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7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研究陈淑连【摘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立体交通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解决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增多,轨道交通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梳理总结轨道交通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的衔接、噪声振动环境影响、风亭及冷却塔环境影响、城市生态景观影响等环评关注的重点内容,分析地下水评价、场站污水处理、噪声评价范围界定、噪声监测时段及噪声现状超标等环评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轨道交通项目工作实践、技术规范等,针对环评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指导轨道交通选址选线、环保设计、环评编制及技术评估工作.【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8(062)012【总页数】4页(P167-170)【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关注重点;常见问题【作者】陈淑连【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X820.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拥堵、减少废气排放、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将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逐渐增多,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对该类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噪声振动预测方面[1-5],而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环评中常见问题鲜有报道[8]。
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工作实践,梳理总结了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及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同类项目环保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关注重点轨道交通属于典型线性工程,其影响范围集中在线路两侧。
轨道交通通常涵盖线路、场站、隧道、桥梁等工程,其环境影响兼具环境污染、生态影响的特点。
规划方案的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引言在当代社会,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评估规划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的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期为规划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一、规划方案评估的重要性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对规划方案的内容、目标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可行和可持续。
规划方案评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评估规划方案,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
2. 降低风险:规划方案的实施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在制定方案之前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3. 促进可持续发展:评估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估,确保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规划方案的重要工具,它是评估的基础和框架。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点:1. 确定评估维度:评估维度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它反映了评估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评估维度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
在确定评估维度时,需要考虑规划方案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 选择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评估的具体内容,它是评估维度的具体体现。
评估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在选择评估指标时,需要根据规划方案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选择。
3. 确定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评估指标的具体实施方式,它是评估的核心环节。
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定量评估主要依靠数据和模型分析。
在确定评估方法时,需要根据评估指标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选择。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7.05.22
•【文号】环办环评〔2017〕43号
•【施行日期】2017.05.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关于印发《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
行)》的通知
环办环评[2017]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范和指导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促进城际铁路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执行。
附件: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7年5月22日。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9期总第259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9T o tal N o.259浅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刘志利(赤峰市翁牛特旗环境保护局,内蒙古翁牛特旗 024500) 摘 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9—0003—0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层次上的应用,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
它包含对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规划项目实施中、运行中甚至运行后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最终确定该规划项目是否在环境承载允许的范围,以确定该项目是否能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高层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时隔6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发布实施,为如何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实现了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1 现状、形势及任务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国家环保政策的重要制度、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尤以规划环评体现得最为明显。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贡献。
1.1 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实践经验虽然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研究,但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完整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通用的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时间较晚,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显现出了许多缺点和弊端,如评价详细程度不够、评价结果存在偏差、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等。
附件2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规划概况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范围确定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沿沪昆线和京九线两条城市发展带的城市以及南昌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和赣州都市区的城市,包括南昌、赣州、九江、吉安、宜春、新余、鹰潭、抚州、萍乡等9个城市,土地面积约13.9万km2。
近期规划范围为南昌、赣州、九江、吉安、宜春、新余、抚州7个地级市,土地面积13.16万km2。
本次共规划12条城际铁路线路,其形态为以南昌为核心的“三联三射三通”总体格局,规划区内规模1330km,总投资为1469亿元,其中近期建设南昌-抚州城际、南昌-修水城际、新余-吉安城际和南丰-瑞金城际4条线路,线路总长为530.0km,投资478.0亿元。
其中,“三联”:规划九江-鄱阳-鹰潭-抚州城际,加强九江都市区、信江河谷城镇群以及抚州城镇组团之间的联系;规划萍乡-宜春-新余-吉安城际,加强新宜萍城镇群内部及与吉泰城镇群的联系;规划南丰-瑞金城际,加强昌抚一体化地区与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的联系。
“三射”:规划南昌-进贤-抚州城际、南昌-丰城城际、南昌-高安城际,增强省会南昌对周边城镇组团的向心作用。
“三通”:规划萍乡-浏阳城际、南昌-修水-咸宁城际、九江-池州城际,分别对接联系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规划年度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
表1 江西省城际铁路网分期建设方案一览表2 规划区环境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1)水环境2015年全省地表水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改善。
I-III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为81.0%。
主要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6.2%,其中,修河和长江水质总体为优;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东江、袁水和萍水河水质总体为优;鄱阳湖水质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2)大气环境2015年,全省设区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均值为90.1%,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目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形式;定性评价要求评价人员能够深刻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努力做到熟练、充分地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对生态的影响虽然目前生态的定量评价确有一定难度;一些内容定量后反而说不清;生态“关系”的复杂性造成定量化后标准的确定是一个难题..因而定量化评价是努力的目标;而许多定量方法由于不同程度的人为主观因素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因而大部分评价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评价对象生态系统有透彻地了解;大量而充实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以及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分析工作;在于对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定量评价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必然趋势;依靠充分的数据及定量计算去评价工程项目搜造成的生态影响;如工程建设前后的生物量损失、生物量变化、景观变化、脆弱性评价水土流失量计算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很多如列表清单法、综合评分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生态图法、景观生态学分析法、生产力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大致可分为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生态学的方法;其中;景观生态分析法是发展最快;应用越来越广的方法..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选用;应根据评价问题的层次特点、结构复杂性、评价目的和要求等因素决定..一、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有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其类比对象间所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分为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两种..并由于生态影响结果的滞后性;类比分析有时是主要的可信的预测方法..1.类比分析:是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拟建工程同所选择的已建工程项目相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出在其他方面可能的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根据意见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作为评价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主要依据..2.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选择的类比对象在工程特性、规模、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物和植物背景等方面都要与拟建项目相似;并且项目建成已达到一定年限;其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并趋于稳定..类比对象确定后;选择和确定类比因子和指标;并对类比对象开展调查;如植被现状;包括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变化;以及动物、植物分布和生态功能的变化情况;将拟建项目与类比对象比较;根据类比项目的变化情况;作出类比分析结论..3.类比分析郭廷忠P240环境影响评价学统计分析:单因子类比分析:综合性类比分析:替代方案类比分析:对不同的方案进行类比分析;找出各自的优劣;从而推荐或决策某种可行的方案..4.特点及应用类比分析法的难点在于难以找到两个完全相似的项目;因此选择好类比对象是进行类比分析或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该法成败的关键..在实际的生态影响评价中;由于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很难找到完全相似的两个项目;因此;单项类比或部分类比使用得可能更多一些..类比分析法可以应用于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以原始生态系统作类比对象;可评价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定性分析与评价;进行某一个或几个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评价;预测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等..需要注意的是:①项目的可类比性主要是工程性质、类型相同、建设规模相当、建设地环境特征相似;而且用于类比的已建工程是运行多年的;其环境问题已全部显现在工程方面:选择的类比对象应与拟建设项目性质相同、工程规模相当;建设方式类似;在生态环境方面:类比对象应与拟建设项目最好同属一个生物地理区域;具有类似的地貌类型;相似的生态环境背景;如能在同类生态系统中则最为理想;象不同时期的一、二期工程..②选择可重点类比调查的内容;选择类比对象时应考虑类比对象对相应类比分析问题的有效性和深入性..二、生态机理分析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当人类活动影响生物生长环境时;也会对动物或植物及其生长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产生影响..生态机理分析法就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评价过程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试验;该方法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深的生态学知识;也需要大量的野外调查和长期积累的监测数据;有时还需要与生物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动物行为等、地理学、水文学、数学及其它多学科合作评价;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生态机理分析法是一种容易被接受、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方法..它包括⑴物种评价⑵群落评价⑶生态系统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理论与技术P120贾生元其步骤如下:1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有关资料;2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3对植物或动物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划分;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物证和演化等级;4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5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产环境的变化;6预测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变方向..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遇到的所有生态学过程均可以用相关的生态学的方法去预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定量化;如种群生态学中的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模型、群落生态学的演替过程的数学模型、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的能流模型、生产力建设模型、景观生态学中的诸多建设模型等..鉴于生态学原理的公认性及原理分析的缜密性;生态机理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是当前普遍应用的、非常有效的与成熟的方法;但也存在以文字论证为主;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等缺陷..三、列表清单法列表清单法是Little等人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故亦称“核查表法”..基本做法是;即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使用方便;并针对性强;易被大众所接收;但不能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且无法清楚地显示出影响过程、程度及影响的综合效果..包括简单型清单、描述型清单比简单性多了环境因子如何度量的准则、分级型清单在描述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列表清单法对核查的环境给出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价;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的EIA 人员用于各种各样的EIA工作中;可应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筛选;进行物种或栖息地重要性或优先度比选..四、生态图法生态图法使用图来表达生态特征在空间上的变化;它在生态现状和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能够简单、直观、形象、明了地展示各种单个影响和复合影响的空间分布;并能够从空间或者时间上分析出变化趋势..图形叠置法图形叠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即用以在开发行为影响所在的范围内;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征生态信息及影响的相对大小.. 它可将评价区域特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空间特征的地图..对于图形叠置法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1王华东、薛纪瑜等:图形叠置法是将一套表示环境特征的环境要素图叠置起来;表示区域环境的结合特征;该图能反映出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的环境性质和程度..2AsitK.Biswas:图形叠置法是利用一系列的透明胶片;在一个比本地化行动实际需求更大比例尺度的地理参考框架内..来识别和预测环境影响;为环境影响赋予相对重要性值;以及环境影响之间的交流等..3刘胜祥、薛联芳:图形叠置法是把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特征、生态信息重叠表示在同一张图上;构成一份复合图;用以在开发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征及影响的相对大小..计算机制图的过程:(1)生态制图数据的获取基础图件:地理位置图、地形图、工程平面布置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类型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专题图件:动植物分布图、荒漠化与土壤侵蚀分布图、地质灾害及其分布图、生境质量现状图、景观生态质量评价图、主要评价因子关键因子评价成果图..(2)生态图的编制图件录入经计算机编制好的基础图件和专题图件可直接拷贝到计算机;人工收集的图件可经扫描及数字化仪录入到计算机..图件编辑和配准工作人员将录入到计算机的原始图件进行编辑;图件配准是指将不同类型图幅的内容进行配准;以便于进行综合分析..图件提取编辑生成的生态图;应是系列的分类型、分层次的图幅..空间分析根据要素的空间异质性或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空间上的量化表示..图件输出..评价方法1指标法①确定评价区域范围;②进行生态调查;收集评价范围与周边地区自然的和生态的信息;同时收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及环境质量信息;③进行影像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其中包括识别和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④研究拟评价生态系统或生态因子的地域分异特点与规律;对拟评价的生态系统、生态因子或生态环境问题建立表征其特征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定性分析或定量方法对指标赋值或分级;再依据指标值进行区域划分..⑤将上述区划信息绘制在生态图上..2叠图法①传统方法用透明纸作底图;底图范围略大于评价范围;在图上标出开发项目的位置及即将受项目影响的地区范围;②在底图上描绘生态环境因子信息;如植被覆盖度、动物分布、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和特别保护目标等等;③进行影响识别和筛选评价因子;并绘出每个影响因子影响程度的透明底图;并用不同颜色和色度表示影响的性质和程度;;④将影响因子图和底图迭加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色度表示不同的影响与不同的影响程度;得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图..图形叠置法将一套表示环境特征的环境图叠置起来;表示区域环境的综合特征..这种方法能反映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和性质..此方法特点是直观、形象、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如用带方格的透明纸还可以定量地估测受影响的地区的面积;但不易预测影响在时间上的延续;不能作精确的定量评价..其基本意义在于说明、评价或预测某一地区的受影响状态及适合开发程度;并提供选择的地点..2、优点:1应用比较简单;在计算机上进行叠图;不仅可以任意图层组合叠加;还省工省力;得到直观的动态变化显示及易于理解的结果;这些结果能够用于公众参与..2采用带方格的透明纸可似定量地估测受影响的面积;并显示影响的空间分布;还容易说明项目的单个的和整个复合影响与受影响地点居民分布的关系;也可决定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分布..3不需要专家参与就能完成..本方法与计算机作图、GIS等新技术结合可扩大其应用;效果也将大大提高..4对各种线路开发项目进行线路方案选择时;不但能评价线路的影响;而且还能指出产生影响最少的路线;是一种能为线路开发鉴定出最少破坏的非常有用的“搜索”方法..3、缺点:1无法在地图上表达源与受体的因果关系;因而无法综合评定环境影响的强度或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做出定量表示..2只能用于那些可以在地图上表示的影响行为;因此政策层次上未必适用;3成本较昂贵;4如果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则会造成时效性较差;5手工叠置图时;一次叠置12张以上图片会因颜色太杂而难以说明问题..4、适用范围: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建设项目的评价中;如线路如管道、公路和高压线等、矿业开发项目选址和滩涂开发、水利水电工程、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开发规划等方面;也可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图形叠置法除应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之外;与计算机作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结合起来;可得到直观的动态变化显示;应用更加广泛..近几年来;基于GIS的图形叠置法在铁路选线环境影响综合评价、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后评价、道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吴小萍等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叠置法;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铁路选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五、层次分析法1、内涵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按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分析的结果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和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AHP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和决策或评价总目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首先;它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依不同层次聚类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其次;根据对客观现象的主观判断;就每一个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量化描述;最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也就是说;层次分析法是在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中;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次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数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列问题..层次分析法在评价过程中主要用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2、基本步骤1明确问题明确问题即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目的、对象;进行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评价内容或因子;进行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明确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对评价系统的初步分析;将评价系统按其组成层次构筑成一个树状层次结构..在层次分析中;一般可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指标层、策略层..目标层:又可分为总目标层和分目标层..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作为总目标层;生态环境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并以一定的指数表达;可作为分目标层..指标层:指标层是由可直接度量的因素组成;如大气二氧化硫浓度;土地的生物质生产力;植被覆盖率等..有些生态因子的表征指数比较复杂;可能由若干因子组成;所以指标层也有时包括分指标层..例如;土壤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是评价生态系统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土壤可由pH值、污染指数、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肥力指标、土壤容重、团粒结构、抗侵蚀能力、渗透性等多个分指标表征;其本身实际可构成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体系..策略层:对每一个指标的变化和发展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方案;即具有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后果和对策措施..3构造判断矩阵在每一层次上;按照上一层次得对应准则要求;对该层次得元素进行逐对比较;依照规定的标度定量化后;写成矩阵形式..此即为构造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判断矩阵构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专家讨论确定;二是专家调查确定4层次排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权重计算最大特征根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此外;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因专家在认识上的不一致;须考虑层次分析所得结果是否基本合理;因而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检验后得到的结果即可以认为是可行的..5选择评价标准通过上述步骤确定了区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及各层间的权重;接着应确定相应于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标准有些可根据国家颁布的标准;如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等;6评价3、优点系统性——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实用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应用范围很广;同时;这种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它;这就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简洁性——计算简便;结果明确;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即可以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该法的基本步骤;容易被决策者了解和掌握..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掌握..4、缺点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由此;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会出现决策者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的情况;从而使其只能在所能想到的众多方案里挑选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分析出在其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又能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甚至能提出改进方案的措施;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是;层次分析法却未能做到这点..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3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当我们希望能解决较普遍的问题时;指标的选取数量很可能也就随之增加..因此;就像系统结构理论里;我们要分析一般系统的结构;要搞清楚关系环;就要分析到基层次;而要分析到基层次上的相互关系时;需要确定的关系就非常多..指标的增加就意味着要构造层次更深、数量更多、规模更庞大的判断矩阵..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许多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的工作..由于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层次分析法的两两比较是用1至9来说明其相对重要性;如果指标越多;我们对每两个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可能就出现困难;甚至会对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一致性产生影响;使一致性检验不能通过;也就是说;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权值不一定是合理的..调整指标;特别在指标数量多的时候过程相当复杂..这就可能花了很多时间;仍然是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更糟糕的是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层次分析法里面没有办法指出我们的判断矩阵里哪个元素出了问题..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在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时;所用的方法和多元统计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随着指标的增加;阶数也随之增加;在计算上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有三种比较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解决此问题..第一种就是和法;第二种是幂法;还有一种常用方法是根法..郭谦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地区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李恺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优劣性..张树奎对港口环境资源的生态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六、景观生态学法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匹配的;所以它通过两方面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空间结构分析认为;景观是由模地、斑块和廊道组成;其中模地是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是区域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影响能流、物流和物种流;因此模地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点..景观分析异质性指数内容与作用包括: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表达景观空间数据;比较景观差异镶嵌度指数镶嵌度、聚集度表达不同组分总数、分布等距离指数最近邻接指数和链接度相邻生态系统对比;团聚程度生境破碎化指数镶块数、形状、未受干扰面积相邻同类镶块的分布随机性;镶块间联系程度空间相关性分析检验变量在空间。
新疆顺天五彩湾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顺天煤炭铁路专用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 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新疆顺天五彩湾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煤炭外运的需求建设配套工程——顺天煤炭铁路专用线,本线为企业铁路只运送煤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境内。
本项目位于昌吉州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昌吉州东北部,距离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206 公里。
项目区地理坐标介于N44°46'50"~42°52'24" ,E89°8'54" ~89°7'12"之间。
顺天煤炭铁路专用线自乌准铁路准东北站北咽喉Ⅱ道尾部( SDK7+700=DK0+000)引出,与神华准东煤矿专用线环形装车线平行引出约2km 后,继续向北延伸,沿神华准东矿区排土场东侧至神东天隆五彩湾露天煤矿,在神东天隆煤矿工业广场东侧约1km 处设装车环线,线路全长 11.6km。
自环形装车线之前专用线正线上出岔,设块煤装车场一处,线路全长1.8km;全线线路总长度为13.4km,本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总额为16385.75 万元,技术经济指标 1097.36 万元 / 铺轨公里。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特大型整装煤田,规划确定基地面积 110 平方公里,目前准东已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第十四个能源基地,成为大规模实施煤炭资源转化战略禀赋独特、优势显著、条件完备的重要区域。
准东煤田分为五彩湾矿区、大井矿区、将军庙矿区、西黑山矿区、老君庙矿区五个矿区,是新疆据乌鲁木齐最近的大型煤矿,可以充分利用新疆首府的资金、技术、管理、物流、人才等优良资源,承接乌鲁木齐的产业转移。
截止 2011年底,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入住企业 56 家,在建项目 26 个,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
本煤炭专线的修建将改善当地的货物交通和能源环境,对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南女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3负
(1)通过搜索现有的EIA指标体系和现有的文献内容等方式;
C2)现有标准值;
C3)章节5.1中基于PSR模式下的指标体系和章节5.2中基于LCA模式
下的指标体系。
规划方案
相似的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的基本指标体系
图S-3规划环评荃本指标体系筛选圈
采用EIA传统模式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流程也是环境识别一构建指标,
传统EIA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现有的国家标准,而且构建指标体系也往往
限于环境质量方面,生态类的指标体系构建很少,社会经济方面几乎不构建,
本文采用的方法在环境质量方面用国家标准的定量指标值,其他方面从章节
5.1和章节5.2的指标体系中选取。由上可以看出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有模式
完善的情况下基本指标体系是一种便捷又不失全面的好方法。
铁路规划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都有较大的促进作
用,而且能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缓减货运和客运的压力,满足人们发展的需
求,但是铁路规划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所以选取的重
点还是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其余内容分别为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社会经济指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4页
体系。
5.3.4.1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尽量维持现有的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生物栖息
地,保护生物资源。设置指标为:规划路线与生态敏感区交界面的长度(km),
规划路线两侧500m范围内生态敏感区的面积(km2),铁路规划占地中占用生
态敏感区的面积(km2)、铁路规划前后的植被援盖率(%)和铁路规划前后的
预测水土流失量(m3)。以上指标容易得数据,且能基本反映铁路规划后的生
态环境情况变化,符合基本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5.3.4.2环境质皿指标体系
以保护现有的环境质量为目标,保证规划区域内的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
设置指标为:土壤退化程度、噪声超标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暴露于
噪声超标人口数量占总规划区域的人口的比例(%)、规划铁路网与噪声敏感
区交界面的长度(km)、铁路千线两侧500m范围内噪声敏感区的面积、旅客
沿线丢弃生活垃圾量(t{a.km).旅客沿线产生的粪便污水量(t/a.km)。以
上指标出了土壤退化程度是定性指标之外,其余都是定量化,符合基本指标体
系设置原则。
5.3.4.3社会经济指标体系
以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保证人群健康为主要目标,缓减客运和
货运压力。选取指标为:单位区域内客运增加量( t/a.km2)和货运增加量(咖
.km2)、预测规划后人均GDP变化(元)、距离铁路沿线100米范围内居民
的数量占总区域人口的比例(%)、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对周围人群可
能受到感染的风险程度。其中最后一项说明: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对周
围人群可能受到感染的风险程度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调查法和类比法,即在充
分调查铁路粪便污水成分和扩散的基础上,类比国外(如日本)的研究成果得
出结论,属于定性范围。其他指标都在定量层次上得到结果,可信度高,满足
设置基本指标体系的原则。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5页
5.4三种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对比
对铁路规划指标体系评估的原则就是看其是否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规划带
来的问题和影响,是否突出重点和主次之分,是否自成一个指标体系,获得的
方式是否简便可行,获得指标的费用是否低廉等.
基于PSR模式指标体系的优点:能较全面地反映规划环评大的影响,着
重反映生态、社会经济、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方面:且选取的指标较详细;
反映的层次也多样化,突出主次轻重;定量的指标较多,给人直观感,易懂。
缺点就是:指标过多、过繁;分析确定权重较繁琐;虽然能全面反映环境影响,
但是在时间概念上混淆模糊,如未能划分建设期和运营期等;有一些指标不能
定量反映出来,这类指标不仅难确认,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来收集,且收集得到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如: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对
周围人群可能受到感染的风险程度这一类的指标.总体而言,以上构建的PSR
模式下的指标体系是较为完整的,在具体的项目中因侧重点不同而指标体系有
所不同.
基于LCA模式指标体系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时间段把握得较好,时间顺
序分明,在各个时间段的具体内容阐述得较为详细,特别是用经济如(元)等
单位衡量得失,直观感强。缺点就是:LCA模式需要大量的经济理论和经济
论证来支持,这类资料不容易获得,造成指标成本较高;而且指标体系同PSR
模型对比起来不够完善,发展也不如前者成熟;仅从过程的角度来阐述环境影
响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基本指标体系的优点就是:能简捷快速地反映规划带来的影响;集合了
PSR模式和LCA模式下的一些基本指标,做到取长补短;基本指标体系讲究
的是准确度高:定性的指标较少,定量的指标较多,且很多是国家的法律法规,
规范化程度高。缺点就是不够详细,在规划环评的低水平评估条件下尚能满足
要求,一旦要求全面详细地阐述时便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6页
由此可以看出,三类指标体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详细调查、时间精力
等充分、要求明确的前提下最好选取的指标体系是基于PSR模式下的:如要
偏重经济方面和时间顺序,选择的模式为LCA较好;如评价水平较低的情况
下,选取基本指标体系即可。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57贡
第六章以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为例
6.1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规划简介
6.1.1规划主体内容
一枢纽规划范围[01.
成昆线:自温泉站成都端(K1067+500)至昆明站成都端(K1097+515.77).
贵昆线:自金马村站贵阳端( K618十4阅)至昆明站成都端
(K636+100=K1097+515.77)0
南昆线:自昆明南站南宁端( K784+140)至昆明东站贵阳端
(K795+420=K626+465)e
南环线:自读书铺站成都端(K0+000-K1076+034.43)经中谊村、宝兴
(K48+813.91)至昆明南站南宁端(CK89+500=K784+178. 82).
二、规划年度:规划年度2020年,并进行2050年远景展望。
三、路网构成及新线引入年度预测:
既有线:成昆线、贵昆线、南昆线及昆玉线。
2010年:内昆线、水柏线、株六线增建二线、成昆线电化、盘西线电化、
贵昆线沾益至昆明段增建二线建成,泛亚铁路建成经广大线和成昆线引入枢
纽。
2015年:滇藏线建成通车,经广大线和成昆线引入枢纽。
2020年: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增建二线建成。
四、枢纽规划总布置和地理位置见图6-1. 6-2a
6.1.2社会自然概况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61。国家一级口岸、金融开放城市,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开放型、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