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游泳场馆设施、管理与水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0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 章概述 (6)第2 章池体设计 (8)2.1 标准游泳池的设计规范 (8)2.2 水质 (8)2.3 水温 (10)2.4 水源 (10)2.5 学校游泳馆的池体设计及主要设计参数 (11)第3 章游泳池的水循环系统的选择 (12)3.1 游泳池的池水循环系统 (12)3.2 游泳池池水循环 (13)3.2.1 循环周期 (13)3.2.2 循环流量 (13)3.2.3 循环水泵的选择 (14)3.2.4 循环管道 (15)3.2.5 平衡水池和均衡水池 (16)3.2.6 补水和充水 (17)3.2.7 池底布水口计算 (18)3.3 游泳池水的加热 (18)3.3.1 加热方式和加热时间 (18)3.3.2 热量计算 (18)3.3.3 加热设备 (20)第4 章设备介绍 (22)4.1 过滤设备介绍 (22)4.1.1 毛发过滤器 (22)4.1.2 过滤器 (22)4.1.3 过滤器反冲洗 (24)4.1.4 计量泵、人工可调计量装置、溶解槽、溶液槽和管道244.1.5 东北某大学游泳馆过滤设备的选择 (24)4.2 消毒设备以及消毒剂的介绍 (25)4.2.1 如何选用消毒剂 (25)4.2.2 臭氧消毒 (26)4.2.3 氯消毒 (29)54.2.4 瓶装氯气消毒 (29)4.2.5 氯片消毒 (30)4.3 池水加药的介绍 (30)4.3.1 一般规定 (30)4.3.2 投加方式和投加量 (30)4.3.3 投加装置和管材 (31)4.3.4 水质平衡 (31)4.3.5 某大学游泳馆的消毒 (32)第1章项目概述东北某大学位于松花江畔,地理条件优美,该学校所处地属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 摄氏度,最高气温31 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25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9.2 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零下19 摄氏度。
日照时速1250 小时,无霜期150 天左右,有暴雪冰雹、暴雨、干旱等灾害气候影响。
游泳池管理制度目录一、总则 (2)二、人员管理 (2)2.1 游泳池管理人员职责 (3)2.2 游泳池使用人员职责 (4)2.3 员工培训与考核 (4)三、设施与设备管理 (5)3.1 游泳池维护与保养 (6)3.2 设备管理 (7)3.3 安全防护措施 (8)四、水质管理 (9)4.1 水质标准 (10)4.2 水质检测与监测 (11)4.3 水质改善措施 (12)五、游泳活动管理 (13)5.1 会员制度 (14)5.2 游泳活动规定 (15)5.3 游泳安全注意事项 (15)六、卫生与环保管理 (16)6.1 清洁卫生要求 (17)6.2 环保措施 (18)6.3 废弃物处理 (19)七、财务管理 (21)7.1 收费标准 (22)7.2 费用收取与管理 (23)7.3 财务审计与公开 (24)八、附则 (25)8.1 解释权归属 (26)8.2 修订日期与程序 (27)一、总则为了提高游泳池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与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游泳池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游泳池管理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游泳池的良性运行和游泳者的合法权益。
本游泳池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游泳池管理,包括室内和室外游泳池、公共游泳馆等。
所有进入游泳池的人员,包括游泳者、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均须遵守本制度。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本游泳池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游泳池的水质卫生、设施设备安全、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为游泳者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游泳环境。
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人员管理未经允许,禁止在游泳池内进行跳水、潜水等可能妨碍他人游泳的行为。
保持友好礼貌的交流方式,不争吵、不斗殴,维护一个良好的游泳环境。
对于违反游泳池管理制度的行为,管理人员有权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者,可报请相关部门处理。
一、总则为了加强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保障游泳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游泳场馆的日常安全管理,包括游泳馆、水上乐园、水上俱乐部等场所。
三、安全责任1. 游泳场馆负责人是游泳场馆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场馆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2. 游泳场馆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履行职责。
3. 游泳者应遵守游泳场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
四、安全设施与设备1. 游泳场馆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救生员、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救生梯等。
2. 游泳场馆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使用。
3. 游泳场馆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五、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管理(1)游泳场馆应配备足够的救生员,救生员应持有救生员资格证书。
(2)救生员应熟悉游泳场馆的布局、设施和设备,掌握救生技能。
(3)救生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救生技能。
2. 游泳区域管理(1)游泳区域应划分清楚,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2)禁止儿童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进入深水区。
(3)禁止酒后游泳、吸烟、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游泳区域。
3. 游泳时间管理(1)游泳场馆应根据天气、水质等因素合理安排游泳时间。
(2)游泳场馆应设置休息时间,确保游泳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4. 水质管理(1)游泳场馆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游泳场馆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质污染。
5. 防火安全管理(1)游泳场馆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2)游泳场馆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3)游泳场馆应制定消防安全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六、事故处理1. 游泳场馆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2. 游泳场馆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调查。
3. 游泳场馆应妥善处理事故善后事宜,对受害者给予合理赔偿。
游泳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游泳场馆管理,保障游泳运动者的安全,保护游泳场馆设施设备,制定本管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游泳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包括游泳池、浴室、更衣室、观众席等。
第三条游泳场馆管理应依法、公平、公正、文明、有序进行。
第四条游泳场馆管理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活动。
第五条游泳场馆管理应广泛吸收群众意见,促进游泳场馆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游泳场馆应设立综合办公室,设置场馆主任负责场馆日常管理。
第七条经费使用应设立专门的经费管理部门,负责场馆资金监管工作。
第八条人员管理机构应具体到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第九条设置技术服务部门,负责游泳场馆设施设备的检测、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十条公共关系部门要加强游泳场馆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一条游泳场馆设备设施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标准,品质可靠,并应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第十二条游泳场馆设备设施的使用应做到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资源现象。
第十三条设备设施的维护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对于设备设施的维修应及时、专业地处理,避免因设备设施问题引发意外事故。
第十五条对于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提升设备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章服务管理第十六条游泳场馆服务人员应受到专业培训,熟悉游泳场馆服务流程和规定。
第十七条游泳场馆应提供完备的服务设施,包括更衣室、储物柜、淋浴间等。
第十八条游泳场馆应提供优质的服务理念,提升顾客满意度,不断改进服务品质。
第十九条游泳场馆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
第二十条游泳场馆应建立健全的顾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顾客的投诉问题。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二十一条游泳场馆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并不断改进安全设施。
第二十二条游泳场馆应设置专业的安全巡查人员,定期对场馆进行安全巡查。
游泳场馆管理制度范文游泳场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游泳场馆的管理秩序,保障游泳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游泳场馆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游泳场馆内的所有人员和游泳者。
第三条游泳场馆管理原则: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合理用水、科学管理。
第四条游泳场馆管理目标:保障游泳者的人身安全,提供优质的游泳服务,维护游泳场馆设施设备的完好,保障良好的管理秩序。
第二章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第五条游泳场馆应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游泳场馆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游泳场馆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游泳教练资质,并接受相关的安全管理培训。
第七条游泳场馆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制定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加以执行;(二)组织开展游泳安全培训,提高游泳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三)落实游泳场馆的安全设施、安全标识,确保游泳者的安全;(四)监督游泳场馆的游泳指导员和工作人员,确保他们的健康状态和业务水平;(五)协调处理游泳场馆发生的意外事故,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六)定期检查游泳场馆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八条游泳场馆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告示游泳者注意遵守游泳馆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条游泳场馆应提供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抓手、救生圈、救生衣等。
第十条游泳馆应配备专业的救生员,及时疏散游泳场馆内的游泳者,确保游泳者的人身安全。
第十一条游泳场馆内应设置合理的救生器材储存点,确保救生器材的完好和操作方便。
第三章游泳场馆的服务管理第十二条游泳场馆应开展游泳指导服务,为游泳者提供专业的游泳指导和训练。
第十三条游泳场馆应配备专业合格的游泳指导员,具备良好的游泳技术和丰富的游泳教学经验。
第十四条游泳指导员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他们的服务态度和行为规范。
第十五条游泳场馆应提供干净、整洁的场馆环境和设施设备,确保游泳者的舒适感。
第十六条游泳场馆应提供便利的更衣、洗浴等服务设施,方便游泳者的使用。
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措施手册第一章游泳馆水质管理概述 (2)1.1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2)1.1.1 保障游泳者健康 (2)1.1.2 维护游泳馆设施 (3)1.1.3 提高游泳馆声誉 (3)1.2 水质管理的基本原则 (3)1.2.1 合理设计游泳池水处理系统 (3)1.2.2 制定严格的水质监测制度 (3)1.2.3 强化水质管理培训 (3)1.2.4 落实水质管理责任 (3)1.2.5 加强水质管理宣传 (3)第二章水质检测与监测 (3)2.1 检测项目的确定 (3)2.2 检测方法与设备 (4)2.3 检测频率与记录 (4)第三章水质处理技术 (5)3.1 消毒技术 (5)3.2 净化技术 (5)3.3 水质调节 (6)第四章游泳馆水质安全管理 (6)4.1 安全管理措施 (6)4.2 应急处理方案 (7)第五章节能减排概述 (7)5.1 节能减排的意义 (7)5.2 节能减排的目标 (8)第六章游泳馆设备节能措施 (8)6.1 游泳池加热系统节能 (8)6.2 循环水处理系统节能 (9)6.3 照明系统节能 (9)第七章游泳馆建筑节能措施 (10)7.1 建筑保温隔热 (10)7.2 自然通风与采光 (10)7.3 建筑绿化 (10)第八章游泳馆运行管理节能措施 (11)8.1 人员管理 (11)8.2 设备维护与保养 (11)8.3 能源审计与数据分析 (11)第九章游泳馆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2)9.1 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 (12)9.1.1 游泳馆废水来源及特点 (12)9.1.2 废水处理方法 (12)9.1.3 废水回收利用 (12)9.2 废气处理与排放 (13)9.2.1 游泳馆废气来源及特点 (13)9.2.2 废气处理方法 (13)9.2.3 废气排放 (13)9.3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13)9.3.1 游泳馆固废来源及特点 (13)9.3.2 固废处理方法 (13)9.3.3 固废资源化 (13)第十章游泳馆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14)10.1 宣传教育内容 (14)10.2 宣传教育方式 (14)10.3 宣传教育效果评价 (14)第十一章游泳馆节能减排评估与改进 (15)11.1 节能减排评估方法 (15)11.1.1 能源消耗评估 (15)11.1.2 排放物评估 (15)11.1.3 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5)11.2 节能减排改进措施 (15)11.2.1 提高设备效率 (16)11.2.2 优化运行策略 (16)11.2.3 推广可再生能源 (16)11.3 节能减排成效分析 (16)11.3.1 经济效益分析 (16)11.3.2 环境效益分析 (16)第十二章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案例分享 (16)12.1 成功案例介绍 (16)12.2 案例分析 (17)12.3 经验与启示 (17)第一章游泳馆水质管理概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馆作为公共体育设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通用6篇)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1游泳池是我会所会员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会员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管理处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会所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5、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1)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初学者及幼童在无家长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2为贯彻落实《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安全检查方案》的精神,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结合本场所的实际,特制定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1、由本度假村安全负责人、保安员、救生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有关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承担游泳池的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游泳池的日常秩序。
2、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定期培训合格的水上救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游泳人员。
3、游泳馆的救护人员兼管安全,上岗时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劝阻和制止游泳场所内不安全的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深、浅水区有明显的标志,游泳池周边设有宣传牌、警告牌和管理工作的告示牌,并设有监控系统及救护观察台,救护器材齐备,并有效使用。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和管制刀具进入游泳池。
6、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酗酒、醉酒者进入游泳场所。
游泳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游泳馆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顾客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游泳场馆管理第二条游泳馆在规划、建设、使用和维护中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场馆设备、水质和环境安全。
第三条游泳馆应进行常态化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游泳池水质清洁、设备完好,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第四条游泳馆应设置充足的避难装置、应急救援设备,并配备专业的救生员。
第五条游泳馆应每天进行完整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游泳池水质清洁卫生。
第六条游泳馆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做好安全提示工作。
第三章顾客管理第七条游泳馆应对顾客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做出合理的限制,禁止患有传染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进入游泳馆。
第八条游泳馆应要求顾客填写健康告知表,了解顾客的身体状况,推荐有疾病或身体问题的顾客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游泳。
第九条游泳馆应为顾客提供合适的更衣室设施,并要求顾客注意个人贵重物品的保管。
第十条游泳馆应统一规范顾客游泳行为,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害物品进入游泳区域。
第十一条游泳馆应做好顾客入馆登记管理,记录顾客的游泳信息,确保顾客的安全可控。
第四章救生与急救措施第十二条游泳馆应配备专业的救生员,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游泳馆应设置明显的救生设施和急救设备,并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
第十四条游泳馆应设置明显的急救指示标识,让顾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急救设备和求助处。
第十五条游泳馆应定期组织救生演练和急救培训,提高救生和急救能力。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游泳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确保游泳馆的安全运营。
第十七条游泳馆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指示标志,防止顾客误入危险区域。
第十八条游泳馆应进行一定的安全讲解和安全宣传,提高顾客的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游泳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顾客发生溺水事故,如设置避险通道、设立救生圈等。
第二十条游泳馆应及时处理游泳池中的异物和杂质,保证游泳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第六章工作责任第二十一条游泳馆应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负责不同领域的管理工作。
2024年游泳馆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游泳馆的日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公众游泳需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游泳馆是指专门用于供公众进行游泳运动和相关活动的场所。
第三条游泳馆的管理目标是保障公众的安全,提供良好的游泳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第四条游泳馆的管理主体是经营者或管理单位。
第五条游泳馆的管理应依法合规,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游泳馆管理和安全规定。
第六条游泳馆应设立管理机构或成立管理团队,负责游泳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游泳馆应对职工进行规范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
第八条游泳馆管理应依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营业时间和收费标准,并公布。
第九条游泳馆应建立健全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处理游客投诉和纠纷。
第十条游泳馆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游泳馆的了解,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第二章设施设备第十一条游泳馆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运动场所的安全、卫生、环保和防火要求。
第十二条游泳馆应设有规范的游泳池,配备必要的场地、水质、器材设备等。
第十三条游泳池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每日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
第十四条游泳池的水温应适宜,保持在25℃-28℃之间。
第十五条游泳馆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设备、急救设备等,确保应急处理工作能够及时有效进行。
第十六条游泳馆应设有更衣室、淋浴间等功能区域,提供方便快捷的换衣和洗浴服务。
第十七条游泳馆应提供便利的观众席或休息区,满足观看比赛或休息的需要。
第十八条游泳馆应提供无障碍设施,满足残障人士的游泳需求。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游泳馆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十条游泳馆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场馆的安全运营。
第二十一条游泳馆应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游泳池周围环境和游泳者的安全情况。
第二十二条游泳馆应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如禁止游泳区域、紧急出口等。
第二十三条游泳馆应设置专人负责救生工作,并配备专业救生员,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手册第一章概述 (2)1.1 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的意义 (2)1.2 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的目标 (3)第二章游泳馆水质标准与检测 (3)2.1 游泳馆水质标准 (3)2.2 水质检测方法与流程 (4)2.3 水质检测设备与维护 (4)第三章水处理设备与管理 (5)3.1 水处理设备种类与功能 (5)3.2 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 (5)3.3 水处理设备节能减排措施 (6)第四章消毒剂管理与使用 (6)4.1 消毒剂种类与选择 (6)4.2 消毒剂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7)4.3 消毒剂残留检测与处理 (7)第五章游泳馆循环水系统管理 (8)5.1 循环水系统组成与原理 (8)5.1.1 组成 (8)5.1.2 原理 (8)5.2 循环水系统操作与维护 (9)5.2.1 操作 (9)5.2.2 维护 (9)5.3 循环水系统节能减排措施 (9)第六章游泳馆水质监测与预警 (9)6.1 水质监测系统构建 (9)6.2 水质预警机制与实施 (10)6.3 水质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10)第七章游泳馆能耗分析与管理 (11)7.1 游泳馆能耗类型与特点 (11)7.1.1 游泳馆能耗类型 (11)7.1.2 游泳馆能耗特点 (11)7.2 能耗数据监测与统计 (11)7.2.1 能耗数据监测 (12)7.2.2 能耗数据统计 (12)7.3 能耗管理措施与实施 (12)7.3.1 能耗管理措施 (12)7.3.2 能耗管理实施 (12)第八章节能减排技术与方法 (13)8.1 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13)8.2 节能减排方法与实践 (13)8.3 节能减排效果评估 (14)第九章游泳馆照明与空调系统管理 (14)9.1 照明系统管理与节能减排 (14)9.1.1 照明系统概述 (14)9.1.2 照明系统管理措施 (14)9.1.3 节能减排措施 (15)9.2 空调系统管理与节能减排 (15)9.2.1 空调系统概述 (15)9.2.2 空调系统管理措施 (15)9.2.3 节能减排措施 (15)9.3 照明与空调系统优化措施 (15)9.3.1 系统集成优化 (15)9.3.2 设备选型优化 (15)9.3.3 系统运行优化 (16)9.3.4 人员培训与考核 (16)第十章游泳馆排水与污水处理 (16)10.1 排水系统管理与优化 (16)10.1.1 排水系统的组成 (16)10.1.2 排水系统管理措施 (16)10.1.3 排水系统优化方法 (16)10.2 污水处理设备与工艺 (17)10.2.1 污水处理设备 (17)10.2.2 污水处理工艺 (17)10.3 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措施 (17)10.3.1 节能措施 (17)10.3.2 减排措施 (17)第十一章游泳馆节能宣传与培训 (17)11.1 节能宣传策略与方法 (17)11.2 员工节能培训与考核 (18)11.3 节能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估 (18)第十二章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监督与考核 (18)12.1 监督体系构建 (18)12.2 考核指标与标准 (19)12.3 监督与考核实施与反馈 (19)第一章概述1.1 游泳馆水质管理与节能减排的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