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使其具有流动性的融资方式,对我国而言,不仅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应对其积极探讨和研究。美国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其资产证券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十分之高,其发展历程尤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美国启示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创新之所以在我国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对我国金融改革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有着重要地位。因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发起人一般是金融机构,它将相对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甚至将不同种类的证券组合,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这种的多样性与结构的灵活的特点使它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了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

另外,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并且由于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其融资成本相比之下要更为低廉。通过适当的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减少风险资产,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即可以出售部分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将所得投资于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从而实现了风险合理配置,改善了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体现各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规范。

二、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今。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

1、贷款保险机制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大量居民无力偿还贷款,银行面临着资不抵债的风险。为化解危机,政府首先是提供资金来源,成立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其次是建立贷款保险机制,成立了联邦住宅管理局,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提供保险机制。这些措施改变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类型,改善了居民的借款条件,促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从中短期贷款向标准化长期贷款的转型。

2、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成立

美国在1938年成立了一家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这是一家政府信用企业,主要负责

为联邦住宅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担保的抵押贷款提供二级交易市场,促进了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当时抵押贷款交易市场还很不健全,投资标的流动性不佳,并且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平稳,所以在后期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2)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在美国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MBS的产生

1968年,美国改组旧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分立为现今的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以及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购房服务,并提升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其在1970年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随后联邦房贷抵押贷款公司也发行了住房抵押贷款参与凭证,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开始全面铺开。

2、MBS的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MBS过手证券作为初级产品自身存在缺陷,另外市场也趋于饱和,并且石油危机的影响引发人们转投其他金融资产。为扩大资本市场的参与,1983年,联邦房贷抵押贷款公司发行抵押担保债务凭证,后来又衍生出纯利息债券和纯本金债券。

3、法律法规的制定

美国1984年通过的《加强二级抵押贷款市场法案》使所有已评级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成为合法投资对象,紧接着简化了审查程序,降低了发行成本。1986年,美国又通过了《税收改革法案》提供了合理的税收体系。最后的FASIT立法提案产生了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资产范围扩大到多种金融资产,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制度趋于完善。

(3)80年代中期至今

80年代中期至今的发展以各种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为主导,信用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以及房屋权益贷款等新资产组合起来,形成资产担保证券。

1、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创新

美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和分散转移信用风险,因此不同种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出现。随着私人部门参与和证券化资产多样化扩展, 80年代中期以来资产担保证券发展十分迅速。

2、外界经济制度环境变化

1981年美国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比率设限, 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进一步将比率规定强化。这促使银行积极采取证券化方式将各种金融资产出售,资产证券化由早期的规避风险转变为资产负债管理。其标的由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转变成各种其它金融资产。

3、政府对资产证券化的推动

美国解决储贷危机促进了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1983年美国出现了最早的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交易,此后零息债券等金融工具也逐渐被运用。1989年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专门负责管理经营失败的储贷协会及其资产和负债。该公司为应对不良资产的难题,开创了新的资产证券化类型,使得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迅速发展。

三、美国先进经验的借鉴

总体上,美国资产证券化持续超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证券化在资产的流动性转换与风险转移方面高度有效性,以及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法律规范制度的完善。有鉴于此,我国资产证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从其在美国的发展史得到以下认识:第一,证券化产品的不断创新是丰富证券市场的关键。中国资产证券化起步不久,市场十分广阔,只有在经济基础上根据实际供求进行产品开发,弥补旧有产品的缺陷和不足,降低供给成本,提高风险转移能力,才能促使市场的健全成长。

第二,要尊重市场自主的商业化力量。美国证券化的前期是由政府实施措施的,但仅仅只是奠定其基础,之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证券化产品的结构或是其风险特征,都是由商业机构按市场变化推出的,这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的表现。

第三,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保证证券化产品信用可靠,并重视二级市场的建设,增强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安全、盈利、流动性的特征,但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相对疲软,因此需要政府根据机构投资者不同风险收益偏好和现金流期限管理配对需要,研讨和出台更多措施鼓励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嵩魏恩道刘勇: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案例[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中华管理学习网>银行管理.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OL].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