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第1阶段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教育社会学》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计15分)

1.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在于它既姓“教”,又姓“社”。

2.苏扎罗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解释论的诸多理论可以分为教育知识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和人种方法论三个分支流派。4.政治结构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形成教育控制的一定模式。

5.学校中心的传递结构是以学校不仅垄断文化传递的专门权力,而且垄断文化传递的

专门能力为基础的。

6.就在读大学生而言,从经济条件来看,富有阶层子女享受的是“礼物性”的教育机会,而贫困阶层子女所享有的是“负担性”的教育机会。

7.作为教育的一种社会背景来说,社会差异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教育机会领域,表现为对

教育机会均等的制约。

8.社会角色性别差异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体现在分类教育机会上。9.教育社会学规范学科论关注的是教育社会学的服务性,具体来说,即教育社会学诊断、预测与“临床治疗”功能。

10.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是一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

二、判断题(仅需要判断正误,无须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计10分)

1.教育社会学研究必须坚持价值判断。错(事实判断)

2.工业社会的教育主要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错

3.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应该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互结合使用。对

4.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直接促使教育社会学的产生。错

5.在农业社会,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有劳动能力的生产者。错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5分)

1.“后喻文化”

答:“后喻文化”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来指称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那些文化类型,其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

2.教育机会均等

答:教育机会均等通常包含三种含义:一是起点均等;二是过程均等;三是结果均等。

3.“软件化”

答:经济生产中高技术、知识、服务、信息情报等软件要素的重要性增大,而物品、能源等硬件要素的重要性降低。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的重要倾向。

答:第一是“软件化”,强调掌握核心技术;第二是“国际化”,不局限于中国,培养具有国际适应力的人才;第三是“中产化”(“模糊化”);第四是变动急剧化。

2.文化阶层对教育机会影响的特点。

答:文化阶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往往比较“顽固”,不太容易受家庭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波动;相反,它倒是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他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首先,文化阶层的影响可能会“冲淡”经济阶层的影响;其次,能冲淡职业阶层的影响。

3.简述工业社会中“庶民教化”方式转型的主要原因。

答:原因有三,第一,劳动力再生产教育占据大量时间,致使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时间减少;第二,工业社会中群体教育本身就是以工厂为结构范型而建立起来的,学校生活过程本身的许多自然特征便是学生每天都在学习的隐性课程;第三,在多元化社会中,硬性灌输一元价值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于是不得不寻求隐性控制。

4.简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特征是强调稳定,贬抑变化,如注重天道与人道的和谐,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伦理道德等。

在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的价值取向影响,中国传统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教师被当作知识权威、道德权威,要求学生恪守师道、严承师说,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多“积累型”而少“发现型”,多“继承型”而少“创造型”,个性得不到张扬。

五、论述题(不仅要陈述核心观点,还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释;20分)

1.比较分析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信息的不同特征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答: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信息具有基本相悖的特征:学校信息是较为刻板的、划一的、带强制性的;而大众传媒信息是灵活的、多样的、选择余地较大的信息。前者有悖于学生的天性,后者则合于学生天性,如好动、好奇、好自由选择、好自我中心等。这样,学生就容易对学校信息环境产生抵触情绪,而对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产生依存心理。

学生从大众媒体获取的信息越多,了解或学到的知识、价值、规范、态度和生活方式越多,则学校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在其可接受到的信息量中所占比重也就越少。

学生通过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习得学校未给予传递的文化,越来越多地习得自己认为比学校传递的文化更具吸引力、更具价值、甚至认为更“正确”的文化。

所有这些都导致学校无法像过去扮演教育权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