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留学生班的中药学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99.77 KB
- 文档页数:1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药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地点:[具体地点]课时安排:[具体课时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功效等基本知识。
- 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熟悉中药的采集、炮制、贮藏等基本工艺。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常见的中药及其饮片。
- 能够运用中药理论分析常见病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药学概述1. 中药的定义、分类2. 中药的性能、功效3. 中药的药理作用4. 中药的采集、炮制、贮藏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中药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内容,逐一点拨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室,识别常见的中药及其饮片。
- 进行中药炮制操作练习,如切药、炒药等。
5.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学生掌握中药炮制技能的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学》(第X版)2. 多媒体课件3. 中药标本4. 中药炮制工具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中医药学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医急诊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中医急诊医师的基础。
随着全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中医急诊,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丰富自己的医学经验。
本文将介绍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提升医学留学生的中医临床能力中医急诊是一个集中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多方面技能于一体的课程。
通过实践和探索,医学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急诊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增强临床实践的能力。
2. 增加医学留学生对中医文化的了解中医急诊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和探索,医学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将来在国内或国际开展中医急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语言障碍由于医学留学生的母语多为非中文,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学习中医急诊的一个主要挑战。
解决方案可以是提供中文专业课程,如中文口语和医学中文课程,帮助医学留学生提高中文水平;可以通过提供中文学习材料和丰富的口语实践环境来帮助医学留学生提升中文水平。
2. 文化差异医学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解决方案可以是提供中医文化导论课程,使医学留学生了解中医文化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培养他们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3. 实践环境限制由于急诊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学留学生参与中医急诊实践的机会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可以是提供仿真实践环境,如模拟急诊病例、模拟急救设备等,供医学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可以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争取医学留学生参与实际急诊诊疗工作的机会。
三、结语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对于提升中医临床能力、增加对中医文化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医学留学生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实践环境限制等挑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课程和实践环境来解决这些问题。
韩国留学生中药学教学心得作者:王君明崔瑛常瑛贾玉梅冯静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05期[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留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已成为从事留学生中医药各科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韩国留学生的中药学教学实践,指出在对韩国留学生教学中应注意:将抽象的专业术语形象化,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恰当利用双语教学,善于类比,善于总结,结合PBL教学。
本文所谈韩国留学生中药学教学心得,旨在为从事韩国留学生中药学教学的同仁给予启发,同时也为在其他学科从事留学生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中药学;韩国留学生;教学心得[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b)-0129-02Teaching exper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o Korean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WANG Junming1 CUI Ying1 CHANG Ying2 JIA Yumei1 FENG Jing11.School of Pharmacy,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 China;2.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 China[Abstract] As more and more overseas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came a hot topic commonly concerned by educato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have pouted out five aspect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each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five aspects include of using the single language easy to understand, using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appropriatly, being good at analogy and summing up and combining with PBL teaching. This paper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and ideas as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who teach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 Korean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Besides, the present paper also provides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other subjects to carry out teaching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Korean overseas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少高等中医药院校先后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开展了来华留学生教育。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中医药在国际范围内的逐渐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学习中医。
在医学教育中,急诊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临床技能和处理急危重症的方法。
然而,中医急诊教学在留学生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来解决。
问题一:诊断困难中医急诊与西医急诊不同,其诊断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施治。
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中医诊断方式与西医模式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时间和实践去学习掌握。
因此,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需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病证辨析、中医诊断思路等方面。
同时,还需增加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如参加实际急诊环境下的临床实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等。
问题二:治疗方法不统一对于同一病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留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要点,同时强调治疗原则的综合运用,以便学生能够处理复杂的疾病,同时保证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累积和有效性。
问题三:文化差异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加之中医的文化背景较为特殊,可能会对其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造成困难。
因此,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避免出现不适当或误解的情况。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同时尽量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解决思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中医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急诊诊断和治疗方法。
2.增加实践经验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与训练,例如参与急诊科病房的临床实习,参加教学病例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诊断和治疗技能。
3.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材,采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法,以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总之,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急诊教育。
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授课班级: 2023级中药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2023年X月X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中药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中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中药学基本概念2. 中药分类3.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4. 常用中药功效教学重点:1. 中药学基本概念2. 中药分类3.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教学难点:1. 中药分类的准确性2.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学的历史、现状及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中药学?中药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中药学基本概念- 解释中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
- 介绍中药学的发展历程。
2. 中药分类- 讲解中药的分类方法,如按药性、归经、功效等进行分类。
- 举例说明各类中药的特点。
3.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 介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概念。
- 讲解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如寒、热、温、凉、平、辛、甘、苦、酸、咸等。
- 分析常用中药的功效,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如中药配方、中药方剂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中药分类、性味归经及功效。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中药学基本概念、中药分类、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解。
2. 查找资料,了解至少5种常用中药的来源、功效及应用。
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药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作用方式及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等内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留学生在各国的医学院校都成为了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
由于留学生的国情、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不同,他们在药理学学习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留学生在药理学学习中的特点和需求,各国医学院校开始探索适合留学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必要对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分析现状、总结特点、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药理学是医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留学生的医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留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深入探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可以为教育部门制定更科学的留学生药理学教学计划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学术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对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留学生药理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留学生在药理学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探讨适合留学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促进留学生药理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药理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在国内各大高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留学生的中医文化教学探析作者:薄彤张岩张丽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医文化教学是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关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医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很多院校也开展了中医文化教学,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与传统文化”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出版了“第一部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张其成主编)”[3]等,都说明中医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医药教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广大外国留学生来说,中医文化教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很多留学生已经过了“语言关”,汉语水平甚至超出了中医院校的入学水平,但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仍然苦不堪言,对中医药学的理论内涵无法理解。
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文化。
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对中医文化难以理解,更何况中医药理论呢?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医文化内涵,才是正确解读中医药学的有效途径,也是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必要前提,更是学好中医药专业的关键和突破口。
留学生中医文化的理解障碍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专业术语中充斥着大量的哲学内涵,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首先面临的就是对中医文化的了解。
对“整体观”内涵的理解障碍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受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自然、社会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而欧美学生,“从小生活在重视分析还原思维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思维习惯与中医理论的直观整体思维没有同构关系”[4],因此当他们看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灵枢•终始》)等内容时,一头雾水,根本无法理解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
至于来自汉文化圈的日韩留学生,虽然本国文化中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在这些国家西方医学一直是主导,人们已经熟悉了强调“人体———环境———病因”三者关系的生物医学模式,因而对注重“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的中医学整体观同样难以接受。
172
第9卷 第2期
2007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9 No. 2
Mar. ,
2007
摘 要:针对在大陆学习中医学的台湾留学生的中药学教学,从教材的选择、知识的有机联系、临床思维的培养
以及中药标本识别的注重等几个方面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台湾留学生;中药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7) 02- 0172- 01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中药对整个世界医学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防治重大疾病、传染病等方面日益受到重视。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药学也是他们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在台湾,中医中药专业也已经成为了热门专业。然而,目前台湾中医院校很少,考取中医中药专业非常困难,于是,很多人来到大陆求学。以我校为例,近些年每年入校人数达300余人,而且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学历教学体系。中药学是中医中药各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以及主干课程,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医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是中医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与纽带。因此,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台湾留学生的中药学教学谈一点体会。1 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他们绝大多数学成后,在台湾或大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而且在目前的台湾,行医过程中中医与西医是截然分开的,中医临床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然后处方治病。因此,学好中药学对于台湾留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学好中药学,首先要选好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与大陆的本科生有所不同,要选用涉及临床方面内容多的教材,由于语言上没有障碍,所以可以选择国内学者编著的《临床中药学》,使台湾学生所学的中药学方面的知识更贴近临床,更具实用性。2 注重知识的有机联系很多台湾学生,在来大陆学习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有的是中医世家,有的现正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有的则在中药房工作,但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正规系统的培训,他们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
中医知识。因此,在授课时应注重中医知识的系统
性、连贯性,如在讲解药物概述时,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有机统一地联系起来,分析概念、
功效、主治的内在含义,相互的关系,引导学生采用
中医辨证的思维来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更主要
的是为辨证施治使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枯燥
的功效,变为具体的、实用的知识。
3 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
由于台湾学生学成毕业后主要是以临床工作
为主,因此,应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
维能力。可在书写教案时,多收集一些临床经典的
病案,融入到具体药物的讲解过程中,或者给出一个
典型的病例,通过共同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辨证、
选药来加深对药物应用的理解;也可引用一些古代
名医名家的医案医话,引导学生阅读古代的医籍,使
学生不断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与临床应用。
4 注重实践
在中药学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台湾留学生对
中药材的识别能力。因为很多学生毕业后自己开诊
所,要求他们除了扎实的临床思维、临床工作能力之
外,还须具有一定的药材识别能力。为了加强这方
面的能力,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考虑适当加入中药
的原植物、饮片的图片,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形
成对药物的第一印象,并携带中药标本进入课堂,学
生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加深对药物的认识,并
安排10学时左右的野外实习课,丰富学生对原植物
的认识,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侧重讲解一些药材的
加工、炮制、鉴别、储存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不断丰
富自己的中药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
台湾留学生班的中药学教学
李海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405)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李海燕(1974-),女,辽宁大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学教学以及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研究。
大黄鞣质具有改善氮质代谢的作用,大黄蒽醌和大黄蒽醌葡萄苷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来引发系膜细胞生长抑制等。但是大黄为苦寒泄热药,临床用于慢肾衰,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大便干燥闭结不同,辨证为湿热浊毒内阻的较为适宜,而对于那些舌质淡,舌苔白,大便溏泄,1日3~4行的辨证为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的患者,则应该慎用或干脆不用,用之则会加重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的程度,促使病情恶化,对于这两类病人应以人参、黄芪、白术、葛根、山茱萸、何首乌之类健脾益肾,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满意。面对未来,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根基、广博的中医临床知识,又要通晓现代医学的原理和诊疗规范,同时对现代科学的前
沿保持足够的敏感。比如中医对于糖皮质激素的认
识,激素为阳刚之品,阴虚火旺为其最常见副作用,
肾阴虚则虚热上炎,肾经络于咽喉,阴虚阴精不能上
承,则咽干口燥;肾水亏耗无以上滋心阴,则心火亢
盛,故兴奋激动,烦躁不寐;毛发增生、皮肤痤疮多
为热极所致;胃热亢盛则消谷善饥;养阴清热为治
疗激素副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 1 ] 史晓源.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J ] .中国高等医
学教育,2005 ( 3 ):76-78
[ 2 ] 刘桂荣,米鹏.中医教育特色研究[ J ] .中医药学刊,2005,23 ( 7 ):
12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