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的会计假设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虚拟企业的财务问题虚拟企业的财务问题[摘要]虚拟企业作为⼀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在⽹络经济背景下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应运⽽⽣的,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业经济时代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虚拟企业财务框架及问题,我们通过与传统企业的⽐较等,从组织形式和管理策略两个⼤的⽅⾯展开,其中组织形态包括组织结构、运⾏机制和合作机制,管理策略包括领导、激励、协调、决策和⽂化五个⽅⾯。
通过这些因素的⽐较,发现和总结出来⼀些⽐较新的规律,从⽽揭⽰出有关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
只有更清楚的理解了虚拟企业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我们才能更好的利⽤它改造我们的传统企业。
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先进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条改⾰的⼼思路;虚拟企业⼀体化经营的思路。
把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到整在⾯临改⾰调整任务的国防科技⼯业企业中,不失是⼀种新的改⾰思路,可以为正在实施的“寓军于民”发展举措提供⼀些新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策略财务问题Financial problems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Summary】Virtual enterprise as a new form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hanges came into being, there must be corresponding 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he virtu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framework and the problem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by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to commenc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form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morphology, includ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five aspects of leadership, motivation, coordination, decision-making and cultural.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factors, and summed up some of the new law, thus revealing the content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Only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ew form of organization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we can make better use of it to transform our traditional business. The virtu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 for advanced enterprise business with a heart of the reform ideas; the idea of the integrated opera tion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Virtu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is introduced to the entire defense industry enterprises faced with the task of reform and adjustment,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new reform ideas, combine military efforts with China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being implemented to provide a new reference and reference.【Keywords】: Virtu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strategy financial problems.·引⾔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组织的、建⽴在信息⽹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随着运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进展,整个社会步入信息化时期。
在信息技术进展浪潮的推动下,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专门大转变,一类名为虚拟企业的企业形式应运而生,并慢慢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中坚力量。
一、虚拟企业的科学内涵虚拟企业问世以来,由于其特有的特点、超凡的优越性而在产业界、学术界起了专门大反应,成为时期的宠儿。
其大体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机械虚拟化的企业。
这种企业没有有形的结构,通过信息网络和契约关系把相关的、散布于不同地址的资源联合起来而成。
如互联网上的销售企业、网上银行等。
另一类为功能虚拟型。
在运行进程中虽有完整的功能产生,但在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核心或关键功能,如闻名的耐克公司。
为把握这些特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概念它,力图揭露其本质。
笔者以为从运行方式去概念较为妥当,即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在市场显现新的机遇时,具有开发、生产、经营某种产品所需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多个企业临时联合而成的利益一起体。
此概念涵盖了虚拟企业四个本质属性:一、信息网络是基础。
虚拟企业各方联合、运作进程中的交流都通过网络,没有网络那么不存在虚拟企业。
二、市场机遇为依据。
只有当市场上某一商机显现时,依据于这一机遇的虚拟企业才会显现。
3、联合各方具有不同知识和技术,专门是核心知识和技术。
4、此利益一起体是临时的,随商机的消逝,任务的完成而解散。
从以上的概念能够看出,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是一部份法人的临时联合体,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点,对适用于传统企业的财务会计假设、会计报告模式产生了必然的冲击。
因此,适时研究它,有利于人们及时把握它对财务会计的具体要求,顺应新形势、制造新方式,更好地为企业效劳。
二、适合虚拟企业的会计假设一、适合虚拟企业的相对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效劳的特定组织,那个组织是有形的实体概念。
论网络化经济环境基本会计假设体系的建立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逐渐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向网络化经济的转型,但同时也使得公司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会计行业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基础会计规则,以适应网络化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网络化经济环境下的基本会计假设体系的建立。
一、网络化经济在会计行业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和在线市场的出现,网络化经济在公司的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网络化经济中,线上交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与此同时,电子传媒和在线平台也成为了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
这种趋势直接影响了会计行业的发展,对会计信息处理的要求也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会计行业需要建立新的会计准则,以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由于网络化经济环境下的物质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会计准则应增加对网络化经济交易和资产的处理、披露和计量的规范,为会计行业提供一个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二、网络化经济环境下基本会计假设体系的建立1、经济实体原则网络化经济环境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参与的形式、流程和模式均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使得企业的经济实体的确定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实体原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企业的模式。
2、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通常是指企业应该建立一种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在网络化经济环境下,已经有大量的交易是在线上进行,线上付款渠道的不同也可能导致货币计量单位的多样化。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应该提供适用于电子货币和其他包括比特币、虚拟货币等网络化货币的规范。
3、会计底稿原则网络化经济环境下,大量数据的处理需要更多的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
与传统的手写记录、手算的复杂记账过程不同,网络化经济环境下的会计记录和凭证处理几乎全部依赖计算机技术。
因此,会计准则需要提供适用于电子文档、电子凭证、数字签名等事项的规范。
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作者:谢萌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组织模式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种新的企业形式虚拟企业出现了,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虚拟经济;含义;会计假设一、虚拟企业的含义虚拟企业出现以来,因其自身经营模式的独特性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宠儿。
虚拟企业主要有两大形式:第一种是组织机械虚拟化的企业。
该类企业主要是通过虚拟网络和契约关系把经营资源联合起来组织经营发展,不存在有形的结构。
第二种是功能虚拟化的企业。
该类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虽然有完整的功能产生,但是企业不具备完整的组织无法有效执行这些功能,企业仅保留核心关键的职能。
从运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网络作为基础,在市场上出现了新的机遇时,具有生产,经营某种产品所需技能的多个企业的临时联合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这一定义同时涵盖了虚拟企业的四个基本属性:①虚拟企业的基础是网络。
网络是虚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沟通交流的基础,虚拟企业的出现离不开网路的发展;②市场机遇作为依据。
虚拟企业的出现以市场上某一商机的出现为依据;③联合各方面不同的知识和技能;④临时的利益共同体,随着任务的完成而解散。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虚拟企业不具备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法人的资格,仅仅是一部分法人的临时联合体。
与传统的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对虚拟企业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及时跟的上时代的潮流,顺应新形式。
二、虚拟企业的会计假设1.虚拟企业的相对主题假设。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进行服务的特定组织,该组织是有形的实体的。
然而虚拟企业,是以网络技术为通信纽带,一市场机遇为契机,各个企业联合起来的同盟,会计的主体范围难以确定。
但是,如果会计工作没有会计的主题假设,会计的记录对象和报表都将会失去依赖的主体。
因此,会计主体的假设对企业的核算非常有必要。
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作者:吴越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 网络经济时代,地球村的盛行,使得企业生产趋于国际化、虚拟化:知识技术与人才成为企业重要资本,非货币信息,非定量信息在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的比重逐日增加。
同时人们更渴求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这一切都对传统的会计假设产生强大的冲击。
[关键词] 互联网;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充斥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会计假设依据的传统社会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虚拟公司迅速崛起;②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产品周期缩短,交易频率加快,企业破产风险加大;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需求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1922年,佩顿率先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里提出了会计假设的概念。
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我国财政部1992年在《企业会计准则》提出来四种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也称为会计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损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
随着上述会计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计假设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经济时代四大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
1 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强调的是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
而网络虚拟的公司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企业的组织特征,他们临时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对会计主体假设造成了冲击,使会计主体假设受到了挑战。
对此,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工业经济时期的企业战略联盟不属于会计主体,那么网络经济时代的虚拟企业因为其临时性的特点亦不应该被认作会计主体,他们认为,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虚拟企业,不必作为以具有独立身份的会计主体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因为他们已经不再具备会计主体的性质。
而随着网络公司等虚拟企业的盛行,有人大胆猜想,未来传统的会计主体甚至会消失。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一、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1、网络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场所2、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内容二、网络化会计体系构架三、网络时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变更和发展(一)、网络时代的会计假设(二)、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三)、网络时代的会计确认问题(四)、网络时代的会计计量问题(五)、网络时代的会计报表四、网络会计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1、网络会计理论制约着网络社会实践的发展2、市场环境问题3、网络会计人员素质问题4、政策、法规问题结束语参考文献现代社会经历的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
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产生,经典理论中关于宇宙“实体”和能量要素的观念被物质、能、信息三要素理论所取代。
从信息角度对事物客体加以新的描述,已成为现代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目前,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CI设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从而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推进到“信息文明”。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全球的网络经济已具雏形,网络己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创出一些全新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和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
可以说,因特网己渗透到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
就信息文明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而言,它使会计发展史经历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两次重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一次“革命”。
会计电算化的到来,把广大会计工作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腾出精力,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整个管理规则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论虚拟企业会计主体假设的拓展作者:陈彦芝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四个区别探讨了虚拟经济下虚拟企业的出现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得出应该对会计主体假设进行拓展,同时指出会计主体假设拓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虚拟企业;会计主体假设;拓展虚拟企业使得传统的企业界限模糊化。
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联盟,组成虚拟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顾客,也可能是同业中的竞争对手。
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
企业界限的模糊使得会计主体范围界限模糊,突破了传统会计主体的实体边界,带来了学术界的思考和探讨。
1 虚拟企业的出现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虚拟企业(Virtual Corporation,又称为网络公司),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1)虚拟性对抗实体性。
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中,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在空间上将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限制在每一个特定的在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的单位之内。
而虚拟企业不是法律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暂时性对抗持续性。
持续性经营假设认为会计主体是稳定的、并将持续经营下去。
虚拟企业是一个暂时性的联合体,即几个相关或竞争的企业为了一个目标短时间内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联盟,在完成目标以后立刻解散。
(3)协同性对抗单一性。
传统的会计主体为单个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
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企业合作。
虚拟企业采用通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使所有参与联盟的企业都能共享设计。
生产以及营销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真正协调步调,保证合作各方能够较好合作,从而使虚拟企业集成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浅议网络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创新论文浅议网络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创新论文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理论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理论对新的环境产生了“不适应性〞。
新型会计主体如虚拟企业等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的内涵空前扩大,传统的季报、半年报、年报无法实时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不再仅仅满足以货币计量反响的信息等使传统会计假设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根底,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根底。
但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开展,新型会计主体〔虚拟企业等〕的产生以及众多无形资产的出现使得很难界定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的原本意义已显得过于狭窄,会计主体趋于多元化和模糊化。
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网络信息时代下“会计主体〞的内涵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地变化。
2、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上假设企业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清算解散。
在网络信息时代,虽然虚拟企业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虚拟企业可能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开展,并不是为了破产。
而且,虚拟企业的每个组合方都是特定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团队,意义格外重大。
维持一定的合作稳定,哪怕是战略性稳定,也对虚拟企业相当重要。
只有保持了这种内在稳定性,虚拟企业才能以相对不变和整体的形式与外部合作,继而促进其自身开展。
所以,虚拟企业的稳定问题,实质上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开展的根本问题,更何况在虚拟企业契约到期之前,无法预计其何时破产、清算。
因此笔者认为,该假设在网络信息时代还是适合的,因此不需要变更。
3、会计分期假设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序列的会计期间,以使用户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状况复杂多变,为了正确、快捷地决策,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
略论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的会计假设2006-08-0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网络经济已具雏形。
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出现了新的实现场所,出现了“虚拟企业”( Virtual Corporation,又称为“网络公司”)这一新的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是若干成员企业为获得某市场机遇的优势而组成的动态联盟,这些成员企业可利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信息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合作伙伴,组成临时集团,完成一般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市场任务。
在日本,虚拟企业已经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通讯以及多媒体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在美国,目前出现的这种网络组织并不仅限于生产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经济组织形式,如网络银行、网络商场、网络书店等等。
有事实表明,虚拟企业在我国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陕西省寿阳县安装公司和山西省晋城钢岭稀土金属公司、榆次鼎泽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等,就以“虚拟联合体”方式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闯出新路,做出示范。
1999年6月5日,中国市场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了“企业改革发展新模式一虚拟联合体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与会的经济理论和新闻界专家。
学者认为,“虚拟联合体”既是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改革新路子,又是今后中国企业界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等挑战的有效途径。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中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做出的总结,是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的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对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是决定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
现行的会计假设是与“实体企业”经济环境基本适应的,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基本假设将有新的内涵、新的发展。
(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在网络社会中,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媒体世界,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对应于“虚”、“实”两个空间,如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Amazon就是个虚拟企业(Virtual Firm),这种公司利用现代化信息沟通技术将众多公司或企业组成一个网络组织,具有一个公司或企业所不能具备的市场能力。
作为一种有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及顾客,以各自相对独立的优势为节点而组成的网络,往往是各个网络成员出于自身的某种战略考虑而临时组建的动态合作方式。
这种临时网络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虚拟企业以高度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为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通过合作进行竞争,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构和解散,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甚至具有自己的现金流量和负债的单一产品都可以形成一个报告主体。
根据虚拟企业界限的模糊性,会计主体假设可定义为“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以适应其形式的不断变化。
(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
股份公司的出现、两权分离、有限责任股权分散、现代化大生产的大规模投入,使持续经营成为一种客观需要。
会计不能建立在突如其来的终止企业营业活动的可能性的基础上。
但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是一种动态的有其适应能力的组织。
市场机遇是虚拟企业建立的前提(多是基于具体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合作),虚拟企业随机遇获得而产生并随其消亡而解体。
1994年展出的新型宽体客机波音777就是一例。
该客机由美、英、法、加、日等国大公司的34个工作小组共同完成。
整个过程完全在网络上进行,依靠网上信息的充分交流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各零部件之间拟合度十分精确,组装中没有出现一次返工。
对于这种虚拟公司来说,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显然不再合适,因为它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一假定会计主体在可能预见的未来不被解散、终止。
根据虚拟企业的特点,持续经营假设可以确定为项目经营假设,这种假设有一个“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及其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的存续期”。
也可以建立“暂时性假设”,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术语“ adhocra cy”译为“暂时体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专家们将“adhocracy”称为“网络组织”。
可见,“网络组织”具有暂时性是具有适应性强、变化迅速的暂时体制。
有人提议采用清算会计的面临解散假设,并相应采用与之适应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笔者认为不妥。
虚拟企业虽然也要在达到合作目的或目的无法达到时解散,但其设立的初衷仍是为了获利、生存和发展,这并不符合清算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破产清算小组作为会计主体,终止经营假设,清算期间定期编制会计报告,破产清算价值计量。
虚拟企业的会计与清算会计本质上是不同的,不能以研究清算会计来代替虚拟企业会计的研究。
(三)会计分期假设因为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日出一定时间,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时间长河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网络经济时代,虚拟企业的组成成员之间的松散联盟,可以在短期内仿效签合的公司形式,也可以在短期内解除这种联盟。
对于这种短暂的经营过程,再去人为划分多个时间间隔恐怕已无必要,这时可以以“网上实体的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每次交易结束后编报一次会计报告即可。
这样就可使交易的账务处理保持完整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跨期摊配时人为调节等问题,成本和费用的分配也不存在配比问题,便于企业清算。
另外,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建立以后,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披露都向着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这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信息处理与报告模式的选择,使得企业各业务部门可借助于“群体软件”共享的接口环境协同工作,所产生的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
已内化为Intranet一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同各业务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发挥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
而且,由于Internet与Intranet是一脉相承的,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可随时登录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发布,或根据授权通过防火墙身份检查,正当合法地利用数据库中心游览所需数据。
这样企业外部与内部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而会计分期假设则可变更为实时按需获得信息的非等距交易期间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假设的内涵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
货币计量假设往往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时空中优质不变,于是就有了应用上的局限性。
“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将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对于经济决策多余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网络经济时代,虚拟企业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联合体存在,其最重要的资产只能是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在资产负债上毫无显示,大量非财务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揭示与利用。
“网上银行”的兴起,使电子货币进行结算的网络交易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
从1996年美国纽约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成为全球首家Internet电子银行至今,已有1500多家银行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电子货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它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讯手段,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的、以法定货币单位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
传统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目前电子货币是由银行发行的,其使用只能宣传引导,不能强迫命令。
在使用中,要借助于法定货币去反映和实现商品的价值,结清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网络货币所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大大加快了资金流动速度,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之网上交易可瞬时完成,记帐的“币值稳定”假设受到冲击。
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确工具,使会计假设敢于选择“币值变动”。
数以千计富有创造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可以提供精确和灵活的金融管理软件,对公司的货币收支和资金流通进行精确管理。
对于币种的唯一要求,就是突破手工方式下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货币计量。
比如运行功能货币和报告货币两套核算系统,按照经济事项发生当时的汇率即时折算入帐,以克服在会计报告时产生各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上的弊端,使报告的精息更加尽如人意。
随着网上经济的建立,货币的形式和本质都将发生变化。
有形的金钱为数字化所代替,货币流通变为电流与数字运载着货币的形象价值在社会中流通。
货币越来越抽象化,实际资产储备与货币总量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全独立于实际资产的、抽象的全球货币供应系统。
一种与其它所有货币一起实行汇率浮动的新型国际货币将会在网上出现,那时在网上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货币单位,则“币种唯一”的要求就显得多余。
欧元的诞生就是一个明显的先兆,而影响这一全球货币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是政治上的国家主权观念和经济上的安全意识。
这种全球一致的浮动的电子价值单位是对货币计量假设一种新的继承与发展。
电子货币将成为未来企业记帐的统一计量单位,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合二为一,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
以上可见,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会计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引起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会计的创新提供了途径。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和运用,摆脱了会计基本假设的束缚。
在任何时点上提供财务报告突破了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对于那些处于不断分合之中的会计主体只需提供时点报告或非等距交易期间报告,就能够很好地克服会计主体仅设的缺陷;各个部门或大中企业若能够共同提供企业全方位的信息,也必须突破单一货币计量的局限。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