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类型及技术经济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0.31 MB
- 文档页数:60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类别和优缺点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
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直线电机车辆、中低速磁悬浮(HSST)、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直线电机车辆介乎两者之间,原理上属于磁悬浮系统。
目前,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胶轮地铁、磁悬浮交通等等形式在中国均有应用,北京13号线被称为国内第一条城市铁路,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原理图如图2.2.1-1所示),重庆单轨,广州四号线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选择正在趋于多样化。
由于分类方法很多,而且分类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下面暂按列车驱动方式分类方法(即磁悬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简要地对各种制式进行比较论述。
1.磁悬浮模式(1)磁悬浮(TR)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
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
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
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
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
这两种磁悬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
磁悬浮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速度高,造价昂贵,而且应用经验不足。
突出的缺点是: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及分类(一)定义轨道交通全称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国际上已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有轨电车、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旅客运输,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或者说,一般将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自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先后出现城市地下铁道与有轨电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并存与发展的状态。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和有轨电车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铁路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干线铁路的技术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
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道等其他类型不同,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千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2)地下铁道一般说来,地下铁道是指修建在地下隧道中的铁路。
这样理解,也许在地下铁道修建的初期没有什么不妥,但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道,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必须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内。
对世界各国地下铁道系统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发现,地下铁道还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与微型地铁三种类型。
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能最大;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能较大,通常采用高站台;微型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径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权专用,运能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重点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分类,分析现有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和运营特征,从时间与空间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组织的特点和原理,剖析运营组织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在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实践基础上,分析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1.1 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地铁的产生源于将列车引人城市中心的构想。
1804年,英国人特雷维西克试制了第一台行驶于轨道上的一蒸汽机车;1825年,英菌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 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1929年,巴黎引人由马驱动的公共马车,纽约1831年也引人这种车辆。
马车运输迅速增长,但其缓慢颠簸、不舒适,且容易造成街道的车辆拥挤及阻塞。
后来把马车放在钢轨上行驶,形成了轨道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
1832年,世界上第一条马拉的城市街道铁路在美国纽约的第四大街开始运营;1855年,这种有轨道的马车安装成本下降,轨道与代公共马车,有轨马车在美国及欧洲迅速扩展,1890年总的轨道里程达到9900km,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阻塞。
因此人们考虑采用机车代替马车来牵引,以提高运营速度。
1843年,英国人皮尔逊提出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开始修建,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
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 4km,用蒸汽机车牵引,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此后,地铁作为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1874年,在伦敦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于1890年12月18日建成了另一条约5. 2km的地铁线路,并首次采用电力机车牵引。
从此,轨道技术被大量用来解决人们在城市内的出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城节轨道交通方式。
2.2.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类别和优缺点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
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直线电机车辆、中低速磁悬浮(HSST)、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直线电机车辆介乎两者之间,原理上属于磁悬浮系统。
目前,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胶轮地铁、磁悬浮交通等等形式在中国均有应用,北京13号线被称为国内第一条城市铁路,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原理图如图2.2.1-1所示),重庆单轨,广州四号线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选择正在趋于多样化。
由于分类方法很多,而且分类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下面暂按列车驱动方式分类方法(即磁悬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简要地对各种制式进行比较论述。
1. 磁悬浮模式(1)磁悬浮(TR)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
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
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
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
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
这两种磁悬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
磁悬浮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速度高,造价昂贵,而且应用经验不足。
突出的缺点是: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概述1234单轨交通系统轻型轨道交通有轨电车交通56地下铁路交通7市域快轨交通8磁悬浮系统交通自动导向交通第二章城轨交通系统类型及技术经济特征9城轨系统运输组织特性5.自动导向系统(AGT)•自动导向系统(AGT)是一种通过非驱动的专用轨道引导列车运行的轨道交通方式。
•电动车辆在专用的轨道线路上运行,而且车轮均为橡胶轮胎,沿着特制的混凝土轨道运转,车站无人管理,由中央调度室的电子计算机集中控制。
•导向方式有中央凸型导向、中央内侧导向和两侧侧面导向三种。
线路分岔是以混凝土轨道侧面分岔道岔的沉浮方式实现的。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车站分为终点站、中间站和管理站,站间距较短。
长度5-15km,坡度7%-10%,最小曲线半径可达10-30m。
法国VAL系统5.自动导向系统(AGT)⏹较早的AGT系统是日本1981年开通的两条线路:⏹一是神户新交通公司开通的三宫-中公园线路,全长6.4公里,后来开通三宫-机场线路;⏹二是大阪市住之江公园-中埠头间的6.6公里南港线路。
⏹目前这三条线路均采用无人驾驶的ATO系统,运营速度22~27km/h,最大速度达到60km/h;高峰期最小间隔达到了3分左右。
日本大阪南港线5.自动导向系统(AGT)•日本三宮車站:•三宮車站(三宮駅)是一位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中央區,由阪急電鐵、神戶高速鐵道、阪神電氣鐵道、神戶新交通與神戶市交通局五個單位所共用的鐵路車站建物組合,其中阪急與神戶高速所屬的站區位於加納町4丁目,阪神所屬的站區位於小野柄通8丁目,神戶新交通所屬站區位於雲井通8丁目,神戶市營地下鐵的站區則位於北長狹通1丁目。
除了上述各單位之外,三宮車站與JR西日本所屬的三之宮車站(三ノ宮駅)同樣都座落於神戶市正中央的三宮地區神户三宫车站神户机场神户自动导向系统中间站和终点站及导向轨道首都国际机场自动导向捷运系统首都国际机场自动导向捷运系统AGT系统主要技术特性指标:(1)最小运行时间间隔:2分;(2)每节车厢乘客人数:70人(按0.14m2/人计算);(3)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4-12;(4)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8000-25000人;(5)时刻表速度:30km/h;(6)最低经济运输量:4300人/km 天.AGT系统的优点:1 客运能力为5000~15000人/h,高于公共汽车,而且建设成本与地铁、轻轨相比又低得多。
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运营模式与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运营模式及其经济效益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1 自主运营模式自主运营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自行承担线路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此模式下,企业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以保证线路的安全、准点、高效运营1.2 合作运营模式合作运营模式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轨道交通企业共同运营某条线路此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1.3 委托运营模式委托运营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将线路的运营权委托给专业的轨道交通企业此模式有利于引入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线路的运营水平1.4 公私合营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此模式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能够迅速、安全地将大量乘客输送到目的地据统计,轨道交通的单位乘客输送能力是公交的数倍,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效率2.2 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钢铁、建筑、电子、车辆制造等此外,轨道交通项目还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助于提高就业率2.3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条线路布局合理、运营高效、设施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2.4 促进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有助于提高沿线地区的交通便利性,从而促进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据统计,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升值速度远高于非沿线地区2.5 环保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相比传统燃油公交,轨道交通能够显著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三、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运营模式各有特点,为城市交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发展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运营模式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1 完全自主运营模式完全自主运营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完全自行承担线路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此模式下,企业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以确保线路的安全、准点、高效运营1.2 合作运营模式合作运营模式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轨道交通企业共同运营某条线路此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1.3 委托运营模式委托运营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将线路的运营权委托给专业的轨道交通企业此模式有利于引入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线路的运营水平1.4 公私合营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此模式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能够迅速、安全地将大量乘客输送到目的地据统计,轨道交通的单位乘客输送能力是公交的数倍,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效率2.2 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如钢铁、建筑、电子、车辆制造等此外,轨道交通项目还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助于提高就业率2.3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条线路布局合理、运营高效、设施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2.4 促进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有助于提高沿线地区的交通便利性,从而促进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据统计,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升值速度远高于非沿线地区2.5 环保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相比传统燃油公交,轨道交通能够显著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三、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3.1 完全自主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完全自主运营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轨道交通企业可以通过自主运营,深入了解乘客需求,优化运营策略,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自主运营模式还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3.2 合作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合作运营模式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运营效率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共享技术和经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合作运营模式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激发创新,提高服务质量3.3 委托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委托运营模式可以引入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提高线路的运营水平专业的运营企业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高效、安全的服务此外,委托运营模式还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3.4 公私合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公私合营模式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私营企业的参与可以带来市场机制,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公私合营模式还可以促进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四、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运营模式各有特点,为城市交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应用场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运营模式与经济效益,主要适用于以下场合:1.政策制定与规划: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时,需要考虑不同运营模式对项目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化经济效益2.项目评估:在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评估中,需要对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3.企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企业在其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参考文章中的分析,优化运营策略,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4.投资决策: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时,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和风险5.学术研究与教育:文章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的参考资料,或用于相关教育课程的教学注意事项在应用上述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本地化考虑:不同城市的交通需求、基础设施、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各异,因此在应用文章时,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2.数据更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迅速,相关数据和情况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应用文章时,应确保引用的数据和信息是最新的3.多维度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仅考虑单一的经济效益可能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4.风险评估:在选择运营模式时,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5.利益相关者沟通:在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和运营过程中,需要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6.持续监测与评估:轨道交通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和评估其经济效益,以便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优化效益7.创新与适应: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不断有新技术和新模式出现,应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态度,适应行业发展和变化8.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长期规划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的考虑,可以更好地利用本文章中的信息,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规划和运营提供指导和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一、综述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
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因此明晰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发展刚ID奥交通成为混业城市交通问题的国际性大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以下特点:1.样式的多样性及其特点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和有轨电车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千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服务于上下班乘客,一般站距较长,对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到周围卫星城的作用十分明显。
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市郊铁路的投资大概是地铁的1/10~ 1/5,每千米的能源消耗是汽车的1/7,是一种十分经济可行的交通方式。
(2)地下铁道地铁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世界范围内地铁的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甚至有的地铁系统全部采用高架形式,只有部分城市地铁系统是完全在地下。
地铁造价昂贵,建设周期长。
在目前状况下,地铁每千米造价高达7~9亿元,而建设周期长又导致了投资回收期长,更加重了一般投资者的疑虑,给建设筹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及其特性一、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及其分类1.服务及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有关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是从经济学领域开始的,后来延展到了营销管理领域。
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是一种可供销售的活动,是以等价交换形式为满足企业、公共团体或者其他社会公众的需要而提供的劳动活动或者无形产品。
一般认为,具有非实物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二种性质的交易品就是服务,其中非实物性被认为是服务最本质的特性。
市场营销学界对服务概念研究大致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
先后有大量学者投身于服务管理的研究工作。
如格朗鲁斯(Gronroos)对服务的描述:服务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职员、有形资源产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在过程中解决消费者的有关问题。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对服务的描述:一项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一项活动和利益,它本质上是无形的,并且不产生对任何东西的所有权问题,它的产生可能与实际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
可见,经济学对服务的定义突出了其非实物性特征,营销管理学中对服务的定义突出服务的行为性和过程性,以及服务的功能性——消费者的满足感。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是运输企业为乘客提供的以乘客位移为中心的服务,由票务服务、导乘服务、运行服务和应急服务等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无形性的活动所构成的一种过程。
该过程是在乘客与服务人员、硬件和软件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其实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需求并为其创造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是站在消费者角度,强调乘客的实际体验和体验的满足程度,侧重于服务的“过程性”和乘客的“满足感”,以及乘客消费服务的成本等。
2.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它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1)按照服务时间和销售时间划分按照服务时间和销售时间可将服务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类。
售前服务指服务时间早于销售时间的服务;售中服务指服务时间与销售时间同步的服务;售后服务指服务时间晚于销售时间的服务。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广义: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狭义:特指地铁、轻轨和单轨(独轨)。
分类:根据运量规模分: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根据敷设方式分:地下、地面、高架;按照轮轨材料分:钢轮钢轨、胶轮钢筋混凝土轨;按照导向方式分:轮轨导向、导向轮导向;按照技术特征分: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单轨(独轨)、磁悬浮、自动导向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二、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协同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客观性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7.经济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1)社会经济调查(2)土地使用规划(3)出行需求的分析与客流预测(4)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包括:线路规划、站点设置、环境保护。
线网规划:路网规划和线路规划。
三、线网规划的原则和线网规模的确定因素有哪些?线网布设要与城市主客流方向相一致,满足城市主干客流的交通需求;规划线路要尽量沿道路主干道布设,这样在工程实施的时候,不但工程量少,而且对居民的干扰较少;线网中线路布置要使线网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线网规划要考虑资源共享,应该与常规公共交通网街接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线网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留有发展余地。
线网规模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例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城市形态及布局、城市人口、城市面积通过城市交通需求对线网规模产生间接的控制作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则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体现了城市经济实力对线网规模的影响。
四、线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及其各自的特点网格式路网线路分布比较均匀,客流吸引范围比例较高;线路按纵横两个走向,乘客容易辨识方向;换乘站较多,纵横线路间的换乘方便,路网连通性好;线路走向单一,对角线方向出行需要绕行;平行线路间换乘比较麻烦,一般需要换乘两次应尽量将交叉点布置在大的客流集散点上,以减少换乘次数,方便乘客墨西哥市地铁路网基本上属于这种形式无环放射式路网中心点的可达性很好;市中心与市郊之间联系很方便,有利于市中心客流疏散;任何二条线路之间可直接换乘;任何两个车站之间只需换乘一次;当多条线路集中于市中心某一点时,容易造成客流组织混乱,并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由于没有环行线,使得郊区之间的联系很不方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1条运营管理机构与定员指标宜符合下列要求:一、城市轨道交通应设置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对运营线路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负责列车安全、准点、高效的运行和设备的维修保养。
二、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本着精简机构、合理分工、强化专业管理、提高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三、机构定员可按运营线路长度指标80~100人/km测算,后续建设线路定员应比第一条线路呈降低趋势。
第2条项目研究与设计周期宜符合下列要求:一、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特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工作。
二、前期工作和各阶段设计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其编制、设计的工作周期,可参照下列指标:(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8~10个月;(二)项目建议书及预可行性研究5~6个月;(三)工程可行性研究6~8个月;(四)总体设计5~6个月;(五)初步设计6~9个月;(六)施工图设计10~12个月。
注:(一)线网规划按400km2面积的工作量测算;(二)~(六)项是按一般情况下一条线路长度15~20km的工作量测算的,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第3条工程实施进度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地下管线及道路改移、施工用地、用电、用水和弃土场地落实等。
一般情况下,开工前准备时间宜为4~6个月。
二、各项土建工程的建设工期,应根据工程规模、地面环境、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确定。
主要项目的工期可按表10的规定确定。
建设工期参考表表10项目工期地面高架结构(含车站、区间)10~12个月?1个区间或1个车站地下车站土建(含出入口、风道)区间隧道(含隧道内联络通道)明挖法施工盖挖法施工矿山法施工明挖施工盾构施工矿山法施工地下车站,12~18个月/站地下车站,20~25个月/站地下车站,24~30个月/站双线洞,日进度4m/日平均进度50~80m?月单线单洞推进(7~10m/日)盾构井施工:两层站为6个月/座三层、四层站分别为7~8个月/座平均进度:140~200m/月(注)单线单洞40~50m/月双线单洞15~20m/月车站装修(含出入口、风亭)7~12个月/站26续表项目工期轨道工程(整体道床、含道岔)50~65m(单线)/班·日设备安装(含通风、供电、给排水、通信、信号等各项)及调试10~15个月/全线车辆基地工程24~30个月/座全线单调、系统联调、总联调、可靠性测试6个月试运行3个月全线竣工(15~20km)4~5年注:盾构安装调试1~15个月;盾构调头1个月;盾构转场15个月;盾构拆卸1个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通勤交通拥堵的困扰。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勤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着重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的现状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指地铁和轻轨系统,是一种以轨道为基础、按规定路线行驶,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快速交通服务的载人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线网、车辆、车站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是一种高密度、大客流量的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全球各地的城市都在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中国作为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国家之一,在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了近40个城市,运营里程超过7000公里。
此外,中国还在研发和应用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等,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便捷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技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目前,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如北京地铁S1线的自动驾驶试运行。
2. 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对轨道交通运行的优化调度,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例如,根据客流预测和实时监测,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间隔和车辆数量,以满足不同时段的乘客需求,减少拥堵和延误。
3. 绿色能源应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推广绿色能源应用。
例如,采用新能源动力系统,如氢能、电动等,可以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特点和系统模式47城市轨道交通经济特点和系统模式一、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地位和在我国的进展概况分析。
轨道交通建设是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进展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住宅区、交通运输中心和工作地点之间供应了一个快捷便利的连接。
由于轨道交通造价昂扬,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制约轨道交通进展的首要障碍。
为了拓展资金来源,提高建设、运营效率,一些国家或城市在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了肯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种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会投资,同时引人市场竟争机制,达到对地铁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目的。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人了快速进展的阶段,已经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深圳、武汉、南京等9个城市。
截至2022年2月,中国投人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超过400公里,其中地铁线路运营里程约为293公里。
据资料显示,“十五”方案期间,中国地铁建设投资达2000亿元,建成总长度45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十一五”期间估计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还将投资2000多亿元。
2022年中国将有超过550公里的地铁线;2050年,轻轨和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2000公里,担当50%-80%的城市交通客流量。
2022年10月在上海开幕的“2022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和“2022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展览会”上公布的一份讨论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需求强劲,正在乐观进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经济特征。
1.城市轨道交通是准公共产品从经济学角度看,地铁项目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即地铁运输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竟争性和有肯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属于准公共产品。
理论上纯公共产品由政府供应,纯私人产品应由民间部门通过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