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发展史简明教程第一章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中国民航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民航的起步非常艰难。
1951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民航局,标志着中国民航的正式成立。
这个时期,中国民航主要依靠旧式飞机和设备进行运营,航线网络也相对较小。
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中国民航的发展受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因素以及外部的经济封锁等。
然而,在1964年,中国政府着手进行中国民航的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中国民航的发展。
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中国民航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从苏联引进了先进的飞机和技术,大力发展中国民航的航线网络,并且开始与其他国家进行航空交流和合作。
此外,中国民航还加强了对飞行员和机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
1980年代,中国民航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外国航空公司来华投资。
这一时期,中国民航航线网络不断扩大,航班数量和客运量也大幅增长。
此外,中国民航还引进了更加先进的飞机和设备,提升了服务质量。
21世纪初,中国民航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客运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民航逐渐成为全球航空市场的重要一员,航线网络遍布全球各大洲。
中国民航还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增加国际航班数量,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了更多的旅客。
目前,中国民航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民航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民航的创新发展。
同时,中国民航也积极应对国际航空市场的挑战,加强与各国航空公司的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民航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国民航的航线网络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民航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民航将继续努力,为中国航空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民航的发展始于1940年,当时在南京设立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今天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开始着手有关民用航空的研究与实施工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明确将中国民航作为重要的国家配套产业。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正式颁布实施,此后,中国民航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6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民航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飞机数量从原来的20多架飞机增加到150多架,飞行路线也从原来的几条发展到全国各地,几乎满足了全国的民用航空线路需求。
1980年代,中国民航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民航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促进了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990年代以后,中国民航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飞机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百架飞机增加到目前近4000架,民用航空线路也从原来的几十条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条,几乎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从而为全国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民用航空服务。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文章来自中国南方航空,特价机票预定、网上订机票、机票预定电话,就找南航官网,网址: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航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民航公司——中国民航总局。
在创立之初,中国民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航空器、设备和技术都非常落后,航线网络不完善,航空运输服务水平低下。
然而,中国民航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的方向,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逐步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民航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飞机和技术,如波音、空客等,逐步提升了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民航还加强了与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扩大了国际航线网络。
这些举措为中国民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航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航空旅游的兴起。
中国民航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了对国内航线的投入。
同时,中国民航还加大了对国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开通了更多的国际航线,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空业的地位。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民航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航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航空器更新换代,技术装备升级,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
中国民航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航空业的重要一员。
近年来,中国民航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出行需求的增加,中国民航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民航不断创新,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引进更加先进、节能环保的飞机和设备。
同时,中国民航还积极推动航空运输服务的提质增效,提升旅客体验。
中国民航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航人员的辛勤努力。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中国民航的发展。
民航人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展望未来,中国民航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授课内容第一章第一节世界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第二节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授课学时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航空业的萌芽2、掌握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教学重点民用航空发展各时期代表机型教学难点民用航空的全球化、大众化时期代表事件教学方法与手段1、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与安排理论:2课时讲课提纲与板书设计基本内容辅助手段一、新课导入二、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问题三、讨论并总结四.教师提出学习要求五.学生自由阅读教材板书设计:一、航空业的萌芽二、民用航空的大发展时期三、民用航空的全球化、大众化时期四、民用航空全球性联盟五、中国民航的发展阶段具体授课内容(即讲义)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自由地飞翔,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人类的飞天梦想集中反映在中外古代飞行神话中。
在中国,有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如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牛郎织女;有乘龙跨凤的萧史、弄玉;有天宫中的玉皇大帝、脚蹬风火轮的哪吒天王及飞来飞去的众神仙;有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闻名世界的敦煌飞天等,都是中国古代人类升空飞翔愿望的生动体现。
在外国,古代飞行神话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埃及、印度及阿拉伯地区。
在古希腊神话中,会飞的神有很多,如太阳神阿波罗、爱神丘比特等,都长着一双翅膀;阿拉伯飞毯的神话更是家喻户晓。
一、航空业的萌芽人类真正飞上天开始于1783年法国的蒙哥尔菲(Montgolfier)兄弟制造的热气球载人升空,随后德国人又用气球运送邮件和乘客,这可以说是民用航空的开始。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在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试图使飞机应用于航空运输的努力就已经开始了。
1910年11月7日,美国飞行员菲利普·帕马利(Philip Parmalee)受莫尔豪斯貂皮公司的委托,驾驶莱特B型双翼机,将一批丝织品从代顿(Dayton)运往哥伦布(Columbus),这可以算做第一次飞机货运。
1911年2月22日(一说20日),英国皇家海军中校温德姆(Walter G.Windham)请法国飞行员亨利·佩凯(Henry Pequet)驾机,把一批信件从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市(Allahabad)带往奈尼章克申(Naini Junction)。
第一章民用航空概况第一节民航基本概念及分类一、航空:指所有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如气球,飞艇等轻于空气的飞行器。
二、航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航行活动三、人类首次飞行标志:1783年11月21日法国人制造的热气球飞行四、人类首次氢气球飞行:1983年12月1日五、1952年9月24日法国人驾驶他自己制造的第一艘可部分操纵的飞艇标志人类开始有了有动力的飞行器六、人类首次成功驾驶飞机飞行:1903年莱特兄弟七、航空行业●航空制造业———航空事业的基础●军事航空业———组成一个国家国防力量航空运输业航空旅游运输●民用航空业旅游货物运输通用运输第二节民用航空的运输与发展一、飞机在战争中的快速发展1.1909年中国人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76km/h)2.1914年第一次真正的空战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飞机发展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超音速飞机大批涌现(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风扇发动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高机动性飞机(动力:带加力装置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或装配推理矢量喷灌)✧20世纪80年代至今:超高机动性飞机研制和生产时期二、民用航空的兴起1.民用航空元年:1919年◆1919年签署《巴黎公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间的航空法◆1919年2月5日: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持续运营的航空公司———德意志航空公司———开辟了德绍至魏玛航线◆组建了国际航空运输组织———国际空中航行委员会“ICAN”———目的:促进国际航空的发展和使乘客感到方便1.名用航空的大发展表现●国际航空组织及管理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机场、空中管制、路线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飞机性能不断改善提高●民用飞机性能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客舱设施持续完善●喷气飞机开始使用2.名用航空持续发展阶段:全球化、大众化、安全舒适化喷气飞机带来的影响⏹航空公司的大量出现和快速发展———原因:先进的飞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高额利润⏹机场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加及性能不断改善⏹喷气式民用客机要求航行管理系统更上变化,从航空管制到航路建设、航行情报局通信手段等都在进行着改善和更新⏹民用客机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安全舒适化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取得新成绩第三节中国民用航空的历史与发展一、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1.1920年,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全国五大航线计划,并筹建航空站2.1920年5月8日载着乘客和试投邮件的飞机正式飞行,成为中国民航飞机的首次飞行二、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的成立及业务发展1.中国航空公司的成立♦时间:1929年5月1日♦性质:中美合资♦首条航线“1929年10月21日采用洛宁式水陆两用飞机开辟上海—汉口航线♦发展:1930年8月1日中航由中国航空公司、沪蓉航空管理处、中国飞运公司合并组建新的航空运营机构♦内容:利用小型飞机开辟航线:沪蓉线、沪平线、沪粤线2.欧亚航空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时间:1931年2月中德签订♦开航时间:1931年5月31日♦开辟航线:沪满、沪新线、沪库线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航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两个阶段公司总部的搬迁第一阶段航行的停止或缩短正常的航班飞行不断受到目标飞机的攻击担任驼峰航线、执行特殊任务飞机数量增加,飞机性能提高中航飞机队伍迅速扩大培养和训练了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第二阶段损失:在1941年12月8日日军轰炸香港启德机场中遭到惨败欧亚航空改建:中国国民政府交通部在1943年3月将其改名为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三、战后快速崛起的中国民用航空与两航起义1.崛起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两航参加“复员运输”♦战后,中国陆上水上交通一时难以恢复2.影响:两航发展达到顶峰,在亚洲是具有较强实力的航空公司3.两航起义发展畸形,因军事而兴●原因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受中共的策划领导和两航员工的积极努力●重要人物:中航——刘敬宜央航——陈卓林●影响(见课本)●时间:1949年11月9日四、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发展◆新中国民航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新中国民航国际线的开始{北京——伊尔库茨北京——阿拉木图}◆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新中国第一个国营航空运输企业——1952年7月1日成立的中国人民航空公司(天津)●新中国民航事业在发展中有所曲折、发展慢的原因◆民航初创时基础薄弱◆民航体制的改变五、新中国民航的发展♦由潘国定驾驶的北京号试航北京-拉萨成功I.新航线的开辟开辟中缅、中越国际航线初步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连接华北、西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的航空网II.飞机的更新1955年开始兴建北京首都机场,1958年竣工III.机场的建设1964年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先后竣工投入使用IV.1956年执行专机任务V.1971年11月中国恢复在国际民航组织中的合法地位在国际民航总部加拿大蒙特利尔正式设立了驻该组织代表处六、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的快速崛起1.1978年邓小平指出民航要用经济的观点管理1.条件2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民航机群更新速度加快2.机场建设的速度加快3.新成立的新成立一批航空运输企业2.表现 4.航空运输业务大幅度提高5.通用航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6.加速了技术力量的培训7.发展了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关系七、民航企业化改革全面推进,现代民航发展框架完全建立1)1987年提出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组建专一的行政机构———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局管理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加强政府的规划、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2)改革内容♦组建6个骨干航空公司♦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于1989.7成立♦组建六个地区管理局和北京首都机场、上虹桥机场♦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局、中国航空结算中心等相继成立3)质量上发展的表现♦中国民航运输机队实现了与国际民航最先进技术的同步发展♦机场及配套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航线扩展迅速、布局日趋合理♦民航运输安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中国通用航空取得长足进步♦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及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航管、通信导航和气象保障系统技术水平取得很大提高♦民航信息化建设规模和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民航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民航科教工作取得新的发展4)中国由民航向民航强国的战略转变●中国民航强国战略的初步制定与主要内容●中国民航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的组建A.成立时间:2002年10月11日B.三大集团:中航、南航、东航三大服务保障集团: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公司C.联合重组的意义:i.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ii.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iii.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iv.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v.有利于给乘客和用户提供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5)新一轮民航体制改革塑造中国民航发展新格局1.新一轮民航体制改革♦民航总局直属航空运输和服务保障企业完成联合重组♦民航地区管理局♦空管系统♦省民航管理局i.机场生产经营权由机场自主行使ii.政府对机场的行业监管职能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统一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由地方政府行使意义: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投资机场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机场建设和管理上的优势;有利于机场独立自主经营,增强市场意识,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新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6)中国民航进军世界民航强国纲领的制定意义:是中国民航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勾勒了民航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第四节中国民航业的整体发展框架(一)民航行业的八大系统1.行政管理系统A.中国民航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局B.中国民航局下设7个地区管理局和一个直辖市管理局i.华北管理局:北京安全监督管理局、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ii.东北:辽宁、大连、吉林、黑龙江iii.华东:上海、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厦门、江西、青岛iv.中南:湖南、湖北。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始于20世纪初。
20世纪初,中国民航发展步入正轨,开始着手推进
国内民航事业,是中国民航发展的关键时期。
1948年,前苏联提供的第一架苏联制造的米格-15飞机,在北京停靠,开始中国民航跨越式发展。
1953年,中国创建了第一个民航集团公司,即国家民航总局,领导全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1955年,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九大民航市场的国家。
很自豪的是,1956 年初,一架
国产战斗机飞机破英里6300英里的最高高度,创造了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传奇。
1964年,中国民航实现了垂直运营,航空公司成立,中国人乘坐华夏航空第一次实现外国旅行。
1970年代,中国民航发展持续而快,航空工业的可靠性和维护能力得到提高,中国也引进了一些进口飞机,增加飞行时间。
1986年,中国开始研制波音737飞机。
1997年,中国开始建造中国国产的客机,并于2005年投入使用。
此外,中国也大力
发展直升机业务,从商用到军用,从单发发动机到双发发动机。
2011年,中国还把未来航空游戏技术及空中服务技术纳入民航予以支持和发展。
2016年起,中国政府意识到民航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重新组建民航总局。
改革出台的新政将巩固了民航的市场结构,推进了航空市场运行水平和安全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航空客货运输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推动中国民航融入全球航空市场。
中国民航发展至今,从无人机飞行到宇宙飞行,从国外旅行到极地探险,中国民航发
展不断壮大,已发展成全球最发达的民用航空业。
未来,中国民航会将全球化、智能化、
多样化发展相结合,构筑一体化的全球民航系统。