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科普之防止侵害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小学生人身侵害事件频发,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人身侵害事件的发生,特此开展小学生人身侵害安全教育。
二、安全教育内容1. 了解人身侵害的概念人身侵害是指对人的生命、身体、名誉、财产等合法权益进行侵害的行为。
小学生人身侵害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性侵、拐骗、意外伤害等。
2. 认识常见的人身侵害类型(1)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一方或多个人对另一方进行辱骂、殴打、孤立、恐吓等行为。
(2)性侵:指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犯的行为,包括抚摸、亲吻、猥亵、强奸等。
(3)拐骗:指利用各种手段,将未成年人骗离家庭或校园,使其处于危险境地。
(4)意外伤害:指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伤害,如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等。
3. 学会防范人身侵害的方法(1)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遇到可疑人员或行为,要立即报警或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
(2)学会拒绝,勇敢说“不”。
面对不合理的请求,要勇敢拒绝,并告知家长或老师。
(3)学会保护自己,掌握逃生技巧。
遇到危险时,要保持冷静,迅速寻找逃生路线,并及时报警。
(4)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学习防身术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
4. 了解求助途径(1)报警:遇到危险时,可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
(2)求助家长、老师: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家长、老师反映,寻求帮助。
(3)求助社会:遇到重大困难,可寻求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帮助。
三、安全教育实施1. 学校层面(1)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将人身侵害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2)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校园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性侵等违法行为。
2. 家庭层面(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孩子遭受侵害的迹象。
(2)教育孩子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3)与孩子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如设置安全密码、学习防身术等。
高桥小学“安全教育”培训记录12 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侵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
常见的敲诈勒索方式有以下几种:(1有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会被一些不法分子截住,威胁同学们给他带钱物。
(2 有些违法分子,选择好对象后,就写条子让其他同学带给对方,条子上写着索要物品的名称或现金的数目。
(3不法分子让别的同学传话,让其准备物品或钱,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某地方。
提醒广大学生,不管是哪种敲诈勒索方式,都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性质严重的则构成2、遭遇敲诈、勒索怎么办?遇到敲诈勒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说好话,稳住对说明自己没有带钱,避免正面冲突。
(1)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
一定要相信警方。
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安全保护。
如果轻易屈服于对方,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你招来无穷无尽的纠缠。
(2)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
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
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也再也不能伤害你了。
(3) 一定要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
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
(4110 (二)抢劫、抢夺1、 抢劫、抢夺的防范常识。
近年来,抢劫犯罪日益增多,犯罪也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学生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对象。
对此,同学们要认真对待。
(1)要有防范意识。
(2)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同学们最好结伴而行,相互帮助。
(3)身上不要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贵重物品,女生不要佩带金银首饰或玉器。
(4)平时不要花钱大手大脚,以免引起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5)单独在家,不要为陌生人开门,更不要为不认识、并声称是家长的同事或朋友的人开门。
如果发现类似情况,要立刻打电话将情况告诉父母。
(6)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即使一时无法将犯罪分子制服,也可以快速逃避。
2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施行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活动。
抢夺,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1)尽力反抗。
第1篇一、课件标题小学防侵害安全教育二、课件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侵害,认识到侵害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课件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侵害1. 侵害的定义侵害是指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名誉等合法权益进行侵犯的行为。
2. 侵害的类型(1)人身侵害:包括身体伤害、性侵害、拐卖人口等。
(2)财产侵害: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
(3)名誉侵害:包括诽谤、侮辱等。
第二部分:侵害的危害1. 对个人危害(1)身体健康受损;(2)心理受到创伤;(3)财产损失;(4)名誉受损。
2. 对家庭危害(1)家庭关系紧张;(2)家庭财产损失;(3)家庭名誉受损。
3. 对社会危害(1)破坏社会秩序;(2)增加社会治安负担;(3)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部分:如何预防侵害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了解侵害的类型和危害;(2)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增强防范意识。
2. 学会求助(1)遇到侵害时,及时向老师、家长、警察等求助;(2)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遵守法律法规(1)遵守学校纪律,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2)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1. 案例一:小明放学回家途中,被陌生男子搭讪,小明机智地拒绝了搭讪,并及时向家长和老师汇报,避免了侵害的发生。
2. 案例二:小红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钱包,她没有私自拿走,而是将钱包交给警察,帮助失主找回财产。
第五部分:总结与互动1. 总结(1)侵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2)预防侵害的方法和技巧;(3)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遇到侵害的经历及应对方法;(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小组讨论,制定预防侵害的措施。
四、课件结语通过本次防侵害安全教育,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侵害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小学生防侵害教育教案:保护孩子的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地改变,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和风险,这些危险和风险往往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很容易让人们忽视掉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小学生防侵害教育,成为了保护孩子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侵害安全状况及其防范措施。
2.学生能够了解并正确运用求助技能,并知道在遇到危险时该如何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常见危险状况及其防范(1)网络危险:孩子在上网时,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游戏依赖等方面的侵害。
(2)家庭危险:孩子在家庭内,可能会遭受到烟雾、触电、压顶、烫烫伤等危险。
(3)外出危险:孩子在外出时,可能会遭遇交通事故、被拐卖、遇到不良分子等等。
2.正确的求助方式(1)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孩子应该保持冷静、谨慎,第一时间向周围的人求助。
(2)如果周围没有人可以提供帮助,孩子可以选择打电话、发短信、呼叫紧急救援等方式求助。
(3)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如:110、120、119等。
三、教学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危险的存在性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性。
2.通过实际演练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助技能。
3.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防范措施及技巧,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学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危险的存在性和对自身安全的重视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危险环境,并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的严重性。
2.学生学习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防范措施及技巧,并让学生参与实际演练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助技能。
3.巩固与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存在缺陷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并适时进行课后跟踪和评估。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记录下其中的问题和优点。
小学生防侵害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侵害,认识到侵害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防范侵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遇到侵害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定义和种类2. 侵害的危害3. 防范侵害的方法4. 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5. 保护自己的技巧三、教学重点:1. 侵害的定义和种类2. 防范侵害的方法3. 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四、教学难点:1. 侵害的识别和应对2. 保护自己的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侵害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防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侵害。
3. 互动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防范侵害的经验和方法。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认识侵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害的定义和种类。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防范侵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定义2. 侵害的种类三、教学重点:1. 侵害的定义2. 侵害的种类四、教学难点:1. 侵害的识别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侵害吗?2. 讲解侵害的定义讲解侵害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侵害是对自己权益的侵犯。
3. 讲解侵害的种类列举常见的侵害种类,如校园欺凌、网络侵害、家庭暴力等。
4.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侵害。
强调侵害的危害,提醒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身边可能存在的侵害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法律知识普及2. 学生权益保护3.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4. 交通安全教育5. 防范自然灾害七、教学重点:1. 法律知识普及2. 学生权益保护3.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八、教学难点:1. 法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践操作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知识、学生权益保护、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生防侵害安全教案
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侵害。
首先,我们要记住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如果有陌生人接近我们,要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其次,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侵犯我们的身体,如果别人有不适当的举动,要及时报告给老师或家长。
再者,我们要学会拒绝不良的邀约,不要随便跟别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最后,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更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侵害。
希望大家都能够牢记这些安全常识,保护好自己。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与家人和老师保持沟通,如果有任何不舒服或者不安全的事情发生,要勇敢地向他们求助。
同时,要学会拒绝他人的侵犯,要有勇气说“不”,并且大声呼救。
当处于险境时,要学会尽可能向人群密集或有安全保障的地方逃跑,避免单独处在无人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或者接受陌生人送给的礼物。
同时,我们要认真对待网络安全,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并且要避免单独与陌生人在网络上私聊。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在公共场合随意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对于防止侵害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例如火灾逃生、疏散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自己。
总之,保护自己的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希望通过学习和遵守这些安全常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伤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快乐!愿大家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防侵害安全教育
1、不必要却有意识地触碰你的隐私部位。
2、让你看带有身体裸露的人像图片、影视视频。
3、把你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你脱下衣服或裤子,抚摸你的隐私部位。
4、让你抚摸他身体的某个地方或让你看他的裸体以及隐私部位。
5、强行亲吻。
一旦遭到侵害,要教孩子学会
1、在公共场所大声呼救。
2、对坏人撒谎来保护自己。
3、可以摔破东西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4、逃离并寻找安全处所。
常见误区
1、男孩不可能遭到性侵害。
事实上,男孩女孩都可能遭受性侵。
2、孩子小不会遭到性侵害。
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
3、性侵孩子的大多是陌生人。
事实上,性侵孩子的70%以上是熟人。
4、性侵者都会使用暴力。
事实上,他们有时候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
5、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
事实上,你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
6、重视财物而忽视人身安全。
要直接告诉孩子,在爸爸妈妈眼中,孩子的生命比任何财产都重要。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儿童性侵害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性侵害事件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性防侵害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认识性侵害、预防性侵害、应对性侵害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认识性侵害1. 什么是性侵害?性侵害是指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身体、心理和性侵犯行为。
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身体侵犯:对儿童进行触摸、亲吻、抚摸等身体接触,强迫儿童进行性行为等。
(2)心理侵犯:对儿童进行性骚扰、性威胁、性恐吓等心理折磨。
(3)性侵犯:强迫儿童观看、参与或制作色情物品,强迫儿童进行性行为等。
2. 性侵害的特点:(1)隐蔽性:性侵害往往发生在隐蔽的场所,如家中、学校、朋友家等。
(2)熟人作案:性侵害者多为儿童熟悉的亲朋好友、邻居、老师等。
(3)隐蔽性:性侵害者往往以关爱、帮助等名义接近儿童,以获得儿童的信任。
(4)长期性:性侵害行为可能持续数年,甚至一生。
三、预防性侵害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了解性侵害的危害,认识到性侵害的严重性。
(2)掌握基本的性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和隐私部位。
(3)学会拒绝:当遇到性侵害行为时,要勇敢地说“不”。
2.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1)不要单独与陌生人外出,特别是深夜、偏僻的地方。
(2)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求助,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3)不要在不明身份的人面前脱衣服或换衣服。
3. 加强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遇到性侵害行为时,要勇敢地告诉家长或老师。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社交圈子,了解孩子的朋友和家庭情况。
四、应对性侵害1. 遇到性侵害行为时,要保持冷静,尽量记住侵害者的特征和作案过程。
2. 不要害怕,勇敢地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
3. 如有证据,如照片、录音等,要妥善保管,并及时报警。
4. 如有心理创伤,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自己走出阴影。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科普之防止侵害
一、什么是性侵犯
性侵犯是指一切以欺骗、暴力、讨好、教唆或物质引诱及其他非自愿的性接触,既包括
身体接触(如触摸或抚摸身体及性器官等);同时也包括非身体接触,如语言挑逗、向受害者暴
露性器官、通过网络或其它媒介骚扰受害者等。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二、身体哪些部位最重要,不能随便让人抚摸和接触?
衣遮挡的就是我们的隐私部位,绝对不可以给别人随便触摸,也不可以随便触摸其他人
的隐私部位!
三、什么样的人会对孩子进行性侵犯?
对孩子进行伤害的人,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
近和最依赖的人。侵犯者与孩子处在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中,比如自己的亲人、邻居、老人、
父母的朋友等。
四、性侵害对受害者的伤害
性侵害对伤害者及其亲人都是极深的痛苦,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歧视和伤害他们,更应
给他们关爱和爱护。
性侵害对受害者的伤害来自两方面:
身体:疾病、不能生育下一代、重伤、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心理:惊吓、自卑、交际障碍,也可能导致自杀。
五、如何辨认性侵害
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
让孩子摸他的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者隐私部位;
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者嘴巴)接触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
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
六、未成年人如何预防性侵害
性侵可以来自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当遭遇对于不当
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勇敢说“不”,立即想办法离开这个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