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香港研究生教学点开学现场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各高校秋季开学时间安排(最新)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秋季学期于2023年9月13日开学注册,9月14日上课。
2023级新生于9月4日报到,5日入学考试,9月6日至9月20日军训,9月21日上课。
2、合肥工业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于9月8日至10日报到注册,9月11日至13日入学教育,9月14日至27日军训,9月28日正式上课。
本科生考生具体返校时间学校另行通知,未接到学校正式返校通知一律不得返校。
3、安徽大学本科、研究生新生9月12日报到注册,9月14日至27日进行本科新生军训,9月14日研究生新生上课,9月28日本科新生上课。
4、中国政法大学8月30至31日,该校2023级研究生报到,9月7日正式上课。
9月12-13日,2023级本科生报到。
5、中国石油大学在校生8月23日开始返校报到,秋季学期9月7日开始上课。
2023级本科生报到时间另行通知,9月14日开始上课;2023级研究生报到、上课时间另行通知。
6、武汉大学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于9月6日返校注册,9月7日正式上课。
而2023级普通本科生新生于9月11日报到注册,此外,新生在9月12日至13日要接受入学教育并进行体检。
2023级研究生新生则是在9月5日报到注册。
7、华中科技大学所有老生于8月31日开学;本科生新生于9月17日至18日报到,研究生新生于9月1日至3日报到。
8、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7月27日(星期一)正式放假;在校学生9月7日(星期一)开学;9月14日(星期一)正式上课;在校生注册安排及新生报到安排另行通知。
教职工7月25日(星期六)、7月26日(星期日)上班,7月27日(星期一)正式放假;9月5日(星期六)、9月6日(星期日)上班。
2023大学开学时间篇二学校名称寒假开始时间寒假结束时间寒假天数天津医科大学 12月1日 2月16日 78河北师范大学 12月10日 2月19日 72牡丹江师范学院 12月19日 2月26日 70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12月20日 2月19日 62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12月21日 2月17日 59 天津财经大学 12月31日 2月26日 58东莞理工学院 12月24日 2月19日 58中国民航大学 12月24日 2月17日 57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2月31日 2月25日 57广州华立学院 12月23日 2月17日 57大连海事大学 12月26日 2月19日 56哈尔滨师范大学 12月21日 2月12日 54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12月27日 2月18日 54广东理工学院 1月10日 3月3日 53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12月25日 2月15日 5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1月10日 3月2日 52广东培正学院 1月6日 2月25日 51哈尔滨工业大学 12月31日 2月19日 51中国美术学院 1月6日 2月26日 51华南理工大学 12月31日 2月19日 51华南农业大学 12月31日 2月19日 51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1月1日 2月20日 51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12月24日 2月11日m0 50北京大学 1月2日 2月19日 49青海师范大学 1月7日 2月24日 49中国政法大学 1月9日 2月26日 49闽南科技学院 12月31日 2月17日 49北京交通大学 12月31日 2月17日 49天津城建大学 1月9日 2月26日 49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1月10日 2月27日 49五邑大学 12月31日 2月16日 48华东师范大学 1月9日 2月25日 48贵州大学 1月9日 2月25日 48兰州工业学院 1月9日 2月25日 48江苏师范大学 1月1日 2月17日 48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1月8日 2月23日 47大连外国语大学 1月9日 2月24日 47遵义医科大学 1月9日 2月24日 47中国矿业大学 1月5日 2月19日 46广州美术学院 1月9日 2月23日 46湛江科技学院 1月9日 2月23日 46同济大学 1月7日 2月20日 45广东海洋大学 1月9日 2月22日 45楚雄师范学院 1月9日 2月22日 45广东医科大学 1月12日 2月25日 45广州软件学院 1月12日 2月25日 45星海音乐学院 1月9日 2月22日 45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1月13日 2月25日 44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1月15日 2月27日 44广州航海学院 1月7日 2月19日 44苏州大学 1月7日 2月19日 44复旦大学 1月7日 2月19日 44中国计量大学 1月5日 2月18日 44浙江音乐学院 1月6日 2月19日 44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1月11日 2月24日 44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8日 43河北大学 1月7日 2月18日 43温州大学 1月7日 2月19日 43温州理工学院 1月7日 2月19日 43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9日 43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1月16日 2月27日 4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2月31日 2月11日 43 长沙学院 1月1日 2月12日 43宁夏大学 1月16日 2月24日 40浙江树人学院 1月7日 2月16日 40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8日 40 大连民族大学 1月17日 2月25日 40南京审计大学 1月9日 2月17日 40三江学院 1月9日 2月17日 40浙江海洋大学 1月9日 2月17日 40韶关学院 1月7日 2月14日 3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月9日 2月16日 39西华大学 1月9日 2月16日 39四川大学 1月11日 2月18日 39浙江外国语学院 1月11日 2月19日 39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7日 39 广州医科大学 1月9日 2月15日 38闽南理工学院 1月4日 2月10日 38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1月4日 2月12日 38 浙江科技学院 1月11日 2月19日 38杭州医学院 1月9日 2月17日 38宁波财经学院 1月14日 2月21日 38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6日 38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1月5日 2月12日 38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1月7日 2月12日 37 集美大学 1月7日 2月12日 37台州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7华中科技大学 1月7日 2月12日 37中国人民大学 1月14日 2月19日 37中南大学 1月14日 2月19日 37宁波大学 1月9日 2月15日 37浙大城市学院 1月11日 2月17日 37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1月10日 2月16日 37 北京林业大学 1月7日 2月11日 36龙岩学院 1月7日 2月11日 36嘉应学院 1月14日 2月18日 3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了 1月14日 2月18日 36 浙江大学 1月12日 2月16日 36浙江财经大学 1月7日 2月12日 36宁波工程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6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6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6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6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6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2日 36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1月9日 2月13日 3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1月14日 2月18日 36山西大学 1月11日 2月15日 36南方医科大学 1月7日 2月10日 35福建师范大学 1月7日 2月10日 35湖北大学 1月7日 2月10日 35武汉大学 1月8日 2月11日 35南京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深圳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上海理工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湖州师范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中国药科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南京邮电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内蒙古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郑州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1月10日 2月13日 35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1月14日 2月17日 35中山大学 1月15日 2月18日 35广州理工学院 1月16日 2月19日 3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1月16日 2月19日 35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1月16日 2月19日 35天津师范大学 1月9日 2月11日 34天津农学院 1月16日 2月18日 3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月16日 2月18日 34浙江师范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4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1日 34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月14日 2月17日 3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1月7日 2月11日 34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1月4日 2月8日 34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1月8日 2月11日 34 邵阳学院 1月6日 2月7日 33深圳技术大学 1月9日 2月10日 33菏泽学院 1月9日 2月10日 33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1月9日 2月10日 3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1月10日 2月11日 3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1月16日 2月17日 33 广州商学院 1月16日 2月17日 33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1月16日 2月17日 33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0日 33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1日 33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1日 33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9日 33 聊城大学 1月9日 2月9日 32肇庆学院 1月17日 2月17日 3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178ZTCU 2月8日 32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月10日 2月11日 3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1月11日 2月12日 32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月13日 2月14日 32浙江农林大学 1月9日 2月8日 31温州医科大学 1月10日 2月9日 31广州华商学院 1月16日 2月15日 31杭州师范大学 1月11日 2月12日 31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月11日 2月12日 3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11日 31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1月9日 2月9日 3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月11日 2月12日 31大连科技学院 1月15日 2月14日 31新乡医学院 1月12日 2月10日 30安徽大学 1月13日 2月11日 30扬州大学 1月14日 2月12日 30许昌学院 1月13日 2月11日 30上海公安学院 1月16日 2月13日 29上海大学 1月9日 2月5日 28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月14日 2月10日 28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1月14日 2月10日 28上海交通大学 1月16日 2月12日 28韩山师范学院 1月16日 2月11日 27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1月16日 2月10日 26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1月16日 2月5日 2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12月25日 1月4日 11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1月7日 2月18日 43 南开大学 1月2日 2月12日 42北京师范大学 1月2日 2月12日 42南京财经大学 1月7日 2月17日 42浙江理工大学 1月7日 2月17日 42临沂大学 1月7日 2月17日 42广东白云学院 1月8日 2月18日 42贵州师范大学 1月8日 2月18日 4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月8日 2月18日 42 中国海洋大学 1月8日 2月18日 42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1月9日 2月19日 4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月9日 2月19日 42广东工业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清华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长安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吉林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北京科技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东南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广州中医药大学 1月12日 2月22日 4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1月14日 2月24日 4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1月15日 2月25日 42 东莞城市学院 1月16日 2月26日 42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1月16日 2月26日 42 广东科技学院 12月31日 2月10日 4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1月7日 2月17日 42天津外国语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天津理工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1月7日 2月18日 42浙江工业大学 1月7日 2月18日 4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月7日 2月18日 42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1月10日 2月20日 42大连医科大学 1月17日 2月27日 42南京中医药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2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1月7日 2月16日 41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1月9日 2月18日 41广东财经大学 1月15日 2月24日 41浙江工商大学 1月9日 2月19日 41珠海科技学院 1月2日 2月17日 40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1月9日 2月17日 40北京外国语大学 1月9日 2月17日 40上海商学院 1月9日 2月17日 40苏州科技大学 1月9日 2月17日 40广州新华学院 1月10日 2月18日 40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1月16日 2月24日 40昆明理工大学 1月16日 2月24日 40西安交通大学 1月16日 2月19日 35陕西师范大学 1月16日 2月19日 35上海财经大学 1月16日 2月19日 35天津大学 1月2日 2月17日 35上海电机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月14日 2月17日 35上海中医药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上海海事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浙江中医药大学 1月13日 2月17日 35嘉兴学院 1月8日口 2月12日 35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1月7日 2月11日 35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1月7日 2月11日 35 温州商学院 1月14日 2月18日 35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月12日 2月16日 35 山西农业大学 1月12日 2月15日 35长治学院 1月12日 2月15日 35山西财经大学 1月14日 2月17日 35河海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金陵科技学院 1月16日 2月19日 3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月9日 2月12日 35浙江万里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丽水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嘉兴南湖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湖州学院 1月9日 2月12日 35福建农林大学 1月7日 2月9日 34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1月7日 2月9日 34 兰州大学 1月8日 2月10日 34重庆大学 1月9日 2月11日 34汕头大学 1月14日 2月16日 34广州大学 1月14日 2月16日 34广东药科大学 1月16日 2月18日 34广州工商学院 1月16日 2月18日 34阳光学院 1月8日 2月10日 34大学新生报到流程篇三在大学新生正式开学报到时时,大学也都会在火车站安排迎新人员,学校门口、学校广场也都会有各个学院的迎新帐篷。
上海各大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拥有多所全国知名高等院校。
这些高校以其学科优势、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子前来求学。
那么,上海各大高校秋季开学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本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著名综合性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因其在工科,管理学,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卓越表现而获得广泛关注。
校园环境舒适安全,各类活动丰富多样。
2021-2022学年度秋季学期,预计于8月30日开学。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大学,其历史、名气和学科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
学校开设有文、理、工、农、医和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其学科实力强厚,教育质量高。
预计2021-2022秋季学期于9月6日开学。
复旦大学建校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复旦大学,拥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化程度。
学校以卓越的文科和社科学科为主导,同时也在理科和工科领域拥有很高的水平。
2021-2022年度秋季学期,预计于2021年9月5日开学。
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管理和法律为主要学科的上海财经大学,是国内高水平财经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其名气和教育水平在国内数一数二。
此外,学校开展了多种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预计2021-2022学年度秋季学期于9月6日开学。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学的福地”,其拥有优异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和社会学等专业,是全球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此外,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区活动,养成了优秀的大学生领导力、创造力和创新力。
预计2021-2022学年度秋季学期于9月6日开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的一所领先的外国语言文学和交际文化研究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被国内外各大企业和高校看做是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广泛交流的平台。
学校2021-2022年度秋季学期于9月6日开学。
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兼具理、工、文、法、教育、体育六大学科门类,其中管理学、宇航航天工程、人文与社会科学、舞蹈等学科的特色突出。
旅游专业博士点、硕士点在中国的进展中国的旅游专业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在曲折中前进。
国家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旅游专业的设置一度碰到阻碍。
至今虽然有了二级学科地位,但远未达到巩固的地位。
在2003年统计的494所旅游高等院校中,全国著名重点院校兴办旅游管理专业在2000年以后明显增加,申报并被批准的旅游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也呈明显增加。
在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积累不多的院校,则从管理学、地理学、建筑学、林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博士点开始增设旅游专业培育方向。
旅游业涉及方方面面的专业领域,但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育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仅在管理学门类(编号12)内、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编号1202)之下,设有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编号120203)。
实际上,按照国际上权威的旅游研究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30年发表的论文的术语统计,发觉地理学(旅游资源)与管理学(旅游管理)对旅游研究最为集中。
按照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供的“2005年博士招生目录查询系统”统计取得设有“旅游”研究方向的博士点大体情形(表1)。
能够看到,具有独立的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计11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另外,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武汉大学等4校在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招生;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还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旅游管理或近似方向的学生。
除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外,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名列第二的高级旅游人材培育领域。
在传统的三个地理学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中都有旅游研究方向,另外南京大学还单独新列了目录外二级学科“旅游地理与旅游计划”,如此全国共有4个地理学二级学科招收旅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考研之路选择院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对经济学院校进行考核。
1)专业设置选择院校必须和专业挂钩,因此,专业设置的强弱程度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
跨考专家建议:如果考生对国民经济学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国民经济学专业分布的考研院校,针对各个院校的实力做一个排名,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
2)师资师资力量决定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得到的指导和最后的学术成果,因此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专家建议:考生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查找院校的相关导师、导师的学术成果等内容,也可以到听取目标院校研究生的介绍,或到考研论坛上和网友交流。
3)地缘因素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业环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地缘因素成为了选择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标院校所在城市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会带给经济学研究生更快速的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这对学术研究和就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跨考专家建议:如果要做理论研究,或者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选择大都市中的院校。
当然,我们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区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像武汉大学、中南财经、西南财大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说盲目的追求名校不是辩证的择校观,你必须对经济学类院校做一个客观的考核,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以下是经济学考研热门专业分析与推荐院校一览表、经济学专业全国院校排名和近几年复试最低分数线,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照各高校特点和复试分数线,酌情考虑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经济学考研热门专业分析与院校推荐一览表经济学专业全国院校排名(院校排名选自:《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注:各校复试分数线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各校专业课试卷不同,因此该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考院校录取的难度。
决定报考金融学硕土后,首先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所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这些情况是考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时应当予以考虑的因素,并以此作为选择的依据。
1.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在大学里,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从早年的黄达到现在的周升业都是金融学的有名人物;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不论是货币银行,证券投资还是国际金融都有一手.地区优势明显,学生素质高。
2.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人民银行的嫡系,这一点优势无与伦比,学生水平高,基础条件好(费用也高)注重实际,容易找到工作。
3.西南财经大学 (原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第一高校)优势:全国重点,金融学中的货币银行学在全国最强,从他的硕士招生规模就可以看出来,校园环境好,清净。
同学多,金融系统里校友多,以后有好处。
4上海财经大学(原财政部直属第一高校)优势:全国重点,证券学好,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一般,保险也可以,区位优势明显。
5.北京大学优势: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不用别的,只要是北大,出来就不愁。
地方好,学校景色建设好。
6.厦门大学985全国重点,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好,学校环境优美,有好的老师(张亦春)学生素质比较高。
7.复旦大学优势:985全国重点,全国仅次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在各方面都比较强,尤其是国际金融,货币银行。
接受西方知识比较新,学校氛围也好,有几个好老师(姜波克)。
8.对外经贸大学(原对外经贸部直属第一高校)优势:全国重点,国际金融强,十分注重抓英语,注重实用能力,区位优势明显9..南开大学优势:985全国重点,从解放开始就树立了自己在国际金融学的首席地位,保险精算也是全国最好,学校好,学生素质高10.中央财经大学(原隶属于财政部)优势: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学生素质一流。
11.东北财经大学(原隶属于财政部) 优势:环境好,上学可以当疗养院,学生素质好12.西安交通大学(原人民银行直属学校)优势:名牌大学,货币银行学比较好,原来人民银行直属学校(陕西财经学院),有几个好老师13.湖南大学(原人民银行直属学校)优势:985全国重点大学,全国最早引如保险精算的学校,保险不错,原人民银行直属学校(湖南财经学院)货币银行也不错。
上海财经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08年7月校学术委员会会议通过,2008年8月实行)
(2008年7月校学术委员会会议通过,2008年8月实行)
一、权威期刊A(简称一级A)目录(共12种):
二、权威期刊B(简称一级B)目录(共40种)
三、以CSSCI为基础的核心期刊目录
根据2004年12月和2005年4月校学术委员会决定我校从2006年1月开始将实行新的核心期刊体系。
新体系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CSSCI)为基础,同时适当增加部分刊物作为我校的核心期刊目录。
1、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
2008-2009年CSSCI来源刊物一览
2、数学、计算机和管理科学工程类的核心期刊(共76种)。
上海财经大学MPAcc中心(会计学院)简介历史沿革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经有90年的历史。
1951年,国家进行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华东地区16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师绝大部分并入我院。
1997年10月会计学系更名为会计学院,在国内会计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
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会计学博士点,1987年会计学系被财政部中国财贸工会委员会评为“全国财税系统先进集体”,1988年被国家遴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被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被财政部评为“全国先进财会工作集体”。
同年,被授予“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1997年被评为财政部重点学科,2000年申报的“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秘书处常设单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目前全国只有2个国家级重点会计学科点,一个是我校会计学院,另一个是厦门大学会计系。
目前,我校会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48名,其中博导14名,教授15名,副教授21名,教师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34人。
本学科目前设有会计理论、审计理论、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
现有本科生1286余名,硕士生421名,博士生64名。
200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审定,我院申报的“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也是全国仅有两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之一(另一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院的主要优势是:一、会计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研究成果显著;二、研究队伍实力较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三、与实际部门关系密切,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图书资料和硬件设施较好。
据此,我校的会计学科在综合科研水平上居全国第一。
主讲:林敏博士 (Dr. Min Lin)日期:2013-6-29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2号兆龙饭店龙腾阁ABC厅活动议程13:30-14:00 — 来宾签到(请携带名片)14:00-15:30 — 专题讲座:用户体验与商业思考15:30-16:30 — 课程说明 [产品创新与创意管理]&[服务创新与体验策略]研究生课程说明会主题概述用户体验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场合被公司管理层提起,但企业对于用户体验的理解目前仍大多处在一知半解的程度。
一方面急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却苦于无法有效摆脱抄袭模仿的道路。
企业里的设计团队虽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但其所承担的责任却始终面临挑战。
对于用户体验的价值,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甚至是设计师都存在许多迷惑。
这个分享是林博士个人多年在不同企业与设计团队的实践结合业界智慧获得的思考心得。
林博士将详细阐述用户体验的本质,展示用户体验、设计和品牌之间的关系。
重新诠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帮助设计师学习如何从商业角度理解用户体验对产品的价值,如何从商业角度理解产品设计,如何进行设计思考以实现超越。
主讲人林敏博士 (Dr. Min Lin)前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创新部负责人,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信息系统系博士、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学士。
林敏博士自2005年以来起一直致力推动用户体验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国内用户体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林博士在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信息系统系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主攻人机交互(HCI)领域,在国际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具有扎实的认知心理学与计算器科学背景,在2001年成为Sun™认证的Java程序员。
林博士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近10年,在美国进修博士学位期间,已开始于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担任人机交互(HCI)领域的学士及硕士课程教学工作,此外帮助摩托罗拉改进其中文输入法的设计,获得摩托罗拉总部认同并成功推动在中国验证后运用到当时亚洲市场的手机产品上。
专业选择:嘘“暖”还须问“寒”专业无好坏,但有“冷热”之分。
这一点从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的高低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同一院校中,经济类专业录取分数往往偏高,而地矿类专业则一般偏低。
究竟它们“热”的原因在哪,而“冷”就真的那么“凉”吗?热力四射:引无数学子竞折腰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从古代人们以牲畜换陶瓷的原始交易到唐朝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我们的祖先用朴素的思维方式演绎出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
经济学又是一门很现实的学科: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石油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东南亚金融风暴,国企海外上市……有关经济的每一条新闻无不触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它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经济学专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也是其他应用性经济学科延伸的母体。
经济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知识,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算、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习经济学不仅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因为它所学的内容除了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和资本论等课程外,还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专业课,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与数学可是“亲密无间”的。
另外,经济学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现代经济的分析方法、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使你走向工作岗位后如鱼得水。
日后的工作岗位当然也都与经济有关,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目前国内开办经济学专业的院校比较多,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对它“情有独钟”。
在这些大学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院久负盛名。
不管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它在全国都处于领跑的地位。
人大的经济学院有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建立经济学教研室和世界经济教研室;第一个成立经济学系;第一个成立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批建立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
上海财经香港研究生教学点开学现场
[摘要]上周六,上海财经大学香港研究生教学点举行第12届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开学
仪式。据悉,截止2014年,已有360名学生获得该校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香港研究生教学点,作为国家教育部审核批准的首个境外研究生教学点,
今年已进入第12个年头。教学点2014年开学典礼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上周六举行,
今年有15人获授予学位,以及迎来16名新生。至今,教学点已有逾360名学生获得硕士及
博士学位,学生来自港澳台的金融业、保险业及工商界等行业,大多担任企业中、高级管理
职务。
上海财经大学在内地一向获誉为企业家和金融家的摇篮,并连续多年在中国财经类
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大于2002年,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合作,在港建立研究生教学点,
主要教授内地经济、金融、税务等知识和政策。上海财大副校长孙铮表示,课程均由上海财
经大学的教授来港授课,他们不单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学生主要来自
港、澳、台三地的金融业、工商界等,希望让港澳台人士可透过修读课程,增加对中国的了
解,并藉接触内地的教授和同学,可以拓展人脉关系。硕士生一般修业期为一年半,博士生
则为两至三年。
赴沪考察促进两地交流
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奕敏表示,香港回归祖国17年,不少内地企业到香
港开展业务,以至上市挂牌,香港对金融和企管专才的需求很大。同时,不少港人都希望到
内地开拓业务,但对当地的法律及法规认知不足,亦不了解当地人生活及做生意文化习惯,
课程正好涵盖综合的管理知识,包括金融学、保险、企业管理及营销策划等,学生亦会到上
海大学及企业考察,藉此促进两地交流。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副总裁陈毅成是博士课程毕业生,在处理日常繁重的工作之
外,还孜孜不倦的充实自己。他说,课程能让其更了解内地经济发展,有助他提升工作效能。
于台湾会计师事务所出任经理的林祐翠与会计师陈少华是今年博士班新生之一,林祐翠为修
读课程每星期五从台湾来港上课。她指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及经济发展迅速,认
为上海财经大学香港研究生教学点是首个中国境外研究生教学点,课程有助学员了解内地经
济、金融、税务等政策,以及建立更广阔的人脉网络,加上优良师资,故不怕辛苦每星期坐
飞机来港上课。
开学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周六举行,嘉宾包括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纪建军、国
凯程考研
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
家外国专家局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总经理韦大玮、大公报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李大宏、上海财
大副校长孙铮、上海财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少华、上海财大国际工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靳
玉英、上海财大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晓菊、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校董会主席王中英、香港金
融管理学院院长赵令扬。
工馀进修属青少年榜样
纪建军致词时表示,今年有15名毕业生及16名新生,他们利用业馀时间来上课,
装备自己应付不同挑战,是青少年的榜样。
他又指,上海财大12年前在香港设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点,积极为港、台、澳地
区培养兼具国际及国内视野的经济管理人才,课程亦可促进两地金融及企业管理人才的发
展,希望博士及硕士生毕业后可以为国家多作贡献。
王中英表示,作为国家教育部在境外设立的首个研究生教学点,它的设立正处在百
年“中国梦”圆梦起航的关键时刻。多年来,欣喜地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歷程,演绎了民族復兴史上自强不息的传奇。上海财大
香港研究生教学点及时抓住机遇与面对挑战,未来将持续发扬光教学点在12年奋斗中形成
的优良传统,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港澳台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