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仪表》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测量仪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子测量仪表

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

适用阶段:中职阶段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电子测量仪表》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表;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能对电子测量仪表进行维护。本课程应在学生学完《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

2.设计思路

要体现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关注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考核等环节选择的设计思路。

经过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及论证,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七个学习项目即:电子测量和仪表的基本知识、电子电压表、信号源、电子

计数器、示波器、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这七个学习项目是按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测试岗、检验岗工作岗位而设计的。课程要求实施项目教学,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是以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为载体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和仪表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能看懂电子测量仪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对常用电子仪表进行维护。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能力,培养他们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德;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善于沟通和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

1.知识目标

(1)了解电子测量的内容和仪器的基本知识;

(2)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3)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掌握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

(5)了解现代智能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

(6)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操作技能。

2.技能目标

(1)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能读懂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

(3)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测量;

(4)能正确使用仪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

(5)能对电子测量仪表进行维护。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优良品德;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工作中善于与他人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

(5)加强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以电子技术应用工作领域各项工作任务的需要,以及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材料组织教材内容;教材中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行业标准等内容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来引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通过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2)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项目导向式、任务驱动式、分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角色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

注重利用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积极利用网络以及各种优秀的数字化资源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仿真实训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建立开放的实训中心,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3.考核与评价

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为促进学生平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评价模式多元化,建议成绩评定方式如下:

采用过程考评(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按百分制考核。由过程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核成绩(40%)组成。其中过程考评

(平时考核)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任课教师(包括工学结合指导师傅)评价,内容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现场教学和工学结合总结、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产品质量等;终结性考核为对课程综合掌握情况的考核。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