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蛔虫病诊治的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引言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由蛔虫寄生在猪小肠内引起。
该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猪蛔虫病的诊断水平,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猪蛔虫病的病例进行观察、分析,掌握其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2. 学会采集和制备猪蛔虫病病例样本。
3. 掌握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
4. 提高对猪蛔虫病的防治意识。
三、实训内容1. 病例观察本次实训选取了3头疑似患有猪蛔虫病的病猪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如下:(1)病猪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
(2)病猪出现腹泻,粪便中带血丝。
(3)病猪精神萎靡,不愿活动。
(4)病猪体重下降,毛发粗糙。
2. 病理变化观察将病猪解剖后,观察其病理变化如下:(1)小肠内发现大量蛔虫,长度可达10-30cm。
(2)蛔虫寄生的部位出现炎症,肠壁充血、水肿。
(3)肝脏表面有散在的小白点,为蛔虫虫卵。
3. 样本采集与制备(1)粪便样本:采集病猪新鲜粪便,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2)肝脏样本:取病猪肝脏,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4. 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采用漂浮法检查粪便样本,观察是否有蛔虫卵。
(2)肝脏检查:采用贝尔曼法或凝胶法分离肝脏内的幼虫,观察幼虫形态。
5. 临床诊断根据病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猪蛔虫病。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病例观察结果病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猪蛔虫病相符,为猪蛔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2. 实验室检查结果粪便检查和肝脏检查均发现蛔虫卵或幼虫,进一步证实了猪蛔虫病的诊断。
3. 临床诊断结果结合病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蛔虫病。
五、实训总结1. 猪蛔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2. 病例观察和病理变化观察是诊断猪蛔虫病的重要依据。
3.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猪蛔虫病。
4. 加强猪蛔虫病的防治意识,提高猪蛔虫病的诊断水平,对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猪蛔虫病,造成该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管理不科学等。
一般情况下,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比较低,但是在小型养殖场,因为卫生条件差和饲养密度大等因素,加之驱虫不科学和防疫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该疾病发生概率明显增多。
猪只感染蛔虫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的问题,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大,为此,应该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
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我国的养猪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养殖环境也明显改善,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养殖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养殖规模小和养殖分散等因素导致猪病出现的概率明显提升。
猪蛔虫病的死亡率比较低,但是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为此,应该重视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01流行病学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该疾病呈现地方流行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猪蛔虫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下,虫卵抵抗能力比较强,不容易受到光照消毒的影响。
其次,在生猪养殖业中,猪蛔虫病直接和养殖场的管理卫生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猪场和周围的环境被蛔虫卵严重污染的话,或者饲料和饮水被污染,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最后,养殖户在喂养的过程中,不重视饲料的质量和管理,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缺乏,也会造成猪感染蛔虫病。
02临床症状猪蛔虫病是一种慢性传播的寄生虫病,在感染的初期阶段,患病猪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3~6个月之后,患病猪的症状逐渐加重。
一般情况下,成年猪对寄生虫病具有很强的免疫能力。
猪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患病之后的猪只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和精神不振。
经过1~2周之后,病情逐渐好转,如果病症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衰竭死亡。
其次,如果仔猪患病的话,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可能成为僵猪。
再次,患病仔猪还会出现肠道损伤和肠道炎症等症状,容易出现肠破裂死亡。
如果寄生虫寄生在胆管中,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体温升高和采食停止。
176猪蛔虫病诊疗分析李秀萍(安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河南安阳 455000)摘 要:作为由猪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猪蛔虫病的分布较为广泛,很容易导致病猪发育不良。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猪蛔虫病的诊断要点,并深入探讨猪蛔虫病的防治方法,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猪蛔虫病;驱虫;药物治疗;饲养管理0 引言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猪蛔虫病的高发对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这与中小型养殖户缺乏猪蛔虫病防治意识存在直接关联。
为尽可能降低猪蛔虫病带来的危害,正是本文围绕猪蛔虫病诊疗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猪蛔虫病的诊断要点在体内移行的幼虫并导致病猪出现显著肺炎症状,主要包括体温明显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加速、咳嗽增多,多数病猪存在食欲废绝、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异食现象、卧地不起等症状,部分会在患病一周后死亡。
猪蛔虫病还会导致病猪营养不良,并出现被毛杂乱、贫血、机体消瘦等症状,患病仔猪生长发育减缓。
随着猪蛔虫病的发展,病猪会出现沉闷、粗重的咳嗽声,呼吸紊乱,最终衰竭而死。
病猪在发病过程中还存在呕吐、腹泻等症状,增加饮水。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皮肤苍白、体型消瘦、肌肉发白,存在肿大、充血的全身淋巴结,以及出现明显肿大和肺炎病变的肺脏。
心包、胸腔、腹腔存在积液,针尖大小的暗红色斑点或出血点存在于表面。
部分病猪存在肿大且略微黄染的肝脏,心肌松弛较为普遍。
气体存在于肠管中,肠管出血可在打开肠道后发现,内含大量红褐色和暗红色内容物,多条圆柱形大型线虫存在于肠管中,一般长度在8~25cm,外观如同蚯蚓,体表光滑,呈乳白色,肠管大多因此被堵塞。
可结合临床症状完成初步诊断,确诊可开展实验室检测,具体可围绕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发现其中存在大量虫卵,开展病变组织检查也可以最终实现猪蛔虫病的确诊。
2 猪蛔虫病的防治方法2.1 治疗方法在猪蛔虫病的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广谱高效灭虫药左旋咪唑,可使用粉剂进行治疗,在饲料中混饲,具体用量为8~10mg/kg(体重)。
一、实训背景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猪蛔虫引起,对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肉质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猪蛔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方法,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猪蛔虫病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猪蛔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和致病机理。
2. 掌握猪蛔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3. 熟悉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 掌握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包括药物防治、环境防治和综合防治。
三、实训内容1. 猪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
雄虫长15-25cm,雌虫长20-30cm。
虫体呈乳白色,细长如线。
猪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卵: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厚,内含一个幼虫。
幼虫:幼虫在猪体内发育,经过三个发育阶段,分别为感染性幼虫、移行幼虫和成熟幼虫。
成虫:成虫在小肠内寄生,产卵,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2. 猪蛔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猪蛔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猪蛔虫病的流行与猪的饲养管理、环境因素和猪蛔虫的传播途径有关。
3. 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1)病原学检查:采集猪粪便,进行虫卵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漂浮法和沉淀法。
(2)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咳嗽、腹泻等。
(3)病理变化:剖检病猪,可见小肠壁增厚、充血、水肿,有时可见溃疡和坏死。
4. 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1)药物防治:常用的抗蛔虫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
根据猪的体重和药物说明书,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
(2)环境防治:加强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清理粪便,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3)综合防治: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猪蛔虫病的感染机会。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猪蛔虫病实训,我们对猪蛔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肉质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猪蛔虫病治疗案例及分析【案例一】某养猪户其所养2月龄育肥猪50头,90%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
大群生长不良,严重贫血,拉稀,呕吐,异嗜等消化道症状;个别出现死亡,注射抗生素3-5天不能控制。
剖榆死亡猪只除典型的胸膜肺炎病变外,肺组织内有小的蛔虫幼虫存在。
根据上述情况临诊为大群蛔虫感染并个别继发胸膜肺炎,严重病例注射氟苯尼考以控制继发感染,一周后猪群趋于好转。
【分析】本病是典型的蛔虫病并继发感染而引起的胸膜肺炎,但单纯的死亡病例极易诊断成胸膜肺炎,而忽视蛔虫病。
如果单纯治疗胸膜肺炎,尽管严重病例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全面细致的诊断,分清原发病、继发病足治疗的关键。
【案例二】某养殖户主诉,所养育肥猪偶尔有腹痛,翻滚、嗷叫,有死亡病例,但大群正常,属偶然的个体发病。
剖检脏器基本正常,亦排除中毒和其他传染病可能,但细致观察,胆囊口肿大,胆管粗大、水肿,剪开有大量蛔虫堵塞。
【分析】此病是蛔虫堵塞胆管引发胆囊炎而致,在临床诊断中,我们要坚信猪只的发病及死亡肯定有它的原因。
在病变不明显的情况下,更不能搪塞而过,正确务实的分析是必要的。
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1对猪蛔虫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该病不像其他烈性传染病,引起猪群急性大批死亡。
即使出现了症状亦容易疏忽,而大多考虑是其他病引起。
(1)早期感染幼虫移形阶段产生的湿咳,体温升高,肺炎症状,大多考虑由蛔虫引起,往往诊断为猪气喘病。
此种疾病与蛔虫病的区别是抗生素治疗有效,而气喘病主要是早晚运动或进食时出现深咳。
(2)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呕吐、拉稀等症状,与一般的胃肠炎、饲料霉变相类似,而胃肠炎采取健肾、消炎的治疗措施有效,饲料霉变会引起大批死亡。
(3)出现腹痛急性死亡病例,易认为是急性中毒。
2.在剖检上往往不够细致深入(1)当剖检特别是肺部表现出血、淤血、水肿时,便不再深入解剖细支气管等肺组织,导致发现不了虫体而误诊为能引起肺炎的疾病,如气喘病、胸膜肺炎、肺疫等。
一起猪虫蛔虫病的诊治2005年6月,我镇山盆村某养猪场一群50~130日龄的小猪发生以毛焦体瘦、发育不良为特征的疾病,经我站进行综合诊断后确诊为猪蛔虫病。
通过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患猪10天后逐渐恢复健康,但有的仔猪病愈后生长缓慢,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将这起病例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读者参考。
1发病情况山盆村朱某在2004年10月修建了一个150平方米的水泥地猪舍,引进大约克母猪6头,外二元母猪6头。
从2005年4月起母猪相继产仔,饲养期间,对3~4日龄仔猪注射了生血剂,并按照免疫程序要求,分别给猪接种了预防仔猪副伤寒、猪丹毒、猪肺疫、猪瘟、猪链球菌病的疫苗。
乳猪在出生后1个月生长较好,1个月后,有些仔猪逐渐消瘦,前后有24头小猪不同程度发病。
畜主采用安乃近、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都没有效果,且病情越来越重,遂来我站报告情况。
2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喜睡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被毛粗乱,身体消瘦,肋骨显现,睡觉有磨牙现象,体温39~40.7℃。
有的皮肤有出血紫斑,有的耳出现紫色。
眼结膜苍白,有的微黄,有出血点,眼睑干燥。
有的仔猪出现粪干,有的出现拉稀。
呼吸频率加快,有的出现连续不断的咳嗽,有的流涎,有的出现突然倒地四肢乱动。
3剖解变化与实验室检查3.1剖解变化处死一头严重病猪进行解剖: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和暗红色斑点,一些肺组织变得致密;肝表面有坏死灶,散在分布白斑,肝内有狭小血道;整个小肠有47条猪蛔虫成虫,小肠粘膜潮红有出血点。
3.2实验室检查取10g新鲜病猪粪便,用100ml饱和盐水混合,充分搅匀,过60目铜筛滤入烧杯中,静置30分钟后用5mm的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沾取表面液膜,涂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10×25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大量表面呈波纹状的黄色虫卵,呈圆形、微椭圆形,有的虫卵中央有暗色的阴影,鉴定为猪蛔虫卵。
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的治疗概述:1.临床症状诊断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
成虫寄生在小肠时可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
“许多成年蛔虫寄生在小肠内”。
病猪俯卧在地,不愿走动。
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之类的反应。
成虫寄生在小肠时可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
蛔虫数量多时常聚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
有时蛔虫可进入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
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影响猪的发育和饲料转化。
大量寄生时,猪被毛粗乱,常是形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规模化猪场较少见。
2.粪便检查多采用漂浮集卵法。
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
正常的受精卵为短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内有一个受精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卵壳表面有起伏不平的蛋白质膜,通常比较整齐。
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受精卵,偏长,蛋白质膜常不整齐,卵壳内充满颗粒,两端无空隙。
1克粪便中,虫卵数达1000个时,可以诊断为蛔虫病。
3.综合判断哺乳仔猪(两个月龄内)患蛔虫病时,其小肠内通常没有发育至性成熟的蛔虫,故不能用粪便检查法做生前诊断,而应仔细观察其呼吸系统的症状和病变。
剖检时,在肺部见有大量出血点;将肺组织剪碎,用幼虫分离法处理时,可以发现大量的蛔虫幼虫。
如寄生的虫体不多,死后剖检时,须在小肠中发现虫体和相应的病变,但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死原因,又必须根据虫体的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有否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判断。
正确的诊断,必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粪便检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判断。
幼虫在肝脏移行时,可造成局灶性损伤和间质性肝炎。
严重感染的陈旧病灶,由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发生肝硬变,形成“乳斑肝”,“猪肝脏上的‘乳斑’”;幼虫在肝内死亡或肝细胞凝固性坏死后,则见有周围环绕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的肉芽肿结节,猪肝脏上的疤痕”。
大量幼虫在肺内移行和发育时,可引起急性肺出血或弥漫性点状出血,进而导致蛔蚴性肺炎;康复后的肺内也常可检出蛔虫性肉芽肿,“猪肺脏上的点状出血”。
d o i:10.19369/j.c n k i.2095-9737.2016.07.146猪蛔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田琳琳(黑龙江省大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大庆163311)摘要:蛔虫病是猪经常发生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由于猪的小肠内寄生有猪蛔虫而引起,且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病猪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质消瘦,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被毛粗乱,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甚至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
本文主要介绍该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蛔虫病;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53-011 病原猪蛔虫是一种大型圆柱状线虫,呈淡黄色。
雌虫比雄虫长,虫卵呈淡黄色或者黄褐色,为短椭圆形,具有较厚的卵壳,且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包裹在最外面,卵内含有一个没有分裂的胚细胞。
由于猪蛔虫卵外共包有4层膜,使其对外界环境以及化学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成虫产出的虫卵会经由粪便排到体温,从而对土壤以及水源造成污染,当环境中含有充足的氧气且温湿度适宜时,就会发育变成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猪只食入后就会发生感染。
任何年龄的猪只痘能够感染该病,但3~6月龄的幼猪更容易发生。
另外,哺乳母猪的乳房非常容易沾染蛔虫卵,从而在仔猪吮乳时被感染。
2 发病机理幼虫和成虫阶段的猪蛔虫都对猪具有致病性。
幼虫进入猪只体内后,会在肠道内钻入到肠壁,导致肠壁黏膜发生损伤,从而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接着幼虫通过血流循环侵入到肝脏组织,并在毛细血管内滞留,从而引起小面积出血,之后会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幼虫还能够经由肺毛细血管移行到肺泡,导致血管破裂,从而使其在感染后的开始几天肺脏就会大量出血。
另外,因为幼虫能够在肺脏内移行,从而发生蛔虫性肺炎,特别是当机体摄取维生素不足时更容易出现死亡。
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往往会对小肠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导致腹痛。
一例猪蛔虫病诊治的报告
宗文远
【期刊名称】《养殖技术顾问》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3年8月同村村民自临近山区买回一窝9头育成猪,经过1星期的观察,发现其精神、体况、外貌均欠佳,且个头偏小,约35-40千克重,比正常猪轻。
【总页数】1页(P196-196)
【作者】宗文远
【作者单位】天津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3019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例猪蛔虫病的诊治 [J], 谢泽森
2.一例猪蛔虫病的诊治及体会 [J], 温兴攀
3.一例猪蛔虫病的诊治报告 [J], 王仕平
4.一例仔猪蛔虫病的诊治及体会 [J], 黑占全
5.一例仔猪蛔虫病的诊治 [J], 李福明;王庆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