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中学历史教师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被不断提出和完善。
2017年,全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版别正式实施,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转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进行探讨。
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在旧的历史教育体系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接受知识。
但是,在新的历史课程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教师,而是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把握好问题的引导和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意识。
二、课堂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在旧的历史课程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课堂主宰者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但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
教师要在课堂中掌控好引导和讲解的过程,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三、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发展导师在新的历史教育课程下,教师除了要掌握好教学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要全面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知识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在旧的历史课程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单向传递者的角色,学生只是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但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意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和发展。
五、知识教授转变为情感铸造在新的历史教育体系下,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历史特级教师柳合青_历史特级教师应有的三种身份历史特级教师理应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爱广泛涉猎的博学者。
现在的中学历史课程包含政治史模块、经济史模块、文化史模块。
这种专题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深、跨度大、综合性强,改变了传统的通史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应对新的变化与挑战。
其次是覆盖面广。
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研究思想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研究内容日益丰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这些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大多也被吸纳进了中学历史教材,如不同时期的市井生活情况、社会各阶层的发展情况等,还有人类不断拓展的新的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成就等等。
这些内容都远远超出了传统历史学教育的专业学习范畴。
课改发展到现在,广泛涉猎,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学识,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俨然成为历史教师的必备条件,否则就很难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作为历史学科“领头雁”的特级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只有这样,才能俯视教材,宏观地把握教学,在教学中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更好地带领历史教师团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道理非常适应历史学科当前的教学形势和要求。
将教学变成儿童研究是一个国际趋势,教师不仅要研究教科书,更要研究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历史特级教师也理应成为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师不是学科专家的依附者,而是拥有独立人格和专业自主权的存在。
教师的教学是将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教师的经验与知识、社会与生活环境等要素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去探究,去讲解的过程。
教师则是通过倾听,引导学生“会话”“自主建构”知识。
历史特级教师需要《百家讲坛》嘉宾那样的学科功底,但课堂教学中却不能独霸讲台,更多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心理逻辑,以及个体差异,研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研究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萌发自己的精彩观念而成为《百家讲坛》的嘉宾。
2024年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回顾过往,我们置身于课堂的时光似乎同样呈现出这样的特质。
忆及高中时期,我对历史的热爱源于一位教师。
他年事已高,风度翩翩,记忆中他未曾依赖教科书,每一课都如叙述故事,纵横五千年,涵盖世间万象,皆能娓娓道来。
自那时起,同学们无不翘首期盼历史课的来临。
他未曾实施过临时测验或默写,然而我们班级的历史成绩却未曾下滑,反而有所提升。
至今提及这位教师,我们仍怀揣着深深的敬意。
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在大学教育中,教授们倾向于不推崇以袁____为代表的方式来教授历史,甚至可能抵制以此来理解历史。
这仅是从专业历史学者的视角出发。
在高中教育的范畴内,这种方式或许更为适宜。
高中生并不需要对历史有精深的理解,而是需要具备基本的历史观念,对历史事件有初步的认知。
若采用传统的刻板教学,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反感,将其与枯燥的默写和考试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心理上抵触这门学科。
而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为一位“袁老师”并非易事。
首要条件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否则无法做到自如地讲述,教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需要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缺乏优秀的表达能力,即使拥有丰富的知识,也可能让学生感觉像是在背诵课本。
历史教学看似简单,实则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历史教师并不轻松,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升,唯有实践才能孕育真知。
2024年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一、总体目标:遵循我校教学计划,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弘扬中国和全球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思想情感教育,旨在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
致力于在历史与其他学科间建立互动,努力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实施综合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什么是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就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1、不断学习,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形而上者谓之道,总是显得众说纷纭,但其中有共同点就是强调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古今贯通,进行独立和批判的思考,关注现实,以达到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目的。
所以,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一名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有这种能力,就要求我们本身做到深挖历史知识基础,不断提升能力水平。
老师的能力来自平时的积累,所以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新的传媒方式也拓展了我们的读书渠道,很多的公众号都有很精彩的书籍介绍或教学方法,历史知识等文章,一些听书app、大学的公开课视频等都是我们扩展知识面的好途径。
今后在读书的时候,我也要注意在自己的教材上进行记录,不断学习。
2、实践与思考相结合,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只是学习是不够的,课要上得好,要提出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同时把思考作为习惯,在这方面,北京四中的张汉林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他针对一件事情本身,提示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其过程和意义,其实就是一种历史的代入,把自己带入到历史情境中,会发现历史的丰富多彩,比如:想象一下你自己在那个人的位置,你如何回应当时的情况?在这次决定中,什么因素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通过这些思考,进一步追问:当我们试图解释或理解人们过去的行为时,我们应该考虑什么?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可能和考试题不贴边,但是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进而加深对具体事件的认识。
我同时惊叹张老师能提那么多问题,本身也证明将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的重要。
3、怀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提升课堂人文性第一位主讲人是陕西师范大学的老校长赵世超教授,他的主讲题目是《史学素养与中学历史教师学科素养——由中国传统文化说起》,讲座立足先秦文化变迁,用一张纸的提纲,面对会场500多人侃侃而谈,内容深刻,时间精确,条理脉络清晰,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历史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性,与时俱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渊博的人文科学文化、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等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新情况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炽化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高端人才,谁就可以立于时代的前列。
而这一切的保证,就是教育的发展,为此,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面对挑战,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
一、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之道,德为先”,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
中学历史课是一门具有很强思想性、政治性的学科,相应地,中学历史教师就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本身思想政治觉悟要高,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去讲授历史,培养学生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用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接班人。
团结乐群的人际关系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关键。
中学历史学科由于以往认识上的偏差,这门课程在整个中学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一方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在应试体制下,中学历史课长期处于“偏科”的地位,造成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好像低一人等,以致于和其他科目的教师关系紧张,这不但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学生。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作者:孙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8期摘要:创新教育是当今中学教学的重点。
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观念的创新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精神作者简介:孙婷,女,1980年12月,安徽省滁州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学,滁州实验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060-01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是照本宣科,重内容、轻方法,课堂枯燥无味,老师无精打采,学生死记硬背、厌烦透顶。
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活泼的、有意义并且丰富多彩的。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必须要提高和改进。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急待提高。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把书本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从而产生了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这些老观念严重阻碍老师自身创新思维能力。
而加强自身的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创新能力,对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很难想象,一个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的学生来。
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克服困难,加强对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不断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
学校和教管部门,应该千方百计提供教师进修的机会,来提升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让老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必须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仍束缚着大批教师。
首先是传统的教师观。
其次是陈旧的教学观。
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仓库一般储存知识和积累知识,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唯一结论,使学生变成书本和分数的奴隶。
170 学校体音美
论
文
集
锦
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中学历史教师
□
桂 芳
一、新时期对于中学历史教师的要求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的教学更加看
重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在新时期培养出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目前中学的历史教学主要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完成
由目标培养到人才培养的转变,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的灌
输、过于强调对历史的评价、让学生被动式地接受历史知
识的状态。新时期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
都有了新的要求。
1.热爱中学的历史教学
教育好学生,教好历史课程,需要教师热爱中学的历
史教学,将自身的能力和精力全部都放到课堂教学的实践
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拥有耐心和责任心。只有热爱中学
的历史教学,教师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才能发挥出工作
的热情,在为学生教授历史的过程中才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
幸福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情。
2.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历史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改变过去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实践
中,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多关
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
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拥有扎实的历史知识
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综合素
质和专业能力对于历史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
新时期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和胜任历史教学的任
务,利用自身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于
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灵活使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接
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4.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中学历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拥有历
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思想,具备系统的历史
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在历史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掌握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
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
二、新时期怎样更好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
面对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
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在中学里更好地开
展历史教学。
1.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中学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参
加教学研讨会、学生报告会等进行专题学习,在中学历史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咨询相关的历史研究专家或者
是其他优秀的历史教师,积极参加历史教研部门开展的各
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积累经
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历史
教学能力,在空闲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些与备课、课件
制作相关的资料,搜集先进的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新
自身的历史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自身历史教学的技能。
2.丰富教师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
知识,需要中学历史教师丰富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
教学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感
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加深历史学习的记忆。在中学历史
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
学生讲述历史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保证对
历史知识的讲解清晰、准确,便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
受和理解。在板书的设计上也可以采用表格式、图示式、
提纲式等,转变传统单一的板书形式,使学生对于历史的
学习能够理清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课堂历史教学的目标,中学历史教师可以利
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带着学习任务投入到历
史的学习中,在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
生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或者中学
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比较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同
时掌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历史事件的发展,透过重重的
历史现象最终发现历史的本质,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结语
在新时期需要的中学历史教师是:第一,具备扎实历
史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的教师;第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的教师;第三,不断实施素质教学、创新教学内容的教师。
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
教学技能,丰富历史教学的方式,加强历史教学的反思,
增加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促
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杨竹芬.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探索
[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侯雁飞.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
科学,2010(08).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雪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