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22
关于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运用摘要:在现代社会和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出行时经常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汽车、电动汽车等),构成重大威胁。
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利益与处理工作息息相关,可以引入跟踪检查来识别交通事故,并根据现场跟踪检查来判断事故的过程和结果,并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以保护事故各方的利益。
本文在简要介绍道路事故轨迹和方法检测的基础上,讨论了道路事故识别的具体应用和优化策略,并结合参考实例说明了可行的应用。
关键词:痕迹检测,交通事故识别,实际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各种车型的家庭数量迅速增加。
车辆是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交通便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可忽视的是,车辆的增加也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增加。
在认定交通事故中,现场留下的痕迹是确定事故责任、厘清事故车辆的重要证据,是保证交通事故结果公正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文从交通事故的识别入手,介绍了痕迹检测的具体应用。
1交通事故痕迹检查概要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车辆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留下相应的痕迹。
此类痕迹通常是摩擦或撞击痕迹,例如交通图像、表面粘附和整体分离。
事故痕迹。
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的交通事故痕迹,基本上由宽和窄两种痕迹组成,前者是指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所有痕迹,后者是指路面、车辆、人体或事故后的痕迹。
痕迹。
可以证明事故事实的物体。
痕迹依然存在。
在痕迹检查工作中,狭义的痕迹属于重要内容,当事人按照痕迹检查的理论和方法对现场的所有痕迹进行检查,并根据现场的痕迹完成理论痕迹。
事故和检查结果。
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
2跟踪检查方法2.1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量仪器测量车身痕迹之间的关系,包括车辆的长度、宽度、角度等测量内容,针对事故现场的车辆或可疑车辆。
测量完成后,得到结果。
使用事故车辆和轨迹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都考虑,因为事故痕迹会受到天气、身体部位和车辆位置的影响。
2.2比较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事故车辆的碰撞轨迹,或者通过比较可疑物体在相应位置确定两者的关系,或者比较可疑车辆的轨迹来确定关系。
技术与检测Һ㊀关于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运用孙京魁摘㊀要:痕迹检验技术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刑侦方法ꎬ刑侦工作人员通过与痕检理念ꎬ以及方式监测案发地出现的人体特征进行联系ꎬ从而明确痕迹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ꎮ刑侦工作人员在对案发现场进行痕检过程中ꎬ往往是对手部痕迹㊁脚印以及头发等进行检查ꎬ这样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特征以及身份等有一定了解ꎮ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其地位与影响非同一般ꎮ鉴于此ꎬ文章主要分析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运用ꎮ关键词:痕迹检验ꎻ交通事故ꎻ鉴定一㊁引言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对于案件侦查以及案件审理而言具有重要作用ꎮ因此ꎬ在公安机关㊁侦查部门相关侦查工作落实中ꎬ对痕迹检验技术要有全面了解与认识ꎬ掌握技术优势与技术特点ꎮ结合案件实际情况ꎬ将相应的痕迹检验技术应用到其中ꎮ从而明确犯罪嫌疑人的体态特征信息以及身份等ꎬ为案件侦查提供最为有利的证据ꎮ为案件寻找出突破点ꎬ使得案件能够得到更快解决ꎮ刑侦队伍的侦查水平与侦查效率会得到提升ꎬ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ꎬ为社会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ꎮ二㊁交通事故鉴定工作遇到的问题分析本质上来讲ꎬ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属于司法鉴定活动的一种ꎬ是一项系统化项目ꎬ其鉴定结果对事故处理部门㊁最终责任认定法院及事故当事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ꎮ近些年ꎬ交通事故频繁发生ꎬ鉴定属于一种新兴行业ꎬ然而交通事故鉴定工作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ꎮ事故鉴定技术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ꎬ现阶段对于交通事故鉴定我国还没进行专项研究ꎬ通常采用国外理论及技术成果ꎬ自行实验研究的比较少ꎬ但总体来看理论性不强且实用水平较低ꎮ另一方面ꎬ鉴定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ꎮ当前ꎬ很多鉴定机构都是转型或新成立的ꎬ司法与公安部门对鉴定机构有认定或授权权限ꎬ资质要求不完全一样ꎬ由此使得鉴定机构不能保障管理的规范化ꎮ三㊁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运用(一)车体痕迹分析车体痕迹可以说是交通事故发生的第一痕迹ꎬ其会在交通事故发生时立即出现ꎬ机动车上的这种痕迹十分突出ꎬ碰撞和剐蹭就会产生ꎮ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机动车行驶速度普遍较快ꎬ在这种速度下所发生的碰撞或剐蹭会出现极大的作用力ꎬ而驾驶员会为了躲避而使机动车在短时间内对方向盘进行操作ꎬ这种形态上的改变会导致机动车出现转向甚至侧翻ꎬ这时机动车则会出现剐蹭痕迹或再次碰撞ꎮ不论是机动车还是摩托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ꎬ其稳定性都会极差ꎬ即便是剐蹭力度较小也会使其失控ꎬ特别容易的产生二次痕迹ꎮ所以ꎬ可以说第一次的车体痕迹可以体现出事故发生的瞬间ꎬ如车辆位置以及机动车的行驶状态等ꎬ借助第一次车体痕迹的就可以鉴定出事故发生原因ꎮ而第二次接触痕迹能够将机动车发生事故之后的行驶状态和位置进行清晰体现ꎬ进而判定交通事故的演变与后果ꎮ(二)车辆及个人痕迹交通事故鉴定中ꎬ尤其是对肇事案件的处理ꎬ必须要做好车辆和人体的勘察工作ꎬ即车辆及个人痕迹检测ꎮ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车体刮痕长度㊁深度㊁破损程以及车体刮痕里的附着物㊁人体的受伤程度和衣物痕迹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ꎬ这样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推演出人体与车辆碰撞的过程和大约时间ꎮ这些痕迹的判断结果都可以为处理事故判定事故责任和事故损失提供较为真实的证据ꎬ加快案件的侦破ꎮ(三)轮胎痕迹分析轮胎痕迹分析较为直接有效ꎬ即为依照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痕迹来对机动车运动情况做出准确判断ꎬ这种痕迹检验方式具有客观性特点ꎬ其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由机动车制动拖出来的轮胎印ꎬ通过驾驶员的制动措施来判断其行驶速度ꎻ(2)机动车发生了翻转或侧滑ꎬ这时路面则会出现滑动摩擦印ꎬ这种痕迹会直接体现在路面上ꎬ而检测人员则可以依照摩擦痕迹的长度分析出机动车在侧滑或翻转时的行驶速度ꎮ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准确判断出机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行驶速度ꎬ进而判定责任方ꎮ(四)路面刮擦的痕迹路面刮擦的痕迹有事故中人体与体面形成的痕迹㊁车辆与路边相关设施碰撞的痕迹以及车辆变形与地面摩擦的痕迹等多种痕迹ꎬ根据对以上痕迹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车辆发生碰撞时的位置等ꎮ目前在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中ꎬ主要就是将路面的刮擦痕迹作为事故定位的最可靠的证据ꎮ而且ꎬ着路面刮擦痕迹还能够判断该事故现场是否发生过第二次事故ꎬ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事故与第二次事故造成的路面刮擦痕迹具有较大的差异ꎮ(五)心理痕迹分析心理痕迹检验与其他痕迹检验有着一定的差别ꎬ这种痕迹检验即为借助现场相关物质和痕迹进行体现ꎬ工作人员在对心理痕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ꎬ需要借助犯罪心理学原理来对现场物证进行分析取证ꎬ这种方式可以准确判断出肇事者的心理特征ꎬ以此来判断出交通事故现场是否是真实存在的ꎬ以及肇事者所阐述的语言是否可以采信ꎬ心理痕迹检验可以作为辅助ꎬ这样可以使交通事故鉴定更加精准ꎮ但需要注意的是ꎬ交通事故鉴定切不可以心理痕迹分析做出最后结论ꎬ可将其作为辅助方式来辨别ꎮ四㊁结束语当前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ꎬ机动车数量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ꎬ而在这一背景下也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ꎬ一旦发生交通事故ꎬ那么就需要对责任方进行鉴定ꎬ而现场的痕迹则是责任鉴定的重要的方式ꎬ所以说在交通事故鉴定工作中痕迹检验十分关键ꎬ需要重视对其的运用ꎮ参考文献:[1]秦会霞ꎬ贾庆丰.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ꎬ2019(2):166.作者简介:孙京魁ꎬ山东金光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ꎮ171。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检验鉴定方法和要点一、痕迹检验交通事故痕迹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前后,留在现场的各种印迹和印痕。
根据痕迹的有无痕迹的形态、痕迹的分布情况、痕迹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判断现场的真伪,分析事故的成困和经过。
1.路面痕迹路面痕迹是指道路表面的破损和变形,以及遗留以其上的各种附着物、分泌物和分离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橡胶微粒等构成的制动印迹和挫压印迹。
汽车制动时.由于强烈的摩擦,常会使轮胎表面的橡胶微粒粘附于路面,形成黑色的条状印迹.这就是所谓的制动印迹。
在汽车制动初期,轮胎连滚带滑,使印迹中的胎面花纹在车辆行驶方向上被拉长,此时的印迹称为制动压印;当制动后期车轮抱死产生纯滑移时,路面上的花纹已无法辨认,成为一条连续的实心印迹,称为制动拖印,如图3—1所示。
在制动过程中,由于前轴负荷增加,前轮胎面向里弯曲,常使前轮印迹突然变宽,形成双线拖印,而后轮则由于负荷减小,胎面向外弯曲,使其印迹变窄。
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制动7印迹,是两条其间距与制动轮距相同的平行直线,若前后轮距相同,则前后轮印迹的局部区段将产生重叠,重叠处印迹加深。
在紧急制动时,制动印迹不一定都是连续的,有时也会出现断续现象,其客观原因是由于车轴上下振动使车轮与路面断续接触,或者由于制动鼓失圆使制动状态不一致形成断续减速;主观原因是由于驾驶员有意识地交替踩放制动踏板,避免车轮抱死使其处于最佳制动状态。
当出现制动跑偏现象时,印迹会成为一条圆滑弧线,且内侧印迹长,外侧印迹短。
当车辆发生侧滑时,侧滑车轮的印迹产生折变,且折变后印迹稍宽,不显示胎面花纹。
一般载货汽车都使后轮先于前轮制动,先出现的制动印迹多为后轮印迹,故现场制动印迹的长度也多从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量到印迹的起点。
在确定制动印迹起点的位置时,应站在汽车后方,与制动印迹成一直线,且离印迹有一段距离的低角度外,进行仔细的观察。
根据制动印迹可以判断车辆的行驶路线、方向和速度,以及驾驶员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交通事故几种痕迹鉴定的要点分析摘要:道路交通痕迹鉴定主要看是否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时的鉴定,或者是碰撞形态的鉴定这两种类型。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可以从车与客体物、车与车的关系自行判断,通过对将近2000例交通事故的痕迹鉴定的案例进行研究应用痕迹,检测方法对其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比对,总结出交通事故的痕迹鉴定要点。
关键词: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鉴定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成上升趋势,处理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就是交通事故本身的重现只有搞清事故发生的过程才可以给当事人公正的评判,从而预防道路安全,维护社会安定。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逾期时候,现场环境的诸多限制现场的真长,往往受到局限。
为了保证道路的通畅排查,总是快速完成。
这难免发生牛肉给交通事故的认定带来了阻碍,所以对车辆及现场的搜查试试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由于事故现场环境的诸多限制现场的限制,往往受到局限。
为了保证道路的通畅排查而总是快速完成。
这难免发生遗漏给交通事故的认定带来了阻碍,所以对车辆及现场的搜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当我交通事故的技术建议定,尤其是痕迹鉴定,为事故做出还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及法庭的宣判提供了证据。
2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2.1 涵义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根据现场的事故,对于相关的车辆伤亡人员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材料综合分析,并分析出涉嫌车辆与其他客体物的关系,进行书面判断的过程。
道路交通痕迹鉴定是对现场的还原痕迹鉴定,也是对其发生过程的重现,法庭会根据痕迹鉴定报告而作出相关评判。
相关衍生的案件可以通过痕迹鉴定,在车速检定上判断涉嫌事故人员是否具有违规行为。
2.2 一般步骤2.2.1 在认真阅读委托书后,与委托方进行详细沟通,明确其委托要求。
2.2.2 从委托方处获取事故的相关信息制定痕迹鉴定计划,并确定痕迹监测重点。
2.2.3 在事故车辆停放点的前后左右方向对车辆进行物体痕迹监测,并在监测记录表上进行记录;同时,附上照片细节照片等在拍摄照片时,需摆放比例尺,根据相关要求对有价值的微量元素进行提取,并与涉嫌车辆进行检测分析对比。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车辆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而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是交通事故鉴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可以帮助鉴定人员还原事故现场,确认责任方、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为案件的调解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和分析方法、常见的碰撞痕迹类型和鉴别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方法1. 视觉鉴别法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首先需要通过肉眼观察,进行视觉鉴别。
观察碰撞痕迹的位置、形状、深度、长度等特征,以及与车辆不同部位的碰撞痕迹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判断碰撞的力量、方向和角度等情况。
通过观察车辆表面的划痕、凹陷、裂纹等痕迹,还可以初步判断碰撞的时速、碰撞物的材质和形状等信息。
触摸是对碰撞痕迹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观察的一种方式。
触摸鉴别法通过手指触摸碰撞痕迹的表面,感受痕迹的凹凸程度、光滑度、以及可能的碎裂和松动等情况。
通过触摸鉴别,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碰撞痕迹的深浅、硬度等特征,进一步判断碰撞痕迹的特点。
物证鉴别法是通过采集碰撞痕迹上的物证,进行实验室检验和分析,以确定碰撞痕迹的来源、性质和特征。
物证鉴别通常包括对车辆表面的颜色、材质、残留物等进行检验,以及对碰撞痕迹的三维测量和分析等。
通过物证鉴别法,可以获取更具体和精确的碰撞痕迹信息,为鉴定工作提供更科学和客观的依据。
二、常见的碰撞痕迹类型及鉴别要点1. 刮蹭痕迹刮蹭痕迹是指车辆表面产生的平行、不规则的浅刮擦,通常是由于车辆在低速行驶中擦碰或摩擦产生的。
刮蹭痕迹的特点是痕迹浅而宽,具有明显的横向刮痕,通常不会伴有凹陷和裂纹。
在鉴别刮蹭痕迹时,需注意痕迹的宽度、长度和方向,以及与其他可能的碰撞痕迹之间的关系。
2. 凹陷痕迹凹陷痕迹通常是由于车辆受到较大的冲击或挤压产生的,痕迹表现为表面凹陷或凹坑。
凹陷痕迹的特点是深度较大、形状较规则,通常伴有边沿的挤压和变形,有时可能还会伴有附着物或碎屑。
鉴别凹陷痕迹时,需注意痕迹的形状、深度和边缘的变形情况,以及痕迹表面可能的损伤和杂质。
痕迹鉴定报告痕迹鉴定报告是搜索证据时进行的鉴定报告,鉴定报告关系着审判结果对此,当事人需申请进行鉴定,对痕迹进行一系列的鉴定,专业人员分析检验得出的报告,在开庭之际以证据上呈,鉴定结果具备法律效应。
1、车辆属性鉴定车辆的属性涉及到交通事故中的通行规则和驾驶人的准驾条件,这项鉴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涉案车辆是否属于机动车。
2、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与事故关系事故的成因分析中包括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的评估。
对于已经损坏的部件:如制动系、转向系、灯光、轮胎等要判断损坏的原因及与事故的关系。
3、车辆碰撞形态痕迹鉴定事故的碰撞形态分析,是分析事故过程的一部分,也是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对车辆、人体、路面及其它物体的痕迹进行检验,解决是否发生过碰撞、怎样碰撞、碰撞造成怎样的后果等疑难问题。
4、车辆行驶速度鉴定超速行驶和低速行驶(高速等级公路)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因素,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车辆的行驶速度的鉴定。
5、交通参与者交通行为方式运用多专业技术力量,综合解决交通事故当事人事发时的交通行为方式,如:机动车当事人的驾、乘关系;非机动车当事人的推、骑关系;行人的跑、走、蹲踞、躺卧姿态。
6、整体分离痕迹鉴定在逃逸事故中,对嫌疑车辆与事故现场收集的散落物品,运用特征比对等方法进行断口对接并结合车辆的相关痕迹出具书面鉴定意见,从而帮助侦查机关锁定涉案车辆的一项鉴定活动。
7、信号灯运行情况鉴定对发生在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的事故,通过监控录像等材料结合事故路口信号灯运行情况,对车辆或人进入事故路口时所对应的信号灯的指示状态进行分析鉴定,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的一项鉴定活动。
8、手印鉴定常见的痕迹之一。
泛指手指和手掌皮肤花纹留下的反映形像,包括指印和掌印。
人的手指、手掌遍布乳突线,乳突线上有汗孔分泌汗液附在皮肤花纹表面。
用手触摸物体,极易留下手印,一般不易为肉眼看出,故称无色汗液手印,又称潜在手印。
由于无色手印中有汗液及污垢物质,可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染色显现。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机构和人员专业能力要求1.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机构得有超级厉害的专业设备吧,就好比战士上战场要有称手的武器一样!你想想,如果设备都不先进,怎么能精准鉴定呢!比如没有高分辨率的相机,怎么能清晰记录事故痕迹呢。
2. 鉴定人员是不是得有一双火眼金睛啊,能从那些细微的痕迹中发现关键线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就像福尔摩斯一样,能从毫不起眼的细节洞察真相。
比如说能从一道刮痕看出车辆的行驶方向。
3. 鉴定机构的工作流程得严谨得不得了吧!不能有一丝马虎,这可关系到事故的真相啊!就像建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
比如对物证的收集和保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结果错误。
4. 鉴定人员的专业知识得超级扎实才行,得对交通事故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好比一个优秀的医生,要熟知各种病症。
你说要是专业知识不够,怎么能准确判断呢。
5. 鉴定机构难道不应该经常组织培训和学习吗?这样鉴定人员才能不断提升能力呀!就像我们要不断学习进步一样。
比如说学习最新的鉴定技术和方法。
6. 他们的经验得丰富得惊人吧!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故鉴定,遇到难题才能不慌不忙。
这就像老司机开车,遇到啥情况都能应付。
比如处理过很多复杂的事故现场。
7. 鉴定人员得有很强的责任心吧,要对每一个鉴定结果负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好比船长要对整艘船的安全负责。
要是没有责任心,那可太糟糕了。
8. 鉴定机构和人员之间的配合得默契十足吧!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呀,这就像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打比赛。
比如在鉴定过程中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
9. 鉴定人员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吧,面对那些惨烈的事故现场不能慌乱。
这就像战士要勇敢面对战场的残酷。
比如说在看到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还能保持冷静分析。
总之,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机构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太重要了,他们就是揭开事故真相的关键!只有他们足够专业、负责、有能力,我们才能相信鉴定结果,让事故得到公正的处理!。
车辆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类型和方法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汽车带来便捷舒适的出行同时,也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法律和法规的认知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在交通事故中,为了查明事故原因和划分事故责任,交通警察需要对事故进行司法鉴定,为了对事故进行准确的核查和理赔,保险公司在需要时也会申请司法鉴定,因此司法鉴定在交通事故诉讼案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通过对事故车辆的痕迹检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故车辆的碰撞部位和碰撞形态,对辨明事故真相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车辆痕迹鉴定;交通事故鉴定;类型方法引言车辆在产生交通事故之后,在责任判定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通行路段、不同的交通通行环境、不同车辆等因素的干扰,造成公路交通事故的鉴定以及后续的责任判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保证交通事故当中对于车辆行为责任的正确判断非常关键。
在针对事故车辆的责任判定过程中,通过事故车辆产生的痕迹来进行鉴定是比较常用的事故鉴定方法,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定工作方式,还原事故产生时的客观事实,并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正确的事故责任判定,保证交通事故责任判定更加科学合理,以此来保证车主的个人权益。
1车辆痕迹对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车辆痕迹鉴定结果,能够对痕迹的类型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进行深入了解,这样能够对事故相关信息进行确定。
同时车辆痕迹鉴定并不只是单纯指车辆痕迹等,对于肇事车辆可以进行客观合理判断,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够提供可靠依据。
在针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处理时,车辆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事故性质进行有效确定,对车辆痕迹进行鉴定时,可以对主要责任方进行确定,同时对是否存在严重肇事逃逸等情况进行判断,为追缉或者截获肇事车辆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以车辆痕迹鉴定结果为基础,能够对其中存在的共性或者车辆不同类别等进行客观合理判断,帮助警务人员减少工作量,同时能够促使交通事故在处理时的速度以及效率得到提升。
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车辆碰撞划痕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获取事故发生过程和碰撞力度的相关信息,从而确定事故责任方、推断车辆速度以及重建事故现场。
鉴于此,本文围绕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技术;事故鉴定1.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需求和挑战1.1需求(1)事故重建。
事故重建是指基于现场证据对事故发生过程进行模拟和再现的过程。
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痕迹、车辆损伤情况以及目击证人的证言等信息,可以推断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过程。
这对于确定责任方和提供法律证据非常重要。
(2)车辆速度推断。
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推断车辆的速度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摩擦痕迹、车辆碎片和刹车痕迹等信息,可以计算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速度。
这对于确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责任方具有重要意义。
(3)接触点判断。
接触点是指车辆在事故中相互碰撞或接触的位置。
通过分析车辆损伤情况、痕迹和目击证人的证言等信息,可以确定车辆之间的接触点。
这对于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重建事故过程非常关键[1]。
1.2挑战(1)痕迹的收集、保护和分析。
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痕迹的收集、保护和分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痕迹可能会因天气、道路条件或现场干扰等因素而受到影响,需要准确地识别、记录和保存。
同时,对于一些微小的痕迹,如刮擦痕迹或玻璃碎片,需要进行精细的分析来确定其来源和意义。
(2)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车辆信息、目击证人的证言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事故重建结果和速度推断结果。
然而,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数据整合和分析过程可能面临困难[3]。
(3)技术的不断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新的工具和方法的出现对传统的鉴定方式提出了挑战。
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确定肇事车辆贺伟辉 陈韶龙广东兴中信痕迹司法鉴定所 广东省韶关市 512000摘 要: 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持。
检查和核实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对道路交通事故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
已成为解决许多事故问题的重要依据。
本文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痕迹鉴定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 痕迹鉴定 肇事车辆运输系统是由人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交通事故是系统运作结果的外部表现;该系统的性质决定了交通事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包括多学科知识。
针对交通事故的这些特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更专业鉴别和判断,作为处理证据;鉴定机构应及时写出调查情况和有关检查、鉴定意见,以作为处理的依据。
1 司法复核的意义和必要性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业知识来对诉讼涉及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在道路交通事故的技术评估中,鉴定人利用其在跟踪证据、车辆运动学、车辆工程、物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与道路交通有关的痕迹、事故模式、车辆速度以及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道路交通事故的形式多样,交通事故的特殊性常常使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变得困难。
在交通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生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专家协助解决,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技术鉴别和判断,这是整个事件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并应该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需要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的规定进行检验和鉴定。
2 交通事故确认要求自颁布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来,该模式对处理交通事故的程序作了新的修改。
车辆痕迹鉴定报告一、引言车辆痕迹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犯罪侦查技术,通过分析车辆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可以为犯罪侦查提供重要线索。
本文将介绍车辆痕迹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这一技术。
二、车辆痕迹鉴定的基本原理车辆痕迹鉴定是基于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分析技术。
当一辆车辆经过一个特定的区域时,它会留下一些痕迹,例如轮胎痕迹、漆面痕迹等。
这些痕迹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用于确定车辆的类型、制造商、轮胎类型等。
三、车辆痕迹鉴定的步骤步骤一:现场勘查车辆痕迹鉴定的第一步是对犯罪现场进行现场勘查。
调查人员应该认真寻找可能的车辆痕迹,如轮胎痕迹、漆面痕迹、玻璃碎片等,并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
这些痕迹将成为后续分析的重要依据。
步骤二:采集样本在现场勘查之后,调查人员需要采集痕迹样本用于分析。
对于轮胎痕迹,可以采集轮胎印痕、轮胎碎片等样本;对于漆面痕迹,可以采集漆面刮擦样本。
采集过程应该注意保护样本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污染和损坏。
步骤三:样本分析样本分析是车辆痕迹鉴定的核心步骤。
根据不同的痕迹类型,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例如,对于轮胎痕迹,可以通过比对轮胎纹理、轮胎尺寸等特征来确定车辆类型和轮胎规格;对于漆面痕迹,可以通过颜色、化学成分等特征来判断车辆的制造商和车辆类型。
步骤四:结果鉴定在样本分析完成后,调查人员需要将结果进行鉴定。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例如,确定嫌疑车辆的类型、制造商等信息。
这些结论将为犯罪侦查提供有力支持。
四、车辆痕迹鉴定的应用车辆痕迹鉴定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和交通事故调查中。
通过分析车辆痕迹,可以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路线,找到犯罪现场与嫌疑车辆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事故调查中,可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五、结论车辆痕迹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犯罪侦查技术,通过分析车辆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可以为犯罪侦查提供重要线索。
本文介绍了车辆痕迹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介绍了它的应用领域。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对车辆痕迹鉴定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价值。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类型与方法摘要:汽车痕迹识别技术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技术,而灵活运用汽车痕迹识别技术,可以对事故责任进行公平、公正地区分。
文章主要是对机动车的痕迹识别在实际中的探讨。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方法车辆痕迹鉴定工作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了解痕迹的类型可以掌握事故的相关信息,车辆痕迹并不仅仅是对车辆所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鉴定,这其中还包括车辆附着物以及散落物,通过收集更加全面的信息,才可以对肇事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判断,这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车辆痕迹是对事故性质进行判定的基础,在鉴定车辆痕迹之后可以分清责任方,如果在处理事故时存在肇事逃逸的问题,车辆痕迹的鉴定也会为追缉肇事车辆提供有效支持。
鉴定事故车辆的痕迹,可以了解案发现场,对于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精准的划定。
二、车体痕迹的形成机理及检验1.刮擦痕迹肇事车辆和客体进行碰撞的过程当中会遗留下刮擦痕迹,车辆的具体部位受到外力作用之下会出现挤压,从而对客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在客体的表面也会留下线条状的痕迹。
在刮擦痕迹的周围也会存在颗粒的残渣堆积物,通过分析残渣物的具体走向可以了解痕迹的发展路径。
2.撞击痕迹肇事车辆的某个部位和客体进行碰撞之后会出现撞击痕迹,有的受撞表面会发生永久的变形,从而会形成凹陷状痕迹,撞击痕迹在具体形成的过程当中,车辆的某个部位会和承受的客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作用力之下会产生巨大的冲量,从而会导致表面发生形变出现痕迹。
3.整体分离痕迹整体分离痕迹也可以叫做整体痕迹,完整的物体在作用力的影响之下,各个部分会出现具体的形变从而产生痕迹。
针对比较特殊的逃逸事故,利用分离痕迹的检验可以对肇事车辆进行认定,在分析刮擦痕迹和撞击痕迹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应用分离痕迹的检验方法,检查分离物体断面凹凸纹路是否相符。
在各方面零部件没有分离的情况下,对物体本身的断面痕迹进行判断,检查特征和表面细节特征是否保持一致。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流程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啊!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得仔细又仔细,认真又认真。
你想想,事故现场就像是一个大谜团,那些痕迹和物证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
鉴定人员就像是侦探,要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出真相。
比如说,车辆碰撞后的变形、刮擦的痕迹,这可都是有说法的呀!通过分析这些痕迹,能判断出碰撞的角度、力度,甚至能推测出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行驶状态。
这难道不神奇吗?
还有那些散落的零部件,别看它们不起眼,说不定就是重要的证据呢!就像拼图的小块,把它们拼凑起来,就能还原出事故的大致经过。
鉴定人员还得仔细查看现场的血迹、毛发之类的,这可不能马虎。
这就好比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特定的那个人一样重要。
而且啊,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
得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不然怎么能从那些复杂的痕迹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鉴定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每一个发现都让人兴奋又紧张。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痕迹就能改变整个鉴定的结果,你说这多刺激!
想想看,如果没有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那很多事故的真相可能就永远被埋没了。
那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不公平啊!所以说,这个工作真的太重要了,它能给人们一个交代,让大家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路上开车的时候,也要时刻注意安全啊。
别等到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
它让我们看到了真相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安全。
难道不是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车辆碰撞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而车辆碰撞的痕迹可以向我们展示事故发生时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力的大小。
对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就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一、车辆碰撞痕迹的类型车辆碰撞产生的痕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直接痕迹和间接痕迹。
1. 直接痕迹:指车辆碰撞时受损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如变形、刮擦、瘪凹等。
这些直接痕迹可以直接反映出车辆碰撞时受到的力度和方向,是鉴别碰撞力大小和作用方向的重要依据。
2. 间接痕迹:指车辆碰撞产生的其他痕迹,如破碎物的飞溅、碰撞现场的损坏、轮胎轨迹等。
这些间接痕迹虽然不直接受到碰撞的影响,但可以通过其位置和特征来判断事故发生的经过和车辆的行驶轨迹,从而推断碰撞的过程和原因。
1. 车辆碰撞力大小的鉴别:通过观察车辆碰撞产生的直接痕迹,可以初步判断碰撞的力度大小。
车身的瘪凹程度、车门的变形情况、玻璃的破裂情况等都可以反映出碰撞的力度大小。
也可以结合车辆的速度和质量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碰撞的力度。
2. 车辆碰撞作用方向的鉴别:通过观察车辆碰撞产生的刮擦痕迹和变形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碰撞的作用方向。
同向碰撞会导致车辆同一方向上的刮擦和变形,而反向碰撞则会导致车辆相反方向上的刮擦和变形。
通过对车辆碰撞痕迹的细致观察和比对,可以准确确定碰撞的作用方向。
3. 车辆碰撞轨迹的鉴别:通过观察车辆碰撞产生的间接痕迹,可以推断出车辆碰撞前后的行驶轨迹和碰撞的过程。
碰撞造成的路面刮痕和轮胎印痕可以显示车辆碰撞前后的行驶方向和轨迹,从而帮助确定碰撞的过程和原因。
1. 根据车辆碰撞痕迹进行事故重现:通过对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和分析,可以还原事故发生时车辆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力度大小,从而帮助事故重现和责任认定。
根据车辆碰撞痕迹的特征和位置,可以推断出事故发生时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从而进行事故重现和模拟。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常见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所以道路交通事故的痕迹鉴定成为了目前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就对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当前新时代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重要鉴定手段和措施,是完善当前交通事故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主要依靠科学的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现场人员、车辆、现场以及相关物体痕迹进行准确的勘测,进而根据勘测结果撰写出合理的检测报告,并给出相应的鉴定意见。
因此,准确的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工作能够帮助纠纷处理人员更好地划分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协调事故双方的纠纷问题。
目前而言,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工作已经从最开始的仅仅依靠鉴定的个人判断,转变为了当前的更为量化的鉴定方式,实现了真正的质的飞跃。
1、痕迹鉴定常见问题1.1鉴定委托在委托过程中识别道路交通事故标志的常见问题,包括不明确的委托陈述。
道路交通事故的检查人员在向认证机构阐述道路交通事故时,不能准确地表达鉴定的内容,造成鉴定结果与案件调查的要求不符,给事故处理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在委托鉴定过程中,协议中没有注明风险,也没有提示潜在风险。
例如,一些跟踪被识别为损伤检测,这将导致材料的损坏和消失,并且没有第二个测试的机会。
才能防止对鉴定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1.2痕迹勘验痕迹勘验是整个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基础,常见问题:鉴定依据不正确,一般鉴定依据选择《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两部文件,也可以引用文献参考,但不少鉴定机构在进行交通行为鉴定时采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不符合要求的文件作为参考标准,就会对鉴定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做法在痕迹勘验中是不可取的;痕迹检验不全面,由于车体痕迹相对比较复杂,国内外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对痕迹形成时间进行认定,所以对痕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也是必然的;痕迹描述要素不全,对事故痕迹描述的要求非常高,而有些技术人员对此不够重视,只是简单的描述其中比较容易分辨的部位和物质交换等要素,在没有完全理解痕迹特征情况下给出的鉴定意见,将会对事故处理产生不良影响。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5篇第一篇: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与理赔:第四章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第一节概述一、痕迹物证的基本概念所谓痕迹物证是能够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物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交通事故中一般为车辆、散落物,以及留有事故痕迹的物品等。
痕迹物证是以它的存在情况、形状、质量、特性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因为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比较容易查明,不像其他证据那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影响,所以可用来审查其他证据的真伪。
在这里,需要单独说明痕迹的概念。
痕迹是事物运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影像或形象。
公安、司法部门所研究的痕迹是专指犯罪行为所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这些统称为犯罪痕迹。
这些痕迹,有的反映着作案活动过程和手段,有的则反映着作案人本身以及使用工具(如车辆)的形貌和特征,且均可用来证明犯罪事实,甚至证实犯罪人。
由于犯罪痕迹所反映的对象不同,在案件中解决的对象不同,形成研究工作的不同领域,因此又把痕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1.广义的痕迹广义的痕迹,是指犯罪活动所引起(现场范围内)的一切变化而遗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
例如,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毒害人命中的毒品和尸体;交通肇事后车辆的附加痕;撬门压锁被破坏而变形的钌铞和门框上凹痕;被翻动过的箱、柜、抽屉的凌乱状态;走动和接触物体时所留下的足迹、手印;罪犯在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工具、枪弹、烟头、纸片,或者从身上掉落的纽扣、毛发、分泌物、呕吐物和碎末、附着物、气味、颜色等。
这些痕迹的存在可以提供研究犯罪实施过程,分析案情性质和其他具体情节的重要材料,有的则可以提供检验鉴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侦查案件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广义痕迹不可能只由一门痕迹技术进行研究,有一些是法医检验的对象,有的则是刑事化学、刑事物理学、现场勘察学或者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
2.狭义的痕迹狭义的痕迹,是指犯罪活动中使一客体作用于另一客体,前者引起后者发生形态的变化而遗留下来的反映形象。
1 / 22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篇一:碰撞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在这里,需要单独说明痕迹的概念。痕迹是事物运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影像或形象。公安、司法部门所研究的痕迹是专指犯罪行为所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这些统称为犯罪痕迹。这些痕迹,有的反映着作案活动过程和手段,有的则反映着作案人本身以及使用工具(如车辆)的形貌和特征,且均可用来证明犯罪事实,甚至证实犯罪人。 1、痕迹类型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主要有车辆轮胎的拖印、压印和擦印;车身在路面上凿划印痕;车身和其他物体上被撞、挤压、砸、擦刮、刻划以及人体被撞击、碾压、撮擦所留下的各种痕迹与伤痕。再就是车身、路面,人体和相关物体上因某些附着物涂污而形成的痕迹等。 这些痕迹在形状、尺寸、颜色上各有不同,往往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的一个侧面反映。 2、车体痕迹的提取 勘查车体痕迹时,应测量车体上各种痕迹的长度、宽度、凹陷的程度、痕迹上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和痕迹左右两端与车体相关一侧的距离。对于较小的痕迹,可以测量其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和与车体相关一侧的中距。自行车车身痕迹还需应注意测量零部件的歪斜、弯曲、变形、断裂等尺寸。 ⑴ 照相 ⑵ 绘制现场图 ⑶ 制作堪查笔录 2 / 22
测量时,应注意记录痕迹的部位、形态、面积和相关的尺寸。例如:“经勘查,汽车的挡风玻璃大面积破碎,在玻璃上粘有血迹和毛发,经鉴定是人的毛发和血迹。前保险杠的中间部位距地面垂直高度为0.538米处有一凹陷痕迹,凹陷长度5厘米,宽度8厘米,中心距左侧边缘距离为1. 5米。” 3、碰撞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会留下各种痕迹,根据痕迹可以判断车辆接触点和行驶方向。在事故现场对于接触点的判断非常重要,具此可以推断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分析交通事故原因,从而认定事故各方的事故责任。 车辆与车辆的碰撞,必然造成车体不同程度的破损,通过对这种碰撞机理的分析,可以推断事故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⑴ 汽车与固定物(如电杆、树木、砖墙或桥梁)碰撞时,刚性大的物体所能吸收的冲击动能比刚性小的物体少。 ⑵ 车辆与车辆碰撞时,速度越高,碰撞力也越大。损坏也越严重。 ⑶ 质量轻与质量重的车辆碰撞,质量轻的在碰撞中所承受的撞击力大。 ⑷ 汽车在侧面正交碰撞或斜角碰撞时,若冲击力不通过重心,则被撞的车辆将做回转运动。 4、勘验中应测量肇事车辆、人体、现场路面及有关物体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明确基准,测量各类痕迹的位置、形状、尺寸等;测量时应以道路边缘、标线或车辆的 一侧为基准。测量可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或摄影测量的方法。测量的最小计量单位为厘米。测量误差:距离小于50厘米的,最大误差允许为0.5厘米;距离 为50厘米至10米,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距离超过10米的, 3 / 22
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0厘米。对于使用摄影测量方法的,综合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 5、勘验中应首先使用照相法固定和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应在被照物旁放置10厘米长带毫米刻度的比例尺,比例尺应放置在痕迹物证旁1厘米以内,与痕迹物证处于同一平面,刻度一侧朝向痕迹物证,不得遮掩,妨碍观察;提取时应尽量不损坏提取物,并注明提取物名称、提取人、提取时间、地点、部位、天气、提取方法等情况。 对提取的微量痕迹、物证要妥善保管,及时送检。 勘验照相按照GA50有关规定执行。 勘验绘图按照GA49有关规定执行 6、勘验准备 现场调查勘验工作应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有关规定进行。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应首先抢救伤员,然后进行现场痕迹物证勘验。在抢救伤亡人员过程中需要移动肇事车辆、人体或有关物体,应做好相应的标记或照相摄像固定。 7、痕迹物证发现 ⑴ 根据交通事故的类型及其特点,通过观察事故发生时所接触到的物体和接触部位所显现出来的异常现象,确定勘验的重点部位。 ⑵ 仔细观察交通事故现场,在交通事故现场地面、肇事车辆、伤亡人员及其他有关物体的接触部位寻找发现可疑物;注意发现留在车辆运行的路面上、受伤人或死者的身体上和衣裤上、被车辆碾压的物体上的车轮印痕;注意发现路面上的其他痕迹和车体外、车体内痕迹。 4 / 22
⑶ 采用先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现痕迹物证。 8、痕迹物证测量 ⑴ 对已确定的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应测量和记录交通事故痕迹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和方向,事故物证一般存在于交通事故痕迹处,只需测量和记录其位置即可。 ⑵ 测量记录车辆碰撞损坏变形形状及变形量(长、宽、高或深度)。 ⑶ 测量记录交通事故现场路面坡度、转弯半径、附着系数等情况。 9、送检 对交通事故痕迹物证进行了勘查、测量和记录,尚不能满足事故处理工作的需要,应提取 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送交专业技术人员或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对提取的微量痕迹、物证要妥善保管,及时送检。 ⑴ 肇事车辆行驶速度的技术鉴定:对于装有符合GB/T19056标准汽车行驶记录仪的肇事车辆可从汽车行驶记录仪直接提取有关数据;对于发生碰撞事故后安全气囊打开的肇事车辆可从安全气囊记录模块中提取数据。 ⑵ 对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引发交通事故的嫌疑人,提取血液进行酒精浓度检测,检测按照GB19522标准执行。 ⑶ 肇事车辆安全性能技术鉴定按照GB7258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⑷ 对未知名尸体,应提取人身识别检材,采集DNA信息进行检验、鉴定。 10、不同制动状态下轮胎痕迹 当车轮被抱死后,滑移率f等于1,车轮纯滑移而无滚动,使得路面上的花纹无法辨认,形成一条连续的黑色拖印。 5 / 22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事故现场,车辆在作紧急制动时并不一定就会有制动拖印的出现,这与车辆的制动性能和驾驶员的操作性能直接相关,下雨天车辆的制动拖印也不明显。根据制动理论知道,制动拖印的出现,并不是制动的最理想的效果,具有防抱死装置的车辆,一般说来不会出现制动拖印。因此,没有制动拖印并不能说没有采取制动措施或措施不力,这一点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一定要充分考虑。 ⑴ 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拖印 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拖印的痕迹是两条与制动轮轮距相同的平行直线。在车辆的前后轮轮距相同的情况下,前后轮的痕迹会在局部区域产生重叠,在重叠处痕迹会加深。 在紧急制动时,制动痕迹不一定都是连续的,有时会出现断续现象,—这是由于客观原因的作用,例如车轮轴的上下振动或制动失灵,或者由于主观原因的作用,例如驾驶员有意识的交替踩制动踏板,避免车轮抱死。 根据制动拖印的长度可以大致计算出车辆制动开始时的行驶速度。在逃逸案件中可以确定现场中心,推断肇事车辆的行使方向。还可根据制动痕迹的具体情况判断肇事车辆的车况。通常情况下,后轮的制动痕迹要比前轮的明显,也比前轮先出现。 ⑵ 制动侧滑痕迹 在一般路面制动时,车辆前后轴的车轮不可能同时抱死,其抱死的时间间隔和顺序对车辆的侧滑影响很大。在事故现场看到的大多是后轮侧滑痕迹。这是因为驾驶员在遇到突发事件而采取紧急制动时,大多数情况是后轮先抱死。当受到 6 / 22
侧向力作用而发生侧滑时,侧滑本身所产生的离心力和侧滑力方向相同,从而导致侧滑加剧,车辆做大回转运动。 ⑶ 离心侧滑印 在没有制动力的情况下,当侧向作用力大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横向作用力的极限值将引起侧滑。从形成原因上说,离心侧滑与制动侧滑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车辆转弯时速度超过临界值或者车辆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将会引起侧滑,这种情况产生的侧滑一般是轮胎在接触面上产生局部滑移,这样一来,遗留在路面上的轮胎痕迹及其花纹就可以辨认。这一点与制动侧滑痕迹有区别。 我们可以根据路面上的制动侧滑痕迹和离心侧滑痕迹的形态来判断车辆在侧滑或者翻车前的车速,以及驾驶员所采取的措施。 ⑷ 车轮印 车辆在行使过程中留在路面上的反映轮胎胎面的痕迹叫车轮印。根据痕迹的实际形态可分为立体态车轮印和平面态车轮印。立体态车轮印是遗留在软化的沥青、砂土、泥土等软质路面上反映轮胎花纹立体形象的痕迹。平面车轮印的出现是因为轮胎上粘附有泥土、砂土、沥青等有色物质,因而在车辆行使过程中遗留在于净、硬质的路面上而反映轮胎凸起花纹形态的痕迹。 车轮印的主要作用有:根据肇事车辆车轮印在肇事过程中的行使轨迹和状态,可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划分事故的责任。对于逃逸事故,可以根据车轮印判断、查找、认定肇事车辆。 11、轮胎痕迹的提取和测量 轮胎痕迹很容易受到风、雪、雨、围观群众、过往车辆的破坏。遗留在死者衣物上的轮胎痕迹也会因尸体的处理和移动而破坏。被车轮辗轧而形成的皮下出 7 / 22
血形成的轮胎痕迹,在现场勘查时难以发现。因此,在提取轮胎痕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潜在的轮胎痕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要利用斜光、紫外线等进行观察。 ⑵ 在根据轮胎痕迹清查车辆种类、车辆型号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轮胎的花纹、宽度。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数据是不够的,在缩小清查范围的过程中,轮距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定要准确地测量轮胎痕迹的轮距。沿直线前进的汽车轮胎痕迹的轮距测量,应垂直于轮胎痕迹,并从痕迹的中点测量:仅仅从一处测量轮距是不够的,应该测量3~5处,分别测量最短、最长、中等各种长度,与“汽车规格表”作对照,找出相应的汽车。前轮的轮胎痕迹在汽车直线前进时,通常被后轮痕迹所覆盖,所以测量前轮的轮距是很困难的。 ⑶ 测量汽车轮胎痕迹的轮距,必须在与弧线的切线对应的直角方向进行测量: 此外,印在黑色、深蓝色以外的有色衣服及多色花纹衣服上的模糊的轮胎痕迹,可用红外照相显现。 12、轮胎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⑴ 根据现场遗留的轮胎痕迹鉴定肇事车辆 四轮以上汽车要在转弯处寻找车轮印数来确定车轮数量。如四轮四轴汽车转弯时形成四条车轮印。从弯内开始,第一条是内侧后轮印,第二条是内侧前轮印,第三条是外侧后轮印,第四条是外侧前轮印。 根据车轮印宽度可推定车辆种类。 a.自行车印宽度2.5~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