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材料 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506.00 KB
- 文档页数:17
热电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热电效应是指当材料处于温度差异作用下,由于电子的布朗运动而产生的电活动。
这种效应被称为热电效应,而能够利用热电效应产生电力的材料被称为热电材料。
热电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一直是科技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应用进行论述。
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热电效应基本原理可以通过“铂热电偶”来讲解。
铂热电偶由两种不同的金属——铂(Pt)和铑(Rh)组成,其中一端处于高温源,另一端处于低温源,两端间存在温度差。
这样,金属中的氧化物离子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两端间的温差推动了氧化物离子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扩散时,由于金属中存在的自由电子,氧化物在金属中被还原,释放出免费的电子。
这些免费的电子可以在两个金属之间形成电流。
热电材料的发展历程热电材料的发展始于19世纪初期,试图将热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源。
当时,铁和铜中的热电效应被发现。
不过,由于热电转化的效率太低,缺乏实际应用。
到了20世纪50年代,硒化铋(Bi2Se3)和硒化铟(In2Se3)等基础热电材料被发现并得到应用。
这些材料的热电系数和载流子浓度相对较高,使得它们的热电转化效率得到提高。
21世纪初期,灵敏度、稳定性和效率是热电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新型的材料研究和优化加工工艺为热电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如:钙钛矿氧化物PbTe和CsSnI3。
由于p型半导体中电子约束本身对晶体保持稳定,所以热电材料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近年来,石墨烯、纳米材料和自旋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也为热电材料的性质调控和制备奠定了重要基础。
热电材料的应用由于热电材料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不需要传统发电方式中的机械部分,因此热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特定领域。
此外,热电材料也因其环境友好、高效等优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军事领域:军用装备常常需要长时间工作在相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如红外线感应枪瞄具、无人机等,其热电系统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提高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张燃郭睿曹达友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热电材料引起了人民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叙述了热电材料的优点~介绍了几种热电材料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热电材料,研究进展,热电效应1. 前言由于在能量转化和固态制冷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热电材料在过去的十年间被广泛地研究[1—6]。
热电材料是一种通过其热电效应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
利用热电效应的热电转换装置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而这种成功应用只有建立在具有良好热电性能材料的基础上。
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2效率通常用无量纲热电优值ZT来表征~其定义式为:ZT=ST/ρλ=PFT/λ~式中S 是热电势~也叫Seebeck系数~T是绝对温度~ρ是电阻率~λ是热导率~PF为功率因子。
从式中可以看出~材料要有高的热电转换效率~这种材料应该具有高的ZT值~也就是要具有高的热电势~低的电阻率和低的热导率。
在理论上~ZT值并没有上限。
但是对于同一种材料而言~S、ρ和λ这三个参数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制约的~它们均是载流子浓度的函数~这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它们不能同时被改善。
2. 热电材料研究概况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热电材料引起了人民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热电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开发出很多种类的热电材料。
现在比较成熟的热电材料有BiTe~PbTe~SiGe等体系。
近十几23年来~人们又不断发现一些新的材料体系。
2.1 BiTe基热电材料 23BiTe及其固溶体是研究最早也是最成熟的热电材料~目前大多数电制冷元23件都是采用这类材料。
BiTe的Seebeck系数大而热导率较低~其室温热电优值23Z,1~曾经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温热电材料[7,8]。
自60年代至今~ZT=1一直被人们看作热电材料的性能极限~保持了40年之久。
直到最近几年~几种新型热电材料出现之后~这一极限才被突破。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热电效应是指在一定温度梯度下,导电材料会产生电势差。
这种效应被称为“热电效应”或“Seebeck效应”。
对于逆转效应,应用电场可以引导到热流。
这类热电材料可以将废热转换成电能,本文将讨论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一、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1.氧化物热电材料包括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多种氧化物,如LaAlO3, Ca3Co4O9等。
在这类材料中,离子与电子的能量势阱的耦合效果使得这些材料在高温下表现出极高的热电性能,其ZT值(材料热电性能综合指标)已超过1.5。
2.半导体热电材料对于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热电效应与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性质有关。
在半导体材料中添加适当掺杂物将产生明显的热电效应,且在常温下仍可以产生有效的热电效应。
3.有机热电材料尽管有机材料的热电性能低于无机材料,但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制作大规模、柔性的热电材料。
例如,通过化学修饰和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制备柔性材料。
4.复合材料复合热电材料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同时实现高热电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基于工程塑料和高导电掺杂物的复合材料,有望实现热电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二、新型热电材料的应用1. 特种锂电池热电材料可以制成发电机或者热电堆,将废热转换为电能,应用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废热回收。
例如,品牌机械领先企业德国Bosch公司正在推进热电材料的应用。
2. 非接触式传感器热电效应可以被用于制备非接触式传感器,例如能够检测人体温度、环境温度、设备运转状态、电子器件功率参数等。
此外,还可以将热电材料和压电材料相结合制备压力、体积、形状等方向敏感的传感器。
3. 温差发电热电效应可以直接转换热量为电能。
在温差变化的环境中,热电材料可以收集废电源的能量。
此外,还可以由低性能的动力设备(蒸汽机、发电机)制备温差发电器。
4. 新型热电材料模块的理论设计新型热电材料在理论上可以利用化学元素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能够自主设计、高通量的制备和测试新体系的材料性质。
热电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热电材料,是指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材料。
它们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各种能源转换和热管理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热电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一、热电效应热电效应是指在温差存在时,电子的热运动会导致电子在晶格中发生漂移,从而引起电势差的发生。
热电效应具有两种基本形式: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
Seebeck效应是指温差作用下,不同金属之间导电体系中的自由电子的运动由于热力学变化而产生的电势差。
Peltier效应是指二类不同金属之间导电体系,在交替通强通弱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和冷量。
两种效应可以通过热电材料进行转换。
二、热电材料的性能热电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热电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
热电系数是指材料在温差作用下,单位温差引起的电势差与温度差的比值。
高热电系数材料能够产生更高的电压。
电导率是指在单位长度下,单位时间内,材料内导电电子通过的电流量。
热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内的材料中传导热量。
在热电材料中,要同时优化热电系数和电导率,以获得较高的热电性能。
三、热电材料的应用1.能源转换热电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转换材料。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热电材料在利用自然界的低品位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在热电材料的作用下将其转化为电能。
另外,一些小型电子设备采用热电模块进行能量捕获,以延长电池寿命。
2.热管理随着电子设备尺寸不断缩小,散热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设备性能和寿命的瓶颈。
热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热管理领域。
其原理是通过Peltier效应,将热量从热源处转移到冷源处,从而实现热管理。
热电制冷器件在微电子学、制冷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环境探测热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探测领域。
热电传感器可以通过温度差变化,对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者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在局部产生的温度差引起的电压差变化,检测空气中的多种有害物质。
2Te3)> 热电纳米材料碲化铋(Bi2Te3) -热电材料是一种在固体状态下就可使热能与电能相互转换(静态能量转换)的材料。
它能做成重量轻、体积小的微型半导体制冷器,解决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超导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的制冷难题。
目前,热电半导体产业已延伸至国际上最为热门的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
商用热电行业的原料主要是Bi2Te3 基热电半导体材料。
Bi2Te3基热电半导体材料以炼铜的副产物铋、碲、硒等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和特殊的掺杂经定向生长得到Bi2Te3基热电半导体晶棒。
目前,用低维化和纳米化来实现电、声输运特性的协同调控,从而优化材料的热电性能,是热电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主要通过外混、原位复合等方式引入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散射中长波长的声子,从而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同时纳米化有助于载流子在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的提高,纳米颗粒构成的界面所产生的界面势垒能有效过滤低能量载流子,从而增大赛贝克系数。
本书综述了热电纳米材料碲化铋(Bi2Te3)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最新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方法、热电性能及理论模型分析,另外,书中还介绍了热电材料器件应用于不同的新能源发电设备以及分析热电材料的商业潜能。
全书共12章:1.热电材料的概述。
包括热电材料的Seebeck 效应、Peltier效应等三种热电效应,半导体材料等内容;2.电沉积法制备Bi2Te3基薄膜和纳米线;3.Bi2Te3纳米线电沉积于高分子径迹蚀刻膜的合成和表征;4.V2VI3薄膜纳米合金材料的合成和结构及传输性能表征;5.Bi2Te3 薄膜材料结构和传输性能研究;6.Bi2Te3 基块体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热电性能分析;7.Bi2Te3 纳米线、纳米复合材料及纳米块体材料的高能X射线和中子散射分析方法;8.Bi2Te3 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包括单晶纳米线的化学计量分析、化学模拟分析及电子传输系数的计算等;9.Bi2Te3晶体点缺陷的密度函数理论研究;10.基于玻尔兹曼理论从头开始描述热电性质;11.VVI复合薄膜和纳米线的热导性测试方法及热电价值分析;12.用于表征纳米材料结构及单根纳米线热电性能研究的热电纳米线表征平台(TNCP)的发展。
热电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人类对于环境友好型制冷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采用Peltier效应制冷技术的热电制冷器具有低噪音、高效率、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新型制冷技术之一。
因此,热电制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热电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热电制冷材料研究进展1. 单晶热电材料单晶热电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热电材料。
它的热电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离子晶体结构的电子运动能力。
目前,Bi2Te3和PbTe等材料是最主流的单晶热电材料。
Bi2Te3具有较高的热电性能,耐腐蚀性好,但其制备成本高,半导体材料纯度和结晶质量要求高;PbTe具有较高的热电性能,易于生产,但其稳定性差,并且受到国际环保法律法规的限制。
2. 纳米热电材料与传统单晶热电材料相比,纳米热电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电性能。
其中,纳米粒子尺寸的改变是影响热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电子界面,因此可以增加载流子数量和提高电子迁移率,从而提高热电效率。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纳米尺寸范围内,纳米粒子的尺寸越小,其热电性能越优秀。
3. 多功能复合材料多功能复合材料是由多种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
与单晶热电材料相比,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更优秀,应用更广泛。
例如,FeSb2/CuSb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二、热电制冷材料的应用1. 热电制冷器热电制冷器是一种新型的制冷器,具有小体积、低噪音、高能效等特点。
热电制冷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Peltier效应,将热电材料加热一侧冷却一侧,从而实现制冷。
这种制冷器目前广泛应用于车载冷藏、光电子器件、計算機制冷装置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2. 热电发电热电发电是将废热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
采用热电发电技术可以将冶金、工业制造、石化等领域产生的大量废热转换成电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热电发电技术已经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空气能热泵等领域。
《热电材料物理化学》读书记录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简介 (2)2. 作者介绍 (3)3. 出版背景 (4)二、正文内容 (5)1. 热电材料基本概念 (6)1.1 定义与分类 (7)1.2 发展历程及现状 (8)1.3 应用领域 (9)2. 热电材料物理性质 (10)2.1 电学性质 (11)2.2 热学性质 (13)2.3 光学性质 (14)3. 热电材料化学性质 (15)3.1 氧化还原反应 (15)3.2 化学反应机理 (17)3.3 化学稳定性与兼容性 (18)三、重点章节解读 (19)1. 热电转换机制章节解读 (20)1.1 热电效应原理 (21)1.2 热电转换效率影响因素 (22)1.3 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途径 (23)2. 材料制备与表征章节解读 (24)2.1 材料制备方法 (25)2.2 材料表征技术 (27)2.3 案例分析 (28)四、心得体会与感悟思考 (29)一、书籍概述《热电材料物理化学》是一本关于热电材料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专业书籍,旨在为读者提供热电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热电材料的分类与基本原理、热电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热电材料的应用以及热电材料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热电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热电材料的研究方法,并对热电材料在能源、环境、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有更深入的认识。
1. 书籍简介《热电材料物理化学》是一本关于热电材料领域的专业著作,涵盖了热电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本书不仅介绍了热电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深入探讨了其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既适合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也适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首先概述了热电材料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让读者对热电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热电材料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等。
热电材料的发展简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热电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热电效应的材料,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热电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最早对热电效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贡德·亥姆霍兹(Seebeck)和法国物理学家让·皮尔·库里埃(Peltier)分别发现了热电效应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塞贡德·亥姆霍兹发现了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处产生温度差时,会产生一个热电场,从而产生电流的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塞贡德效应。
而让·皮尔·库里埃则发现了当电流通过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处时,会产生热量的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库里埃效应。
随着对热电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究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应用开发。
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约翰·皮尔·巴德文(John Peltier)首次提出了热电材料的短路温差效应,即在热电材料的两端形成短路时,热电效应会显著增强。
这一发现成为后来热电材料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
20世纪初期,随着材料科学的兴起,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家们开始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优化热电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推动了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物理学家利昂·戴克斯勒(Leon Dresselhaus)和他的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纳米结构热电材料的概念,通过控制热电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界面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热电性能。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开始利用纳米技术制备新型的热电材料,通过调控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电子结构,进一步提高热电效应的性能。
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军事航天领域逐渐延伸到电子设备散热、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热电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探索第一章热电材料的概念及分类热电材料是指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材料。
热电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铁磁性热电材料,另一类是非铁磁性热电材料。
铁磁性热电材料是指磁性和热电性质同时出现的材料,而非铁磁性热电材料则是指磁性和热电性质不同时存在的材料。
第二章热电材料研究的意义热电材料的研究对于能源转化、节能环保等领域具有高度的意义。
热电材料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热电材料的研究可以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第三章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1. 铁磁性热电材料的研究铁磁性热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磁场传感、高精度温度传感、磁化冷却等领域。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铁磁性热电材料的合成、电性能调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铁磁性热电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
2. 非铁磁性热电材料的研究非铁磁性热电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非铁磁性热电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研究者们在非铁磁性热电材料的制备、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此外,多相热电材料也是非铁磁性热电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第四章热电材料的应用探索1. 废热利用废热来自于各种工业活动、交通运输等领域,这些废热如果被有效利用,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热电材料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温度传感器热电材料在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很高,因此可以作为温度传感器材料。
热电温度传感器可以在高温、强电磁场、腐蚀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3. 生物医药传感器热电材料的应用不仅限于工业领域,还可以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热电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药物控释等方面。
例如,研究者们利用热电材料制备了高灵敏度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内的葡萄糖含量。
第五章热电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的热电材料将会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篇热电材料早在1823年德国的物理学家Thomas Seebeck就在实验中上发现, 在具有温度梯度的样品两端会出现电压降, 这一效应成为制造热电偶测量温度和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理论基础, 称为Seebeck 效应.Seebeck提出了用热电材料制成热电发电器的设想. 1834年Heinrich Lens又发现将一滴水置于铋(Bi)和锑(Sb)的接点上, 通以正向电流, 水滴结成冰, 通以反向电流, 冰融化成水, 此效应称为制冷效应或Peltier效应.在此后的100多年, 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金属材料进行的, 由于热电转换效率低, 所以有关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装置的研究和应用一直进展缓慢. 在20世纪50年代, Abram Ioffe发现, 半导体材料的热电转换效应比金属材料有数量级上的增强, 利用半导体热电材料有望实现温差发电和制冷的设想, 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电材料的热潮, 这种研究热潮持续了数年之久, 研究和评估了大量的半导体材料, 并发现Bi-Te Sb-Te系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电特性[1]. 在此后的几十年, 由于半导体热电材料仍难以满足现实应用过程对热电转换和制冷效率的要求, 研究工作又处于低潮阶段.直到90年代初期, 随着全世界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 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广泛的关注, 导致发达国家对新环保能源替代材料开发研究的重视和巨额投入, 利用热电材料制成的制冷和发电系统体积小重量轻; 无任何机械转动部分, 工作中无噪音, 不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使用寿命长, 且易于控制. 由于热电材料的这些特性使其再次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近十年来, 材料科学的新进展, 如材料制备工艺及分析手段的多样化, 计算机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新型先进材料的不断出现, 使得设计和制备新型高性能高效率的热电材料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目前, 围绕着一种称为声子玻璃电子晶体型热电材料(PGEC)的研究正在广泛展开[2]. 这类材料因具有晶体的导电性能和玻璃的导热性能而成为新一代前景广阔的热电材料. 从近年来在热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美国科学家Terry. M. Tritt乐观地认为在未来几年内热电材料的研究将会有惊人的突破.§5.1热电效应和热电特性当两种不同的导体联接构成闭合回路,且接点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 在接点两端出现电压降, 在回路中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Seebeck). 这一效应成为实现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理论基础. 图1 (a)为实现热电转化模式的简单示意图.当电流I通过由两种不同导体联结构成的回路时, 在两接点处吸收和放出热量的现象称为帕尔帖效应(Peltier). 这一效应成为实现新概念型制冷机械的理论基础. 图1(b)为实现制冷模式的简单示意图.图1 热电元件构成的简单发电模式(a)和制冷模式§5.2热电材料的新进展开发研究新热电材料的目标在于努力提高材料的电导率温差电势的同时, 降低热导率. 热电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性能因子Z, Z通常表示为Z=a2 s/k, 式中a 称为Seebeck系数或温差电势, s为材料的导电率, k为导热率. a s和k参量取决于电子结构和载流子的散射, k=k L+k e, 降低k关键在于降低k L, 即增强晶格点阵对声子的散射从而降低热导率. 从理论上分析, 非晶态具有低的k值. Glem Slack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材料称为声子玻璃电子晶体phonon glass electron crystal (PGEC), 也就是一种导电如晶体导热如玻璃的材料. Slack认为晶体结构中存在一种结合力弱的rattling 原子, 对载热声子有强的散射作用导致热导率急剧下降, 对导电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基于以上的讨论, 适合于做为热电材料的主要有两大类: 半导体材料和混合价化合物. 过去几十年对半导体类热电材料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其中主要包括FeSi2 SiGe PbSnTe (Cu,Ag)2Se (Bi,Sb)Te3 (Bi,Sb)Se3等系列. 目前正在研究一种称为Skutterrudite结构的材料[5], 其分子式为AB3, 其中A=Co, Ir,Rh; B=P, As, Sb. 这类结构的重要特性是在晶胞单元中有两个较大的空隙, 这类结构材料的Seebeck系数可能达到较大数量级200 mVK-1, 然而, 热导率也会同时增大, 难以获得所希望的ZT值. 研究表明, 在晶格点阵中加入重原子可以显著地降低晶格导热率. 例如, Nolas等人在CoSb3中加入La, 使材料的室温导热率降低几个数量级, Nolas认为部分是由于质量亏损mass-defect 散射声子, 部分是由于键合力较弱的原子在它们的笼状结构cages 中发生rattling 运动. 在温度为700 , ZT值大于1的结果已经在实验中出现.另一类具有低温使用前景的材料是Clathrates型化合物[6]. 例如Ge型Clathrates化合物, 其分子式为A8Ge46, A代表Ge格子中占据空隙的原子. 又如具有Sr8Ga16Ge30分子式结构的Clathrates化合物, 其室温导热率比非晶态Ge低两倍. 类似的低导热性也出现在含Eu的Ge型Clathrates化合物及Sn型Clathrates化合物, 如Cs8Zn4Sn44和Cs8Sn44. 这些Clathrates型化合物具有获得热电应用所需的高Seebeck 系数的潜能, 在700 K下, ZT值接近1.以A2Q Bi2Q3 PbQ(A=碱金属; B=S, Se, Te)为三组元构成的三元系中的某些伪三元相也是具有开发前景的一类新型热电材料[7], 如K2Bi8Se13 K2Bi8S13 Rb2Bi8Se13 Ce2Bi8Se13 CsPb2Bi3Te7. 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均具有相似的结构点阵, 对称性差属于单斜晶系, 晶胞体积大, 空隙中含有rattling 碱金属原子. 由于rattling 碱金属原子对声子的散射, 导致该类化合物导热率很低. 对这类材料的研究正在展开, 研究者认为有望获得较高的ZT值.Hicks和Dresselhaus提出如果用二维结构材料代替三维, ZT值将会得到改善[8]. 载流子在低维量子阱中受到的制约导致能态密度分布的改变, 在费密能一定的条件下, 有利于增加载流子数目提高导电率和ZT值.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可以制备二维晶体. 一维结构可能会有更好的ZT值,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一维晶体应用到实际的器件设备中. Venkatasubramanian 等人的研究证实量子阱能使体系的ZT值超过1[9].Tritt等人综合分析大量的研究结果, 提出理想的热电材料应具有的性能[10]:(1) 接近费密能级的电子带应具有许多远离Brillouin区界的能谷;(2) 原子序数大, 且具有大量的自旋轨道偶;(3) 成分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4) 元素间的负电性差很低;(5) 晶胞尺寸大;(6) 能带间隙Eg等于10kBT, T是实际热电工作温度.室温下, 0<Eg<0.3 eV.假如满足条件(1) (4), 材料将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满足条件(2) (3) (5), 材料将有低的热导率; 满足条件(1) (6), 可以获得高的Seebeck系数或温差电势. 另外, 条件(6)也表明,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T<300K)热电材料应具有较低的能带间隙. 对于高温工作如发电模式下, 应使用高能带间隙的热电材料.§5.3热电材料的未来在生活四周有许多耗费能源所生成、却又被废弃的热能,例如:汽车尾气、工厂锅炉排放的气体等等。
如果能将这些热能善加利用,即可成为再次使用的能源,而热电材料与技术,就是利用温差来发电的关键。
电能是最广泛使用的最为便利的能源形式。
但是如今发电的主要形式还是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现代制冷技术无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试想,如果现在没有了冰箱和空调,我们的生活将有多大的不便。
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氟里昂制冷剂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国际上普遍限制其的使用。
使用热电材料制冷就是一种很环保的方法。
热电材料的应用不需要使用传动部件,工作时无噪音、无排弃物,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的应用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并且这种材料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保材料。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移动型冰箱,适用于旅行郊游时冰冻饮料及食品保存等。
这种冰箱的特色除了方便携带外,它并不使用压缩机,没有噪音,天气冷时还可摇身一变成为保温器。
隐身在这种冰箱后的核心技术,就是里面的热电材料。
热电材料的应用很神奇,它通入电流之后会产生冷热两端,故可以用来冷却也可以用来保温。
而如果同时在两端接触不同温度时,则会在内部回路形成电流,温差越大产生的电流越强,这就启发了一种新思维:用热电材料接收外界热源来产生电力。
这种概念并不是空中楼阁,目前日本和德国都已开发出利用人体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差异,进而产生电力来驱动手表。
近年来由于在技术上热电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及环保等因素,利用热电转换技术,进一步将大量废热回收转为电能的方式,普遍得到日、美、欧等先进国家的重视。
低温余热、特别是140℃以下的废热再利用,增加了热电发电的竞争力,一些新兴应用研究诸如垃圾焚烧余热、炼钢广的余热、利用汽车以及发动机尾气的余热进行热电发电,为汽车提供辅助电源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并且有部分成果已实际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广泛使用。
美国全球热电材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热电发电器供应商,他们开发过以天然气或丙烷为燃料之发电设备,并依产品尺寸可发出15-550W的电力,做为小型发电机及偏远地区电源使用。
此外美国国防部,还在喷射推进实验室从事多段功能热电材料研发。
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总合开发机构(NEDO)投入巨额资金研发各种高效热电材料做为各式排放热能发电利用。
另外,日本业界如久保田公司开发一种热电转换装置,能把300℃以下低废热转换为电能,是把垃圾燃烧时产生的废热通过热交换,将其做为高温部分,把工厂管道的冷却水做为低温部分,利用两者温差经热电转换装置即可进行发电,当温差为260℃时,发电功率可达640W。
在车辆排气发电方面,尼桑公司研发最为积极,预计利用占总废热30%之排气热能提供发动机辅助电源,每台车约能有 2OOW的电力回充电瓶,可减少5%之燃油支出。
在瑞典,其北部利用烧柴取暖炉所产生的热量,可用以发电并替代昂贵的汽油马达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