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_论李白诗歌的创作个性
- 格式:pdf
- 大小:37.79 KB
- 文档页数:1
长干行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长干行二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翻译、赏析吧,那么怎么去翻译、赏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干行二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干行二手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1长干行二首唐代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其一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其二想当初我在深闺的时候,不曾见识烟尘;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整天在沙头等候风色。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李白《静夜思》翻译比析第一篇: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李白《静夜思》翻译比析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李白《静夜思》翻译比析摘要:《静夜思》,寥寥数语,李白写来轻灵曼妙,浑然天成。
没有渲染的情感,也没有雕琢的词藻,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道出了千百年来游子的思乡心切,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淡与柔的意境跃然纸上。
本文通过对李白《静夜思》三种英文译文的赏析,从意境的角度探讨了在翻译李白这首诗的过程中,如何力图解读并再现原诗中的意境,达到准确的传译目的。
关键词:《静夜思》;意境;译文赏析一.《静夜思》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抒写乡情的篇章。
李白的《静夜思》,是这类诗歌中最为人熟悉并传诵的一首。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静夜思》中的乡情,十分轻淡,给人亲切而真实的感觉。
不但古诗中常见的那种客子思乡怀亲的悲愁与痛苦看不到,就连游子常有的孤寂和凄清之感,都淡得使人觉不出来。
正如沈德潜所评:“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
” 它抒发的乡情,就像诗中那弥漫于天上地下的月光,轻盈似纱,清淡如水。
这种感情,以柔美、温和为特征,具有平凡生活色彩。
只要一读到或听到这首诗,人们并不感到心灵的强烈震撼,只是心弦被轻微地拨动了一下,从而引起一种熨贴的、和谐的美感。
正如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他称《静夜思》为“妙绝古今”。
二.意境关于意境,赵则诚等指出“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根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
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者:金生桂来源:《中文信息》2018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6-0-01前言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附近)。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其语言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自由、洒脱、精警、奇瑰之外,还追求清新、自然,不假雕饰,且多出新意。
在李白诗歌中,大量的、美妙而自由的语言破喉而出,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温馨的享受。
他的诗歌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色彩美色彩在诗歌中具有强烈的表情作用,使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感。
在李白笔下,高山大河、白云明月、花桥流水、花鸟草虫等都会呈现出形神兼备的形象和斑斓绚丽的色彩。
1.直观描写的客观事物色彩1.1表现动态的色彩《梦游天姥吟留别》很注意瑰丽变幻的色彩。
“云霓明灭或可暏”、“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一夜飞度镜湖月”、“淥水荡漾清猿啼”。
诗中彩云、淥水、红日、皎月,色彩缤纷瑰丽。
而梦中仙人仙境:金银台是日月辉映。
仙人以云霓为衣、以鸾驾车、以虎瑟鼓。
再现一派斑斓奇丽的色彩。
1.2表现静态的色彩李白笔下不仅有瞬息万变的云霞,咆哮愤怒的江河等动态的意象,也有奇险挺拔的峰峦,幽深静谧的澗林等静态的意象。
呈现出静态的色彩美。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正面描写庐山风光的诗句:“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来二峰长,银河倒挂三尺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章凌苍苍。
翠映江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草木青翠,山花烂漫,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歌的语言学分析(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内容摘要]: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还是乐府诗、歌行体诗歌的确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而含蓄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现从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方面对李白诗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白诗歌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抒情方式李白是盛唐诗坛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飘逸隽永,脍炙人口,独树一帜,流传千古。
在《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自许其诗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这句诗的确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还是乐府诗、歌行体诗歌的确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而含蓄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现就针对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李白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产生了强大的国力,同时也造就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健全的魄力。
当时南北文化交融,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有力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营造了空前盛大繁荣的诗歌氛围,李白作为唐帝国的子民也无疑受到了盛唐诗歌辞采绮丽、刚劲质朴等特点的熏陶和影响,但李白终究是李白,这个唐诗的宠儿有别人不具备的才华和人生经历,因此的他的诗歌语言也就出现了另外一番风味和特色。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这与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特别是乐府诗歌的学习和借鉴系系相关。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继承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创作手法,李诗中“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偿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等句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极为相似。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寓意摘要:1.引言: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2.清水出芙蓉:解释寓意,联系实际生活,阐述天然去雕饰的意义3.白鸥没浩荡:解读寓意,联系实际,探讨万里谁能驯的内涵4.总结:文本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正文:【引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诗人豪情的诗篇。
这句话传达了两个寓意,分别是清水出芙蓉和白鸥没浩荡,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清水出芙蓉】“清水出芙蓉”这句话意味着天然美的事物无需刻意雕饰,自然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一寓意运用到人际交往、审美观念等方面。
例如,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坦诚的态度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无需刻意修饰;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追求自然、真实的表现,而非过分矫揉造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这一观念引申到对自己的要求上,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真实、坦诚,不做作、不虚伪。
【白鸥没浩荡】“白鸥没浩荡”寓意着在广阔的天地间,白鸥翱翔自如,无人能驯。
这句话表达了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精神,强调了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一寓意运用到面对困境、追求理想等方面。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去抗争,不被命运所驯服;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坚持自我,勇往直前,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总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真实、坦诚,不做作、不虚伪;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地去面对和抗争,不被命运所驯服。
同时,还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保持个性,勇往直前。
论李白绝句的美学特点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将盛唐之音发展到顶峰并成为其伟大代表。
李白的绝句今存150 余首。
他五七绝兼擅,影响极大,评价极高。
他的七绝与王昌龄并推为有唐绝唱。
五言绝句上人们将太白与王维并提。
就五七绝的总体成就而言,太白五七绝实唐三百年第一人。
形成李白绝句特色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李白从唐代开始就享有天才俊逸之誉,而“天才”一词在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中是不常用的。
所谓“天才”,一是指才思特别敏捷,二是指不同寻常的创造性。
李白是主观的诗人,个性色彩鲜明,其最突出的个性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受之影响其创作的特征是不受形式束缚而进行自由的天才抒发,而绝句就给他提供了一种极为方便的体裁。
李白的绝句创作崇尚即兴自由,根据情绪的自然消涨创作,以气为主。
“往往前两句直抒旨畅,末两句溢思作波。
李白根据情绪的变化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联想。
李白喜用夸张,但李白的夸张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需要。
李白天纵英才,他的夸张是情不自禁的,纵横驰骋而又十分精当。
其中最著名的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此诗写诗人忧心国事,叹息年华的深仇。
诗人三千丈飘飘然的白发遮掩了一切,这是具象化了的愁情。
夸张的妙用与形象的独创同时并存。
“不知”“何处”云云,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平添了白发三千丈。
前两句夸张的白发的长度,后两句夸张的白发的速度。
通过这样的高度夸张,就把忧念国事的愁情宣泄的淋漓尽致。
李白随心所欲的自由创作,最终建立起一种新的美学规范。
在李白绝句里既有壮美意象,也有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前者如《望庐山瀑布》,此诗从空际落笔,银河为喻,直指瀑布之神。
倒挂银河的想象,崇高而瑰丽。
山川一到李白绝句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力度与速度,或表现出诗人对其的审美,或表现胸襟的开阔,或表现心灵震颤、狂喜、惊惧。
这种对速度力度的审美在绝句中开拓出前所未有的境界。
同时他那些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李白诗歌的自然美李白是唐代最有成就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继承了《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和汉魏时期的“建安风骨”,以及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精神,产生了他“想落天外”、“横被六合”的优秀作品,表现出他推陈出新的创造力。
王安石曾说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的确,无论是他的山水诗,他的咏怀诗,还是他的赠友诗,他的抒情诗,都是那样的自然,令人感觉到非常的清新爽心。
李白诗的“清水芙蓉”之美,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上,其诗都以纯真之情相见,毫无掩饰吞吐之语和矫揉造作之情。
后来有人评论他是真豪放,是思想性格的自然流露、真感情的自然抒发,不是故作风雅、扭捏作态。
比如和李贺、李商隐相比,李白诗歌的感情确实明了得多,外露得多。
李贺、李商隐常常给所要抒发的感情蒙上一层又一层烟雾,让它在烟雾中忽隐忽现,它是那样一种美:如食橄榄,让人在咀嚼中回味;如游江南园林,九盘十八曲,别有洞天。
李白的诗的感情美,却是那样一种美。
例如,《古朗月行》中,明月和儿时的回忆连在一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天真烂漫的感情洋溢诗中,直率可爱。
在《静夜思》中,明月和思乡相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故乡的思念深挚真诚,诗的意蕴异常丰富,有许多潜台词,而又十分素朴自然。
这就使得读者读李白诗,就好比和一个胸怀坦荡、率真质朴又远见卓识、文采飞扬的老朋友谈天,无拘无束,如坐春风,不觉壮思飞动,飘飘欲仙。
李白诗歌的“清水芙蓉”的美,还表现在他的诗歌语言上。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即使是那些高度夸张的诗,也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大多写得明白如话。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到“老妪能解”,被传为千古佳话。
把李白的诗和白居易的诗作个比较便会发现,青莲居士诗歌的平易处可谓并不逊色于香山居士。
李白的诗很少用生僻字,所用的典故绝大部分是人们熟知的,组句口语化,思路很清晰,读者容易理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汪伦赏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汪伦赏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汪伦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赠汪伦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译文】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
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描述了清澈的水和美丽的芙蓉花自然地盛开而无需额外修饰。
这句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本文中,我将以这句诗为主题,探讨其背后的意涵,分析其在人生道路上的启示,并传达李白所追求的自然和真实的境界。
首先,我们来解读这句诗的文字意义。
清水是指没有被污染或掺杂的纯净水,芙蓉则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无需人为加工或装饰。
李白用这样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状态的推崇。
在我看来,这句诗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味着真正的美丽和价值来自内在,而非外在的修饰或虚饰。
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真正魅力和才华应该是天生的,而非靠着华丽的外表或虚假的修饰来获取。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豁达和洒脱,他追求的是那种天然、纯粹的美好。
他不喜欢繁琐的修饰和虚假的外表,而是向往自然和真实。
这种心境和情怀也是李白诗歌创作的基调之一。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句诗的意义。
很多时候,社会给我们灌输了许多表面的价值观,让我们迷失在物质和功利之中,但是真正的美和真正的价值是内在的,是无法被外在的修饰所取代的。
正如清水出芙蓉,唯有天然去雕饰,我们应该珍惜内心的纯真和真实,追求自己内在的美好,而非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左右。
另外,这句诗也可以给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提供借鉴。
我们应该学会用一颗宽容和豁达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尊重他们的内在价值,不要被外表和表面的修饰所迷惑。
每个人都像是清水出芙蓉,有着自己的美丽和价值,都应该经得起时间和生活的洗礼,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综上所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不仅仅是李白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真实、纯粹的追求和对自然状态的推崇。
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教会我们珍惜内在的美好,坚守真实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而迷失自我。
正如诗人李白所追求的那样,让我们向往清水出芙蓉的境界,天然去雕饰,做一个真实、纯粹而美丽的人。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论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1、综述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句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句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句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句的巨大影响。
2、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3、特征李白的诗句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