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奇特的视觉图形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7
名词解释1.巴洛克风格:17世纪,巴洛克风格开始流行于欧洲图形设计领域。
其视觉表现元素主要由植物纹样花卉、花环、美人鱼、海马、海神等构成。
在形、色、质及细部刻画等方面都表现的极为精细,巴洛克风格的图形设计注重形态的运动与变化,注意装饰性,空间感和立体感,注重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庄重、奢华、奇特的设计风格。
2.罗(洛)可可风格:18世纪,法国的“罗可可风格”和意大利的“现代风格”先后在图形设计领域盛行。
罗可可风格的图形设计注重浪漫情调,造型借鉴自然形态,东方装饰,中世纪与古典时期的装饰风格,多余c 形或s形等曲折线为主,繁缛精致,奢丽纤巧,色彩较严柔和,具有一种秀雅美和崇尚贵族风尚的时代特征。
3.波普艺术:波普艺术风格的图形,往往是将社会流行的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形象为题材,通俗易懂的表达自己的观念。
波普艺术的题材既不批判什么,也不美化事物,所画的一切事“我们当代自身生活的一些象征性符号。
”4.图形:Graphic 图形意为通过一定手段产生的图形记号。
狭义概念的图形,通常指一种具有设计性的并能说明某种概念或阐释某种思想的视觉符号;一种用形象和色彩直观的、准确的传播信息、意义及交流思想并为大众所理解接受的视觉语言;一种有别于语言、文字并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大量复制的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
5.符号学:符号学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6.思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
7.再造性想象:是指作者借助于其它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与素材等要素,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情绪体验创造性的向其注入新的要素,以此来丰富、完善和创造自己作品的艺术形象。
经过在造型想象产生的新形象。
完全脱离了被借鉴要素原有的形态和意义,因而它具有一种独特全新的理念。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奇特的视觉图形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Strange visual graphics lesson plan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奇特的视觉图形教案奇特的视觉图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提问揭题。
(1)播放图1,请同学们猜一猜:“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并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看到的是什么内容?(2)在学生产生争论之后,师生共同解析。
(3)揭示今天的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
2.图形体验,师生互动。
(1)请大家看看并谈谈《上升与下降》(教材第12页)这张图形的奇特之处在哪里?(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张作品给人们一个奇妙的时空反转世界,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乍看似乎合理,然而仔细一看,却又是处于矛盾之中。
在画面中,图形和底纹不再安分守己,底纹会转换成图形,而图形也会转换成底纹,二维平面的图形还会变成三维立体的物体,三维立体的物体也可以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图形。
图中的阶梯就是一个典型。
(3)教师简介作者。
(4)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并探讨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新奇在哪里?比如说图2:究竟是静的还是动的?教师提示观察的方法:注视图片一分钟,你发现了什么?教材中的《电灯树》的新奇之处在哪里?3.启发想象,自主探究。
(1)在欣赏了一些设计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创意图形怎样设计?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新的分类:通过欣赏、对比了解了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
奇特的视觉图形案例名称奇特的视觉图形教学对象初二年级(八年级)课时四课时提供者陈海霞单位松阳三中集团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奇特的视觉图形》是图形思维训练的探究综合实验课,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视觉欣赏贯窜始终,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是一种透射出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
在这方面我们们以前辈为榜样,如埃舍尔、达利、马格里特等为我们们创造了许多独具匠心的设计图形,使学生产生奇特的情感体验和联想。
作者们的这些图形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么表现这点的?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简洁的创意设计,如利用正负形、利用影子等创意方法进行的尝试训练。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法顺引学生关注欣赏大师们的作品及文化内涵,学习他们为艺术开拓创新,奋斗不止的精神。
并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创新与思考,练习与发展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感受与思考。
美术教师的教学态度应是民主的、宽容的,重在引导与鼓励。
最终使学生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创新目标:(1)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2)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3、审美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造型美、立意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4、情感目标:运用各种媒体通过图片、造型、色彩、声音创设情境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找画谜、投影手影动画游戏的交流及教师娴熟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激励学生热爱艺术与艺术创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神奇的视觉图形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根据他们喜欢结合新奇的1。
奇特的视觉图形——正负形组合教材内容:浙江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教材分析:美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要适合新时期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再只局限于写实性造型形式技法的要求,以多种造型媒材的体验与应用作为创作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体现美术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与动手实践的优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造型表现的基本水平和创造水平,所以,《奇特的视觉图形》——正负形是本课的重点。
这节课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实践三方面。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视觉图形,使学生视觉上得到一次震撼,并了解正形负形图形创意的艺术美及内在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自主发现正负形的创意方式,并能利用正形和负形组合的方法实行创意,设计有趣的图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空间,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创意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能观察生活中的图形组合,能自主的去发现身边的美,提升生活的趣味性,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接触,感受创意图形,并对正负图形组合有一定的理解,内容能够简单的表述。
难点:理解正形和负形组合方法,并能利用此方法设计图形。
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手型卡片、4开素描纸2.学生:纸、笔、记号笔教学设计:课前:播放课件《奇特的视觉图形》正负形图片欣赏一、游戏导入1、热身游戏《一滴水的旅程》赏析图例:一根线的联想(提供学生联想方法)以学生开火车、教师简笔画演示的方式,由一滴水展开联想,以回到一滴水作为收尾。
(热身游戏,意在开阔学生思维,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完成是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2、揭示课题由这样的思维,我们能够创作出很多奇特的作品——板书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简述视觉图形的概念:根据观众的心理特征,巧妙的使用物象对视觉细胞刺激水准的不同,使观众产生奇特的情感体验和联想。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浙美版第15册美术教案】课时授课计划八年级日期月日星期12课时授课计划八年级日期月日星期34课时授课计划八年级日期月日星期5【篇二:浙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教案设计】奇特的视觉图形2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你们会做吗?同桌一起大胆的做。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打开投影仪,在光影下做“石头、剪子、布”手形。
你们看到这些影子想到了什么?你还能用手变成什么?(2)用手能做出更有创意的影子吗?鼓励学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学们大胆地联想影子上出现的是什么?(3)出示课题:《影子的联想》。
2.赏析图片,主动探究。
(1)课件展示钢笔的形象。
同学们从影子里看到了什么?并联想到了什么?犀利的笔尖犹如锋利的刀剑。
(2)继续用课件展示书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这些作品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教师小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会投下影子,影子是物体的真实奴仆,影子是虚的、消极的。
然而在诗人和设计师的丰富想象下,影子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成了实体。
李白有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与之对酒当歌的知音。
在设计师的眼中,物体投下的影子,可以是与本体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其他物体,它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可以与它握手,可以与它起舞,可以把它当凳子坐,也可以把影子中的自己的头发剪去。
美术基础知识1.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等2.写生过程: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5.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6.构图: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空间大小的确定。
3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7.美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等8.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9.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指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手法上主要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题材上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
笔法:勾、皴、点、染。
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0.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六彩:黑、白、浓、淡、干、湿11.水墨画:用笔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
淡墨点、浓墨点交互使用,使墨“活”起来。
12.破墨法:是指先画好一种墨色,再用另一种不同的墨色覆盖、渗化。
13.竹子的画法:先画竹干、竹节、再画竹枝和竹叶。
《奇特的视觉图形——影子的联想》一、教材分析《奇特的视觉图形艺术》一课是浙教版初中美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 . 表现”的学习领域。
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及创造性思维和图形表现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要点就是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影子是真实空间的反映,设计中的影子则是富有深刻寓意的创意活动。
通过用线画形,然后进行影子创意,让影子与原形之间巧妙寓意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知道艺术设计中的影子与生活中的影子的不同,艺术设计中的影子可以作为语言符号来运用,传达更多的信息。
了解和运用“影”的创作方法。
以身边的事物为题材,创意影。
2.过程和方法:欣赏图片及师生互动,逐步打开学生思维,并归纳“影”的创作规律来体验创意图形,用对生活的认知来完成一幅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践,增强创意的表现力,提高审美意识和素养,使学生更具开拓和创新精神,适合时代的发展。
三、教学的重点:了解生活中的影子是真实空间的反映,而艺术设计中的影子可以作为语言符号来运用,传达更多的信息。
四、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用线画形,寻求影子的可塑性,追求影子创意点,以形的内涵的延伸或逆向关系来设计形,创意影子。
五、教学的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铅画纸、笔。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黒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谜底是什么?谁知道了?对是影子。
2、教师在屏幕上表演:鸟孔雀师:各位同学觉得我表演得好不好?(生:…)谢谢给我的鼓励,老师表演得不够生动、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艺。
3、我们一起来欣赏手影戏《逗趣》。
师:同学们觉得精彩吗?同学们在短片中看到些什么?生: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演艺术家把我们形影不离的影子表现得活灵活现,可见我们的手是奇妙的,而手影的变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影子的世界,展开影子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