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66.86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内容解析】

“19.1.1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本设计是第1课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概念,其中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内容.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

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研究主要从化繁就简入手,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本设计把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而函数图象较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到本课时学习。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理解常量、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目标解析】

(1)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2)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朴素的函数关系的生活实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周围的事物都是运动的,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一问题,此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再例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

这几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地球的位置与时间,温度与高度,年龄与时间。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门见山,在极短的时间(一两分钟)内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注一类简单的问题。

(二)概念的引入

1.票房收入问题: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

(1)若一场售出15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元;若售出205张、310张呢?

(2)若一场售出x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元,则y= 。

思考:

(1)票房收入随售出的电影票变化而变化,即y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售出票数x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票房收入y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2.行程问题: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 小时.请根据题意填表:

思考:

行驶路程随的变化而变化,有关系式s= ,即s随的变化而变化;

3.气温问题:图一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

(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思考:

(1)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中都含有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引出常量、变量、函数等概念,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始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过程。问题的形式有填空、列表、求值、写解析式、读图等,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三)概念的界定

思考:上述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那些量是变化的?那些量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问题中,当一个量取了确定的值之后,另一个量对应的能取几个值?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

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电影票的单价10元……).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且它的对应值只有一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售出票数----票房收入

行驶时间----行驶路程

时间--------气温

学生们会得出:⎪⎩

⎪⎨⎧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取一个确定值的时候,当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都是变量都有两个变量y x x y y x ,

师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归纳出函数的概念。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总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设计意图】(1)如何把具体的实例进行抽象,形式化为数学知识是本课的关键。这里提出的问题“上述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是一个关键的“脚手架”,借助“脚手架”,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2)此处板书是“脚手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两个量的对应关系”。

问题回顾:指出前面三个问题中涉及到的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设计意图】巩固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的概念。

例1 一辆汽车油箱中现有汽油50 L ,它在高速公

路上匀速行驶时每千米的耗油量固定不变.行驶了100

km 时,油箱中剩下汽油40 L .假设油箱中剩下的油量

为 y (单位:L ),已行驶的里程为 x (单位:km ) .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y 是x 的函数吗?

(2)能写出表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吗?

(3)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汽车行驶了200 km 时,油箱中还剩下多少汽油?

行驶了320 km 呢?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思考,更全面地理解函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3)让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成绩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