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中心中国重返联合国报道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艾滋病2011年,世界各国纪念艾滋病疫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30周年。
1981年6月,一个在我们这个时代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世界舞台。
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最初它被认为是针对美国男同性恋社区的。
但很快就发现这种病毒已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蔓延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它没有歧视任何受害者。
到2007年,它已夺取了约2500万人的生命。
在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被确定为其元凶。
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无保护的性接触。
病毒还被发现通过吸毒人群中共用的针头,以及通过未经检查的输血来传播。
当母亲是艾滋病毒携带者时,它还可以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时由母亲传染给孩子。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随着感染率的急剧飙升,死亡的速度也同样上升。
最终,新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开始,延长了受感染人的生命。
2009年有超过五百万人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在过去5年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减少了超过20%。
另外,在过去十年至少56个国家已经趋于稳定或减少超过25%的新感染艾滋病毒。
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已经减少了近20%,新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减少了25%,是实现2015年消除艾滋病毒母婴传播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联合国大家庭一直是抗击艾滋病的先锋队。
自1996年以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的联合国艾滋病毒/艾滋病方案已开始协调工作。
该方案由10联合国系统机构共同赞助,他们是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
在2000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大会的千年首脑会议上制定了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具体目标。
在2001年的大会特别会议上,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通过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宣言,其中包括一系列国家目标和全球性行动来扭转这一流行病。
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成立于2002年。
2006年大会高级别会议审查至大会特别会议以来所取得的进展,并通过了53点“政治宣言”,向着实现全面普及艾滋病毒预防、治疗、护理和服务支持方面迈进。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一、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返联合国;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活动。
三、知识结构: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方针政策:(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①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三大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②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内容:20世纪50年代,在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③_________________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④__________五项原则。
b.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2.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⑤________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⑥_____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来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3)亚非会议:1955年参加在⑦__________举行亚非国际会议。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⑧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张宏良: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发布时间:2010-01-20 18:55 作者:张宏良字号:大中小点击:1764次美国在完成了对中国经济殖民化之后,终于亮出了最后底牌:要求美军进入中国,建立军事基地。
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菲利普·克劳利说,为解决阿富汗10万美军补给问题,美国政府要求借道中国新疆瓦罕走廊,向驻阿富汗美军运送物资。
克劳利还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已经向中国提出了这一要求。
并且,美国政府申明这绝不仅仅是美国一国的要求,而是由28个国家组成的北约军事组织的要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接受记者询问时暗示,磋商正在进行,未明确表示结果。
由中国大陆控制的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以及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在撰文制造相关舆论,呼吁支持美军进入中国以及中美联手打击阿富汗抵抗力量,认为美军进入新疆能够形成中美两国军队共同打击疆独分裂势力,必将有利于新疆稳定(好像他们根本不知道新疆分裂势力完全是美国怀胎分娩的一样)。
此类言论与当初认为日军进入中国能够实现“东亚共存共荣”如出一辙,甚至表述方式都完全相同。
(瓦西走廊位置)噩梦终于敲门了。
虽然此前我们就知道并且一直在大声疾呼,“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的结果,或迟或早终将会走到这一天,中国历史上历次亡国灭种大祸的降临,无一不是退缩忍让、贿财示弱的结果。
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国几次险些亡国灭种的大祸,都是从外国驻军开始的,八国联军京津大屠杀是从列强驻军开始的,“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也是从日本驻军开始的,整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便是从外国驻军开始的,是外国驻军演变的结果。
但是虽然我们曾经想到了,却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糟糕,糟糕得超出了我们最坏的想象。
此前我们只是呼吁要警惕美军外部包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美国会直接要求把军队开进中国。
因为就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给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军事打击中国方案中还认为,“可以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但是不要派兵登陆中国”,他们奉劝美国政府说:“中国能够接受一架被击落的U2飞机,但是中国很难接受一双美军的皮靴”。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四大变化与中国对策2011年1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务院,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中)、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右)和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举行会晤。
美日韩三国外长当日在华盛顿会晤,讨论朝鲜半岛最新局势及其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变化一:一个巨大的雁型阴影出现在亚洲美国借道双边同盟重返亚洲,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试图构造“雁型安全模式”。
美国重返亚洲加大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的不利因素。
而目前在亚洲正形成一个新的“雁型模式”,即以美国为领头雁的“雁型安全模式”。
这个“雁阵”中的第二梯队是美日、美韩同盟;借势朝鲜半岛的争端,美日韩又在进一步磋商建立三边军事同盟。
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等盟国的关系。
第四梯队是美国与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的关系。
美国特别强调东盟作为地区多边主义支点的重要性,同时承诺将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尤其是承诺赋予印度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在美国试图塑造的这种亚洲地区安全秩序的第二梯队中,美日同盟被置于首要位置,是美国与亚太地区接触的“基石”。
2010年是美日同盟建立50周年,美国高调要求日本复兴军事同盟关系,尽管日本民主党的鸠山政权初期不打算应承,但随着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发生,日本迅速改变了政策,强化了同盟关系。
美韩同盟也因“天安”号事件和朝鲜炮击延坪岛事件而进一步强化。
7月21日,美韩举行了两国历史上首次“2+2”会议,决定深化和扩大同盟合作。
此后,美日韩逐步走向三边同盟。
在12月初举行的美日韩三边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声称,美国与日本、韩国的条约同盟是数十年来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基石,而日本与韩国的伙伴关系又有助于这种稳定与合作的三角关系。
三国外长会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
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的密切合作。
美国启动了与泰国的《创造性合作伙伴协议》,与菲律宾签署了《千年挑战和约》,以加快菲经济发展,减少贫困。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联合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中国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作出了显著贡献,中国累计参与了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是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
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坚定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维和等多边事务,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为国际社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践证明,中国矢志不渝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个负责任大国。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联合国各项事业,主动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与东盟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典范,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尤其在抗疫、推动经济复苏方面的合作,造福了民众,有利于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始终坚定不移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这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50年,是中国全面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50年,也是中国持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50年。
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领地区和全球发展。
二、南海问题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
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
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
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前苏联出于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对南海争端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南海地区"边缘地带"特性进一步凸显。
在此背景下,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强占南海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
在维权斗争中,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南海诸岛主权宣示,抗议周边国家对中国海洋国土主权的践踏,收复被占西沙岛礁,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海疆国防建设。
南海,国外称“南中国海”位于北纬23°27′至南纬3°00′,东经122°10′至东经99°10′所占面积350平方千米,内海面积260多万平方千米,以“九段线”为国界与其他国家相隔。
1 、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南海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是海空航线必经之地,如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同时南海还与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相邻。
在经济上,南海则是石油、天然气的富集区,享有“第二波斯湾”之称,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等。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关系到中国的生存空间和长远发展,中国人均占地面积0.008平方千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占地0.03平方千米,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可谓资源匮乏,而南海则是一个资源宝库,其拥有开发资源海岸带土地、港口、石油、天然气,有多种生物、矿产,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那么南海便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生活、生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南海对中国的国防安全影响也是十分重要,1840至1949南海被侵略470余次,因为南海可增加我国防御纵深500到600海里并且处于制控对手的有利地位,同时南海还是我国海上交通和经济的要冲,中日韩对南航线分别为85.7%、90.6%和87.3%以后还会有所增加。
“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战略设计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此战略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传承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把丝绸、茶叶、瓷器输往沿途各国,这条贸易通道是世界经济历史上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也搭建起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当前,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加强区域合作,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
2、“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内容: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成功例子: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1972年,中日建交。
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局势的缓和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动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第三次建交高潮),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与祖国统一。
失败例子:邓小平主政外交韬光养晦,凡事不出头,这还好,起码对国家利益无帮助也无伤害。
但随着中国崛起,邓小平之后中国外交政策已改变,改变并非坏事,坏就坏在没有确立凡事以国家利益为准原则。
先看美国,美国不断推行他认可的民主价值观。
美国科索沃战争,打啊富汗打伊拉克打利比亚,但这些国人民并不仇恨美国,这是美国成功之处。
包括现在战火中叙利亚。
原因是美国打击国家都是独裁者统治国家!人民本来就已痛恨这些独裁者,倒让美国捡了个仁义之师美名!而中国在这些过程中多投反对票,科索沃,啊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内战到目前叙利亚内战,中国一律是投反对票,表面看中国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但实际结果却是两面不讨好,独裁政权是很难保住的。
独裁政权一倒,新政权就记恨着中国,是你中国拖慢了我们胜利步伐。
东南亚地区中心中国重返联合国四十周年报道方案
一、按照我台的部署,及时采用媒资平台发布的各类报道。
二、自主策划:
由于当时东南亚地区多数国家尚未与我国建交,有一定排华倾向,或本身未能进入联合
国,因此我中心有关重返联合国报道拟就单个选题进行挖掘,重点报道对中国重返联合
国功不可没的时任印尼外长马立克。
三、选题设计:
1、 新闻人物: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功不可没的印尼外长马立克
2、 录音报道:拟采访马立克的家人及朋友,解密那一段历史。
四、背景描述: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总部,第26届联大执行主席、印尼外交部长马立克举起手
中的木槌,果断地裁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意味着台湾已丧失联
合国席位,无需对台湾席位问题再进行表决。”
随着木槌铿锵有力地落在主席台前的案桌上时,联合国大会以76票对35票的压倒多数,
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和
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议案。可以说,印尼外长在中国重返
联合国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1971年,轮到印度尼西亚担任联大会议的主席国,印尼外交部长马立克走马上任联大
主席。当时,中国和印尼处于断交状态。马立克设法与密友司徒眉生取得联系,并宣明来意:
“我已当选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本届大会最主要的一个议题,就是恢复中国席位问题。我
可以坦率地告诉你,苏哈托总统肯定不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但不至于公
开反对。所以,我很想了解中国的立场。目前,印中已中断外交关系多年,沟通起来比较困
难。你是我的老朋友,又与中国上层熟悉,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你去北京替我捎个口信,表
明我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权利的深切关注,征询一下中国政府对加入联合国的看
法,他们对本届联合国大会很有可能出现有利于中国的新情势如何应对。”
在投票时,印尼投了弃权票,但印尼外长马立克却兴奋地举起手中的木槌,果断裁决。
马立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表决结果一出来,马立克就给司徒眉生打来越洋电话,急切而又
兴奋地问:“你听到消息了没有?”“听到了!”
30多年后的今天,当司徒眉生向记者追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不胜感慨地说:“马立克
的一槌定音功不可没。我只是因缘做了一点应做的事。其实,这一切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某个
人所为,而是历史潮流谁也抗拒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