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2017-2018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18篇 小石潭记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162.68 KB
- 文档页数:17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古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
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革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使传出了呻吟声。
到了午后,他居然起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
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腿有点微瘸,看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后种采飞扬,衣服也干干,看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于是笑说:“你连一毛钱部没挣到,还乐得像检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艺是金钱能衡量的?”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
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
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
在我看,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
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开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⑦天气逐渐冷起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
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
专题巩固(十八)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一、[2017·连云港]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广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赏析专题衡阳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邵阳市岳阳(二)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和“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答案】22.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 “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3. (1). 纵、 (2). 犹【解析】2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2018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学案(教师版)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④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⑥。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③岫:山洞。
④英英:同“嘤嘤”,象声词。
⑤偏:特别。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⑥办:具备。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互相轩.邈▲(2)鸢飞戾.天者▲(3)还.觅薜萝▲(4)遂.葺宇其上▲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①哀转久绝.②猿则百叫无绝.B.①则素.湍绿潭②既素.重幽居C.①猛浪若奔.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①斯.是陋室②于斯.已办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与【乙】文“争”“限”“含”“蓄”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摹写山水之态;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018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8年常德市中考题4.古诗文默写。
(前4题任选3题,5分)(1)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3)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
【答案】(1)雄兔脚扑朔(2)心忧炭贱愿天寒(3)去年天气旧亭台(4)伤心秦汉经行处(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避免错字、添字、减字。
【考点】课文内容的背诵。
三、文言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
(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5.本词作者是___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
(2分)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答案】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16.【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比喻、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人手。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4-5 题。
(5 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答案】4.(3 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 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5 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 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21.(3 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5 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2017益阳易考虚词及用法举例速记口诀:“其”代他(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圍速记口诀:“为”字作动介,做是向为等益阳近7年考情分析一、童区寄传唐•柳宗兀二、李寄晋•干宝三、狼清•蒲松龄四、愚公移山《列子》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六、《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七、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八、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九、孔孟论学习主张读书、学习要有存疑精 神。
十、黄生借书说清•袁枚十一、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十二、三峡北魏•郦道元十三、爱莲说十四、芙蕖清•李渔★十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十六、曹刿论战《左传》十七、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 且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 争经过,突出唐且沉着冷静, 英勇不屈的精神。
第1层:写唐且坚决抵制秦王 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 正立场。
第2层:写唐且以“士之怒” 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斗 争的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写秦王被 唐且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 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 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 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 秦王怫(fli)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且 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 千里。
”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xian),以头抢(qiang)地尔。
”唐且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kui)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 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複(jin)降 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编(gdo)素,今日是也。
2018年全国部分省市古诗文中考真题【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赏析一、古诗文阅读(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上阙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阙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副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见,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二)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B、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学则殆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②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有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