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90.28 KB
- 文档页数:4
Unit 2 Is this you pencil The First Period Ⅰ.Teaching Aims Knowledge Objects Key vocabulary: pencil, pen, book, eraser, ruler, pencil box, schoolbag,dictionary Target language: 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 It’s mine. Is that your backpack? No, it isn’t. It’s his. Are these your books? No, they aren’t. They’re hers. Ability Objects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using key vocabulary and target language. Moral Object If something doesn’t belong to you, give it back to its owner. Ⅱ.Key Points The names of some common personal possessions. How to identify ownership. Ⅲ.Difficult Point Students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key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learned inthis class in everyday situations. Ⅳ.Teaching Methods Scene teaching method. Singing method. Pairwork Ⅴ.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Ⅵ.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Revision Listen to a song “Hi, hello, what’s your nam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song and try to sing it, and then answer with “my name is…” Point at a boy who has said his name and ask other students “What’s his name?” The other students may use “His name is…” to answer. Point at a girl and ask the students “What’s her name?” Students may use “Her name is…” to answer. Step2 Lead-in Show a pencil, ask students “What’s its name?”——“Pencil” “Is this your pencil?” … Step3 New words learning Ask the students “Where do you put your pencil in?” students must think about “pencil box”. Then learn this word. Ask students to take out the things in their pencil box. Learn the words: pen, eraser, ruler. “Where do you put your pencil box in?” Lead to the learning of “schoolbag”. “What are the other things in you schoolbag except the pencil box?” This sentence will lead to the learning of “book”, “dictionary”. Read the words for several time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s. Give each pair of students an object. Ask them to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words they have learned just now.(What’s this/that/these?---This is/That is/These are…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e g b h c f a d ) Listen to a song “show me”. Get the students to sing the song and show their things. Step54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Show several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con- vers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by themselves. Support following target language: Is this your … ? —— Yes, it is. It’s mine. ——No, it isn’t. It’s his/hers. Is that your… ? ——Yes, it is. It’s mine. ——No, it isn’t, It’s his/hers. Are these your… ? ——Yes, they’re mine ——No, they aren’t. They’re his/hers. Read the conversations. Girls ask and boys answer. Step6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carefully.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gai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Check the answers (3.2.1.) Listen for the third time and repeat the conversations. Step7 Game —— Find the owner Take out some objects (pen, pencil, book… and so on). Ask students to look for the owners of these object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8 Summary In this class, we’ve learned the names of some common personal possessions and how to identify ownership.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key words and target sentences together) Step9 Homework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 to identify ownership.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化学命题人:卢若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a---40 Cl---35.5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4分)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的主要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B. 道尔顿的主要贡献是担出了原子学说C. 门捷列夫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元素的概念D. 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质2.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①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②实验并观察现象③解释现象及得出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3. 下列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没有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氧化钠B.铜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红色的烟C.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胶体一定是液体B. 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是带电的C.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大小不同D. 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采用过滤的方法5.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主要生成物是 ( )A. Na2SO4和CuB. Na2SO4和H2C. Cu(OH)2和H2D. Na2SO4、Cu(OH)2和H26. 等质量的CO和C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B. 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为11 :7C. 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2:3D.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5:8二. 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正确答案,每小题6分,共12分)7. 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在A处通入氯气,图中B为开关。
如打开B,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不褪去。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D中的溶液可能是浓硫酸C. D中的溶液可能是NaOH溶液D. D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的NaCl溶液8.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 32克氧气中原子个数为2N AB. 标准状况下, 9克H2O中,电子总数为5N AC. 常温常压下, 1molH2的体积为22.4L .D. 标准状况下,0.5molH2O的体积为11.2L三. 填空题 (共30分)9.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每空3分, 共12分)(1) 工业上制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过氧化钠中通入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铁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钠在空气中燃烧: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 (每空2分, 共18分)请完成对下列物质的分类:①铁②氧化铜③氢气④ K2SO4⑤ NaCl溶液⑥ Fe(OH)3胶体⑦ Ba(OH)2⑧纯碱⑨ H2SO4⑩ CO2 ,(1) (本小节都填序号) 属于单质的是:___ 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碱性氧化物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2) 实验室欲配制浓度为0.24mol/L的NaOH溶液850ml,则其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填序号)______(① 850ml ②1000ml ③ 500ml);需称量的NaOH的质量是______克.配制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易造成误差,完成下列操作对实验的影响的描述:(填偏大,偏小,无影响)①称量NaOH固体时,采用了左码右物的方法称量:___________.②将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_______.③在定容操作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有胶头滴管吸出上层液体直至凹面最低处与刻度线恰好相切:______________.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 (每空2分,共22分)11. 完成下列实验探究:目的: 探究氯气通入水中的实质(一). 预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氯气通入水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二). 实验设计理思路分析:(1) 如果能证明氯气通入水后,溶液中存在________(填微粒名称)则说明存在物理变化.(2) 如果能证明溶液中除了Cl2分子和H2O分子外,还有___________则说明此过程有化学变化 .(三).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限选药品和仪器: 氯水,镁条,石蕊溶液,AgNO3溶液,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砂纸,烧杯,广口瓶,胶塞,导管结论: 氯气通入水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四).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六. 计算题 (12分)12. 现有一种Ca(OH)2溶液,已知1L这样的溶液中含有0.4克的Ca2+, 求:①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②用该溶液2L 吸收氯气,求理论上能吸收的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多少?参考答案二.9. (1) Cl2 +2 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H2O(3) 2Fe + 3Cl2 = 2FeCl3(4) 2Na + O2 = Na2O210.(1)①③②⑩②②④⑦⑧⑨⑩⑤⑥(2) ② 9.6偏小偏大偏小偏小11. (1) 氯气通入水中只有物理变化(2) 氯气通入水中只有化学变化氯气分子其它粒子12. 0.01mol/L 4.48L。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3M =,{}2,3,4N =,则 ()A .{}2,3MN = B .{}1,4M N = C .M N ⊆ D .N M ⊆2、函数)1a 0(a y x<<=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3、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4、=67cosπ() A .12 B.12-CD .-5、设向量)0,1(=,)21,2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B 、22=∙C 、//D 、-与垂直6、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2a =,420S =,则6S = ()A 、12B 、24C 、48D 、967、如果实数0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22b a > B 、0b a >- C 、b 1a 1< D 、ba 2121⎪⎭⎫ ⎝⎛>⎪⎭⎫ ⎝⎛8、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16a ,1a 51==,则数列{}n a 前7项的和为 ()A、63B、64C、127D、1289、如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和侧视图是半径 为1的半圆,俯视图是个圆,则该几何体的全面积是 () A 、π2 B 、 π3 C 、π4 D 、 π510、已知a 1>a 2>a 3>0,则使得2(1)1(123)i a x i -<=,,都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A .110a ⎛⎫⎪⎝⎭,B .120a ⎛⎫ ⎪⎝⎭,C .310a ⎛⎫ ⎪⎝⎭,D .320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理综化学第一次段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写在答卷卡相应位置中....................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层不反应2.下列各项表达式正确的是()A.Na2S的电子式:Na︰S︰Na B.O2-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 CH2D.氮分子的结构式:︰N≡N︰3.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A.熔、沸点:乙烷>戊烷>2-甲基丁烷 B.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C.密度:苯<水<四氯化碳 D.热稳定性:HF>HCl>H2S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约22.4L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3H2↑B.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C.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Ag+ + Cl-== AgCl↓D. 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6.下列关于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和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发生还原反应D、生活中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是利用了食醋中醋酸的酸性7.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 B.KOH C.CaCl2 D.CO2‥8、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 A .X ,Y ,Z 中X 的单质最稳定 B .Y 的氢化物为HYC .X 能生成HXOD .能发生Cl 2+H 2Z = Z+2HCl 的反应 9.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 )H 2S + Cl 2 = S +2HCl 2NaI + Cl 2 = 2NaCl + I 2 Na 2S + I 2 = 2NaI + S A Cl 2>I 2>S B Cl 2>S >I 2 C I 2>Cl 2>S D S >I 2 >Cl 210.已知 2SO 2+O 2 2SO 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2的能量 B .SO 2和O 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总能量 C.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用条件就可发生 11.如图甲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
高一化学试卷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波义耳2、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排列顺序正确是()a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b实验和观察,c解释及结论,d预测物质的性质A.bacd B.abcd C.adbc D.dabc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4、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A.铁在氯气中燃烧 B.铜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钠在氯气中燃烧5、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C.氯气能溶于水D.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6、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B.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C.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D.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7、下列金属单质中,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的是()A.Zn B. Al C.Na D. Fe8、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存放B.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过氧化钠密封保存 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9、下列反应中,因为反应条件的改变,反应产物可以不同的是( )A.钠与氧气的反应B.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C.铁在氯气中燃烧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10、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A.2L SO2和2L CO2B.9g水和标准状况下11.2L CO2C.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和22.4L水D.0.2molH2S和2.24LHCl11、物质的量相等的两种气体,必然()A.体积相同 B.均为22.4L C.原子数相同 D.分子数相同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棕褐色的烟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13、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中段考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注意节约用水B.减少食品加工过程C.发展氢能和太阳能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2.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D.将金属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同时放出O23.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有沉淀生成的是()A.稀盐酸B.K2SO4 C.CuCl2D.NaOH4.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A.黄绿色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小C.能溶于水D.有刺激性气味5.下列关于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干燥的氯气和氯水均能使鲜花退色B.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D.氯气和氯化氢通入AgNO3溶液中均能产生白色沉淀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O2的质量为32g·mol-1B.1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C.SO42-的摩尔质量为96 g·mol-1D.CO2的摩尔质量为44g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AB.在常温常压下,1mol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N A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 A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8.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化学试题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56分)1.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 O2和O3B. 正丁烷和异丁烷C. 12C和14CD. Na2O和Na2O22.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分子个数为1N AB. 11克CO2的分子个数为0.25N AC. 1L浓度为0.1mol/L的MgCl2溶液中Cl-为0.1N AD. 标准状况下2.24LNO2中原子个数为0.2N A3. 下列各物质中含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CO2B. NaClC. CuSO4D. HNO34. 下列是反应2A + 3B = C + 4D在不同时刻测得的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A. V(A)=0.6mol/L.sB. V(B)=0.9mol/L.sC. V(C)=0.4mol/L.sD. V(D)=1.0mol/L.s5. 已知反应:A+2B= 2C +3D是一个吸热反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能量比C的能量高B. 该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C. 反应物的能量总和比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小D. 反应中断键时吸收的能量比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少6. 已知质量数为A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 A-xB. A-x-nC. A-x+nD. A+x-n7. 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 >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 X>Y>Z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X>Y>ZC.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X>Y>ZD. 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顺序为:X>Y>Z8. 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至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 A>B>C>DB. A>C>D>BD. C>A>B>D D. B>D>C>A9.下列能表明可逆反应: A +2B2C 已达平衡状态的的是( )A. A、B、C的浓度相等B. 当生成1molA的同时也生2molBC. A、B、C的物质的量比为1:2:2D. 当生成1molA的同时也生成2molC10.在 Mg 和过量2mol/L 的稀H 2SO 4反应中,下列各措施能加快的速率,但又不影响H 2的总量的是( ) A. 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B. 将2mol/L 的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C. 将镁粉改为镁条D. 加热11. 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 2+=Zn 2++Cu ,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12.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 + Ba 2+ Cl - CO 32- B. K + Cl - NO 3- Mg 2+ C. NH 4+ Na + Cl - OH - D. SO 42- Ba 2+ Cl - NO 3-13. 下列各反应过程中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SSO 2 B. Cu Cu 2+ C. Fe 3+ Fe D. AgNO 3 AgCl14.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 2=CH-CH 2OH,则一定条件下该物质能与下列那些物质反应:①酸性KMnO4溶液②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③溴水④金属钠⑤金属镁,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 ②③④D.③④⑤二.填空题(36分)15.(5分) 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W元素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 X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1。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理综化学第二次段考试题(2010.11)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写在答卷卡相应位置中....................相对原子质量:H:1 N :14 Al :27 Mg :24一、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氮化铝(AlN )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 可通过反应Al 2O 3++N 2+3C 高温2AlN +3CO 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 2是还原剂,Al 2O 3是氧化剂B.Al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 需转移3mol 电子 D.AlN 的摩尔质量为41g8.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 +4、Mg 2+、SO -24、Cl - B.Ba 2+、K +、OH -、NO -3C.Al 3+、Cu 2+、SO -24、Cl - D.Na +、Ca 2+、Cl -、CO 32-9.A 、B 、C 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下图。
已知B 、C 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A 元素族数的2倍;B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 、B 、C 所在的一组是A .Be 、Na 、AlB .B 、Mg 、SiC .O 、P 、ClD .C 、Al 、P10.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4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0.1 N A 个水分子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 .17g 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 .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而褪色D .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12.把a 、b 、c 、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段考理科综合试题(1011)(物理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Al:27 Mg:24特别提醒:请同学们看清各科题号,将所做的答案分别答在物理、化学、生物三张答题卷上对应题号中,考试完毕要交三张答题卷。
选择题共11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小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量为-q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该点放入电量为+2q的试探电荷,此时测得该点的场强为A.大小为2E,方向和E相反B.大小为E,方向和E相同C.大小为2E,方向和E相同D.大小为E,方向和E相反14.两点电荷q1、q2相距r时,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距离增大为2 r时,相互作用力F为A.2F B.F/2 C.4F D.F/4则阻值最大的电阻丝是A.R1B.R2 C.R3 D.三根电阻丝的阻值一样大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不可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1=10Ω,R2=8Ω.当电键S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A.那么当电键S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下列的哪些值A.0.28A B.0.25AC.0.22A D.0.19A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共54分)17.右图是某一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该点电荷带负电C.a点和b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D .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18.如果在某电场中将5×10-8C 的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6×10-3J ,那么 A .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 B .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C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是1.2×105 v D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是3.0×10-10v19.如图所示,是两个阻值大小不同的电阻A 、B 的U I 图线,那么A .A 电阻较大B .B 电阻较大C .两电阻串联后A 两端的电压较大D .两电阻并联后通过B 的电流较小20U 和电流表的读数IA.U 减小B.U 增大C. ID. I2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设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恒定,要想使灯泡变暗,则可以 A.增大R 1 B.减小R 1 C.增大R 2 D.减小R 2非选择题 共182分34.(1)(3分)如下左图所示给出的是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2)(3分)如下右图8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3)(3分)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测电阻时,将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位置时,进行测量待测电阻,根据图所示的表盘,被测电阻阻值为 Ω.(4)(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得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右下图所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为E =________V ,内阻r =________ Ω.35.(5分)一个小灯泡L 的电阻大约是10 Ω,为了测量该灯泡比较准确的阻值,提供了以A.电动势3 V 、内电阻约1 ΩB.量程0~0.6 A 的电流表(内阻为0.5Ω),量程0~3.0 V 的电压表(内阻为2k Ω)C.电阻调节范围0~10 Ω的滑动变阻器,电键和导线若干.试设计一个电路,使电灯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尽可能大,把此电路图画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方框内.36.(18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3=4 Ω,A 的示数为0.75 A ,V 的示数为2 V.突然有一个电阻被烧断,使得A 的示数变为0.80 A ,V 的示数变为3.2 V (图中电表均视为理想电表).(1) (2)求电阻R 1和R 2的阻值;(3)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U678 0 10 20 cm37.(18分)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距地面高为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本试卷共4页,60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016 Na23 A1 27 S 32 C1 35.5 K 39 Mn 55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化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开始于( )A .对空气成分的研究B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C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D .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2.提出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道尔顿B .普利斯特里C .门捷列夫D .阿伏加德罗3、构成原子的微粒是( )A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中子和电子D .电子和质子4、原子中带负电的微粒是( )A .原子核B .质子C .中子D .电子5、原子的质量数等于( )A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B .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和C .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和D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6.关于C 136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6B .质子数为6C .电子数为13D .中子数为6 7.放射性元素Rn 22286(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该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50B .86C .136D .2228.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C1B .C C .PD .Ca9.下列元素属于卤族元素的是( )A .FB .PC HeD .Li10.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 .NaB .MgC .A1D .Si1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A 、核外电子数B 、核内质子数C 、核内路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1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电子数不同D 、质量数不同13、根据钠(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A 、非常活泼,容易与钠等金属单质反应B 、非常活泼,在反应中极易得到电子显十1价C 、不太活泼,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D 、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4.下列关于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钠是活泼的非金属B .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C .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D .钠不能保存在易燃品煤油中15红色花瓣遇到新制氯水,颜色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褪色 B.不变色 C.颜色加深 D.变蓝色16.S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6号元素,下列正确表示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17.下列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A.CO2 B.CH4 C.H2O D. NaCl18、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电子层数依次增多19.对于VII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形成-l价离子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0.在红枣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21.氨分子中不存在()A.共价键 B.离子键 C.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22.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的是( )A.HFB.NH3 C.H2O D.CH423、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2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HCl B.O2 C.Br2 D.Ar25、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26、下列电池中,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锂离子电池B、锌镁电池C、镍铬电池D、氢氧燃料电池27、氯气的颜色是()A、无色B、红棕色C、黄绿色D、紫黑色28、实验室制完氯气后,用下列哪一种溶液吸收残余氯气()A、NaOH溶液B、Na2CO3溶液C、浓H2SO4D、NaCl溶液29.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N2 C.KNO3 D.C2H5OH 3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31.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 .长度B .质量C .电流D .物质的量32.与稀盐酸反应能放出H 2的金属是( )A .CuB .ZnC .HgD .Ag33.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 )A 水中B 煤油中C 棕色瓶中D 酒精中34.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K 4019与Ca 4020B.T 2O 与H 2OC.K 4019与K 3919 D.金刚石与石墨 35.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C .氯气能溶于水D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36.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锌B 汞C 石墨D 二氧化锰37.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则 ( )A. 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B.物质的量一定相同C.质量一定相同D.密度一定相同38、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氧化物B.碱C.酸D.盐39、下列元素的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能形成离子键,又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A 、KB 、CaC 、ID 、Ne40、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 、氯化氢溶于水B 、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C 、碘升华D 、氯化钠溶于水41、关于吸热反应A+B → 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 A 、E B 、E C 、E D 分别代表A 、B 、C 、D 所具有的能量)A. E A >E BB. E A >E C +E DC. E A +E B >E C +E DD. E A +E B <E C +E D42.化学反应速率是指( )A.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增加B.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D. .单位时间内生成物质量的增加43.下列措施不能够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固体反应物面积44、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 .增加反应物的量B .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D .使用催化剂45.设v(正)和v(逆)分别表示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a—23 H—1 O—16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4分)
1. 下列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OH + HCl = NaCl + H2O
B. 2Na + Cl2 = 2NaCl
C. CaO + H2O = Ca(OH)2
D. CaCO3 = CaO + CO2
2. 下列各反应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分解反应
3. 下列各反应中HCl作为氧化剂的是( )
A. NaOH + HCl = NaCl + H2O
B. Zn + 2HCl = ZnCl2 + H2
C.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D. AgNO3 + HCl = AgCl + HNO3
4.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
B. Fe可以导电,所以Fe是电解质
C. 一种物质如果不是电解质,那么它一定是非电解质
D . 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
5. 下列各转化关系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2S S
B. CuO Cu
C. Fe3+ Fe2+
D. H2SO4 H2
6.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 A
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N A
C.16g O2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D.标况下,11.2L 的水中,水分子数为0.5N A
二.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二个正确答案,每小题6分,共12分)
7.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 , H+ ,Cl- ,SO42-
B. K+、Ca2+、NO3-、CO32-
C. HCO3-、Na+、H+、NO3-
D. Na+、K+、CO32-、NO3-
8. 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NaOH溶液与HCl反应: H+ + OH- = H2O
B. FeCl3和Fe反应: Fe3+ +Fe = 2Fe2+
C.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H+ + SO42- + Ba2+ +OH- = H2O + BaSO4
D.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 = Cu2+ + H2O
三. 填空题(共54分)
D E A B C
F 溶液 D 溶液 +H 2O E 溶液 +H 2O +A +A +B
9. 写出下列各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9分)
(1) FeCl 3溶液腐蚀铜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12分) 在反应SO 2 + Cl 2 + 2H 2O = 2HCl + H 2SO 4中,氧化剂是:______ 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当有0.5mol 的HCl 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SO 2的质量_________克.
11. (7分) 已知A 、B 、C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A 为固体,B 和C 为气体,向D 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关系的化学反应。
回答以下问题:
(1)A 、B 、C 分别是什么物质:A B C
(2)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除去F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D,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CaCO 3、Na 2CO 3、Na 2SO 4、NaCl 、CuSO 4。
进行如下实验: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
(1)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3)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4)对于可能存在的物质的检验方法是(写出简要步骤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13. 实验题:(共18分)
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的铁所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预测:
(1) 铁单质有:____________性
(2) Fe 2+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3) Fe 3+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现实验室里有:Fe 粉, FeCl 2溶液, FeCl 3溶液,氯水,锌粉,铜粉,稀硫酸,KSCN 溶液. 请利用上述药品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能证明结论的现象以及相关方程式
证明Fe 有还原性
方案1: 方案2:
方案:+
证明Fe2+有还原性
证明Fe2+有氧化性在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现象: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
色. 方程式:
Zn+Fe2+ =Fe +Zn2+
证明Fe3+有氧化性方案1:
方案2:
四. 计算题(共10分)
14. 实验室需要少量的NO气体时,常用下述方法制取: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现实验室有浓度为0.1mol/L的稀硝酸400ml,当这些硝酸全部参加反应时,求:
(1)反应生成的NO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答案:
一.二.选择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B D A A
题号7 8
答案AD AD
三. 9. (9分,每空3分)
(1) :2Fe3+ + Fe = 3Fe2+
(2):CaCO3 + 2H+ =Ca2+ + H2O +CO2
(3):Cu2+ + 2OH- = Cu(OH)2
10. (共12分,每空2分)
Cl2 SO2 SO2 Cl2 0.5mol 16
11. (共7分)
(1) Fe Cl2 H2 (每空1分)
(2) 2FeCl2 + Cl2 =2FeCl3
加入铁粉
12. (每空2分)
(1) CuSO4 , CaCO3 (2)Na2SO4 , Na2CO3(3)NaCl
(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NaCl
13. (共18分)(1) 只有还原性(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只有氧化性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设计能证明结论的现象以及相关
方程式
证明Fe有还原性
方案1:
方案2:
证明Fe2+有还原性
方案:
证明Fe2+有氧化性在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粉现象: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
色. 方程式:
Zn+Fe2+ =Fe +Zn2+
证明Fe3+有氧化性方案1: 方案2:
四.计算题 (共10分) 224ml 0.06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