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3.54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市领导来我区调研指导工作,这对我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下面就我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基本情况做一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

xx区地处xx市城乡结合部,是xx市城区东移的主体空间和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现为xx市最大的市辖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11个镇。总人口85万,其中乡村人口59.4万,城镇人口25.6万。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市东区的开发和城市规模的扩容,历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大

量耕地被占用,特别是城区及近郊的部分村、居。目前,全区人均占用耕地不足一亩,其中,城区四个办事处的居民已基本上没有了耕地。人均0.2亩以下的村21个,失地农民约3万人,0.2亩以上的征地农民约9.75万人。

(二)被征地农民安置情况

调查地区基本上都采取货币安置方式比较单一,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对用地单位来说,他们不愿与被征地农民纠缠不清,愿意一次性支付补偿安置款,人钱两清;而农民的普遍心态是,拿现的实实在在,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而对政府来说,操作简单,何乐而不为。但应该看到,征地补偿安置费本来就低。绝大多数人员都把安置补偿用于房屋建盖和改造,少部分人员用于再生产。绝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局限,自谋职业很难找到稳定工作,最后只能是上班无岗,种田无地,社保无份,等钱用完了,还是找政府。、

(三)被征地农民就业方面情况

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中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

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会稳定。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办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大。第三层面,大部分远郊村、小部分近郊村无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就业技能较差,也无法真正就业。

(四)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情况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投保办法,组织村民自己投保。目前,全区共有1.8万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适龄人口的5%,其中征地农民4300人左右。二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来,立足区情实际,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部分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应保尽保。三是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要依靠土地补偿金和村办集体企业收入。

养老和医疗保障是困扰被征地农民的两大难题。

对被征地农民来讲,遭遇大病并承担高额支出困难重重。中老年农民一旦土地被征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而难以择业,补偿安置费又是一笔有限的、越花越少的钱,养老问题又成为被征地农民的又一生活问题。据调查,被征地农民希望政府在安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费用。而政府因为财力有限等种种原因,在这方面一直没有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我区失地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高中及以上占22%,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和技能状况低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从全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立足于破解“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其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目标,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一)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养老保

险工作地开展。我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4年启动,截至目前,全区15个镇、街道全部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1.8人,滚存基金2000余万元,已有1080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最高领取养老金1089元,月平均发放养老金4.1万元。我们根据广大农民的需求、承受能力和目前的条件,按照分类分层保障原则,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农村养老保险重点在农村,对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观念、转变思路将企业中不能纳入企业保险参保范围的大龄人员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为我们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近郊村镇进行了广泛推广,逐步覆盖到乡村干部、乡村医生、农电工、外出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等各类人员。

(二)拓宽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渠道。在鼓励广大失地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失地农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办法,做好衔接工作。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按照有关规定督促企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对被大量征用土地的村,积极靠上做工作,争取将失地农民一次性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按照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及时接纳参保,同时为其做好

人事代理工作,做好服务,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积极探索土地征用中的配套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我区的位置优势独特,吸引着许多企业、房地产商等经营者前来投资发展,土地收益也成了近郊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资金的去向问题也成了农民关注的热点。为此,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按照建立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要求,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征用制度的方向,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改进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增加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问题。实施“土地换保障”,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省政府鲁政发[20XX]115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204号市长令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xx 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讨论稿),对保障对象、参保申报办法、缴费标准和领取标准、基金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目前,该办法已进入研究论证阶段,我们准备尽快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力争在年底在部分村、居推开。

(四)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失地农民转移步伐。富裕农民的最佳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