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实验报告实验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UC-OS移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内核移植了uCOS-II 的处理器上创建任务。

二、实验内容

1.运行实验十,在超级终端上观察四个任务的切换。

2. 任务1~3,每个控制“红”、“绿”、“蓝”一种颜色的显示,适当增加OSTimeDly()的时间,且优先级高的任务延时时间加长,以便看清三种颜色。

3.引入一个全局变量 BOOLEAN ac_key,解决完整刷屏问题。

4. #define rUTRSTAT0 (*(volatile unsigned *)0x)

#define RdURXH0()(*(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

当键盘有输入时在超级终端上显示相应的字符。

三、实验设备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920T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ARM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原理

所谓移植,指的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某个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上运行。虽然uCOS-II的大部分源代码是用C语言写成的,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成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比如:uCOS-II在读写处理器、寄存器时只能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因为uCOS-II在设计的时候就己经充分考虑了可移植性,所以,uCOS-II的移植还是比较容易的。

要使uCOS一工工可以正常工作,处理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处理器的C编译器能产生可重入代码。

2)在程序中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中断。

3)处理器支持中断,并A能产生定时中断(通常在10Hz}1000Hz之间)。

4)处理器支持能够容纳一定量数据的硬件堆栈。

5)处理器有将堆栈指针和其它CPU寄存器存储和读出到堆栈(或者内存)的指令。

uCOS-II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把当前任务的CPU寄存器存放到此任务的堆栈中,然后,再从另一个任务的堆栈中恢复原来的工作寄存器,继续运行另一个任务。所以,寄存器的入栈和出栈是uCOS一工工多任务调度的基础。

五、实验步骤

1 以实验十为模板,将实验六 inc目录下的和src目录下的拷到模板下的相应目录,将加入工程中。

2包含以下头文件#include “inc/”。

3改文件中包含头文件的路径。

#include "../inc/drv/"

4 声明引用的变量 extern U32 LCDBufferII2[LCDHEIGHT][LCDWIDTH];

六、源程序

#include"../ucos-ii/" /* uC/OS interface */

#include "../ucos-ii/add/"

#include "../inc/"

#include "../inc/sys/"

#include "../src/gui/"

#include "../inc/"

#include <>

#include <>

inc/"

.\n");

OSStart(); // start the OS //

// never reached //

return 0;

}

/////////////////////////////////////////////////////////////////////////////// ///////////////////////////////////

void Task1(void *Id)

{

for(;;)

{ if(ac_key==1)

{ ac_key=0;

BSPprintf(0,"RED%\n\n");

for (k=0;k<480;k++)

for (j=0;j<640;j++)

LCDBufferII2[k][j]=0x000000ff; LCD_Refresh();

OSTimeDly(10000);

ac_key=1;

}

}

}

void Task2(void *Id)

{

for(;;)

{ if(ac_key==1)

{ ac_key=0;

BSPprintf(0,"GREEN%\n\n");

for (k=0;k<480;k++)

for (j=0;j<640;j++)

LCDBufferII2[k][j]=0x0000fc00;

LCD_Refresh();

ac_key=1;

OSTimeDly(8000);

}

}

}

void Task3(void *Id)

{

for(;;)

{ if(ac_key==1)

{ ac_key=0;

BSPprintf(0,"BLUE%\n\n");

for (k=0;k<480;k++)

for (j=0;j<640;j++)

LCDBufferII2[k][j]=0x00f80000;

LCD_Refresh();

ac_key=1;

OSTimeDly(6000);

}

}

}

void Task4(void *Id)

{

cha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