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不应被沉寂的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历史的残痕时间的潮水最终还是没有冲尽这历史的残痕。
一百六十八年前,中国人不屈于外国人鸦片的荼毒,“禁烟”拉开了中国人近氏的救亡图存的艰辛岁月的帷幕;一百六十八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依旧不甘落于世界的大潮,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神话与奇迹中华民族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于是,在公元XX年十一月十八日,当学校组织我们前往虎门参观的时候,自己便无法以一种释然的态度去对待这历史的残痕,每每自己去参观历史古迹的时候,总习惯于独自地抚摸那斑驳的,被历史的潮水冲刷之后的,锈蚀的古迹。
一种沧桑与萧瑟便油然而生,这是一种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让人难以面对,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勇气。
而虎门无疑是这历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尽管一定程度上,这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端,是这场历史角逐中最初的导火索,但无疑这也是中国人的不屈的精神与执着地追求的彰显。
先贤林则徐以其强悍的不屈的精神,去销毁了二百三十七万余斤的鸦片。
其执着的民族气节令人震撼!与之俱在的古迹,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民族大义。
即使近二百年过去了,它们依旧闪亮如斯,即使历史的潮水汩汩滔滔,也只能将其越冲越光辉。
当我们抚摸着这历史的残痕时,内心便生出无尽的感慨。
威海炮台依旧未曾消弥的炮声是近代仁人志仕不屈的呐喊三元里的空气里还残存着劳动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愤恨的狂呼,临于海关之上,依旧可以想象一代代名将镇定自若的指挥作战的场景,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亘久存在。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不,历史其实是位睿智的老人,见过的事情太多太琐碎了,便不愿再去记取,他以锐利的眼神在审视这个既存的世界但有时在“万马齐喑”的沉闷时候,一声惊雷便可以将他唤醒,他便愿意去记取这一切浩荡旧世界的力量与伟人,于是有结人终究在这历史的长河里不朽地永恒存在。
恰如这为新、旧世界的羽翼同时覆盖的虎门,终旧在无限的斑驳映出无限的光辉。
为历史所记取的,当然,从来便没有历史的奴隶,历史并不知道等待,岁月问题生命的沙漏里不断流逝,于是停止便是另一种灭亡。
历史的作文高二800字历史的长河流过,无数光彩沉淀其中。
无数文明曾无限光彩,但最后都缓缓熄灭、消亡。
唯有那屹立在东方的华夏文明,绵延五千余年,依旧灿烂夺目,光彩照人。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的作文高二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的作文高二800字1历史就像一枚磁铁,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它那种独特的魅力,令我无法抗拒。
我不知多少次翻阅史书,也不知多少次重温古典,历史那份悠远的文化内涵,如汩汩清泉,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
那些历史上经典的故事,经典的人物,时刻萦绕在我脑海中,他们的精神不朽。
历史犹如一本厚重的书,它浓缩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从远古到至今,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他们的故事无一不精彩。
帝王的威严、至高,文臣的谋略、胆识,武将的英姿、骁勇,才子的文采、聪颖,我都敬慕不已,他们是我心中的偶像!“读史使人明智”。
一合上史书,我的心中就会涌动一种伟大的力量。
朝堂上大臣们的斗智斗勇,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的智慧和胆识令人惊讶而又佩服;沙场上将士们英姿飒爽、武艺绝伦,个个奋勇杀敌,他们的军事谋略和绝世武功令我羡慕不已;书卷里文人墨客的诗赋文章之精巧绝妙,或豪放或婉约,他们的诗情才华和率真也令人叹服不已……历史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刻苦努力;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千古传诵的史记告诉我们面对逆境要不屈不挠,才能成功;韩信从受胯下之辱到常胜将军让我们明白了遇事不能急躁、冲动,要懂得“忍”,才能成就大事;刘邦、朱元璋成就帝业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出身高贵还是低微,只要有才华,肯努力,一样能取得成功……晚上无事时,坐在灯下,打开史书,一股清幽的墨香扑鼻而来,就这样,伴着书香,伴着一盏孤灯,伴着一轮明月,我默默地读着书,读到精彩处不禁拍案叫绝,读到高深处便细细品味,读到心怡处便又忍俊不禁,这是多么惬意哪!现在许多人不喜欢读史书,认为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历史本身很精彩、很有趣,只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很快就会被历史的魅力所吸引。
历史作文400字历史作文400字八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历史作文400字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作文400字篇1当历史的潮流退去时,一本本传世名著就犹如璀璨的珍贝躺在时光的沙滩上。
让历史为我倒流!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从此,世界不再沉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广收门徒,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他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周游列国,但终未能如愿。
他用一生的时间修订文化典籍,撰《诗》《书》,定《礼》《乐》,传《周易》,修《春秋》……让历史为我倒流!公元前278年,汨罗江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位满脸写着无奈的诗人铺开了他的竹简,含着泪将悲哀写了下来。
那份竹简记载了他美好的憧憬与期盼,他渴望楚国能重振雄风,他渴望能被楚怀王重新重用。
但世事总是不顺从人意,他所担心的终于发生了:楚国都城被攻陷。
他终于经受不住打击,纵身跃入汨罗江,激起的水花犹如一颗颗晶莹的泪珠,被风吹散,撒向神州的每个角落……唐、宋、元、明、清,文人辈出,经典无数。
但见当今少年,经典名著早已成为其生活中的一块空白,流行、摩登占据了他们的心灵。
殊不知,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一本本名著就是一个个高尚的老师,一部部经典就是一个个无言的引路人。
我独自一人坐在历史的山洞中,让《论语》教给我君子之道,让《离骚》洗涤我那被尘世污染的心灵……历史作文400字篇2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是一次国民战。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
听,那沉默的声音_1000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首《虞美人》揭开了南唐纷乱怆凉的雾霭。
听,金陵城下,是谁用“剪不断、理还乱”的“愁”字唱响了一曲亡国之音?听,桃李芳菲下,又是谁用系天下之心谱下一曲无言的壮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成就天下一统的大势,南唐——这个被其视为囊中之物的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渐渐地失去了它绚丽的光彩,南唐危矣!金陵危矣!再回首望去,李煜——这位一国之君,琴瑟萧萧,花前月下欢,安知亡国幽幽,悲山泣水岌。
在你身后,不仅是那集权利与财富为一体的皇位,更不是羞花闭月如水的伊人,而是一个南唐国,是成千上万的渴望安定生活的南唐子民,北宋在蓄势待发,而你呢?李煜!若说长江之险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那么何有陈后主之亡?听,那沉默的声音——历史在叹息!兵临城下,而你竟浑然不知!还以为宋兵已被击溃!每天听着底下一帮“书袋子”大臣们的恭维之语,乐吾所乐,何以堪忧?若说“纸上谈兵”是一种可笑的行径,那么“坐帐听政”则是悲以至极的千古罕事。
不知是否是一时兴起,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做了一个不平常的举动——走上城楼,兴许只是为了慰问慰问将士,显一显君主之风范。
放眼望去,那浩荡的军队,雄浑的气势,颇有所向披靡之势。
可那大旗上写的赫然大字确实“宋”,金陵城在“不知不觉”中被包围了。
很难以去想象李煜当时的心情,失落,绝望,愤慨……也许这些词远远不能描绘他的内心,又或是眼前一片眩晕,乞求先祖的原谅。
听,那沉默的声音——南唐在叹息!娶得小周后以后,便在后宫中修红罗亭、广种梅花、写一写动听的歌曲来歌唱他们的浪漫生活,并且叫手下的“笔杆子”也来几首助兴。
这时,南唐为数不多的忠诚之一潘佑开口了:“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
”这首词的表面意思就是说春寒料峭,盛开的桃花、李花,你不要再夸耀自己的开得烂漫了吧,这春天意见过去了一半。
其实,这个桃李,它的重点是落在“李”字上,就是暗指这位姓李的皇帝。
历史下文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是关于历史,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
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
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
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
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
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
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
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
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
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
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选择腐刑。
"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唤醒沉睡的历史 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三散文的唤醒沉睡的历史,欢迎阅读。 这是一段不会忘怀的历史,一段沉睡在历史书之外的历史。短短60余载的光阴,使它黯然,很少有人提及。《东京审判》这部90分钟左右的电影,为人们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人们重温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使人们拾起久违了的道德观念,也唤醒了心里沉睡的一些东西。 当《英雄》《无极》充斥人们的视野,任那些华而不实的空洞淹没中国电影的傲骨时,现在的人们已不需要更多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来调节生活情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部用心去描绘的电影抚慰心灵。《东京审判》正是中国电影发出的一声怒吼。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战争的无情。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战争这个野兽在无辜的百姓身上抓出了累累伤痕,任凭岁月的沉淀,依然清晰。我看到了在当时那个国衰民弱的时代,中国人民8年用血泪铸就的胜利在美国几个原子弹的爆炸声中,被人淡化。我看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义正词严辩论的中国法官们。梅汝、倪征燠、向哲浚,是他们维护了那比生命更重要的天理和正义。梅博士在审判结果公布前,对酒长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啊!他是抱着一种赴死的决心,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否则,他也无颜见江东父老。正是他那一番慷慨陈词,才有6:5的胜利。正是梅先生、倪先生一次次精彩的辩论,才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审判。他们的话,字字掷地有声,他们作为中国人的使命感,让我肃然起敬。我看到了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那丑陋的嘴脸,听到他们那苍白可笑的辩白。他们在人间犯下的兽行是不会因东条英机的千字辩词而改变的,不会因土肥原田二的沉默而消失的。他们的信口雌黄只能是徒劳无功。因为真相不容诋毁,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黑白不许颠倒,历史无法篡改,罪行更不能抵赖。我还看到了战后的日本青年对未来的迷茫,及某些迷信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视和一些残忍的报复行为。我也看到了日本老兵在战后心灵上永远得不到救赎的创伤和无尽的悔恨。我看到了日本女人为无知的献身精神付出的惨痛代价,她们无声的哭泣,无言的泪水,又为战争添了一条罪行。我还看到了中国数千万亡魂在天国里哭诉喊冤。这样的一段历史是多么沉重啊! 60年前敲响的警钟,今日又一次鸣响。今天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仍然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依然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世界啊,请记住这一声沉重的钟声。中华儿女们,请铭记曾经的屈辱,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中国的强大洒尽一腔热血!
【高二作文】历史值得铭记高二作文800字历史值得铭记历史是人类的镜子,它记录着人类的兴衰、荣辱与沉浮。
历史值得铭记,是因为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同时也具有警示和启迪的作用。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
历史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依靠历史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没有历史的指导,一个国家将处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态。
我们应该珍视历史,将它作为砥砺前行的重要力量。
历史有警示和启迪的作用。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纷争和错误,从而引发深思和警醒。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时代、大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提高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那些不吸取历史教训的国家注定会被淘汰。
只有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敏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历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历史的温暖,历史是智慧的源泉,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前人的奋斗历程和智慧,可以从中吸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超越。
历史教育不仅使我们增长见识,还能培养我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历史的洗礼和熏陶,我们才能成为有品格、有远见的人。
历史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历史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孕育着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价值观念,它们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的文化,还可以为自己的文化自信注入更多活力和力量。
历史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具有警示和启迪的作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珍视历史,通过学习和思考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不断前行。
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为未来创造美好的明天。
高二作文:不应被沉寂的历史
我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那位伟人的民主战
士的生命,我只希望借此缅怀,纪念这位走在武装斗争最前
列,却有着与其功绩不相符的沉寂的英雄。
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都积极开展了纪念这次伟
大革命的活动。的确,它结束了一个腐朽的时代,重新开启
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有着不可否认的重大意义。这次革命
中涌现出的多位杰出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也一
直被历史记载,并冠以熠熠光辉垂名千古。而起义背后的总
指挥——蒋翊武,却似乎被现实冷淡。好在历史的血迹不能
被抹去,当时光洗涤了旧迹,历史的真相又浮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次,我们会认真铭记。
其实蒋翊武离我们很近。他出生在澧水流域的澧州府
城,很幸运,澧水的这一代子孙便是我们;1902年18岁的
蒋翊武进入澧州高等小学,也就是今天的澧一中就读,很幸
运,一中的这一代学子便是我们。1911年,他指挥武昌起义,
誓死与封建统治做斗争,捍卫着民主共和,守住了革命胜利
果实。“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本计划在广西再举义旗,结
果却在全州被捕。他被孙中山先生尊为“开国元勋”,他是
代表民主共和而向旧社会宣战的最伟大的战士。从有限的历
史资料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先生的伟大的爱国情怀和
低调不图虚名的实干精神,先生身上蕴含着一种能激励人的
潜在品质。而这份可贵的宝藏却在常常被自负的现代人忽
视。
或许你会觉得在这个时代把历史翻新再配上几句响亮
的口号只是老生常谈罢了,毫无新意可言。关于这点,我很
好奇先生会怎么想。我曾听过关于先生的一个故事:先生在
革命胜利后返乡,乡亲们为他张灯结彩,而先生却不愿给乡
亲们添这个麻烦,他选择了在黄昏时特意绕小道回到了家
中。在伟大的功绩面前,他又是如此谦逊。我相信,先生并
不指望我们记住他,他仅仅是希望他一直信仰的民主共和能
够实现。这就更给了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一份深刻,人去
而志永存。
作为了一名澧县一中的学子,抱歉,狭隘的我还是不得
不免俗的把这个问题拉回到了最现实的层面。在我看来,这
个故事最吸引我的部分便是一个有个性的学生和他的的母
校,同时也将成为我的母校的学校发生的故事。所以,在这
个风云际会的地方,一中需要由你来决定她的命运。不管你
成功或者不成功,她都会默默关注,成为你坚强的后盾,甚
至在你怨恨她时,她也仍然爱你。希望你会记得操场旁边从
贝多芬到马克思的名人塑像;希望你会记得植物园中那座常
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第一水塔;希望你会记得位于洗墨池
北侧、考前总是香火旺盛的“学府遗墨”。
蒋翊武毕业那一年,没有去参加当时被认为是主流路线
的会试,面对父亲的责怪,他抗辨说;“奴隶功名,要他何
用?”19岁的他,便认清了自己的路,这条路,尽管漫长而
黑暗,有了信仰,便就是找到了光明。希望你早日找到你的
信仰并将其付诸于实现。
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更好地活,固然没错,但你
那没有历史宝藏的人生又怎会是完整的人生?如果一个城
市太过于性感而露骨,那么请给予她添上文化的外衣。在这
个喧嚣的年代,我知道我的呐喊或许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
我还是希望大家记起这位唯一被孙中山尊为“开国元勋”
的蒋翊武,这段历史,切不可被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