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愈来愈明显地把教育竞争推向前沿,而教育竞争的本质在于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挑战历史、挑战世界、挑战自我的能力。挑战历史,既敢于创造过去的空白,挑战世界,即敢于创造世界的先进,挑战自我,既敢于创造的未知,但是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问题提出的教学作为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调动、发挥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健康成长,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努力改变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使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为开放式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课堂气氛变的民主、平等、和谐。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探索一条,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当前初中生的化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现状调查与归因研究。

2、从提高教师设疑的艺术性入手,留出更多的空间,不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

极性,让学生进行有效提问

3、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与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研究。

4、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研究。(想问)(1)如何改变学习内

容的呈现方式才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2)促进乐于提问的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5、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在预习、课堂、作业、实

际生活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研究。(会问)

6、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善于提问,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充满数学课堂的研究。(善问)

7、以波利亚的解决问题表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研究。(解决)

8、建立“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的高中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学

策略。基本思路是分析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然后不断创设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想问—敢问—会问—善问—解决—总

结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步骤及方法

1、研究对象:九年级各班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分析新课程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为课题研

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设计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力争使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②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

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③分析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研究

报告,形成实验成果。

3、研究方法:“三五五”课堂教学研究法具体操作如下:

根据我校实际和自己所任年级状况,因此选择九年级。九年级各班都是平行班,情况都差不多,各个班差距较小,可比性较大。教材内容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教师引导、师生间的相互活动,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的启动下,学生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探究,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的目的。基本操作程序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或设置问题情景—→展开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师引导启发—→再次进行互动以后的交流—→师获取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上的综合交流—→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总结。

具体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习惯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三感三心”(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第二阶段:问题意识形成阶段。有了问题情景,就会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发现了问题,就想去探索、解决,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学生进了“书山”,教师指点门径,学习之途让学生自己去跋涉,并经常使学习内容与答案保持若明若暗的距离,动一动、跳一跳才能得到它,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具体做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或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学生或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的综合交流,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第三阶段:自觉探究问题阶段。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同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形成勤于思考,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发

展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