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

A.礼B.仁

C.中庸D.德治

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B.主张节俭的墨家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

C.墨子D.荀子

5.[2019·北京东城区联考]“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论语》B.《道德经》

C.《墨子》D.《韩非子》

6.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

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7.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法家B.墨家

C.儒家D.道家

8.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9.“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

C.荀子D.孟子

10.近日来,针对下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我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光盘”行动。下列哪家的思想主张与该运动最为吻合()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1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2.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14.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15.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16.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7.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1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19.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

20.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A.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2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22.“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这段话评述的是()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贤”思想

23.《韩非子·显学》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韩非子看来,官吏选拔应注重()

A.实践经验B.身份门第

C.程序规章D.民众意愿

24.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墨家B.儒家

C.法家D.道家

25.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