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余庆县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5.60 KB
- 文档页数:2
36CURRENT EVENTS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特别报道·Z'Magazine 丨2023丨责任编辑丨黎金霞 陈玉兰文图丨■ 王永娟近年来,余庆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紧扣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型烟花“一绿两新”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余庆大地,无论是机械轰鸣的项目建设现场,还是马力全开的生产一线,抑或是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处处都是热潮涌动的繁忙景象。
走进贵州荣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酿造车间,雾气冲天,热浪翻滚,酒香扑鼻。
酿酒工人们正忙着起糟、加谷壳、打糟、上甄、蒸馏取酒、下甄、摊凉……在灌装车间里,一个个印有“余之善”的酒瓶在履带的传送下,缓慢前行,工人们在机械的配合下正忙着完成产品包装。
“‘余之善’系列酱香白酒年产量可达8000吨,年产值5个亿以上。
下个月,我们公司将有一车产品发往东三省和内蒙古,希望能够打响我们的酱香白酒品牌。
”贵州荣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世春说。
据了解,贵州荣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余庆县第一家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是全省“四新”“四化”重点项目,也是贵州余庆经济开发区围绕“一绿两新一制造”的招商引资项目。
该公司充分利用余庆县适宜酿造酱酒的优势条件,生产酱香型白酒,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型烟花产业也是余庆县全力推进的“主打”产业。
余庆以龙溪烟花爆竹产业园为主阵地,探索“烟花+”发展模式,加强烟花行业协会和出口贸易企业的对接,力争把余庆建成“中国西部新型烟花爆竹产业园”。
余庆是“四在农家”的发源地,绿色生态农产品一直是该县的“拳头产品”。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该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自身特色,按照有产品、有标准、有品牌、有市场的“四有”目标,着力打造以茶叶、果蔬、肉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努力让绿色食品走出余庆、走进市场。
余庆县有21.3万亩茶园,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余庆县以结构调整促群众增收
郭飞
【期刊名称】《贵州财政会计》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近年来,余庆县以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坚持工作两线运行,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截止去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4元,比上年增长4.7%,针对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市场发育较为缓慢等农民增收遇到的新问题、余庆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布局合理、产业调优、产品调特、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区域布局,主要粮经作物由高海拔向低海拔转移,由山区向坝区转移,调出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还林还竹还草;二是抓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突出抓好10万亩优质水稻、7万亩优质烟、14万亩“双低”油菜、2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三是抓好特优产业的培植壮大,围绕精米、苦丁茶、畜禽、果蔬、竹业五大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四是厍大“三个50%调整”的推进力度,调出50%以上的领导精力和干部力量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调出50%以上的耕地种植经济作物,调出5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发展。
【总页数】1页(P47)
【作者】郭飞
【作者单位】余庆县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促农增收闯新路绥化市种植结构调整之探秘 [J], 岳国军;孙红卫;佟易林;史志强
2.隆化县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J], 隆化县水务局
3.引领蓝莓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 [J], 王宇;杜颖;付杨
4.稳特色增高效促畅销——仁怀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见效益促增收 [J], 陈飞;钟利涛
5.产业结构调整蔬菜大棚促增收 [J], 翟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当前农业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农业产业
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下面从产业
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三个方面对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探析。
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是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当前,贵州农业产业组织
结构呈现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崛起、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的特点。
政府鼓励
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
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还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一定的分工合作,形成产业
链的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贵州省农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粮食、油料和柑橘等传统农产品为主导,附加值较低。
为此,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农业
产品结构的转变。
一方面,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如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等,改善
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广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
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区域布局的调整是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贵州省地势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
为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鼓励农
业产业的集聚发展,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和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产品优势,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农业特色的发展。
贵州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文章探讨贵州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途径:首先,在“工业强省”的大背景下,需着重考虑以下路径,即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其次,工业产业融合发展;第三,产业集聚发展和加强对外开放。
标签:贵州;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一、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实现生产方式与结构的转变,是其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无一不经过工业强国这一重要过程。
中外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国是离开工业化而直接走向现代化的。
工业兴则全局兴,工业强则实力强。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从贵州的发展目标、发展实际情况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成为必然选择。
工业不强,是贵州不富的重要原因。
贵州奔富,要从做强工业起笔。
贵州要实现单纯农业省身份的嬗变,必须更快更好地发展工业。
与此同时,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趋势息息相关。
在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阶段及之后,服务业从制造业、农业吸收大量转移劳动力,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范围,服务业已经成为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与支撑。
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服务业与工业同等重要,是服务业与工业共同驱动经济增长和城市文明。
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在节能减排与结构转型的动力下,我国服务业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阶段。
我们预计,到2015年时,我国服務业占GDP 的比重将达到47%~48%,超过工业而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部门。
到2015年,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将贡献最大,届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
结合贵州的省情,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各地区调结构的主要手段。
贵州恰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工业强省”大战略背景下,以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双驱动”引擎,以较高水平的工业化作为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针对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第二产业增加值,渔业增加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 (1)第二节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3)一、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3)三、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 (3)四、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一、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占全省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同全省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1)表2: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3)表4: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3)表5: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6 表10: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占全省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同全省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遵义市余庆县渔业增加值同全省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遵义市余庆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对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摘要:贵州省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结合省情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能盲目跟风调整。
我省应该以扬长避短的方式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本文分析了贵州省现行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的设想。
关键词: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对策怎样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是贵州省乡镇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最近通过对黔东南州的实地考察,我更坚信这样一种看法,即乡镇企业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新一轮发展,必须突出优势,扬长避短,找准突破口,调整和优化产业及产品结构。
一、贵州省现行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度小。
贵州省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得到一定的改普,但与全省的经济产业结构对比起来仍不尽合理,还存在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的局面。
工业的发展未能有效地支援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各地农副产品多半是以卖原始产品或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加工产品也因技术起点低、更新换代慢,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第三产业役有很好地形成为农业、工业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多是一些传统性行业的发展,而一些为社会化大生产服务的现代供销渠道、社会保障、融资市场、房地产、科技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尚未或刚刚起步,广大农村因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各种为农业、工业提供服务的科技网等不健全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了工农业生产效益多年难以提高的局面。
2、经济仍属相对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我省的高技术水平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企业不多。
贵州乡镇经济的发展目前仍属外延型、粗放式的增长,高投人低产出、经济效益差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县(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人,在传统产业、低技术水平上扩张,未能行之有效地推动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高质量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
贵州产业现状及优化对策作者:蔡忺臻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贵州进入经济增长的高速期,处于弯道超车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是贵州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对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分析了贵州产业结构现状,运用经典经济学理论分析贵州产业结构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优化贵州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三次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近年来,贵州省成功引进并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行业,为防止产业布局散乱、区域产业相似、聚集效应较低等现象的出现,必须以经济新常态为原则,积极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贵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2 文献综述产业结构,指生产资料、资金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代表着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平衡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
国内各地学者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也进行了产业结构的研究。
刘德文(2016)以1996至2015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占比分析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刘开华(2014)从贵州的历史发展分析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最新的政策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3 贵州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2016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1734.43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1846.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36.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51.15亿元。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8%、39.5%、44.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127元,比上年增加3280元。
3.1 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分析从1978年到2016年贵州人均GDP和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从该表可以看出人均GDP从1978年的175元逐年增加到到2016年的33127元。
茶叶作为我国特色农副产品,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是我国重要外贸产品。
如今,茶产业依旧在农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创新举措,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摆在余庆县面前的现实问题。
余庆县茶产业发展成效近年来,余庆县把茶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引入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呈现出茶叶种植面积大、种植覆盖范围广、加工企业多、转型升级快、茶叶品种多、茶叶产量大、品牌影响力高、产业辐射带动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余庆县茶园面积达21.3万亩,其中苦丁茶11.5万亩、绿茶5.6万亩、白茶4.2万亩,涉及9个镇(乡)的58个村共1.2万户茶农。
2022年产值达6.8亿元。
其中,全县绿茶年产量2260吨、产值2.02亿元,白茶年产量110吨、产值1.09亿元,苦丁茶年产量4600吨、产值3.23亿元,红茶年产量130吨、产值0.16亿元。
2022年末,全县茶产业加工企业达到83家,一些茶叶加工小作坊特别是苦丁茶作坊,通过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等措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发展。
同时,余庆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茶产业品牌。
其中“凤香苑”“玉龙”“狮山雾硒”“乌江”“杜兰特”等已是远近闻名。
特别是近年在我国茶叶比赛中,余庆县众多茶叶品牌多次获得中茶杯、中绿杯奖项,在贵州省斗茶大赛上也多次荣获大奖。
余庆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茶产业是余庆县的优势产业,也是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余庆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余庆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余庆茶·干净茶”发展思路不动摇,实施“一进二出”营销策略,推进茶产业提量增产、加工升级、三产融合,破解余庆茶品牌不响、营销不畅、市场份额小的制约,做大做强[摘要] 贵州省余庆县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