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它们一样长吗-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活动目标: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
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
数字“7”2个。
数字“5”2个。
数字“3”2个。
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1)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3)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
(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1)对,是猴子。
它们也排成了两排。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它们一样多吗大班教案数学在数学学科中,孩子们接触到了许多有趣的概念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数量的比较。
一种情况是,两个数相等,但有时候,孩子们需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个关于“它们一样多吗”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量大小比较。
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 理解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掌握比较数字的方式;- 提高对数字之间比较的准确性;- 意识到数量大小比较关系的应用。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数量大小比较的概念和不同比较方式的实践上。
我们通过多项任务、游戏和实践练习来帮助孩子们领悟这些概念和技能。
任务包括:- 比较两个随机数的大小;- 评估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 了解用统计数字比较数量的方法;- 观察图形实验的结果。
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 活动教学法:通过游戏、多项任务和实践练习,增加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鼓励孩子们开放和分享观点;- 认知建构法: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问题、询问问题和寻找答案,建立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为了使孩子们对本次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开始用一个有趣的小谜语来打开话题:"西瓜和苹果如果放在一起,哪个多?"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开放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究答案。
2)知识讲解(10分钟)在讨论中,我们可以引入数量的概念,并讨论不同的比较方式。
重要的是介绍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开始讨论比较数字的方法。
通过一些视觉化的图形工具,如数字线和计数集合,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来。
3)游戏与任务实践(25分钟)孩子们将分成小组进行以下任务:任务一:比较两个随机数的大小给小组中的每一个孩子两个随机数字,让他们将数字写下并比较。
最后,他们将把所有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
这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
幼儿大班比较长短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大小和长短】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大小和长短活动目的:学习观察卡片上实物的大小和长短,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及匹配活动。
材料介绍:(一)材料提供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图一张(画有大小标记),回形针10个,筐5个。
(二)使用材料(1)将筐里的实物分类。
(2)分别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活动。
(3)再给小动物分别匹配相应大小的食物。
(三)教育功能:(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学习分类。
(2)认识常见小动物,知道它们各自爱吃的食物,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及匹配活动。
活动要点:引导幼儿看底版图,了解大小标记。
让幼儿取筐分类,找一个最喜欢的小动物按指定的大小标记进行排序活动。
说一说,这个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把它找出来,再给它们匹配相应的大小食物。
【篇二:长短宽窄厚薄排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 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1. 引言大班数学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通过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比较大小长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因此,编写一份清晰、有趣且易于理解的大班数学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长短的概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学目标在本教案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比较大小长短的概念; - 掌握比较大小长短的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准备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资源: - 教案PPT和教学课件;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纸; - 比较大小长短的示例物品(例如:水果、蔬菜、玩具等)。
4.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1:引入•利用教学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示例物品,引发学生对长短的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这些物品的长短。
步骤2:比较两个物品的长度•给学生展示两个不同长度的示例物品,并让学生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比较这两个物品的长度。
步骤3:理解比较的符号•介绍“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三个用于比较大小长短的符号;•通过教案PPT展示示例,让学生对这三个符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步骤4:练习比较大小长短•分发练习册和作业纸,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进行比较大小长短的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5: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利用实际例子,让学生团队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活动除了上述的基础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进一步拓展活动: -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更多复杂的比较大小长短示例,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 进行小组竞赛,比较不同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比较大小长短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展示。
6. 总结通过本次大班数学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比较大小长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大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活动准备: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人2个。
2.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一、情境表演,引发幼儿的思考1.老师扮演猪妈妈,一幼儿表演小熊,一幼儿表演小狗。
“一天小熊和小狗拿着不同的瓶子去猪妈妈的商店去都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现猪妈妈卖出的酱油不公平”,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装水,请幼儿观察。
2.讨论:猪妈妈卖给小熊和小狗的油是一样多吗?二、通过实验,感受容积的守恒1.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小熊和小狗的油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1)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装有相同容量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注意:要把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出,不能溢出,也不能有剩余部分,请幼儿实验。
(2)讨论:将瓶子中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3)教师演示:讨论:猪妈妈卖出的油公平吗?为什么?(4)小结: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2.理解“守恒”的概念(1)每位幼儿选一个瓶子,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教师在幼儿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水。
(2)比较讨论: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吗?(3)实验:请幼儿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4)小结:小朋友杯子中的水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朋友瓶子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比多少”教师为幼儿提供图片,请幼儿指出:哪杯水多?(让幼儿上来操作,给多的那杯水贴上小贴花)为什么?来源。
幼儿园大班数学《它们是否一样多》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它们是否一样多》教案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
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案目标效果
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大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相等这个概念;2.学生能够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3.学生能够说出两组物品数量相等或不相等的结论;4.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两组物品的数量。
教学重点1.理解相等这个概念;2.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
教学难点1.利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两组物品的数量;2.表示两组物品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的结论。
教学准备1.纸张、彩色笔、量尺;2.两组物品:6个橘子,4个苹果。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给学生看两组物品(6个橘子,4个苹果);2.教师问学生:这两组物品一样多吗?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这两组物品一样多/不一样多?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数量大小?第二步:概念讲解1.教师介绍相等这个概念:相等是指物品的数量、大小、重量、长度等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差别。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物品:橘子和苹果的形状、颜色、尺寸是否一样,是否满足相等的条件。
第三步:比较数量1.教师让学生一起将两组物品分别排成一排;2.教师引导学生:先比较每组物品中单个物品的数量大小,再比较整组物品的数量大小;3.教师带领学生利用量尺、手指、集合表示法等方式,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4.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两组物品数量相等与否的结论。
第四步:多种表示法1.教师让学生一起重新排列两组物品;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彩色笔为两组物品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比较颜色相同的物品的数量,得到数量相等/不相等的结论;3.教师引导学生,写出两组物品的数字表达式,比较其大小,得到数量相等/不相等的结论。
第五步:总结1.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回顾相等的概念,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表达两组物品数量相等/不相等的结论的多种方式;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相等的条件有哪些?如何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有哪些方法可以表达两组物品数量相等/不相等的结论?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2.教师为学生设计简单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大班教案它们一样多吗【篇一: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活动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们选择了数量较少的“西瓜、菠萝、苹果”这套教具。
在学具的使用上,幼儿活动材料与教师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议使用。
“积木”教具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1、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1、羊猫鸡图各一张;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积木的幼儿操作图人手一份。
3、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图片演示,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图片羊、猫和鸡,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轻谁重?2、让幼儿按轻重给它们排排队(从重到轻、从轻到重)。
3、演示动物图片,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
⑴教师将图一:一只羊等于三只猫提问:一只羊和几只猫一样重?⑵出示图二:一只猫等于三只鸡。
提问:一只猫和几只鸡一样重?⑶出示图三:一只羊等于?提问:那么一只羊和几只鸡一样重?(根据孩子的回答把9只鸡摆放在天枰的另一端。
4、演示水果图片,继续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
⑴直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先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一只西瓜和几只菠萝一样重?⑵出示第四张图片:那么两只菠萝呢?二、结合操作活动,初步探索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1、第一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材料,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篇二:大班科学它们一个样儿】它们一个样儿活动领域:健康适宜对象:大班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4、一盒不同形状的饼干和一盒相同形状的饼干。
教学活动: 它们一样多吗 涉及领域:数学
执教者: 执教时间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活
动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较熟练地进行两个两个的数数和倒数。
活
动
准
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67页)、笔
活 动 过 程 1、数数游戏 (1)游戏“开火车”,嫩够熟练地疏导80 (2)学习两个两个地数数。如:2、4、6、8……50 (3)练习10以内的倒数。如9、8、7……1 练习:目测数群。
(1)出示实物卡片,请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说出总数。如:8的实物卡,
可先目测出左边的5个,再接着往下数6、7、8,最后报出总数。并配合
放在相应的数卡下面。
(2)出示点卡,练习用目测的方法说出总数。并配合放在相应的数卡下
面。
3、游戏“连一连”
(1)用目测的方法判断出实物卡上的数量,然后与数卡相连。
(2)与同伴相互检查和交流
建议:
实物卡和点卡上每种物体的大小、颜色可以有所区别,以增加操作的难度。
反
思
幼儿间的能力差距较大,有的幼儿线条平整,色彩搭配也很赏心悦目。但有
些幼儿还不能完整地画人物全身像,新生杨厚融下笔胆小,只会画两个人头,需
要跟家长作沟通,以帮助孩子进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短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教授幼儿园大班学生认识长短的概念。
通过引导幼儿们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长短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1.认识长短的概念,能够准确辨别物体的长短。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块、彩色纸条等。
•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的“形状”和“颜色”等概念,询问他们是否知道“长短”是什么意思。
–展示一些具有明显长度差异的物体,如两块不同长度的木块,让学生观察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认识长短(10分钟)–准备一系列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块、彩色纸条等。
让学生们观察这些物体,并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长短,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比如:“这根木块很长,那根木块很短。
”–让学生们动手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将它们排列在一起,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物体,让组内成员按照长度进行排序,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排序结果。
–让每组报告排序结果,并与其他组的排序结果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们讨论不同物体的相对长度差异。
–引导学生们有选择地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例如,将一根长木棍与一根短木棍进行比较。
4.拓展(15分钟)–让学生们在绘画纸上绘制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绘制的画和描述,并让其他学生们猜测画中物体的长短。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长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时选择合适长度的绳子、在排队时找到最短的队伍等。
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回家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长短。
参考资料无。
大班数学:它们一样长吗大班数学它们一样长吗
活动目标
1、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体验操作活动的趣味。
2、通过比较感知长度守恒,辨别守恒变式。
3、懂得用废旧材料进行活动,强化环保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报纸、剪刀、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1)今天老师带一些材料,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
(2)为什么每家每户都要订报纸呢?
教师报纸真的为我们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但是当天的报纸看完后就过期了,被人们丢弃在一边,今天我们就废物利用,节约资,用报纸做游戏。
游戏是什么呢?我们比一比长短。
二、比较粗、细不同的纸条长短
教师从报纸的同一边剪下粗、细不同的两条,比一比看,它们一样长吗?
幼儿操作,并比较长短。
教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小结比较物体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把一端对齐,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张纸重叠在一起,另一种是将一张纸的头紧挨着另一张纸的头,平
行的放着,这样拉直后就可以有结果了。
通过刚刚的操作,我们知道了,原我们的眼睛有时会欺骗我们,看上去不一样的东西,通过比较原是一样的。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将纸放进筐子里,老师还有一个游戏要和大家玩。
三、感知物体长度的守恒
1、观察形式不同但长度相同的两张纸条的差异
提问老师手里有两张纸条,猜猜它们一样长吗?
幼儿像波浪形的纸条短些,直直的纸条长些(或者相反)
2、比较判断两张纸条长短,理解长度守恒现象
教师有的小朋友说像波浪形的纸条长些,有的小朋友说直直的纸条长
些。
那这回我们的小眼睛有没有欺骗我们呢?现在就让我们把两张纸条比一比,你们看,两张纸条怎么样?(一样长)
小结这两张纸虽然一张是弯弯曲曲的,一张是直直的,但是他们是一样长的。
四、完成操作材料《它们一样长》
1、说出图中每组物体的名称
2、根据每组物体所占格子数量的多少,判断它们是否一样长
3、按照操作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五、活动评价
请幼儿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六、活动延伸——游戏《投篮》
教师把用剩的报纸团成球,练习投篮,投进纸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