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64
心血管内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一级护理
适应指征:1、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重症心肌炎,各种心血管介入术后;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如扩张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年老体弱等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的变化。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常规,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包括心包及胸腔引流管,动静脉穿刺鞘管等)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5.按需准备急救器材、药品及物品,应急措施到位。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适应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如心肌梗塞恢复期,心功能2-3级,急性心肌炎等;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如老年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
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的变化。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病情,执行护理常规,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
适应指征: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如:高血压I期,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心血管内科护士层级培训内容导言:心血管内科护士是一种专门从事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护士,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心血管内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层级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内科护士层级培训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培训1.1 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深入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心脏、血管、血液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血管疾病。
1.2 病理学知识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学习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1.3 药物学知识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血药物等,掌握用药原则、剂量计算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技术操作培训2.1 心电图(ECG)的解读与监测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学习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解读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心电图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电图异常,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2 血压测量与动脉穿刺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掌握准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包括非侵入性血压测量和动脉穿刺测压,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状态,及时判断和处理血压异常。
2.3 静脉穿刺和输液技术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和输液技术,包括静脉留置针的插入、静脉输液的准备和监测,能够确保患者静脉通畅和输液的安全性。
三、护理技巧培训3.1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学习不同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掌握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3.2 疼痛管理与心理护理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学习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同时,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心血管内科护士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心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一、危重病人抢救护理1、血压监测(1)常规监测1、血压测量:以口腔内膜为桩心,用测压袖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2、血压动态监测:采用脉搏压动态监测法,可以及时检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作出调整。
(2)非常规监测1、外周静脉血压检测:采用脉搏压动态监测设备,将床头柱定位在患者静脉的高出肢体表面2~3cm处,以中指按压患者外周静脉,将血压检测设备气压向静脉处挤压,血压检测设备显示的是温和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基本与收缩压相同或略低。
2、腔内血压检测:腔内血压检测是检测血管壁内径的变化,该检测仪器可以用于监测腹腔内的收缩压。
3、外周动脉收缩压检测:外周动脉收缩压检测是将测压袖或脉搏压动态监测设备定位在动脉上,以小尖短缩的方式将收缩压记录下来。
4、内膜收缩压检测:内膜收缩压检测使用脉搏压动态监测器,将床头柱定位在口腔内膜的桩心,每20分钟测量一次,用来监测血压变化。
二、尿量及降压护理1、尿量监测(1)尿量测量:尿量是衡量脏器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急性病症的程度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尿量测量包括对病人24h尿量的监测,每小时尿量的定时测量,以及实时测量。
(2)尿量动态监测:实时监测尿量,及时捕捉患者尿量变化,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维持充分尿量,减少低尿量的恶性循环。
2、降压护理(1)血压降低处理: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降压处理。
(2)保护性护理:心内科病人应采取有利于心功能保护的护理,如保持生活规律、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时及多食清淡、低盐、低脂肪的膳食、定时运动、舒展肌肉等,以期疗效良好。
三、营养护理1、营养食品及用具:例如中医药米糊、粥、果汁、蛋白质营养液、酵母营养液等,用具可以根据患者食物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碗、叉、勺、盘子等。
2、营养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缺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调节和增强患者的营养状况。
心血管科专科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1. 背景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心血管科专科护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心血管科护理质量水平,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2. 考核内容2.1 技术操作- 熟练掌握心血管科护理常见技术操作,包括动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插管、心电图监测等。
- 准确判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严格执行心血管科护理操作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2.2 护理知识- 具备扎实的心血管科护理专业知识,包括心血管系统结构与功能、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等。
- 能够提供患者关于心血管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2.3 沟通与协作能力- 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关切,并给予满意的回应。
- 能够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良好的协作,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2.4 安全与风险控制- 能够识别和评估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 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心血管科护理设备,保障患者的安全。
2.5 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 能够通过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心血管科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 能够参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提升心血管科护理的水平。
3. 考核方法3.1 考核评估表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估表,包括考核项目、评分标准等内容,以便进行定量评估。
3.2 考核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心血管科护理操作和沟通协作情况,评估护士的能力和水平。
4. 考核结果与反馈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给予护士个人和团队的评估报告和反馈意见,帮助其改进和提升护理质量。
5. 考核周期与频率制定明确的考核周期和频率,确保对心血管科专科护理质量进行持续的评价和改进。
6. 结论制定心血管科专科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心血管科护理水平、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参与,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和提升护理质量。
心血管内科护理操作技术(一)心电监护仪的应用【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包括监护导联线、电源线、地线)、电极膜、治疗车上放治疗卡、75%乙醇溶液、棉签、纱布、弯盘等。
【操作要点】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患者;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嘱患者或协助患者排便。
2.接好地线、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调好选择开关,接监护导联线。
3.解开患者上衣纽扣,露出胸部。
4.选择左右两侧锁骨中点外下方及左侧腋前线平第6肋间为电极膜粘贴处。
5.先用纱布擦拭皮肤去脂,然后用75%酒精棉签清洁消毒粘贴电极膜处皮肤,待干。
6.粘贴电极膜,连接监护导联线,白线(RA)接右侧,黑线(LA)接左侧,红线(LL)接左侧腋前线第六肋间的电极膜,为患者盖好被子。
7.显示屏上出现心电图波形,按导联键选择清楚的导联为监护导联。
8.按ECGSize键,适当调整心电图波形大小,QRS振幅应>0.5mV,以能触发心率计数。
9.按键调节心率报警上下限,选择报警范围。
10.选择心律失常时,监护仪自动报警和记录。
11.观察心电图波形。
12.病情平稳后,遵医嘱停止心电监护。
13.关闭显示开关,然后关闭电源开关。
14.分离导联线,取下电极膜,用纱布擦净电极膜处皮肤。
15.协助患者扣好纽扣,整理床单位。
16.取下电源线、地线及导联线,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接好地线。
2.胸前综合导联所描记的心电图不能按常规心电图的标准去分析ST-T改变和QRS波形的形态。
3.安装电极时应使皮肤脱净油脂,尽可能降低皮肤电阻,避免QRS波振幅过低或干扰变形。
4.电极应与皮肤紧密接触,出汗时随时更换;为便于除颤,必须留患者心前区除颤放置电极板的位置。
5.严格交接班制度,各班应对病情及监护系统运转情况详细交接,并记录,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必须与专职维修人员联系,切勿擅自拆机。
6.造成心电监护干扰的原因有交流电干扰、皮肤清洁脱脂不彻底、电极固定不良或脱落、导线断裂、导电糊干涸等,应认真查找原因给予解决。
第1篇一、概述内科专科护理操作规程是针对内科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技术操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本规程适用于内科各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
二、操作规程1. 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护理需求。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3)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包括生活自理、用药自理等。
2. 护理措施(1)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咳嗽、排痰。
- 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 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治疗。
(2)消化系统管理:- 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 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如呕吐、腹泻等。
- 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3)心血管系统管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 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护理,如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等。
-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胸闷、胸痛等。
(4)神经系统管理:-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体征。
- 对昏迷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压疮等。
(5)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活动。
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
- 加强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 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预防消化道出血:- 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黑便等。
-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 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3)预防心血管意外:- 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
-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 针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4. 出院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用药、饮食、运动等。
(2)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3)提供相关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咨询。
三、操作要求1.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内科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准确、规范。
心内科护士专科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心内科护士是医院心内科病房和心血管介入室的核心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执行心脏监护和心血管药物治疗、协助医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等。
培训旨在提升心内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增强其对心内科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执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培训内容1. 心内科病症与护理(1)心脏病的分类和诊断(2)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和处理(4)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2. 心电图分析与监护(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解读(2)普通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3)心电监护的常规操作和异常处理3. 心血管药物的使用与管理(1)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扩血管药物的使用(2)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3)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4. 心脏监护技术(1)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操作(2)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管理(3)氧疗、呼吸机的使用5. 护理技术(1)临床护理常规操作(2)患者心理护理(3)传染病防控知识6. 护理质量管理(1)患者安全与危机处理(2)费用管理和资源优化7. 专科护理师角色(1)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2)领导力和问题解决8. 病例分析与讨论(1)收集分析心内科护理相关病例(2)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进行病例讨论和解决方案提出三、培训期限心内科护士专科培训周期为3个月,学员将在医院内病房和心血管介入室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实地跟随资深专业人员学习和训练。
四、培训师资1. 医院心内科专家2. 摄影娱乐护理学专业教师3. 医院心脏介入室护理人员4. 医院临床护士长五、培训形式1. 课堂讲授2. 实地操作和模拟训练3. 病例讨论和分析4. 实习和跟岗学习六、培训评估1. 通过课堂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2. 完成相关培训任务和实习报告3. 参与病例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个人见解4. 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七、培训后的管理培训合格且顺利通过最终考核的学员将被医院录用,成为心内科护士,享有相应的岗位和薪酬待遇,并有进一步的晋升机会。
心血管内科护理操作规程一、患者接诊和入院护理1.协助医生进行患者接诊,核对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病情和既往病史。
2.与家属和患者沟通,告知入院流程和需要准备的物品。
3.协助完成患者入院登记手续,确保患者信息和住院号无误。
4.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包括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并及时记录。
5.协助医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等。
6.根据医嘱进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液生化等。
二、常规护理操作1.患者转床时,保证床位整洁,床单被罩干净无污渍,床边设有呼叫器和洗手设备。
2.患者佩戴病人标识,如手环、腕带等,避免患者混淆或误诊。
3.做好患者护理记录,包括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操作等,确保病历信息准确可靠。
4.定期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留意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5.患者衣物换洗,保证干净整洁。
注意患者血压袖口位置不宜过紧,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6.饮食宣教,根据医嘱提供适当的饮食,如低盐、低脂、高蛋白等,定期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
7.宣教患者及家属生活注意事项,如不抽烟、限制饮酒等,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主动参与康复。
8.注意患者体位转换,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三、心血管药物管理1.根据医嘱准确计算和配制药物剂量,并按规范进行药物管理。
2.核对患者身份、用药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用错药或用量错误。
3.观察药物给药后的反应变化,如血压下降、心率变化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医嘱更改时,及时停止或更换患者的药物,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四、心血管操作护理1.心电监护,正确放置导联,保证信号清晰稳定,并观察心电图变化。
2.动脉穿刺和压力监测,严格卫生操作,避免感染和出血,观察动脉血压变化。
3.静脉置管,正确选择静脉输液途径,遵循消毒和静脉穿刺原则,监测输液速度和反应。
4.心肺复苏,根据BLS(基本生命支持)和ACLS(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引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并及时报告医生。
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
2、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皮肤粘膜有无发绀。
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范围。
3、活动耐力。
4、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排便情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排血量降低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机体氧供应失调有关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血肿、肺部感染有关5、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6、焦虑与担心预后较差,对死亡的恐惧有关7、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护理措施】1、患者入院,热情接待,安置床位,入院告知。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安排有序,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3、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予以氧疗;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酒精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4、排泄护理鼓励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便秘者可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5、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遗嘱分别采取平卧位、坐位、半坐位、头低足高位、侧卧位等,病情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
6、遵医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7、遵医嘱采取各种标本,做好各项检查的相应准备。
8、休息与卧位防止褥疮。
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遵医嘱给氧。
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9、遵遗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10、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若服用中药,按中药服药护理常规护理。
11、按等级护理要求实施分级护理。
心内科优质护理特色项目
心内科优质护理特色项目是一项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护理服务的特色项目。
该项目以患者为中心,贴近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需求。
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护理,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心脏病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再次,康复护理,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还有医学教育和病情跟踪服务,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预防和治疗方法,并及时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心内科优质护理特色项目,患者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该项目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个提高服务质量和人性化医疗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改善和进步。
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心内科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心内科1. 评估和监测- 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相关病史。
- 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情绪变化和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2. 安全保障- 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和温度适宜,提供充足的通风和灯光,确保良好的治疗环境。
- 提供安全床位,保证患者在入睡期间不会摔倒或受伤,提供必要的便利设施,如床边护栏、卫生间援助等。
- 定期检查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确保合理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
3. 疼痛管理-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并评估其对不同疼痛缓解措施的反应。
-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监测疼痛缓解措施的效果,并根据患者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4.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并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咨询和指导,包括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和高纤维饮食等。
-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食物摄入不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如口服补液、胃肠外营养等。
5. 氧气疗法- 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评估其对氧气疗法的反应,根据需要进行氧气输送。
- 确保氧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定期检查氧气罐的压力和氧气流量,及时更换氧气罐并清洁氧气罐的接头。
6. 康复护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锻炼,提供适当的康复设备和指导,如平衡训练、肌力锻炼和心肺康复训练等。
-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7. 家庭护理教育- 向患者和其家人提供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包括病情预防、用药常识、疼痛管理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解答患者和家人的问题和疑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方案心内科护理工作方案年护理工作,根据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执行手册》的要求,以护理部方案为指引,结合年的护理部重点工作,继续以进步护理质量和落实优质护理效劳为中心,严格落实护理质控标准,丰富护理内涵,确保患者平安,持续进步患者满意度。
现制定全年护理工作方案如下:一、主要工作目的:1. 继续加强护理质量监管,结合科室质量薄弱,注重过程控制,促进科室护理质量。
2. 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落实责任制整体化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3. 继续制定科学实效的护理分层培训方案,进步护理人员的业务程度。
4.开展品管活动,运用品质管理手法,持续改善护理管理和效劳程度。
5. 加强缺陷管理,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注重患者平安管理。
6.加强科室梯队建立,注重科室层级培养。
7.年护理方案完成到达:90%二、护理工作质量指标1.护理核心指标监测:〔1〕住院患者给药过失发生率;〔2〕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3〕住院患者坠床发生率〔4〕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5〕管路滑脱发生率;⑹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生率;⑺护士离任率;⑻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2.重点核查工程的监测:⑴急救设备器材及药品完好率〔100%〕;⑵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预防措施达成率〔≥95%〕;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正确率〔≥95%〕;⑷跌倒/坠床预防措施达成率〔≥95%〕;⑸压疮风险评估正确率〔≥95%〕;⑹压疮预防措施达成率〔≥95%〕;⑺非方案性拔管风险评估正确率〔≥95%〕;⑻非方案性拔管预防措施达成率〔≥95%〕;⑼口服、静脉给药查对流程落实合格率〔≥95%〕;⑽出院患者满意度〔≥95%〕;二、主要工作内容:1. 加强护理质量监管,注重过程控制,促进科室护理质量。
根据院科质控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质量改良,制定重点专项质控关键点,表达持续改良效果,将质控落到实处。
结合护理部和手册中的重点质量监测指标进展科室监测,以数据为根据,注重过程指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