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运输管理的内容运输管理是指对运输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旨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运输安全,并满足客户需求。
运输管理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运输规划、运输组织、运输控制和运输协调等。
运输规划是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对运输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制定运输目标和策略,确定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规划,可以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运输规划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绿色运输和低碳运输的发展。
运输组织是实施运输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对运输资源的调配和配置,包括车辆、船舶、飞机、人力等。
运输组织需要根据运输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运输任务和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运输组织还需要考虑货物特性、运输距离和时间等因素,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运输控制是指对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它包括对运输车辆的调度和跟踪,对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过程的监控等。
通过有效的运输控制,可以实时了解运输情况,及时处理运输中的问题,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顺利运输。
同时,运输控制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为运输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运输协调是保障运输流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它涉及到不同环节和不同参与方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运输协调需要与供应商、承运商、客户等进行有效沟通,协商解决运输中的问题,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运输协调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紧密配合,如物流、仓储、质检等,实现运输与其他环节的无缝衔接。
运输管理的内容包括运输规划、运输组织、运输控制和运输协调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管理,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运输安全,并满足客户需求。
运输管理在现代物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输管理的原则运输管理是指对运输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运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物流成本、运输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运输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合理规划运输网络合理规划运输网络是运输管理的基础。
首先需要根据物流需求和运输量,确定适当的运输模式和运输路线。
不同的物流需求和运输量,应采用不同的运输模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或航空运输。
同时,还需要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合理规划运输网络可以有效地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益。
二、科学制定运输计划科学制定运输计划是实现高效运输的关键。
首先需要根据物流需求和运输量,确定适当的运输频次和运输量。
运输频次要根据物流需求的紧急程度和运输成本来确定,以保证及时交付并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量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和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来确定,以提高装载率和运输效率。
其次,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运输时刻表和运输路线,以确保运输的准时和安全。
三、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合理选择运输工具是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措施。
不同的运输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货物的特性、运输距离和运输时效来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
对于大宗货物和长距离运输,可以选择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
对于小批量货物和紧急货物,可以选择公路运输或航空运输,以提高运输效率。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四、建立运输信息系统建立运输信息系统是实现运输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运输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掌握货物的运输状态和位置,及时调整运输计划和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运输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供准确的运输数据和信息,为运输决策和运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运输信息系统可以提高运输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运输管理的运输原理是什么运输管理的运输原理是指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为了实现运输任务的高效、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运输管理者需要注意和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律。
下面将就运输管理的运输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有效性原则。
运输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运输任务的有效完成。
这就要求运输管理者在运输全过程中,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规划运输线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运输任务按时、按量、按质完成。
第二,安全性原则。
运输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运输管理者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和措施,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具体包括制定运输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线路和车辆监控,加强驾驶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提高运输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
第三,经济性原则。
运输管理需要追求运输成本的最优化。
运输管理者要注重运输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以降低运输价格,提高运输的经济效益。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线路,优化配送计划,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货损和事故率,减少维修和保养费用。
第四,适应性原则。
运输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运输环境和需求,采取不同的运输策略和措施。
具体包括根据货物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根据不同的运输任务灵活调整运输计划和线路,根据运输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灵活调整运输组织和管理模式。
第五,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输管理者需要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新兴技术,提高运输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
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运输信息系统,实现可视化监控和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六,环保性原则。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运输管理者要注重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加强废物和污染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促进绿色运输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七,风险管理原则。
运输管理者需要识别和评估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运输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公司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提高运输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信用管理的基本原则1. 信用平等原则:运输公司应当以平等的原则对待各个客户的信用,不得因为某个客户的身份、地位或关系而对其信用进行歧视。
2. 信用真实原则:运输公司应当从客观真实的角度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不得夸大客户的信用状况,也不得故意低估客户的信用状况。
3. 信用保密原则:运输公司应当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擅自泄露客户的信用信息。
第三章信用管理的基本内容1. 客户信用调查(1)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
(2)对新客户进行实地考察和风险评估,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
(3)定期对老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掌握客户的经营变化、信用变化等情况。
2. 信用评级(1)运输公司应当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信用历史、还款能力等情况,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2)信用评级应当采取科学、客观的方法,确保评级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信用审核(1)在客户申请运输服务时,运输公司应当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审核,确保客户的信用状况符合公司的信用标准。
(2)对于信用较差的客户,运输公司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核措施,确保公司的财产安全。
4. 信用监控(1)运输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信用监控机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定期的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并处理信用风险。
(2)对于信用状况可能发生变化的客户,运输公司应当采取更加频繁的监控措施,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
5. 信用授信(1)运输公司应当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等情况,对客户进行信用授信,确保公司的资金安全。
(2)在进行信用授信时,运输公司应当制定合理的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并与客户签订授信协议。
第四章信用管理的监督与检查1. 运输公司应当建立信用管理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023运输管理制度•运输管理总则•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运输计划与调度•运输安全管理目•运输质量管理•运输成本控制录01运输管理总则运输管理是对运输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
运输管理定义运输管理应遵循经济性、安全可靠性、迅速及时性和客户满意度等原则。
运输管理原则运输管理的定义与原则运输管理目标运输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运输过程的优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运输管理任务运输管理的任务是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质量,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运输效益。
运输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国家法律法规运输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
行业规定运输管理应遵守行业规定,如《道路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规则》等。
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02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运输方式的分类与特点以船舶为运输工具,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等优点,但速度慢、受地理条件限制。
水路运输陆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以车辆为运输工具,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大、运费低等优点,但运量较小、受地理条件限制。
以飞机为运输工具,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送达时间短等优点,但运费较高、受天气限制。
以火车为运输工具,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等优点,但灵活性较差、受地理条件限制。
运输方式的选择标准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运输需求根据运费、运输时间、货物保值要求等因素,综合评估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考虑货物产地、目的地、交通网络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
地理条件根据交货时间要求等因素,选择速度较快的运输方式。
紧急程度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运输路线进行规划和优化。
利用GIS技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利用GPS技术使用数学模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
物流运输管理办法概述:物流运输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优化物流运输行业的运作,确保货物的安全、高效、准时交付。
本文将从物流运输的特点、管理原则、运输流程和关键要素等方面,详细探讨物流运输管理办法。
一、物流运输的特点1. 多元化:物流运输涉及多个环节和各种运输方式,例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和空运等。
2. 敏感性:物流运输受天气、交通状况和货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调整和应对。
3. 高效性:物流运输需要高效地管理和组织,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成本实现货物的运输。
4. 安全性:物流运输需要保障货物的安全,预防货物的丢失、损坏和偷盗。
二、物流运输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物流运输过程中应将货物的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加强对司机和员工的培训。
2. 优化成本:从运输方案的选择到运输流程的优化,不断寻求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方法,提高效益。
3. 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实时跟踪货物的运输情况,提供准确的运输信息。
4. 环境保护: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使用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和优化运输路线。
三、物流运输管理流程1. 运输需求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包括货物种类、数量、运输时间和目的地等,根据需求确定运输方案。
2. 运输计划制定:根据运输需求,确定适宜的运输方式和路线,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
3. 货物装载和包装:根据货物的性质和运输方式,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装载,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完整。
4. 运输执行:在运输过程中,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解决运输中的问题和突发状况。
5. 运输过程管理:监督仓储和装卸操作,确保货物按时送达,避免货物滞留和损坏。
6. 运输结果评估:对运输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四、物流运输管理的关键要素1. 运输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定期检查和保养运输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司机和员工相关的运输知识和技能,并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
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1 【课题】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 1.知道和认识(知识) (1) 知道运输
管理的基本原则; (2) 陈述运输管理的基本内容。 (3) 知道运输线路的选
择方法 2.理解 (1)解释运输管理的八字原则; (2)表述运输管理的基本内
容 (3)单一运输路线的选择方法 3.迁移 运用运输管理的原则思考提高运输
效率的方法。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 1.接受 注意老师和同学活动,记录活动
内容。 2.反应 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积极提问、发言; 3.价值化 通过“运输
游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运输线路选择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最佳运输线路的
潜能。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模仿 按演示完成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简
单的图表制作; 2.控制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协调,从大
局出发完成规定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2 教学重点: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
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运输线路的选择方法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讲授法 研
讨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90 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案例导入]
案例:大连货运运代理公司的运输之路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1.中储大连是
如何扭转亏损的局面? 2.“中储”开通了那些运输路线?打响了“中储”名
牌? 3.“中储”的发展,给我们什么的启示? 二、新授及课堂练习 3.1 运输
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教师说明: 一、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 “及时、准
确、经济、安全” 二、运输管理的基本内容 运输管理,就是应按照运输的规律
和规则,对整个运输过程所涉及的运输市场、物品发送物品接运甚至物品中转,
对人力、运力、财力和运输设备,进行合理组织和平衡调整,监督实施,达到提
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1)运输市场(宏观层面)的管理。指政府主管部
门对运输行业的管理。 市场准入的管理,“游戏规则”的管理等,以达到建立
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制度的目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2)
运输市场的微观管理。企业对物品运输过程的管理 3 (a)发送管理 (b)中
转管理 (c)接运管理 (d)安全管理 3.2 运输线路的选择 教师举例说明:
1. 运输线路的选择原则 (1)费用最小原则 (2)动态原则 (3)简化作业流
程原则 (4)投资费用适度原则 2. 运输线路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学生说明:
(1)成本因素: 运输成本:是指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
种耗费的总和 营运成本:是指运输线路选择好以后所需花费的各种可变费
用。 运输线路建设成本和土地成本:交通线路的建设费用等 固定成本:
所需设备费用 (2)非成本因素: 交通因素 环保因素 政策法规因素。
3. 运输线路的选择方法 (1)单一路线的选择问题 最短路径法: (2)多起
讫点的多条路线的选择问题 (3)起讫点重合的线路选择问题(流动推销员) 教
师与学生共同实施: ◆实施方案:游戏+讨论+总结 4 ◆实施目的:熟悉运输线
路选择方法 ①本方案的活动场景:教室。 ②活动内容: (45 分钟)学生进行
“运输游戏”。游戏规则和实施步骤见附录3-1。 附录3-1 运输游戏 一.游戏
目的 1. 认识运输过程; 2. 感知运输线路对运输管理效益的影响; 3. 激
发学生对运输线路选择的兴趣。 二.游戏准备: 1. 制作10 张卡片如下。 2. 在
黑板上列出运输节点之间距离的资料表如下。 起始节点:A 可通往节点: B、E、
F 中间节点:B 可通往节点: C、E 中间节点:F 可通往节点: C、G、I 中间
节点:E 可通往节点: B、F、H 中间节点:G 可通往节点: D、I、J 中间节点:
H 可通往节点: E、I 中间节点:C 可通往节点: D、F 中间节点:D 可通往节
点: G、J 中间节点:I 可通往节点: G、J 目标节点:J 5 3. 在黑板上画出
公路网络分布图: A 80 B 74 C 74 128 56 120 D 338 E 80 F 40 G122 116 146
122 38 116 J H 38 I 140 4. 学生制作“路径选择记录表” 起点 中间节点 中
间节点 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 终点 A J 5. 学生计算从起点A 到终点
J 的距离表 路径 A- - - - - -J A-J 距离 三.游戏步骤: 1. 教师宣布游戏
规则: A. 10 个人模拟运输节点,多人扮演运输车辆; B. 运输车辆只按可通
行的路径行走; 线路 对应距离 A-B 80 A-E 128 A-H 338 B-C 74 B-E 56 C-D 74
C-F 120 D-G 122 D-J 116 线路 对应距离 E-H 146 E-F 80 F-G 40 F-I 122 G-I
386 G-J 116 H-I 38 I-J 140 6 C. 从起点A 到终点J 的距离最短为优。 2. 按
公路网络分布将卡片发给选定的10 个学生,作为物流运输节点; 3. 选多个
学生扮演运输车辆带着“路径选择记录表”从A 节点出发,按可通行的路径,
向目标节点前进,记录所经过的每一个节点; 4. 填写并计算各路径和相应A-J
的距离。 5. 比较每个同学的A-J 距离的大小,得出优胜者。 (30 分钟)学
生讨论:游戏规则的再造(运输条件的改变和胜负规则的制定);讨论提升问题:
如何提高运输效率? (15 分钟)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1、运输管理的基
本原则 2、运输管理的基本内容 3、运输线路的选择原则 4、运输线路的选择方
法 四、作业 一、计算题 求A 市到B 市的最短路径: 二.简答题 1. 运输线
路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2. 运输线路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