.信号分子
5、GTP酶激活蛋白(GAP)的作用是( D )。
A.激活Ras
B.激活G蛋白
C.激活Ra b
D.抑制G蛋白
6、在cAMP介导的第二信使途径中,关于GTP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C )。
A.它与G蛋白的α亚基结合
B.GTP的水解能促进AC的催化活性
C.它的结合能引起G蛋白的解离
D.它的效应会被G蛋白的GTPase活性所终止
7、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中,不能作为G蛋白效应器(酶)的有( B )。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酸酶C
C.离子通道
D.cGMP磷酸二酯酶
8、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以进行自我磷酸化的是( B )。
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
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
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D.肌醇磷脂系统
9、具有GTPase活性的蛋白有( D )。
A.Src 蛋白
B.Smac蛋白
C. Raf蛋白
D.Ras蛋白
10、不参与细胞内钙波传递有关的因素有( D )
A.IP3
B. Ca2+-ATPase
C. Ca2+-Channal
D.L-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