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80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三种主要领导行为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格理论。
3. 理解不同领导行为理论的特点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4. 学会分析领导行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三种主要领导行为理论的特点。
教学难点:1. 领导行为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2. 分析不同领导行为理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领导?领导者的角色是什么?2. 提出问题:如何评估领导者的有效性?领导行为与绩效有何关系?二、讲授新课1. 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领导行为理论概述- 领导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2.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关怀维度和定规维度- 高关怀-高定规领导者的特点3.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 员工导向领导者的特点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不同领导行为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组织需求选择合适的领导行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出问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领导行为理论?二、讲授新课1. 管理方格理论- 纵轴:领导者对人的关心- 横轴: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 管理方格理论的特点2. 勒温的领导理论- 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及影响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不同领导风格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组织需求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五、课后作业1. 搜集一篇关于领导行为理论在组织管理中应用的案例分析文章。
2. 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领导行为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论文。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领导的有效性理论2009-11-17 09:40:32| 分类:管理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领导有效性是近几十年来管理心理学非常重视的问题,因而形成了多种理论。
这里介绍主要的几种,以便为学习、研究领导有效性提供参照。
一、领导素质理论(trait theories of Leadership)这种理论的兴趣在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也就是说,它关心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有何种素质。
这种理论源远流长,因而可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派别。
1.传统素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是与生俱来的,不具备天生领导素质的人不能当领导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持这种观点。
循着这种思路进行研究的人有美国心理学家吉伯(C.A.Gibb)等人。
吉伯于1869年提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备以下七项天生的素质:善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慧过人;具有自信心;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感。
另一位心理学家斯托格迪尔(R.M.Stogdill)认为领导者应有十个方面的素质:才智;强烈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坚持追求目标的性格;大胆主动的独创精神;自信心;合作性;乐意承担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能忍受挫折;社交能力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
这种理论虽然可以启发人们看到领导者确实有某些独特素质,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否定了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二是有些因素互相矛盾或与实际相抵触。
如许多具有这样素质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成功的领导者。
相反,出色的领导人并非个个英俊潇洒,能言善辩。
三是没有区分各种素质的相对重要程度和哪些素质是谋取领导地位所需要的,哪些素质是维护领导地位所必需的。
2.现代素质理论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领导者的个性特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现代素质理论家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心理测量法对领导者的气质、性格、行为习惯进行测验,并通过心理咨询以矫正或治疗;二是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提出评价领导者素质的标准,并通过专门的方法训练、培养有关素质。
组织行为学-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三)(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______A. 二元四分模型B. 菲德勒模式C. 管理方格模型D. 勒温模式2. “任何领导类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与环境情况相适应的”,这一主张的提出者是______A. 菲德勒B. 李克特C. 耶顿D. 霍曼斯3. 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______年提出。
A. 1964年B. 1966年C. 1967年D. 1970年4. 在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______A.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 被领导者的特点C. 领导的情景D.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互动关系5. 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______A. 愿意追随的程度B. 任务的结构C. 参与支持D. 职位的权力6. 菲德勒提出领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三个条件,并据此把领导者所处的环境分为以下______种组合。
A. 4B. 6C. 8D. 107. 菲德勒权变领导论认为,在团队情况一般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______A. 关系导向型B. 任务导向型C. 目标达成型D. 任务结构型8. 1968年途径—目标理论是由______教授提出的。
A. 埃文斯B. 豪斯C. 弗罗姆D. 卡门9. 以下对途径—目标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A. 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出发点B. 实现了领导行为两维理论和期望理论的结合C.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满足的能力D. 既关心工作又关心人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10. 属于领导权变理论的是______A. 领导作风论B. 途径—目标理论C. 领导行为方格论D. 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11. 领导者终究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除了考虑下属个性特点因素,还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______A. 经济B. 人际关系C. 政治D. 环境12. 豪斯提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不同环境之需,领导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希望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相信其能达到目标。
组织行为学八套卷(四)附答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配套习题册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属于(A )P263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2.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B )P280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3.领导者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各种被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 C ) P281 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4.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D )的函数。
P265 A.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情景因素5.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是回避责任、缺乏志向或不称职的领导类型是( C )P260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C.贫乏式管理D.中间型管理6.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属于( B )P262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A )P224 A 非正式领导 B工作领导 C精神领导 D情绪领导8.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有其惯常的行为倾向,这种工作行为倾向通常是在两个纬度上展开的,即以工作为导向和以( C )P258为导向。
A.财 B.物 C.人 D.权9.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这样的领导是(B )P224A正式领导 B非正式领导 C工作领导 D精神领导10.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高度关心,友善待人,认为只要人们心情舒畅,工作就一定会搞好,很少关心工作控制、监督和规章制度领导类型是( B )P260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C.贫乏式管理D.中间型管理1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第一节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一)领导的定义领导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这是管理学家们共同认定的,但是对于什么是领导却各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人的观点是:1、领导是一门艺术。
孔茨(Koontz)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使他们完成任务的艺术。
2、领导是一种行为。
泰瑞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
”3、领导是一种影响力与能力。
坦南鲍姆(R-Tannenbaum)认为,“领导就是在某种情况下,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种目标的影响力。
”4、领导是上级赋予某个人的权力。
杜平6.Dubin)认为,“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
”5、领导是活动过程。
斯托格狄尔(Stogdll)认为,“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上述各种定义虽不尽相同,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论述了领导的含义。
概括起来可分为下列三层含义:领导一定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成其为领导,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领导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致力于实现这个活动过程的人叫领导者。
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就是被领导者。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领导人称之为领导,把领导者的行为也称之为领导。
事实上,领导者与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领导是领导者所表现出的行为,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全体。
现代领导者的概念不仅指个人,而且是集体,如我们所说的领导班子,即领导集体。
领导行为与领导者所有区别,但事实上两者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
领导行为是通过领导者的活动实行的,领导者的存在,是领导行为的前提条件。
两者是不能分离开的。
所以管理心理学中既要研究领导行为的特点及有效性,又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如智能、性格、作风等。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从领导角度看领导是决策,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执行。
在管理中虽亦有决策,但与领导决策截然不同:领导决策主要集中在非程序性决策上,管理决策主要是程序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