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丰产栽培技术_崔秀明
- 格式:pdf
- 大小:198.41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三七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刘英;曲媛;王承潇;杨野;崔秀明【摘要】[目的]考察三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三七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部位三七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依次为茎叶(1.77%)>花(1.43%)>根茎(0.50%)>须根(0.34%)>主根(0.19%).[结论]三七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为三七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3页(P54-55,58)【关键词】三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作者】刘英;曲媛;王承潇;杨野;崔秀明【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道地药材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道地药材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道地药材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道地药材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道地药材研究开发中心,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6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于我国云南,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1] 。
三七活性成分除皂苷外,还包括黄酮、多糖等化学成分[2]。
药理研究表明,三七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3-5]。
随着近几年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三七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三七各部位的开发利用逐步得到关注。
三七的种植技术(一)引言概述:三七是一种传统草本植物,具有长寿、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价值。
种植三七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包括选地、育苗、种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
本文将从选地、育苗、种植、管理和收获五个大点来详细介绍三七的种植技术。
正文:一、选地1.1 土壤要求:三七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其中以砂质壤土、壤土为最佳。
1.2 地形要求:三七喜爱半阴湿、多云的环境,适合生长在东南向或北坡的地势上。
1.3 pH值要求:三七对酸性土壤较为耐受,pH值在5.5-6.5之间为最佳。
二、育苗2.1 种子处理:将三七种子放入2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48小时,使种子迅速吸水膨大,提高发芽率。
2.2 播种时间:三七适宜春季或秋季进行育苗,一般选择3月和9月作为最佳播种时间。
2.3 基质选择:以腐熟的牛粪、菜渣等为基质进行育苗,保持一定的湿度。
三、种植3.1 行距与株距:三七的行距和株距需要根据自身地理环境和种植目的进行合理确定,一般行距可以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株距为20-30厘米。
3.2 翻斗与整地:在确定好行距和株距后,使用翻斗或犁耕机进行整地,确保土壤疏松。
3.3 种植方式:将育苗好的三七苗苗移栽到整地好的土地上,将苗苗埋在土壤中至莖部附近即可。
四、管理4.1 施肥:三七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可选用有机肥、复合肥等进行追肥,保持土壤富饶。
4.2 病虫害防治:三七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白粉病等,需要及时进行防治,可选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喷洒。
4.3 管理水分:三七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过湿过干都会对三七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及时调节土壤水分,保持适宜的湿度。
五、收获5.1 收获时间:三七生长期一般为3-4年,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最佳收获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收获。
5.2 收获方法:收获时需要将整株三七植株连根挖掘出来,将根茎与根部的泥沙清洗干净,晾晒至干燥。
5.3 储存方式:将晒干的三七根茎放入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储存,可保持其药效和品质。
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引言概述:在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这篇文档中,将对三七的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我们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三七的生长环境、育苗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施肥管理。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1. 生长环境:1.1 温度:三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
1.2 光照:三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1.3 土壤:三七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确保土壤的酸碱度适宜,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2. 育苗技术:2.1 种子处理:将三七种子用温水洗净,并在温水中浸泡约4-6小时,然后用适宜的物理条件刺破种皮。
2.2 苗床准备: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准备苗床,将土壤松散,并加入足够的腐熟有机肥。
2.3 播种和管理: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并用适当的厚度覆盖薄土。
保持苗床湿润,适当施肥,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3. 种植技术:3.1 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改良土壤,提供三七生长所需的养分。
3.2 栽植方式:选择适当的栽植方式,如直栽或定植。
3.3 栽植密度:根据种植区域和品种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保证植株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供应。
3.4 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3.5 除草和修剪:及时除去杂草,保持植株周围的清洁,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工作。
4. 病虫害防治:4.1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及时发现并防控病害。
使用防病虫害的药剂进行喷洒,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4.2 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蚜虫、卷叶虫等进行有效的防控。
5. 施肥管理:5.1 基肥施用:在种植前充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5.2 追肥施用:根据植株的需求,在生长期适时添加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
5.3 肥料配方: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配方,并合理施肥。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与三七同行——记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研究员及其团队 卫婷婷湛蓝的天空,洁净的白云,在近3000平方公里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土地上,种植着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质最高的三七。
三七有“人参之王”的美誉,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还特别记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能治一切血症”。
文山州还出了一个三七“专业户”。
30多年来他只从事三七的研究,带领团队对三七的质量标准、标准化栽培、药理机制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专门从事三七研究的实验室: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昆明工业大学和云南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建的技术平台,对三七全产业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高效、科学的研究。
他就是昆明理工大学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实验站站长、云南省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
结缘三七崔秀明是地地道道的文山人,1985年他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文山州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改名为“文山三七研究院”),至此与三七结下了缘分。
崔秀明笑着对记者说:“我是第一个来三七研究所报到的科研人员。
”新成立的研究所什么都没有,崔秀明也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
但是不久他就发现了切入点。
20世纪80年代的三七种植总体水平和加工水平十分落后,混乱不堪,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所以他决定要改革三七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崔秀明以三七的生物学特性为出发点,对三七的道地性、质量标准、栽培技术规范和产品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在实践中成功地研究出三七专用遮阳网高效栽培技术,改革了传统的栽培模式,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三七GAP栽培技术体系,成功地将三七大面积平均亩产从原来的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
1997年,崔秀明因为对三七研究的重大突破升任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
两年后,崔秀明成功申请到云南省自然科学资金重点项目“三七道地性研究及质量标准研究”,首次对文山三七的道地性及质量标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三七在我国药材中第一个成功申报原产地地域产品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三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崔秀明黄璐琦郭兰萍刘大会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04期[摘要]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我国近年发展十分迅速的中药大品种之一,在我国中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该文总结了我国近年来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经验,找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七产业发展的目标及对策措施,为我国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三七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行业中有重要影响,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参的中药材大品种,也是复方丹参滴丸、云南白药、血塞通、片仔癀等我国中成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
三七广泛应用于跌打损伤、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后遗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1-3]。
三七皂苷是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也是目前研究较为系统的化学物质。
迄今为止,已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7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4],现阶段我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400多个,批准文号3 200个,涉及的生产厂家1 300家,年需要三七800万kg[5]。
三七还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按现在的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公顷产值可达150万元左右。
由于政府重视,科技支撑力不断提升,知名度提高,三七产业近几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本文根据三七主产区的调查资料,总结了我国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及发展对策,供同行参考。
1 三七产业发展现状1.1 三七种植业发展历史及现状评价三七是我国特有种,因其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有特殊要求,分布范围仅集中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 200 ~2 200 m,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传统上以云南文山、广西靖西等地为主要种植地区。
由于价格不断上涨,社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三七的种植区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云南产区已由文山扩展到云南红河、玉溪、曲靖、昆明、大理等其他地区;贵州、四川、广东等地也开始栽培。
专利名称:一种佛手三七的种植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大会,张智慧,方艳,王丽,季鹏章,杨野,崔秀明,石亚娜,张立宪,左智天,金航
申请号:CN201410218627.4
申请日:20140522
公开号:CN103988683A
公开日:
201408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佛手三七种植技术,包括步骤如下:(1)选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产要求和环境质量要适合三七种植;(2)土地耕耙与改良;(3)建拱棚和覆盖遮阳网;(4)理畦挖沟,做床和地下害虫预防;(5)选种,种子催芽,播种和覆盖浇水;(6)种植第一年管理,揭膜出苗,荫棚光照调节,灌溉排水,除草施肥,通风除湿和病虫害防治;(7)种植第二至三年管理,剪秆施肥,揭膜出苗,荫棚光照调节,灌溉排水,通风除湿,施肥,摘蕾和病虫害防治;(8)种植第四年管理,田间管理,采挖,清洗,干燥和贮存。
通过对三七种植中的相关工艺步骤和参数改进、调整,方法更加合理,操作性强,实现佛手三七的人工种植。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地址: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莲花办事处雪云路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汤东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